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材料

關於姜仕坤先進事蹟材料範文

欄目: 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6.99K

國務院扶貧辦追授姜仕坤同志“全國脱貧攻堅模範”榮譽稱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姜仕坤先進事蹟材料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關於姜仕坤先進事蹟材料範文一:

11月11日下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追授姜仕坤同志“全國脱貧攻堅模範”榮譽稱號,並舉行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河北設分會場。

大會傳達學習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慄戰書同志對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蹟的批示。國家公務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春光同志宣讀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關於追授姜仕坤同志“全國脱貧攻堅模範”榮譽稱號的決定》。新華社貴州分社記者李春惠,晴隆縣委副書記王琴,晴隆縣委辦公室副主任賀伯果,姜仕坤同志女兒田姍靈從不同角度,全面生動講述了姜仕坤同志的先進事蹟,使現場黨員幹部深切感受到一位優秀共產黨員、一位黨的領導幹部、一位脱貧攻堅基層帶頭人的堅定信念和火熱情懷。

此次報告會旨在動員扶貧戰線廣大黨員幹部向姜仕坤同志學習,用心用力用情扶貧,確保打贏扶貧攻堅戰。河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處級聯絡員共50餘人及省扶貧辦全體黨員幹部在分會場參加會議。

  關於姜仕坤先進事蹟材料範文二:

11月11日下午3時,省扶貧辦按照國務院扶貧辦通知要求,組織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管同志、省扶貧辦及哈爾濱市扶貧辦全體人員同步收聽收看“全國脱貧攻堅模範”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

報告會結束後,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張希良部署安排機關黨委組織全辦同志圍繞學習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蹟“學什麼”、“怎麼學”、“如何做”開展專題學習。他指出,姜仕坤同志一生對黨忠誠,心繫人民,26年如一日,紮根貧困地區,帶領幹部羣眾脱貧致富。尤其是在條件艱苦的晴隆縣工作6年期間,他把脱貧攻堅作為最大的使命擔當,每年深入鄉村一線工作超過200天,全縣貧困人口減少一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改善,做出了讓老百姓稱讚的出色業績,為脱貧攻堅做出了突出貢獻。

張希良強調,全省扶貧戰線要自覺以姜仕坤同志為榜樣,向姜仕坤同志學習。一是要學習姜仕坤同志對黨忠誠、艱苦奮鬥的政治品格,做脱貧攻堅的帶頭人。要自覺擔起脱貧攻堅的'責任,牢牢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為龍江脱貧事業貢獻力量。二是要學習姜仕坤同志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的優良作風,做脱貧攻堅的開路人。要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把貧困地區貧困羣眾脱貧致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三是要學習姜仕坤同志不忘初心、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做貧困羣眾的貼心人。要沉下身子走入貧困羣眾中去,摸清致貧原因,堅持扶智與扶技相結合,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徹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四是要學習姜仕坤同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做脱貧攻堅的清白人。要嚴守政治底線,不越紀律紅線,把有限的扶貧資金用在扶貧對象上、用在刀刃上,幫助全省貧困羣眾同全國一道步入小康生活。

  關於姜仕坤先進事蹟材料範文三:

連日來,我區各級各部門把深入學習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蹟作為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全區黨員幹部中掀起新一輪“學習先進見行動,立足崗位作貢獻”的學習熱潮。

區衞計局召開學習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蹟的專題學習會,要求衞計系統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姜仕坤同志先進典型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激勵全區衞計系統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做到信念堅定、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切實凝聚起全系統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更好地為轄區羣眾的身體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區統計局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學習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蹟,號召以姜仕坤同志為榜樣,對照標杆、學習標杆、看齊標杆,進一步振奮精神、凝聚力量,鼓足幹勁、再加壓力、主動作為;作為統計人,要倒排時間,突出重點,集中精力做好全年收尾工作,為南明“以大數據為引領,培育發展新功能,打造城市新品位,奮力建成創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區”奮鬥目標做出新貢獻。

區教育局全體機關黨員幹部通過互聯網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深入學習了姜仕坤同志的先進事蹟。全體黨員表示,要學習他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為民服務的公僕情懷,學習他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要以實際行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河濱社區組織黨員幹部職工學習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蹟,要求以姜仕坤同志為鏡子,查找自身不足,進一步統一思想,轉變作風,特別是在脱貧攻堅工作中,要腳踏實地,真幹實幹,為我區脱貧攻堅、同步小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沙衝社區組織專題學習會學習姜仕坤同志先進事蹟,要求各黨支部認真開展學習教育,將先進事蹟融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去,認真組織黨員羣眾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