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李商隱

李商隱詩中明珠《安定城樓》

欄目: 李商隱 / 發佈於: / 人氣:2.09W

下面這首《安定城樓》,是李商隱年輕時的手筆,其沉雄不減《籌筆驛》。兩者互相輝映,是李商隱詩集裏的兩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李商隱詩中明珠《安定城樓》

  李商隱

 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安定城樓在甘肅,王茂元在那邊做過節度使。寫這首詩的時候,李商隱大概是二十七歲。在唐朝,中了進士只是意味着你有了做官的資格,你想要真正進入仕途,還得通過吏部的考試,博學宏詞科就是這種類型的考試。在博學宏詞科這個考試中,李商隱本來已經被錄取,但可能是因為他依附了王茂元的原因,最後被中書駁下,也就是説他落選了。失意的他,寄居在王茂元幕中,寫下了這一首詩。

“迢遞”是很高很遠的樣子,“迢遞高城百尺樓”説城樓很高,高層上面又有百尺樓,就是説詩人登高登到最高處了。“綠楊枝外盡汀洲”,他登高往外看,視線的盡頭是水邊的平地。安定城是邊塞,邊地是荒涼的,但在這種地方居然能看到“綠楊”、有“汀洲”,這應該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情。

然而詩人沒有歡喜。他説,“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賈生是西漢的賈誼,這個人非常有才華,但短命,很年輕就死了。賈誼心憂天下,他給漢朝皇帝上書,列舉了國家有多少種值得痛哭流涕的危險狀況,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國家會很危險。王粲是東漢時候的一個才子,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就跑去荊州依附劉表去了。通過這兩句,我們可以看到,李商隱把自己比作賈誼和王粲:我像賈誼那樣心憂天下,但在“博學宏詞科”這個考試中落選,沒有濟世的機會,所以是“虛垂涕”;我投奔王茂元,就像王粲依附劉表那樣,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這兩句説的都是他失意的情況。

《安定城樓》這首詩的典故很密集。寫詩使用典故,貴在能以古人事抒寫詩人心,不然就只是複述故事而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這兩句詩,其好處就在“虛”和“更”這兩個字上。如果沒有這兩個字,那麼這兩句就不成其為詩句了,因為那樣李商隱只是在複述賈誼和王粲的故事而已。但有了這兩個字,詩人的心情就出來了。

第三聯非常好。“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這裏的典故是范蠡的故事。范蠡幫助勾踐成功復仇後,沒有留戀權力,而是帶着美女西施泛舟五湖,歸隱去了。李商隱這裏是説,我永遠都想着自己能像范蠡那樣,在白髮蒼蒼的時候歸隱江湖,但我的歸隱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做出一番迴旋天地——也就是扭轉乾坤——的事業。這兩句寫得太好了,第一是托出了詩人的心志,第二是句意如同蒼龍迴旋,矯健有力。宋代大詩人王安石特別喜歡這兩句,認為即使是杜甫也無以過之。這個讚譽不謂過分。

最後兩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也用了一個典故。“鵷雛”是類似於鳳凰的神鳥,“腐鼠”是死老鼠。《莊子》裏有個寓言是説,惠施做了魏國的`宰相,他的老友莊子到了魏國,有人就跟惠施説:莊子要來搶你的相位了。於是惠施就派人到處抓捕莊子。莊子沒有躲避,而是直接跑去找到惠施,跟他説了這麼一個寓言:在南方,有一種叫鵷雛的神鳥,不是梧桐樹不會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醴泉不喝。梧桐樹、竹子的果實、醴泉,這些都是很珍貴的東西。而有一種類似於貓頭鷹的鳥呢,喜歡吃死老鼠,它看到天空中有鵷雛飛過,以為鵷雛要來跟自己搶死老鼠,就仰起頭嚇那個鵷雛。李商隱這兩句就是説,我是鵷雛,那些中傷我的人是貓頭鷹,你們對我的各種猜忌,就像是貓頭鷹對鵷雛的提防一樣,你們在意的是高官厚祿,而我想要的是扭轉乾坤的事業,所以我根本不會去搶你們的東西。

陳衍是近代的一位詩論家,他有一本書叫《石遺室詩話》,這本書影響很大。他在裏面提到了詩的四個要點:“‘骨力堅蒼’為一要,‘興味高妙’為一要,‘才思橫溢’、‘句法超逸’各為一要。”這裏要注意的是排在首位的“骨力堅蒼”。所謂 “骨力堅蒼”,就是風格遒勁。像《籌筆驛》、《安定城樓》這種沉雄之作,就可以歸入“骨力堅蒼”類別。這種詩能讓我們看到李商隱的人生抱負和高潔心性,以及他處在困厄之中雖然有傷感但絕不低頭的氣格。也正是因為有了它們,他的無題詩才如此耐人尋味。可以這樣説,沉雄才是李商隱的底色,如果沒有這種底色,他的無題詩將會黯淡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