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王維

淺析王維與其詩範本

欄目: 王維 / 發佈於: / 人氣:2.37W

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一顆最璀璨、最耀眼的明珠,它的成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就象魯迅所説的:“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以後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動手。”

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凡詩歌,讀起來都會朗朗上口,富有音韻美,節奏美,能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的心胸,更不用説唐詩了。唐詩是我們的文化瑰寶,不僅在我們國內,在國外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聽到外國中文課的同學們可以順口背上幾首唐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或‘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很驚喜,因為那很有一種‘根’的感動。”①從小就喜歡讀唐詩,雖然大半是讀不出詩中的韻味,但每次讀,都會覺得在情感得到了昇華,特別是讀王維的詩歌。我不是很開朗的人,甚至有時會感到淡淡的哀愁和孤獨,雖説唐詩有很多詩歌都能讓人變得開明起來,如李白就是一個充滿樂觀主義的浪漫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等等是多麼的開闊,多麼的自信,但在這種自信中難掩自命不凡、恃才傲物、不可一世,這種性格,在當時的社會裏,難免要遭殃的。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自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慈悲,但難免有點悲觀,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少陵野老吞生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都體現了詩聖杜甫憂國憂民的偉大胸襟,但讀着會讓人有點壓抑,因為我本身就是個不開朗的人,如果在我鬱悶的時候再讀杜甫的詩,眼前一堆堆的白骨,我想我心情會更加沉重的。所以和李白、杜甫等人相比,我更喜歡王維的那種內斂式的樂觀,不輕狂、不自卑。

王維是盛唐詩歌的一個偉大詩人,按稱號來稱,他是“詩佛”,因為他的詩中包含很多禪宗思想,他的詩中多“空”字,包含許多出世入世的句子就其作品而言,是蘇軾説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曾被唐代宗稱為天下文宗。可見,雖然王維在詩歌的成就沒有李白、杜甫的大,但也是在詩歌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

王維的詩歌涉及面很廣。

一、真摯感人的送別詩

王維送別詩的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以樸實的語言,生動的形象,真摯的惜別之情,而後被一唱三歎。“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的首二句點明送別的時令、地點、景物;三、四句寫惜別。前兩句為送別創造一個愁鬱的'環境氣氛,後兩句再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因為飽含深情、對友誼真誠中肯,在送別的時候殷殷勸酒,依依惜別,幾許悲壯,幾許蒼涼!酒是離別的曲,在離別之際,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只好藉助“酒”來代替“我”的千叮萬囑。“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就是老朋友,是知己。“無故人”既是説朋友走了,沒有了“我”這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惋惜自己得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離別,離別了,誰還能像我們理解彼此一樣理解對方呢?所以學過這句詩的人,都會不自覺地被它的魅力所感染。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明代李東陽評論此詩説:“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送別》“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表現了“我”和友人的共同點:心胸坦蕩,志趣高雅,胸懷開闊。“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等送別詩都深入人心,無論是哪個階層,哪個職位都會對這些感人的詩歌大加稱讚的。

二、曠逸豪放的邊塞詩

《隴西行》“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觀獵》“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等送別詩都寫出了詩人的豪氣。確實,詩人是一個曠逸豪放的詩人。透過這些詩歌也可以看到盛唐人胸懷寬廣,充滿自信,思想活躍的。

三、美如畫卷的山水詩

最能代表王維風格的莫過於他的山水詩了,他的山水詩真的是文清似水,詩美如畫,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高揚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生命力。

和孟浩然的身心俱隱不同,王維是個亦官亦隱的隱士,是心隱,在仕隱間只一步之遙,他信奉佛教,內心平和,很多詩歌都充滿了禪理,難怪被稱為“詩佛”。隱士文化古來有之,對隱士生活的嚮往也是很多文人志士的追求。如竹林七賢、陶淵明、謝靈運等就是一個追求隱士生活的傑出代表。王維雖然沒有身隱,但卻真正做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我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着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他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丰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維的山水詩顯著標志是在於自覺追求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和以形寫神的創作方法。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詩寫作者歸嵩山之所見所聞,充滿空明鏡界和寧靜之美,充分表現其歸隱山林生涯的悠然,和不再與聞世事之悠然。整首詩的基調是昂揚情思、明朗基調,不纖弱,不低沉、不頹廢的。這點跟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有相似之處。一陣新雨後,山上變得更加清明幾淨,一切都顯得是那麼明亮,富有生命力。一輪明月冉冉升起,照耀在松林間,泉水從石頭處緩緩流出,那些浣女、漁夫工作了一天,得到滿足後快樂地哼着歌。最後才點明詩人的意思——歸隱。這首詩有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創造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靜逸明秀詩境。在清新寧靜而生機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萬物生生不息的生之樂趣,精神昇華到了空明無滯礙的境界,真是一幅美如畫卷的圖畫。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中着意描寫了作者獨處於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的空隙,灑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紛繁的自然景物中,詩人捕捉到最引人入勝的一瞬間,有簡淡的筆墨,細緻入微地給出一幅寂靜幽清的畫卷,意趣悠遠,令人神往。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王維早年對功名也充滿熱情和嚮往,有一種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只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對統治者、官場失望,才有意於禪宗,想借以擺脱俗世的煩擾,不過這也倒沒有使他消沉、頹廢,而是以一種沖淡的態度面對這一切。

王維還有很多山水詩,這裏就不一一述説。

很多詩人描寫山水詩。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是個身心俱隱的人,是真正的隱士,但有點消極避世的意味。

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流露出儒家思想,但和王維沖淡不同的是,柳宗元“機心”未忘,並由此帶來憂傷與悲憤,這是柳詩中常見的意境。

李白的山水詩《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去,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物我合一的藝術思維,還充滿逍遙遊的精神和超塵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詩,帶有濃厚的遊仙色彩,這是和王維的現實觀點不同的。

好的詩歌能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的胸襟。一個人感覺到空洞的時候,拿起詩歌讀一讀,會對我們的身心有莫大的好處,特別是王維的詩歌,詩滲禪意,流動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