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通用1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7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通用1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通用17篇)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1

姑姑送給我一本書。這本書很特別,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馬上打開,看了起來。我讀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這篇文章主要講我國古代有一個聖賢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裏,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父親取了個後媽,後媽生了個弟弟叫象。從此,舜的後媽和父親就不喜歡他了,並且傷害他。他父親還揚言要殺了他。但是,當舜的父母親生病的時候,舜馬上回到父母身邊。盡力服侍父母,還處處讓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大象跑來為他犁地,小鳥飛來為他播種。舜在河裏捕魚,遇上了狂風暴雨,可是他卻一點也沒事。舜孝順父母的事,感動了首領堯。堯就把己的女兒嫁給了舜,並且還把己的王位讓給了舜。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動了。我要向他學習,在家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和同學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姑姑説:百善孝為先。作為一箇中華民族的子孫,《二十四孝》是兒時必讀的書。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2

最近,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綵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綵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己老,還經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傷心,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為他又向前此一樣玩,所以二老大笑。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麼孝順,我們現代人就更應該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我想起了一個詞“百善孝當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媽媽和我在家。突然,媽媽的肚子疼了起來,媽媽叫我拿藥來,可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為了媽媽,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腦子裏浮現出一個身影,那是媽媽,他肯定為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現在,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的機會,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終於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媽媽説:“有兒子真好。”我開心地説:“還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後會向二十四孝裏的孝子好好學習,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3

今年暑假我讀了《二十四孝故事》,對我的內心深處有了很大的啟發。故事中劉恆的親嘗湯藥,子路的百里負米,還有董永的賣身葬父,每一個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淚下,當我們今後長大成人後,爸爸媽媽也逐漸變老了,我們就要贍養他們,因為每個父母都曾經為了撫養子女而嘔心瀝血,日夜操勞。父母是最關心我們的人,我們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母,也有變老的時候,那時,我們就需要孩子們的照顧,烏鴉尚且反哺,何況是我們人類。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4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閲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鋭的抨擊。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先説説那個郭巨埋兒吧。

説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衞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5

我看了二十四孝這個故事,裏面許多孝子都很有孝心,如舜……等人都很孝順父母,都很有孝心,而現在都是父母疼我們,而不是我們孝父母,以前舜的弟弟象串通父母要殺了順,可舜仍對父母很孝順,什麼事都以父母為天,因為是父母養活了他,他幹什麼都依着父母,而不依自己。

還有人為了讓父母吃米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都不怕,拿着錢去買米。直到排上隊買上米才肯回家。想想以前那些人多麼有孝心,多麼孝父母啊!我們現在卻不孝父母,而是父母疼我們。看來我們也要學他們一樣孝父母,讓父母不吃苦,讓父母過上好生活!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世代相傳,把孝傳到千秋萬代,讓每個人都有孝心,來孝順父母。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6

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國人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我們從中得到學習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現代還有很大差距,並不是沒一個故事都讓我們追捧和學習,我們要懂得從中篩選,知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植在無數人民的內心深處。“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着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我們從中去學習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傳遞者源於我們每一個人。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學習瞭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們或許不要求我們給予他們什麼,只是希望我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為我們着想,時刻為我們擔憂,唯恐自己做的不周,這就是父母—我們最可愛的人。因此在我們沒有能力的時候,我們應懂得為父母分憂,讓他們為我們放心,而在我們有能力給予的時候,我們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或許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們在一起是他們很快樂的時光。因此,工作在外我們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們行善。對待每一個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讓我們的周圍充滿温馨。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充滿了爾虞我詐,事事都得提防,讓很多人感覺很累,當你給出一個微笑的時候,別人會認為你是假慈善,或認為你不懷好意,有什麼不軌的目的。幹嘛要想那麼多呢?現在真是應該重新温習我們古代文化的時候了。

學習如何孝奉父母,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善意的對待每一個人,這是21世紀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的,還有待我們去繼續發揚。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7

你看過二十四孝嗎?它是一些以“弘揚孝道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孝心故事。其中講述了二十四個生動的小故事,不僅有古代人孝敬長輩的故事,還有當代人如何尊敬長輩的典範,都是值得我們去用心體驗的。

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其中有一篇講述了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觸特別深。舜的父親是個失明的人,繼母又蠻不講理,他還有個異母兄弟叫象,從小被嬌縱慣了,好逸惡勞,遊手好閒,孃兒倆成天合計着怎麼傷害舜。有一個冬天,颳了幾天的北風。風把家裏糧倉頂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讓象在下面幫他遞送稻草,自己在屋頂修倉頂。不料這時糧倉着火了。他趕緊跳下屋頂。可是,火勢很兇,已快燒到住房了,他顧不得自己,就衝進了火海,先救出了父親,接着又救出了繼母,這時他身上的衣服已經全燒爛了讀到這兒,我的眼眶濕潤了,舜的行為讓我深受感動,繼母平時一直傷害他,但在最危險的時刻他還是忘我的去救她,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境界啊!此時,舜不只是教會了我們孝,更是一種寬容大度的心態。

想想舜當時的生活環境,不管繼母怎樣對待他,舜仍然時時想着孝順父母,再對比一下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條件,我突然感到很殘酷,父母平時辛苦的工作,儘可能地給我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讓我們吃好的,穿好的,可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孝”的觀念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説,已經非常淡薄了。我想:我們應該向

這些故事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學習,尤其要向丁巧菊大義勸夫、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學生求學救母、北國好男兒割肝救父當代人物好好學習,有句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應該像他們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讀完這些孝心故事,我覺得我也要更加的尊敬父母長輩,雖然不必像古人一樣做那些激烈的行為,但是我也可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感恩他們,報答他們。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8

大家都説“百善孝為先”,這麼多善舉當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樣盡孝心的嗎?這個暑假我讀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讓我給大家講個卧冰求鯉的故事吧: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為小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很不慈愛,還常常在王祥父親面前搬弄是非,父親漸漸對兒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王祥不計前嫌,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到鯉魚,正在他禱告的時候,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他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八鄉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僅有一顆純潔的孝心,我覺得他還有寬宏大度的品質,他的繼母居心不良對他心存厭惡,還藉着父親百般刁難他,而王祥不管繼母怎樣,總是孝敬她,尊敬她,為了繼母的愛好歷經千辛萬苦。雖然故事的結尾沒有寫到繼母,但我想繼母一定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除了這個故事,二十四孝裏還有忠孝雙全的沈雲英、打虎救父的楊香、棄官奉親的潘岳、賣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給我們帶來感動。

讀完二十四孝,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我突然覺得滿足。因為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直在長輩的愛中成長。有什麼事都可以由家長代勞,我們有什麼需要他們總是儘量滿足,身體不舒服或受到打擊,前來關係的也是他們,指導學習,糾正錯誤的還是他們。長輩給予我們太多的愛,我們應該孝順他們,不用像古人那麼極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腳、或是使成績提高往往就是孝順長輩的最好方法。

讓我們懷着一顆孝心孝敬長輩吧!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9

《二十四孝圖》圖文並茂,非常感人。我發現,百事孝為先,小時候那些孝順的人,長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佣供母、懷橘遺親、為母埋兒、扇枕温衾、拾蕭異器、湧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其中,我最喜歡刻木事親,意思是: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南(今河南黃北)人。

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見面,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

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雖然這篇文章裏木頭人的手指會流血不現實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順。現在有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樣,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這要那,達不到要求就發脾氣,有時對父母和長輩説話、行為很不禮貌。

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對“孝順”二字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我以後一定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10

假期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閲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以及了中國兒童可憐,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其實我們只要真正地愛我們的長輩,用親情,用温暖感動他們就能真正做到孝順,並且做好孝。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11

你讀過《二十四孝》這本書嗎?這裏講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這二十四個小故事寫的生動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更值得我們去用心去體驗。

《孝感動天》這個故事讀後令我感觸很深,這個故事講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開創了中華道德文明。舜是一個品行兼優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媽媽,他的爸爸又是個雙目失明的人,繼母對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兒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補糧倉,後母想趁這個機會燒死他,舜在倉頂上看見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隨身帶的兩頂斗笠當做翅膀,然後像鳥一樣往下跳,結果他輕輕地落在了地上,一點也沒受傷。他後母和弟弟並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後,他們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裏面。舜有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雖然他知道這些事是後母和弟弟做的,但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地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過從此以後,後母再也不敢暗地裏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動了堯,最終促使堯把他選定為自己的繼承人,成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報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他不僅教會了我們要孝,更讓我們學會了在生活中要寬容,要大度。“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讀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父母,並用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感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作《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別感人,我來講一講吧!

比如黃香,他夏天時害怕父親睡覺時熱,就用涼水倒在父親的涼蓆上,再用扇子扇幹,牀就變得很涼快。他冬天時害怕父親睡覺時冷,所以他在父親耕地回來前鑽進父親的被窩把牀暖熱,牀就會變的很暖和。總,之我要向二十四孝中的每一個大孝子學習!

這邊書就算是我推薦給你們的,一定要看哦!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13

孝道,自古以來就是貫穿於國人倫理和美德的精髓。

閒暇的一個人去鄭州城隍廟轉了一圈,這是第三次來。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總覺得這個地方,有塵世難得的清淨,總之,我喜歡這裏。如果説前兩次是看熱鬧的話,這一次應該是看到了門道。留心看了正殿兩側的垂直坡面上畫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圖。想起了小時候,爸爸常常給我講這樣的故事。

常言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最近細細品味了儒家的經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觸良多。

箇中,印象最深的當屬,“戲綵娛親”、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親等等。

戲綵娛親,講的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老萊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請他出仕,他卻表示不屑。這人很有意思,已經七十歲了,還説自己不老。對自己的雙親十分孝順。他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學者嬰兒的樣子嬉戲哄二老開心。取水上堂的時候,故意假裝跌倒在地,學着嬰兒那樣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今天看來,老萊子總是讓人覺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魯迅先生,對這一點就很是反感。但我覺得,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個勁的讓年邁的父母永葆一顆不老的心態。

扼虎救父,是關於晉朝楊香勇敢把父親從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個年僅16歲的小女孩,隨父親去田間割稻,歘然闖出一隻白額虎,把楊父叼在口中。幼衝的小楊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視了自己與老虎力量的懸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癱軟在地,父親得救。雖然擺佈不了誇張的色彩,小小的一個女孩子力氣能有多大,但是我們不得不由衷讚賞這樣一個勇敢和孝順的女孩。

曾參,孔夫子的得意門生。嗜指痛心就是講的他的事蹟。説他少時家窮,常去山中砍柴。一日,賓客來訪,曾母不知所錯,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參猛的覺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趕回家中,跪問其母,母親説,我咬指嗜希望你回來。是啊,這充分顯示了母子倆具有極強的感知力。

關於鹿乳奉親,講的是春秋時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羣中取鹿乳侍奉雙親的故事。我看着不覺得不佩服他,有點滑稽,十分敬佩。為什麼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羣的生活習性又怎麼會混入鹿羣呢。體現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為一體。

當然二十四孝,遠不止上面我所提到的這些。每一個,看後都會有莫名的感動。敢問,看了這樣,你覺得你對自己的父母親做的夠嗎,不説想這些人一樣。起碼,你不讓父母擔心,常常給予必要地問候了嗎?都捫心自問一下吧!

做一個孝順的人,因為你也會有老去的一天。常懷感恩之心,不讓二老再為我們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14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説説那個郭巨埋兒吧。説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15

我們自打開始受教育,就知道“孝”是一種好品德,我們要做到孝。可是,真正做到的人並不多。《二十四孝故事》,不僅為我們講述了“孝”之天子的孝行,更讓我們進一步去了解“孝”的含義,並深刻的做到孝。

“孝”有很多種,可以用自身去做孝,做事表達孝,容忍表示孝。假如你做到了“孝”,天必有眼,奇蹟出現。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的父母為我們做了那麼多,孝一孝有何難?就算父母對我們不佳,也應孝。這種寬之孝道,定會感動父母,感化他人,孝感動天,不是嗎?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16

中華美德小故事眾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個值得我們宣揚的對象。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着父親到田裏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有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已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脱離虎,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脱離虎口。

主人公楊香在父親遇到危難之時,爆發了身上的潛力,置老虎於死地。人的潛能不可低估,愛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親處處保護着我們,愛護着我們。為了我們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寧願犧牲自已的一切。當父母們遇到困難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動了、行動不方便的時候,難道我們做子女的不應該 ‘孝’ 字當頭,挺身而出嗎?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篇17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從老人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很多人都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二十四孝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孝子們的孝心及行動。他們為了盡孝可以付出一切,時間,骨肉,生命……

《卧冰求鯉》中的王祥,年少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繼母朱氏對他非常不好,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説他壞話,還對他百般的挑剔刁難,年幼的王祥受盡了委屈。

一天後母病了想吃魚,就叫王祥去抓魚,可是當時正值天寒地凍,冰河封面,哪裏抓得到魚呢?於是王祥頂着嚴寒來到河邊,脱掉衣服趴在冰面上,希望用體温化開冰面,可以抓到鯉魚。這時,冰面忽然自己裂開,盡然有兩條鯉魚躍上岸來,凍得渾身發抖的王祥終於如願以償。

是什麼力量支撐王祥這麼做的呢?我覺得唯有一個“孝”字。最終也正是王祥的一顆孝心感動了後母。

歷史上感恩的故事很多。黃香九歲温席,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替父從軍,陳毅元帥為生病的母親洗尿褲,還有失去父親的八歲女孩唐銀花,唐銀花安慰自己失明的媽媽説:“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他們那一顆顆滾燙的孝心,凝成了一道道愛的長城。

我們的父母曾經為我們付出了許多,等我們長大,本應該享福的他們卻還在為他的孩子們操心。同學們,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成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卻不能沒有,也不能改變!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好好的去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