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材料

2016年新聞人物羅官章先進事蹟材料

欄目: 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9W

羅官章説:“任何事情都要通過實踐、經過無數次失敗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只要實地幹,肯定能出大成果。”本站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6年新聞人物羅官章先進事蹟材料一:

五峯牛莊鄉被譽為“宜昌西藏”,平均海拔達到1540米,一直是宜昌最偏遠和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在這片高寒山區,生活着8000多農民,世世代代與貧困作鬥爭。

曾在這裏當了13年鄉黨委書記的羅官章看在眼裏急在心裏,1997年,他從五峯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位子上剛一退休,就一頭扎進牛莊的深山老林。這一待就是19年,羅官章説,他內心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帶領鄉親們富起來。

他是農民致富的鋪路人

退休後,經常有人不解地問羅官章,在縣城舒舒服服的頤養天年,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難道不好嗎,為什麼還要跑到窮鄉僻壤的牛莊?

羅官章的回答是,他對鄉親們有個虧欠,一定要還。

羅官章在牛莊鄉當了13年的黨委書記,他始終覺得,自己雖然在任上解決了老百姓們的“糧袋子”,卻始終沒有解決羣眾的“錢袋子”。羅官章動情地説。“外面的人生活越來越好,而牛莊的鄉親們卻還僅僅停留在吃飽穿暖。“不讓鄉親們荷包裏有錢用,我死了也閉不上眼。”

回到牛莊後,經過實地考察,羅官章意識到烏天麻是這裏最出名的中藥材,但野生產量極低,如果能通過人工培育增加產量,一定能為鄉親們帶來增收。他跑遍牛莊的山溝溝找天麻,又自費1萬多元前往陝西、四川學技術。

在培養適合天麻生長的蜜環菌和萌發菌的過程中,有一次切割菌材,羅官章不小心被鋸斷了大拇指和食指,但他休息了不到1天就又回到田間繼續工作。

4年的艱辛付出,終於攻克天麻培育技術,羅官章毫無保留地告訴了鄉親們,還自掏腰包幫助村民種天麻。現在,天麻已經成為牛莊人創收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許多人靠着種天麻蓋起了洋樓,買了小汽車,過上了好日子。

他是羣眾利益的守護人

鄉親們眼裏的羅官章,皮膚黝黑,待人親切,特別愛幫助人。在牛莊鄉,受過羅官章幫助的村民人數已經難以統計,鄉親們打心眼兒裏愛戴這位老書記。

趙家灣七組的吳林德感觸最深,當年他是羅官章的第一個幫扶對象。因為家裏條件差,吳德林並不願意種天麻。“前期投入要不少錢,能不能成功也不一定,掙錢了當然好,萬一虧了怎麼辦?”

經過多次上門,羅官章瞭解了吳德林的真實想法。羅官章告訴吳德林,前期費用他來出,“賺了錢就一人一半,沒賺錢他羅官章自己認了。”

結果當年天麻產量達到1600多斤,吳德林甩掉了“窮帽子”,嚐到甜頭的他,開始踏踏實實跟着羅官章學習種植天麻,並擴大了種植規模。

在牛莊,還有一件事情讓鄉親們提起羅官章就豎大拇指。在天麻技術攻克之前,羅官章曾帶領大家種蘿蔔。當年大豐收,但由於外出必經之路垮塌,大量蘿蔔積壓無法外運。羅官章一邊給羣眾做安撫工作,一邊想盡一切辦法將蘿蔔運出去。

最終鄉親們的蘿蔔絕大部分成功外運,而羅官章自家8萬多斤蘿蔔全部爛在家裏。不僅如此,羅官章還自掏腰包15000多元賠償部分村民的種子、地膜和肥料錢。

妻子得知後非常委屈,慪氣説“再也不種蘿蔔”,羅官章卻擲地有聲地説:“遇到困難,要把羣眾的利益放前頭。”

他是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雖然常年累月在田間地頭埋頭忙活,但羅官章的思想和視角並沒有受制於大山之中。每天雷打不動至少2個小時閲讀各類報紙和新聞,還自費訂閲了許多農林類刊物,不斷提高自身技術的同時,更加深了對外面市場的瞭解。

朱坤是羅官章一手帶出來的徒弟,跟着羅官章種植天麻已經有十多年,是牛莊鄉最早一批“百萬元”大户。朱坤説,羅官章常常把他叫到自己家裏,每次講到天麻的深加工和產業化時,羅官章都很激動。

“羅老很早就跟我講,單純的天麻種植只是產業鏈的最低端,如果能把天麻進行深加工,銷售天麻製成品,我們牛莊還可以至少增收30%,”朱坤説,羅官章心裏始終惦記着牛莊的天麻產業化項目,已經建成的'天麻種繁育基地飽含了羅老的心血,但年近80歲的老人確實有些力不從心,所以他把希望寄託在牛莊年輕人身上。

除了提高天麻的附加值,羅官章還對電商和互聯網讚歎有加,他常常跟村民講,“試試用互聯網把牛莊的特產賣出去”。

28歲的吳曉峯是羅官章徒弟吳書平的兒子,參加完貴州天麻大會的他,還沒回家就跑到羅官章家,把最新的應用技術、電商模式仔仔細細的講給羅官章聽。他説,“別瞧羅老歲數大,但對新技術和新模式門兒清,好多思路還是他給我們指的方向”。

19年來,羅官章就是這樣苦心鑽研技術、研究市場、把握方向,帶領鄉親們一起種植中藥材和各種經濟作物,1500多位農户在他的帶領下,實現了5.1億元的累計增收,用實際行動兑現了心中對鄉親們的承諾。

  2016年新聞人物羅官章先進事蹟材料二:

羅官章,男,生於1937年,牛莊鄉人,土家族,中專學歷,曾任蒿坪區黨委書記,牛莊鄉黨委書記等,1956年入黨,1975年到牛莊公社擔任革委會主任,1997年退休後回到牛莊村居住。198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羅官章同志“湖北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6年4月,榮登荊楚楷模榜。

“只要村民不失敗,我失敗百次千次都不後悔”

——有一種精神叫實幹

1997年,羅官章退休後,回到了老家牛莊鄉牛莊村。他四處走走看看,映入眼簾的,仍是漫山遍野的茅草房和貧瘠的大山。他的內心被深深觸動,決心為家鄉、為鄉親乾點什麼。

一天,他偶遇一位前來收購天麻的武漢商人。對方問:“牛莊每年能產多少天麻?”“1000斤左右。”羅官章答。“牛莊天麻好,但這一點點,賺的錢連運費都不夠!”

牛莊適宜天麻生長,但村民不懂天麻種植技術,坐在金山上不識金山。但想靠天麻致富,需要規模種植。

羅官章想起了同樣退休回家的發小陳孔煥,兩人一拍即合。

天麻,作為名貴中藥材,人工栽培的難點在有性繁殖。

1998年試種,失敗。

第二年試種,再敗。

第三年試種,成功。他們不斷調整木屑、麥麩等5種原料的比例,控制温度,研讀技術資料。2000年5月,終於收穫了天麻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種子——這是3年間失敗了100多次後的成功。

為了這一粒種子,鋸掉的菌材堆成山,記錄的數據3大本;為弄清地膜覆蓋種植技術,羅官章親自鋸割菌材,因雜木扭滑,他的左手拇指和食指同時被意外鋸斷,差點痛死過去;為獲得試驗數據,他爬上高山頂,靠烤土豆充飢,一待就是一整天。他説,只要村民不失敗,我失敗百次千次都不後悔。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偶然的機會被他敏鋭地捕捉到。

那天,他蹲在菌種場温棚裏研究,忽然發現營養缽裏的紅天麻嫩芽破土而出,而本地野生的烏天麻卻紋絲不動。他意識到,相同温度條件下,紅天麻在萌發時間上比烏天麻要提前20天左右,兩個品種花期不同步,雜交實驗授粉這一關就無法突破。

弄清原委後,人工雜交的技術難關迎刃而解。當年,破天荒收穫了12斤烏紅雜交天麻。次年,天麻賣了5萬多元,產量成倍增長。

他坐不住了,要儘快向村民們推廣。

羅官章主動趕到趙家灣村七組最貧困的困難户吳林德家,免費教。那年,吳林德收穫800多公斤,淨賺8萬多元。吳林德一夜致富成為活教材,當地1500多貧困户紛紛效仿,第二年,該村實現天麻產值100多萬元。後來,吳樹坪、肖文峯等農户成為天麻百萬元户,當地天麻年產值一度超過3億元,牛莊在我國天麻市場名噪一時。

“只要村民不賠錢,自己把身家性命搭上也願意”

——有一種責任叫擔當

2000年8月的一天,羅官章家門口突然擠滿了人,幾十户村民把賣不出去的蘿蔔拖了過來,嚷嚷着要他包銷。

咋回事?原來,羅官章得知,五峯峽峯公司在灣潭鄉巖板河一帶試種韓國白玉春蘿蔔,考察後發現,這是反季節蔬菜栽培的理想品種。於是,他引進種子,自己先種,試種成功後,與峽峯公司簽訂合同,並發動羣眾落實150畝最低種植面積。公司為種植户免費提供技術指導,按保底價每公斤0.24元包銷。村民們熱情很高,116户當年種下196畝。

羅官章安排蔬菜技術專家吃住在自己家裏。專家人多,住滿一層樓,吃了兩頭豬。

看着長勢喜人的蘿蔔,村民們心裏別提有多美了。

然而,到收購時,出村的唯一道路——採花鄉蓼葉池路段大面積塌方,車輛無法進出,蘿蔔無法外銷,損失一天天加重,人們心急如焚。

羅官章沒有推諉,全力幫助村民銷售,自家的4萬多公斤蘿蔔全爛在地裏。村民李寬全家種的9.6畝蘿蔔沒賣完,羅官章自掏腰包1.5萬多元,賠償種子、地膜……羅官章的妻子李傳春覺得委屈,要他以後少管閒事。他卻説:“只要村民不賠錢,自己把身家性命都搭上也願意。到了這個份上,羣眾的利益就要放在前頭。”

交通恢復後,一家蔬菜公司上門收購了一百多車貨,銷往廣州、武漢、上海等地。高寒地區長出的反季節蘿蔔,好看又好吃,供不應求。

人們看到了蔬菜產業的潛力,當地蔬菜面積迅速發展到8000多畝,白玉春蘿蔔也從牛莊村種到了凌雲、沙河等周邊6個村,農民年增收2000多萬元。目前,牛莊高山蔬菜已形成了產業鏈,辣椒、白菜、西紅柿等十幾個蔬菜品種,產銷兩旺。

“只要村民能致富,無償提供再多菌種都值得”

——有一種傳承叫無私

牛莊村有位青年叫朱坤,為賺錢養家,先後到京滬晉等地打工,苦無致富門路。

2000年,他回鄉幫羅官章種天麻,收入比在大城市裏還多,越種信心越足。為早日脱貧,2002年,朱坤租下100畝山林,投資6000元種了1.6畝天麻,羅官章免費提供技術支持。次年,朱坤收穫4000多公斤天麻,賣了2萬多元。

朱坤脱貧了。他也是羅官章找到的新一代脱貧致富帶頭人。經慎重考慮,羅官章將傾注多年心血的兩個菌種廠交給了他。“我們不沾親帶故,交給我您咋放心?”朱坤問。“我沒看錯。你肯吃苦,有闖勁,值得幫。只要村民能致富,我無償提供再多菌種都值得。”羅官章只提出一個條件:無償把技術傳下去,幫助更多鄉親致富。

朱坤答應了,也做到了。

在當地,常年跟朱坤學技術的有二三十人。採花鄉萬里村的鄒傳清格外用心,朱坤鼓勵他單獨種天麻創業。鄒傳清沒有本錢,不敢搞。朱坤無償提供菌種、苗麻。鄒傳清的天麻種植場很快搞了起來,2009年,他銷售天麻13萬多元;2014年,全家住上了小洋樓。

松木坪的曾慶豐,帶着1000元現金和香煙“求師”。羅官章什麼都沒收,還免費教,贈送技術資料、天麻種子。次年,曾慶豐種的天麻賣了4000多公斤,收入5萬多元。

九里坪村的聶友方聽説後,想跟老曾學種天麻。他家有菌材、有場子,但沒有本錢,曾慶豐説:“羅老無償幫助過我,我要學他,我給你兩萬元。”不到兩年時間,聶友方成為天麻種植大户,年收入10餘萬元。

這樣的幫帶傳承故事,不勝枚舉。

牛莊鄉黨委書記肖永奎介紹,去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508元,比20年前增長近5倍。

5月21日,記者在羅官章家採訪時看到,他又試養了38只野山雞。

“養成功了,再向村民們推廣。”羅官章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