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温庭筠

《題盧處士山居》 温庭筠

欄目: 温庭筠 / 發佈於: / 人氣:1.72W

温庭筠的《題盧處士山居》通過山居景色的描寫,反映主人公人品的高潔及作者對他的景慕之情。

題盧處士山居⑴

西溪問樵客⑵,遙識楚人家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⑷。

千峯隨雨暗,一徑入雲斜⑸。

日暮飛鴉集⑹,滿山蕎麥花⑺。

【註釋】

⑴盧處士:盧岵(hù)。處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山居:山中的住所。《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貧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尋幾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⑵樵客:出門採薪的人。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書》:“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荊,不過田畯野老、漁父樵客。”

⑶遙識:一作“遙指”。楚人家:一作“主人家”。

⑷急:湍急。露沙:露出沙石。

⑸徑:小路。

⑹飛鴉集:一作“鳥飛散”。

⑺滿山:一作“滿庭”。蕎麥: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赤質柔。葉互生,呈心臟形,有長柄。花色白或淡紅。果瘦三角形,有稜。子實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稱其子實為蕎麥。

【白話譯文】

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聽盧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後遠遠地認準方向向盧岵山居走去。沿途看到古樹的老根纏連着石頭,彷彿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沖走水面上的浮土、樹葉,露出泉底的沙子來,顯得水明沙淨。山裏峯巒座座,由於在雨中顯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見得那通往盧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彎彎一直通向煙雲深處。時間已到傍晚,還不見盧處士,晚鴉也已飛往自己巢裏棲息,漫山遍野的蕎麥花在夕陽下更顯得一片潔白。

【創作背景】

在某一年春天,温庭筠乘興訪求盧岵處士,等到日暮還沒有見到盧處士,因而在盧處士居所題寫此詩。其具體作年不詳。

【賞析】

首聯兩句通過“問樵客”、“遙識”的寫法,暗示出盧岵山居的幽僻。作者不稱砍柴的人為樵子、樵夫,而稱之為“樵客”,意味着這個砍柴者並不是俗人,這對於詩的氣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詩從“西溪問樵客”開篇,頗類似賈島的“松下問童子”,用問答的方式開篇,是為了追求生動活潑的效果。這種問答形式使詩情頓生波瀾,起伏盪漾,讀來輕鬆自然;若改用直接議論抒情,會有些板滯沉悶。詩人是古代的追隱一族,訪尋隱居深山的盧岵,特別渴望見到這位深山高士,暗示了他對山居生活的傾慕之意,對山居主人的讚許之情。

頷聯兩句寫一路所見,是近景。這兩句形象地描繪了幽僻山徑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而與此相應,作者用的是律詩中的拗句,“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對拗,在音節上也加強了高古、清幽的氣氛。

頸聯兩句寫入望的遠景。“千峯”言山峯之多。“一徑入雲斜”和“千峯隨雨暗”相對照。這兩句改用協調的音節,一方面是為了增加變化,一方面也是和寫遠景的闊大相適應的。

中間兩聯主要用了“古樹”、“急泉”、“千峯”、“暗雨”、“小徑”等意象,描寫了盧岵山居的景色。近看古木參天,巖石嶙峋,急湍甚箭,白沙歷歷;遠眺千峯林立,雲暗雨密,小徑蜿蜒,斜入雲煙。一幅高峻幽深甚至有些晦暗的畫面,寫出了處士盧岵遠離塵囂、深藏不露的特點。這兩聯不單單是寫景,還暗示了詩人一路尋找盧岵的蹤跡,從入山問樵客,目標明確,然後一路穿林涉泉,翻山越嶺,一直走到夕陽西下,鳥亦倦飛而知還,詩人卻還未尋到盧岵的居處,頗有疲倦欲返的無奈、焦慮。這兩聯也不單單是暗示了詩人尋找的蹤跡,更含蓄地表達了詩人一種追求的境界。眾山尋他千百度,苦苦求索而不得,焦慮萬分,為的是反襯結尾驀然回首,發現滿眼都是明豔的蕎麥花,表達了一種開悟的心理經驗,這種精神歷程有頗為廣泛的意義。

尾聯兩句又改用拗句的音節,仍是和通篇突出山居景物的特殊色彩相適應的。而寫景物的特殊色彩又是為了寫人,為了襯托古樸高潔的“處士”形象。“蕎麥”是瘠薄山地常種的作物,春間開小白花。在日照強烈的白天裏,小白花不顯眼,等到日暮鳥散,才顯出滿山的蕎麥花一片潔白。蕎麥花既和描寫處士的山居風光相適應,同時,也説明處士的生活雖然孤高,也並非和人世完全隔絕;藉此又點明瞭作者造訪的季節是春天。

如果從單純的寫景角度講,詩人如果一味寫幽靜則意境容易晦暗、陰冷,所以,結句“滿山蕎麥花”,使詩中景物於幽靜中又添了幾分明媚。古人也慣用“以景結情”的方法來收尾,但此詩結句不僅僅是寫景,更是詩人人生態度的一種象徵。詩人為拜見處士而苦苦尋了一天,結果連處士的影子也沒有見到,按理説應當心情沮喪,乘興而來,掃興而去。然而詩人卻沒有沮喪,心情反而若滿山蕎麥花似的一片明朗,象徵悟到人生真諦後,心地明朗,若蕎麥花一般生機勃勃。

這樣的精神歷程頗似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總結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然要經過的三種境界。如果沒有確定不移的人生目標,如果沒有九死不悔的苦苦尋找,詩人就不會有“滿山蕎麥花”的當下頓悟。詩人認識自我與認識處士是同時完成的,在堅持要認識山居處士的迷失中,歷經種種周折,承受種種磨練之後,豁然開悟,獲得一種精神自由,境界昇華。隱士就是隱士,恬然自安,訪客難見也是正常。何況,人生也無所謂掃興不掃興,只要隨遇而安,到處都有好景色,到處都有好心情。在尋找處士的過程中,詩人發現了內心,也尋找到了自己精神的歸宿。

全詩的層次非常清楚,景物寫得雖多而錯落有致。更重要的是通過景物的特殊色彩,表現了盧岵處士生活的古樸和人品的孤高。作者的這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手法,應該説是很成功的'。

拓展閲讀:温庭筠經典語錄及賞析

碧天如水夜雲輕。

唐·温庭筠《瑤瑟怨》。本句大意是:秋天的深夜,長空澄碧,月華似水,偶爾有幾縷飄浮的雲絮在空中輕輕掠過。這是一幅清寥淡遠的碧空夜月圖,輕輕掠過的浮雲更顯出夜空的澄潔與空闊。可用以描寫秋夜碧空月色。《瑤瑟怨》

杏花含露團香雪。

唐·温庭筠《菩薩蠻》[杏花含露]。含露:帶着露珠。團:指盛開的花朵一簇簇掛滿枝頭,看上去好像一團團的花球。本句大意是:枝上盛開的杏花帶着朝露,就像一團團潔白芳香的雪球。杏花沾露,自然特別鮮潤、潔淨,用“香雪”來比喻,尤其顯得素淨高雅。而一個“含”字,生動地描摹出杏花嬌豔欲滴之色;一個“團”字,準確地刻畫出杏花繽紛繁盛之狀。寥寥七字,寫盡了杏花盛開時的色、香、形,使其丰神秀韻,躍然紙上。可用於讚歎、描寫杏花花繁枝茂,也可用於表現早春勝景。《菩薩蠻》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唐·温庭筠《題望苑驛》。弱柳:指初春細嫩柔弱的柳條。這兩句大意是:千條嫩柳婆娑,一枝紅杏橫斜,杏花上帶着點點春雨,柳條像一根根下垂的碧絲。這兩句繪形繪色地摹畫出初春時節綠柳紅杏互相映襯的動人姿色,可用來描寫春景。《題望苑驛》

羌管一聲何處曲,流鶯百囀最高枝。

唐·温庭筠《題柳》。羌管:笛。相傳笛產於羌,故稱“羌管”、“羌笛”。這兩句大意是:何處傳來一聲悠揚悦耳的羌笛曲呢?原來是流鶯在最高的枝頭上千啼百囀地歌唱。以“羌管”的悠揚悦耳之聲比喻流鶯的百囀千啼,貼切生動。可用來描寫流鶯悦耳的鳴聲。《題柳》

團圓莫作波中月,潔白莫為枝上雪。

唐·温庭筠《三洲詞》。這兩句大意是:夫婦團圓應當持久,不能像水中圓圓的月影,隨着波動,月影就會破碎;也不要作枝頭的落雪,儘管它潔白如梅,卻無梅的芳香,也無梅的高潔。這是寫一位年輕商婦對丈夫的思念,盼望丈夫早日歸來,切莫白白辜負了自己的青春。詩句表現出女子青春意識的覺醒和對愛情生活的渴望。這兩句還可借用來説明凡事要講求實際,不要徒務虛名。《三洲詞》

河源怒觸風如刀,剪斷朔雲天更高。

唐·温庭筠《塞寒行》。河源:指黃河的發源處。怒觸:憤怒地觸及(河岸),這裏指黃河奔騰呼嘯。剪斷朔雲:比喻狂風吹散積雲。朔(shuò碩):北方。這兩句大意是:黃河上游大水奔騰咆哮,狂風就像利刀,它把雲層剪斷,蒼天顯得更高。詩句筆力勁健,境界高遠,描寫生動,把狂風比作能剪斷積雲的利刀,也很形象。可用來描寫激流和狂風。《塞寒行》

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唐·温庭筠《夢江南》[千萬恨]。這兩句大意是:山月不知道我思念丈夫的心事,無情的水風又白白地搖落了眼前的春花。遊子浪跡天涯,深閨久盼不歸,於是女子把滿腔離怨別恨都發泄到山月水風等自然景物上。怨月恨風雖然毫無來由,卻把女子的柔意痴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可用於寫相思之情。《夢江南》

鬢雲欲度香腮雪。

唐·温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鬢雲:鬢邊如雲朵一樣捲曲輕揚的黑髮。欲度:將要掠過,這裏形容鬢髮飄散的形狀。本句大意是:鬢邊的黑髮像雲朵那樣捲曲,將要飄過她雪白的香腮。這裏描寫一個貴族女子準備起牀時的模樣。用“雲”來比喻她的鬢髮,用“雪”來比喻她的腮頰,突出其年輕美貌的特點。而用“欲度”來表現鬟發的動態,就把人物晨起前鬢髮散亂、慵懶嬌弱的神情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了。可用來描寫美麗女子梳洗前或鬢髮被風吹拂的情景。《菩薩蠻》

芳草無情人自迷。

唐·温庭筠《經西塢偶題》。本句大意是:芳草本無感情,人們自己見芳草而產生豐富的感情並因而迷醉。這是一首見景生情的詩:“搖搖弱柳黃鸝啼,~。”弱柳搖曳,芳草萋萋,黃鸝啼鳴都是客觀自然景物。這些美麗的景物,引起作者的主觀審美情趣,不禁沉迷陶醉於美景之中。作者的“自迷”之情,是由客觀的“無情”的“芳草”所引發。它和蘇軾詞中名句“多情卻被無情惱”(《蝶戀花·花褪殘紅》)一樣,是頗富哲理意趣的。~可藉以比喻男女情場中,一方自作多情,戀戀不捨,單自相思;而另一方卻毫無所察,根本不知道有人思戀自己。《經西塢偶題》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茅店:用茅草搭蓋的客店。這兩句大意是:天邊殘月猶掛,山中茅店裏傳來報曉的馳名中外。村外板橋上銀霜未消,依稀可辨地留着行人的點點足跡。詩人攝取了料峭春寒中早行時的特有景物,訴諸視覺,形成畫面,手法獨特。茅店、板橋,寫出山村的偏僻、古樸;殘月、馳名中外,緊扣“早行”主題;霜橋、人跡,不是沓亂眾多,而是稀疏的一行,再點“早行”題旨。這幅荒山早行圖,表現了詩人行旅的艱辛,心中的淒冷。前人對此句全用實字,羅列名詞的特殊結構,十分稱道,清人趙翼稱它“不着一虛字,而曉行景色,都在目前,此真傑作也”(《甌北詩話》)。今天寫作時,可引用以抒發早行之感歎。《商山早行》

拓展閲讀:温庭筠經典語錄

碧天如水夜雲輕。

唐·温庭筠《瑤瑟怨》。本句大意是:秋天的深夜,長空澄碧,月華似水,偶爾有幾縷飄浮的雲絮在空中輕輕掠過。這是一幅清寥淡遠的碧空夜月圖,輕輕掠過的浮雲更顯出夜空的澄潔與空闊。可用以描寫秋夜碧空月色。《瑤瑟怨》

杏花含露團香雪。

唐·温庭筠《菩薩蠻》[杏花含露]。含露:帶着露珠。團:指盛開的花朵一簇簇掛滿枝頭,看上去好像一團團的花球。本句大意是:枝上盛開的杏花帶着朝露,就像一團團潔白芳香的雪球。杏花沾露,自然特別鮮潤、潔淨,用“香雪”來比喻,尤其顯得素淨高雅。而一個“含”字,生動地描摹出杏花嬌豔欲滴之色;一個“團”字,準確地刻畫出杏花繽紛繁盛之狀。寥寥七字,寫盡了杏花盛開時的色、香、形,使其丰神秀韻,躍然紙上。可用於讚歎、描寫杏花花繁枝茂,也可用於表現早春勝景。《菩薩蠻》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唐·温庭筠《題望苑驛》。弱柳:指初春細嫩柔弱的柳條。這兩句大意是:千條嫩柳婆娑,一枝紅杏橫斜,杏花上帶着點點春雨,柳條像一根根下垂的碧絲。這兩句繪形繪色地摹畫出初春時節綠柳紅杏互相映襯的動人姿色,可用來描寫春景。《題望苑驛》

羌管一聲何處曲,流鶯百囀最高枝。

唐·温庭筠《題柳》。羌管:笛。相傳笛產於羌,故稱“羌管”、“羌笛”。這兩句大意是:何處傳來一聲悠揚悦耳的羌笛曲呢?原來是流鶯在最高的枝頭上千啼百囀地歌唱。以“羌管”的悠揚悦耳之聲比喻流鶯的百囀千啼,貼切生動。可用來描寫流鶯悦耳的鳴聲。《題柳》

團圓莫作波中月,潔白莫為枝上雪。

唐·温庭筠《三洲詞》。這兩句大意是:夫婦團圓應當持久,不能像水中圓圓的月影,隨着波動,月影就會破碎;也不要作枝頭的落雪,儘管它潔白如梅,卻無梅的芳香,也無梅的高潔。這是寫一位年輕商婦對丈夫的思念,盼望丈夫早日歸來,切莫白白辜負了自己的青春。詩句表現出女子青春意識的覺醒和對愛情生活的渴望。這兩句還可借用來説明凡事要講求實際,不要徒務虛名。《三洲詞》

河源怒觸風如刀,剪斷朔雲天更高。

唐·温庭筠《塞寒行》。河源:指黃河的發源處。怒觸:憤怒地觸及(河岸),這裏指黃河奔騰呼嘯。剪斷朔雲:比喻狂風吹散積雲。朔(shuò碩):北方。這兩句大意是:黃河上游大水奔騰咆哮,狂風就像利刀,它把雲層剪斷,蒼天顯得更高。詩句筆力勁健,境界高遠,描寫生動,把狂風比作能剪斷積雲的利刀,也很形象。可用來描寫激流和狂風。《塞寒行》

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唐·温庭筠《夢江南》[千萬恨]。這兩句大意是:山月不知道我思念丈夫的心事,無情的水風又白白地搖落了眼前的春花。遊子浪跡天涯,深閨久盼不歸,於是女子把滿腔離怨別恨都發泄到山月水風等自然景物上。怨月恨風雖然毫無來由,卻把女子的柔意痴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可用於寫相思之情。《夢江南》

鬢雲欲度香腮雪。

唐·温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鬢雲:鬢邊如雲朵一樣捲曲輕揚的黑髮。欲度:將要掠過,這裏形容鬢髮飄散的形狀。本句大意是:鬢邊的黑髮像雲朵那樣捲曲,將要飄過她雪白的香腮。這裏描寫一個貴族女子準備起牀時的模樣。用“雲”來比喻她的鬢髮,用“雪”來比喻她的腮頰,突出其年輕美貌的特點。而用“欲度”來表現鬟發的動態,就把人物晨起前鬢髮散亂、慵懶嬌弱的神情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了。可用來描寫美麗女子梳洗前或鬢髮被風吹拂的情景。《菩薩蠻》

芳草無情人自迷。

唐·温庭筠《經西塢偶題》。本句大意是:芳草本無感情,人們自己見芳草而產生豐富的感情並因而迷醉。這是一首見景生情的詩:“搖搖弱柳黃鸝啼,~。”弱柳搖曳,芳草萋萋,黃鸝啼鳴都是客觀自然景物。這些美麗的景物,引起作者的主觀審美情趣,不禁沉迷陶醉於美景之中。作者的“自迷”之情,是由客觀的“無情”的“芳草”所引發。它和蘇軾詞中名句“多情卻被無情惱”(《蝶戀花·花褪殘紅》)一樣,是頗富哲理意趣的。~可藉以比喻男女情場中,一方自作多情,戀戀不捨,單自相思;而另一方卻毫無所察,根本不知道有人思戀自己。《經西塢偶題》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茅店:用茅草搭蓋的客店。這兩句大意是:天邊殘月猶掛,山中茅店裏傳來報曉的馳名中外。村外板橋上銀霜未消,依稀可辨地留着行人的點點足跡。詩人攝取了料峭春寒中早行時的特有景物,訴諸視覺,形成畫面,手法獨特。茅店、板橋,寫出山村的偏僻、古樸;殘月、馳名中外,緊扣“早行”主題;霜橋、人跡,不是沓亂眾多,而是稀疏的一行,再點“早行”題旨。這幅荒山早行圖,表現了詩人行旅的艱辛,心中的淒冷。前人對此句全用實字,羅列名詞的特殊結構,十分稱道,清人趙翼稱它“不着一虛字,而曉行景色,都在目前,此真傑作也”(《甌北詩話》)。今天寫作時,可引用以抒發早行之感歎。《商山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