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紅樓夢》讀後感1

《紅樓夢》記述了賈府由盛而敗的過程,還有賈寶玉和林黛玉深厚真摯的情誼,他們是一對知音,但他們彼此對於對方的情誼是不同的,林黛玉對賈寶玉是純潔的愛,而寶玉對她是真愛,但他貪玩,不想結婚。

曹雪芹筆下塑造的人物形象個個栩栩如生,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柔中帶剛的賈寶玉,舉止嫻雅的薛寶釵,大多描寫的是女性,她們都是女中豪傑,連賈府那麼大的家業都是女子在繼承。

林黛玉總是多愁善感,她身在賈府,事事小心,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賈母明知寶玉與黛玉心靈相通,可因為黛玉常年多病,所以賈母把寶釵許配給了寶玉。怕寶玉生氣,賈母便騙他把黛玉嫁給他。可黛玉聽了這件事,氣的岔了氣,死在了病牀上。連寶玉都沒見到她最後一面。

紅樓夢的結局是非常悲慘的,家破人亡,寶玉做了和尚,一個名門望族最後落敗成家破人亡,這真是悲哀。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到頭來不過一場空,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能想象到的,雖然背景強大,到頭來不過是一個空殼。

人生總會有挫折,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要珍惜現在。同時也反應出了封建社會對女子的強迫壓力。寫出了她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明明相愛的一對人,卻因為賈母的一句話就分離,對於他們來説又是何等的無奈。

《紅樓夢》讀後感2

行到水窮處,坐看“文”起時,讀書本是自在灑脱的事,閒來翻翻,感受書之情懷,也可使心中增添對人生的思考。數點梅花天地心,從書中所得的樂趣,難以用文字全部數出。然而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如今才能細細閲讀,實在慚愧。

之前只是聽別人講述《紅樓夢》的故事,對它的感覺就只是一個悽慘的愛情故事,對黛玉與寶玉的愛情感到惋惜。現仔細閲讀後才明白這其中作者的深意,開始認識封建主義對人民的殘害以及欠人民的血債,並且深恨着它。曹雪芹説“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這是真的,書中故事情節描寫曲折,卻又那麼完整,都是微詞曲筆。

《紅樓夢》最觸動人心的是字裏行間的人生況味,書中跛足道人的一首《好了歌》,道出“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紅樓夢》也是一部有味道的文學作品,既有着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隻雞配着燒的茄鯗,也有着元妃省親的時候派專人賞了寶玉的糖蒸酥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董卿在《朗讀者》中説:“這是為人處世的一份智慧,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這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命中註定的愛斷情殤。”

從開始讀進入書中像一個透明的旁觀者觀察着這些人的一舉一動,也隨着他們經歷了悲歡離合。讀完《紅樓夢》雖有些悲涼,但能感覺到有灑脱的意味,因為一切都經歷了,就不會計較那些繁瑣的小事情。我之前確實心裏總是想不開,計較一些渺小瑣事,也使得心情總是陰沉,後來書讀的多了,尤其是《紅樓夢》,跟隨故事去感受,便覺得凡事道都沒什麼了。王蒙曾説:“《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而且不僅是封建社會的。幾乎是,你的一切經歷經驗喜怒哀樂都能從《紅樓夢》裏找到參照,找到解釋,找到依託,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聽説《紅樓夢》每讀一遍便會多一種體會,甚至可以佔領一生,它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

《紅樓夢》讀後感3

獨坐窗邊,捧一杯清茗,靜讀《紅樓夢》一書,初如白開水,淡而無味,而後漸覺如陳年佳釀,箇中滋味,五味雜陳,正所謂千古一夢,都是紅樓中人。紅樓如酒,小酌怡情,大醉傷身。

古今中外,可有一書,能讓人百讀百遍義,孰讀孰不同?正如作者開篇所説:“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此書早已曠古絕今,再續皆為狗尾續貂。

曹雪芹作紅樓夢,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自覺紅樓有大道寓於其中,道生一,開篇衍生一“石頭”,一生二,由石頭衍生出神瑛和絳珠,二生三,再衍生出寶、黛、釵,三生萬物,是為紅樓夢。

彷彿是夢,不太想承認的夢,但卻成了現實。我們是否都在做着自我欣賞的美夢,另外卻做着可遭批判的言行?正如書中所言: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我們是否一生都會生活在如此不真實的大夢之中?

紅樓中事,滿紙荒唐。紅樓中事,滿目心酸。總覺得高鶚和劉心武續的後四十回都不甚好,都沒有寫出曹雪芹心中所想,把紅樓的結尾寫得太過淒涼,太過小家子心性,沒有剛開始的大氣,也忽略了許多隱藏的深意。如果曹雪芹沒有生在亂世,如果他能夠將紅樓的結尾公諸於眾,或許一切都會不同。但自古亂世生英才,如果不是在那個紛亂的年代,沒有那亂世之秋,又何來雪芹何來紅樓?紅樓大夢,千古一夢。我這小輩自不敢妄加造次,比不上那些紅學家,也只是憑着對紅樓的親切與熟悉來談一些見解罷了。

普天之下,怕是隻有紅樓才能常讀常新,每時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心性都會影響對這書的感悟。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怕也只有這石頭記能讓人魂牽夢縈,配得上這名著二字。

《紅樓夢》讀後感4

滾滾紅塵,攜着記憶的枷鎖,永遠地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後一抹餘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終於,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後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鋭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脱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痴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紅樓夢》讀後感5

《紅樓夢》敍述了一個發生在貴族之家衰敗過程中的愛情悲劇。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和王熙鳳是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相當高的地位。

林黛玉,封建社會婦女們才華和痛苦的總結。她有高度的文學天才,清醒的哲學頭腦,高尚的情操,真摯的熱情。她鄙視封建文化的庸俗,她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她不諂上驕下,不貪圖富貴,她用生命來爭取她的理想,不屈服,不投降,不同流合污,為了堅持自己完整的人格與幸福的愛情,她鬥爭到最後一分鐘。在她身上,我看見了劉蘭芝、李清照、朱淑真、崔鶯鶯、杜麗娘等各種靈魂各種智慧或多或少的點點滴滴的交流。

作者曾刻畫出寶玉如何迷醉於寶釵的一隻肥潤柔美的手,又指出寶玉如何偶然受了鴛鴦的粉嫩的脖子的誘惑;然而對黛玉,他只在第一次見面時發現她有着微微顰鎖的雙眉。寶玉曾説黛玉像個神仙,卻沒有説她是個美人。黛玉的美是被人公認的病態的美,也是痛苦的美。高級智慧遭遇了苦難的靈魂,便發出了一種奇異的光輝來。被珠光寶氣,膩綠紅肥所圍困的寶玉,他所要追求的是抽象的超現實的靈感:黛玉幽僻的生活,奇異的文思,超越的意境,對寶玉的確能給予一種別人所沒有的滿足。在寶玉眼中,她那疲弱的身體顯得脱俗,含愁的眉眼顯得深刻。成為寶玉心上人的不是那“豔冠羣芳”的寶釵,而是“風露清愁”的黛玉,只因她能使寶玉的靈魂清醒、昇華、淨化。

罷《紅樓夢》,使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們寫的是,那些不過是生命的伏筆,供紅學家們有機會上《百家講壇》,詩詞歌賦是一波三折的詠歎調,反反覆覆,都是説不盡的薄命。相比對青春、對逝去時光的刻骨銘心的留戀之情,幽微靈秀,氣象萬千的紅樓境界以及光景常新的人文薰陶。使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寶黛愛情的悲劇結局。從中,我強烈地體驗到愛的珍貴和生命的永恆缺憾。

回想起寶玉對黛玉產生崇高的感覺時,黛玉對寶玉產生知己的感覺時,我不禁感歎人生意識的共鳴。寶黛愛情的悲劇的必然性不只是由於個別的封建制度。不幸的結局之所以不可避免,不僅因為他們在戀愛上是叛逆者,而且因為那是一對叛逆者的戀愛。寶玉不但在黛玉死後仍然愛着她,不像張生那樣悔改,而且他對於一系列的封建制度都不滿和反對。他反對科學、八股文和做官。他違背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和嚴格的等級制度。他討厭封建禮法和家庭的束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膽的,不知悔改的叛逆者,黛玉卻同情他,支持他,愛他,而且她本人也並不是一個馴服的女兒,等待她的自然也就只有不幸的命運了。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我不滿黛玉之死。黛玉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説。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兩人要想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最終氣死了。可轉念一想,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向賈母開的了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

我不滿寶玉出家。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了。他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便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像都無法改變。

我不滿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寶玉他不做和尚又能做什麼呢?難道他追求功名利祿,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

愛情和生命,在那個年代都顯得短暫而失敗,像一首鋼琴曲的最後一個音符,無論有多麼高亢的調,結局都是消失於離開……

《紅樓夢》讀後感6

紅樓夢的一回講了在大荒山青埂峯下,有一塊無才補天的頑石。凡心大熾,想要享受榮華富貴,雖然會瞬間樂極生悲,物換人非,打掃偷來是一場夢,萬竟成空,但也願意前往。他於是被帶到了昌明隆盛之邦。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磅有一株降珠草,因為每天以甘露灌溉,降珠草得以久延光明。後來受天地精華,又得雨露滋養,得以脱去草胎木質,換成女人形體。在下凡前,對警幻仙子説,要用一生的眼淚還他。

曹雪芹在第一回就寫出了賈寶玉,林黛玉的由來,為後來的事情做鋪墊,也描述了林黛玉愛哭的性格,賈寶玉頗為乖巧的性格。用僧人的話説出了賈家一時的興盛,繁榮的景象。而後來物換人非,萬鏡成空,最後衰落,敗亡的結局。給人以暗喻,不禁讓人傷感。

在一些大致相同的事件上,作為情節,也寫得各有特色,別有一番滋味。比如;賈家每人住的小院,每個人的穿着,外貌,行為舉止,神態等。讓我眼前一亮。

紅樓夢還成功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方法有兩種;一是通過人物的一句話,一個笑,一個動作,點出了人物的心理狀態,心裏想法。比如;黛玉去看寶釵,遇到寶玉卻數落下人,心裏卻想説寶玉而不好明説出口,便用這種方式。點出他嬌慣,心重的心裏特點。

二是把人物的內心獨白與作者的敍述融合在一起,來解剖人物的特點。在寶玉遇到黛玉也來看寶釵,笑着讓了座,並且聽出黛玉再説自己時,笑了笑並沒還嘴,指出寶玉心裏有一絲不滿,但也毫不介意。

這些心理描寫生動地寫出了人物的心機,情緒,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