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7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1

前幾天,老師教我們學習了巴金爺爺寫的《給家鄉孩子的信》這篇課文。我學了這篇課文,受益匪淺,感慨良多。

巴金爺爺在信中感謝家鄉孩子們的來信給他帶來了温暖。他告訴孩子們自己的身體情況和為什麼要寫這封回信,還告訴孩子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他最後希望孩子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作為一個學生,我認為我們應該珍惜這有限的一分一秒,謙虛地對待任何一件事。去年暑假,我在家裏遊手好閒,什麼事也不做,只知道玩。媽媽説我現在是在浪費時間,而我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根本不懂得珍惜時間。有一次數學測驗,我考了98分,心裏很得意,老師講試卷的時候,我一個字都聽不進去,心裏老是在想,我考了這麼高的分數,應該感到驕傲才對!學了這篇課文之後,我的感觸很大,我明白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道理。巴金爺爺説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享受而在於奉獻,在於不斷地釋放自己的能量,貢獻自己的精力。

巴金爺爺也正是這樣做的,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巴金爺爺還説過:“人活着不是為了白吃乾飯,我們活着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從這段話中,我感受到巴金爺爺雖然年事已高,但他壯心不已,仍在思索怎樣為社會添光彩,讓自己的生命開花。我常常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謙虛的人,一個無私奉獻的人,一個像巴金爺爺一樣爭分奪秒的人,可是每次的回答都讓我低頭歎息。

我以後一定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2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四課《給家鄉孩子的信》。這篇課文寓意深刻,讓我受到了不少啟發,對生命的意義有更深的理解。

第四課講的是:家鄉孩子給巴金爺爺寫了四十封信,巴金爺爺在手有疾病的情況下抽出時間,拿起筆,寫了一封回信,信中提到: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奉獻了的人,生命會開花結果,而享受的人,生命中就會什麼也得不到。這就是巴金爺爺所理解的“生命的意義”。

剛開始學這篇課文時,我還不能十分明白巴金爺爺所説:“生命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為什麼生命的意義是奉獻呢?原來,我所理解的生命的意義就是:要考高分,得好成績。從來沒有想到為他人,為社會奉獻點什麼。隨着年齡地增長,我讀了許多勵志的課文和課外書,發現了許多有名的人,有學問的人,都是在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後,才找到自己的價值。比如:周總理所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實際上,就是為國家做貢獻而讀書;又比如巴金爺爺説:“生命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實際上就是要幫助別人,對社會做有益的事,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老師還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是要珍惜時間,不斷地進取,這樣才能為他人,為社會做貢獻。”我覺得老師説得非常對,我們現在還沒能力為社會做貢獻,還沒有真正體會生命的意義。

只有珍惜現在的時間,努力學習,長大後才有機會為社會做貢獻。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3

讀了巴金爺爺寫的《給家鄉孩子的信》,讓我受益匪淺。

這封信主要寫了巴金帶病回信給家鄉的孩子們,還把平生所悟全都總結給孩子們了,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巴金爺爺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家鄉的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感情,給人以人生啟迪。

巴金爺爺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感情,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要做一個在寒天送炭,在痛中安慰的人。還要處處為他人着想。

以前,我是一個自私的人,處處為自己的好處着想,不去顧及他人的感受,老做傷人心的事。但是,自從讀了巴金爺爺寫的這封信後,終於明白了要一心為別人,一生為別人。巴金爺爺真是用心良苦啊!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奉獻給了別人。

巴金爺爺説過:“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追求,你們就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説的不錯。每個人都應該要這樣堅持不懈。因為堅持是成功的首要,貴在堅持嘛!

文中還有一句話,讓我覺得記憶猶新,就是“人活着不是為了白吃乾飯······”這句話表明了我們要為社會做出貢獻,讓人生放出光彩。

只有為別人貢獻愛,為別人付出精力,為別人花費時間,同情別人……生命才會開花結果,人生才有價值,有意義!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4

今天,我們學習了語文書上的第18課——《給家鄉孩子的信》。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有一次,巴金爺爺家鄉的孩子們給巴金爺爺寫了信,巴金爺爺受到信後非常高興,十分感謝給他寫信的同學們。

巴金爺爺在信中這樣寫到: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回顧過去,説不上失敗,也談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我願意在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過去,我浪費了不少光陰,現在我、快走到路的盡頭,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十分珍惜這有限的一分一秒。

親愛的孩子們,我真羨慕你們。你們面前有無比寬廣的道路,你們心裏有多麼美好的事物,愛惜你們可以使用的寶貴時間,好好地學習吧,希望在你們身上。

通過讀課文,我知道:珍惜時間就等於珍惜生命。這讓我想起一句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和生命都是不可能重來的,一定要在自己擁有的有限時間裏多做些事,多學些知識,充實自己。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5

讀了巴金爺爺的《給家鄉孩子的信》,信中説:“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我願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這幾句話使我感受很深,領悟到巴金爺爺希望我們為社會奉獻、讓生命開花結果的美好情感。

由此,我不禁想到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在美國,一位男士資助一個男孩兩美元,供他買書學習。30年後,在一場航海事故中,這位男士和遊輪上的其他乘客被船長所救,而他正是當年的那個男孩。男士萬萬沒有想到,當年區區的兩美元,卻鼓舞了一個小男孩勤奮學習,後來當上了船長。

在二戰期間的反法西斯戰場上,一位士兵身邊落下一枚炸彈,而一位軍官毫不猶豫地撲倒士兵,而硝煙散去以後,軍官驚異地發現自己站着的地方被炸了一個大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軍官,在挽救他人生命的同時也挽救了自己。

有個窮苦人家的男孩,飢餓將他推向死亡的邊緣。此時,一位年輕女子的一杯牛奶讓他的生命得以延續。幾十年後,那位女子得了絕症,碰巧的是,她的主治醫生就是當年的那個男孩。當主治醫生看到她的名字後,竭盡全力地給她治病。病癒後,女子知道即使自己傾家蕩產,也支付不起這筆昂貴的醫藥費。但她打開賬單,卻驚喜地發現金額欄寫着“一杯牛奶”四個大字,頓時感動得熱淚盈眶。

類似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給”永遠比“拿”愉快!當你播下愛的種子,也往往收穫了一份快樂的心情;當你向他人無私地伸出援助之手,也同時為自己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

一個人只有融入社會,奉獻於社會,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讓生命得以“開花結果”。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6

古人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正如一條匆匆流淌的小河,流過每個人的身邊,知道珍惜的人能從河裏撈出無窮的寶藏,浪費時光的人只能從河裏撈出後悔和失望。今天學了巴金爺爺的《給家鄉孩子的信》,使我對這句名言有了一定的感悟,讓我受益匪淺。

《給家鄉孩子的信》通過巴金爺爺給家鄉孩子的一封回信,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和無限的希望,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的啟迪。

“我十分珍惜這有限的一分一秒。”巴金爺爺在信中這樣説到。巴金爺爺是如此地珍惜時間,以至於精確到了分秒,我們能嗎?時間也許是永恆的,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説,,它又是短暫的。我們要牢牢記住,時間一逝去,就不復返了,我們從呱呱墜地起,每分每秒都在花費時間,消耗生命。笑,時間從嘴邊溜過;跑,時間從腳上躍過;揮,時間從手指縫中鑽過……這麼多的時間被浪費掉,如果把它們集中在一起,足以讓所有人驚訝。巴金爺爺對時間、對生命的感悟是如此深刻,他能讓人生無悔,為什麼我們不能也抓緊時間,好好學習,讓自己的人生放出奪目的光彩呢?

俗話説“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是啊,花凋零了,它還有機會重開,綻放自己;但是人不行,人到中年,就再也回不到風光的少年時代了,即使你悲傷也好,後悔也好,時間也不會因此而倒流。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從小就懂得時間的“不易”(逝去易,返回難),因此,他堅持“時時早,事事早”,一生都在奮鬥,也奮鬥了一生。他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伏在書桌前忘我的工作,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及革命家,為我們親愛的祖國作出了卓越不凡的貢獻。

相對於懂得珍惜時間的魯迅先生,我就是一個十足的“窮光蛋”。這“窮光蛋”不指別的,是指我的時光“一無所有”。我是個拖拖拉拉的人,一點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假期的作業不拖到最後一刻絕不動筆,為了“交差”,我是經常深夜“加班加點”,埋頭苦幹,奮筆疾書,雖説是寫完了,但是作業的質量可以説是“慘不忍睹”。一行行字潦潦草草,一個個字“龍飛鳳舞”,甚至有時候連我自己都分辨不出是什麼字。為此,我還得付出腰痠背痛、手麻指僵的代價。經過多次反思,我決心“洗心革面、改過自新”,重新感悟時間的珍貴及重要性,現在的我已是煥然一新了。

我們現在的時間,説多,不多;説少,也不少。但是隻要我們努力爭取,好好珍惜,認真學習就能體現人生的價值,讓我們的人生無悔。我們不能做顏真卿所説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人生,一無是處。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首漢樂府的《長歌行》人人皆知,但是,有幾個人是懂得它深藏着的含義和孤楚寂寞呢?我們前面有無比寬廣的道路,我們心裏有美好的事物。

讓我們向巴金爺爺學習吧,學做一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學會愛惜我們可以使用的寶貴時間,學會好好學習,因為,希望就在我們身上。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巴金爺爺寫的《給家鄉孩子的信》這一篇課文,它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巴金爺爺為了不讓家鄉的孩子們失望,在身體有病的情況下,寫了這封回信,代替他與孩子們見面。巴金爺爺希望孩子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的內容。表達了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結果的美好情感。

文中有三句話,對我啟發很大。

第一句是“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這句話不正揭示了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嗎?巴金爺爺已經87歲高齡了,但他仍然希望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我們往後的日子還常着呢,我們活着,不就是要給我們生活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我們現在是小學生,努力學習,就是在奉獻。

第二句是“人活着不是為了白吃乾飯,我們活者就是要給我們生活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是巴金爺爺説的一段話,從中可以看出巴金爺爺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仍思索怎樣為社會添光彩,作貢獻,可見他是思想多麼高尚。是啊,人的一輩子很短暫,我們要想活得充足,就要為社會,為人民奉獻,這才是生命的價值。

第三句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得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這句化是説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為自己活者,應該要為別人奉獻愛,為別人付出精力,為別人花費時間,同情別人,生命才會有價值,才會開花結果。

巴金爺爺的話是教育我們這些少年兒童要珍惜每分每秒、努力學習,長大要為社會,為祖國,為人民奉獻愛。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8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巴金爺爺的《給家鄉孩子的信》這本書,使我感觸良多,更深地領悟到了生命的價值。

這本書主要寫了巴金爺爺在大病之中給家鄉孩子們的回信,他在信中告訴孩子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要珍惜自己現在寶貴的時間,要用自己的努力使生命開花……

巴金爺爺的一句話讓我十分感動:“我願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這句話我看出了巴金爺爺雖然為祖國做出了許多不求回報的奉獻——在汶川大地震中,他幾乎捐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卻不讓記者報道。在他工作之後,沒有領過國家的一分工資,而是靠自己的稿費生活,卻為國家留下了那麼多佳作……我們一定要學習巴金爺爺的這種精神,即使不能為國家做出大的貢獻,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為我生活的班級做出了一些貢獻。在運動會上,我參加了籃球運球這一項目。在家裏我每天都練習拍球,自己在空地上拍着球奔跑,每一天都使自己的速度快一點,使自己把球脱手的概率少一點。在比賽當天,我的心撲通撲通的跳着,我緊緊的盯着籃球。到我了,我迅速接過籃球,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只聽見風在我的耳邊呼呼作響。我往前拍着球,腳飛快的跑着,伴隨着“啪,啪”的籃球落地的聲音,我眼中的終點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大了,我開啟了衝刺模式,以最快的速度前進,把球傳給下一位……這場比賽,我們班得了第一名,同學們都誇我是這次比賽的功臣。

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是在於享受。

同學們,讓我們向巴金爺爺學習,讓生命在奉獻中開花結果!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9

同學們,相信大家對於《給家鄉孩子的信》一文,肯定不陌生吧!既然如此,那麼大家對這篇文章的作者——巴金,也應耳熟能詳了。

正是這樣一位世紀老人,卻在此文中表現得淡泊名利、為人豁達。而他在文中的一句名言:“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卻把我引入了沉思之中。

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一文中,巴金曾多次提到“奉獻”、“開花結果”等字眼。這些給我的感觸都很深。是的,一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若不做點兒什麼,生命就失去了意義,失去了光彩就像文中巴金説的“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多餘的愛、同情、精力和時間。與其一個人享受它們,倒不如把它們獻給社會、獻給人民。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才會結果;我們才能活得坦然,活得灑脱。反之,一些只為自己活着的人,縱然是存在着,也會被世人藐視,被世人拋棄;到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巴金在這篇文章中,顯得謙虛。他雖在文中説自己的生命並沒有開花,可我們卻都心知肚明,巴金的生命其實早已開花結果,單從他留給世人的文學作品就可以充分地説明這一點。巴金在自己的一生中,活得坦坦蕩蕩、轟轟烈烈、光彩照人。可以説,巴金把自己人生的大部分精力、時間,都獻給了社會、獻給了人名。

雖然巴金現在已離我們而去了,但他那高尚的奉獻精神,卻永久地留在了我心中,留在了人民心中,千古不朽!

《給家鄉孩子的信》讀後感10

前幾天,我學習了著名作家巴金爺爺的《給家鄉孩子一封信》。信中主要寫了巴金爺爺對自已的一生的感悟從而教育孩子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表達了巴金爺爺的家鄉孩子們真誠的關愛與無限的希望和期待

學完課文,我對巴金爺爺的那句話“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有了更深的瞭解。我覺得,只有為別人奉獻,為別人付出精力,為他人付出時間,同情他人,給予別人多一點,為別人多想一點,生命才會開花結果。我們不能在自私自利中度過野生,我們要盡力為生活中的的社會上添加一縷絢麗的光彩,因為人生只要不斷地去奉獻,不斷地去努力,不斷追求,時刻記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才能讓自已的一生散發出光彩,不讓自已一生白白浪費掉,只有這樣我們的一生才活得有價值!

在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中,有一句話:我思索,我追求,終於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這句話説得太有道理了!是呀,生命只有奉獻才活得有意義。我便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那是一次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因為很遠,所以只好乘車。在半路上,突然來了一位七八十歲的老婆婆,手上還拿着一個袋,正在艱難地走過來,沒想到,因為車上很擠,竟然沒有位置。我看見這情景,便想:我是不是該給她讓位呢?還是等讓別人讓位吧!不行,要不然我就對不住我的紅領巾了,經過強烈的思想鬥爭,終於我還是讓了位。雖然累了些,但心裏還是很高興,生命有了奉獻才會開花結果。

信中巴金爺爺對我們説:“你們心裏有那麼美好的事物,愛惜你們可以使用的寶貴的時間,好好學習吧,希望在你們身上。”時間就是金錢,我們大家應該珍惜時間,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以前。以前我也浪費過不少的時間。有一次,我作業沒有做好,就看電視,媽媽耐心地教育了我。還有一次,我作業沒有做得很慢,所以做得很晚……這些都是浪費時間,只有珍惜時間,生活才會變得更精彩。如果不好好珍惜,等將來變老了,想學就晚了。所以,我們何必等到最後才來後悔呢?

我學習了《給家鄉孩子的信》,感觸很深,我一定要向巴金爺爺學習。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未來的祖國要靠我們去創造!

我們一起學習吧,像巴金爺爺那樣做一個有奉獻、珍惜時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