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李白

李白《猛虎行》注析

欄目: 李白 / 發佈於: / 人氣:9.35K

  《猛虎行》

李白《猛虎行》注析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腸斷非關隴頭水1,淚下不為雍門琴2。旌旗繽紛兩河道3,戰鼓驚山欲傾倒。秦人半作燕地囚4,胡馬翻銜洛陽草5。一輸一失關下兵6,朝降夕叛幽、薊城7。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8。

題解:

《猛虎行》,樂府平調曲名。《樂府詩集·相和歌詞六·猛虎行》郭茂倩題解:古辭曰:“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野雀安無巢,遊子為誰驕”。後以此題為詩者,或寫客行,或寫功業未建的苦悶,或以猛虎喻苛政。

註釋:

1、斷腸句:《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見《古風》二十二注1.

2、雍門琴:春秋齊城門名。據漢劉向《説苑·善説》,戰國時齊人子周居雍門,曾以琴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子周引琴而鼓,於是孟嘗君涕泣増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國亡邑之人也。”

3、旌旗句:言河南、河北兩道均陷於安祿山叛軍之手。旌旗繽紛,言叛軍勢盛。

4、秦人句:謂中原及關中軍民為叛軍所蹂躪。秦人代指中原和關中廣大軍民。燕地代指叛軍。

5、胡馬句:謂叛軍佔領唐東都洛陽。安祿山是胡人,故稱其叛軍為胡馬。翻,反而,表示意想不到和心理上難以接受。

6、一輸一失句:謂軍事上失敗,決策上失誤,致使官軍一敗塗地。軍事上失敗指封常清、高仙芝先後失敗退守。決策上失誤指唐玄宗聽信宦官邊令誠的讒言,斬封常清、高仙芝于軍中,致使潼關無兵把守。

7、朝降句:指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於敵後,河北諸郡響應。時才八日,史思明、蔡希德引兵擊諸郡,廣平諸郡復為賊守。見《資治通鑑》。

8、巨鰲二句:謂安祿山叛軍未平,天下紛擾,不得安寧。巨鰲喻安祿山;魚龍喻朝野上下。

第一段:詩人感傷時局,憂國憂民。首四句為比興,引出“腸斷”、“淚下”作為全詩之眼。旌旗四句言兩河道、洛陽城失陷百姓官兵遭受胡兵蹂躪。一輸一失四句言時局不定,賊勢尚盛,朝野上下不寧。

頗似楚漢時1,反覆無定止。朝過波浪沙2,暮入淮陰市3。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4。暫到下邳受兵略5,來投漂母作主人6。先哲棲棲7古如是此,今時亦棄青雲士8。有策不敢犯龍鱗9,竄身南國避胡塵。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昨日方為宣稱客,掣鈴交通二千石10。有時六博11快壯心,繞牀三匝呼一擲。

註釋:

1、楚漢時:指秦末劉邦與項羽相互交戰的時期。

2、朝過句:指張良刺殺秦始皇的一次行動。《史記·留侯世家》:良得力士,為鐵椎百二十斤。秦始皇東遊,良與客狙(jū)擊波浪沙中。

3、暮入句:指韓信受貧。《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4、下邳句:《史記·留侯世家》:良嘗從客步游下邳圯(yí橋)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五日後,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帝王師矣。”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5、劉、項句:言劉邦與項羽的勝敗,全憑張良和韓信這兩個人來決定。

6、來投句:《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母漂(以水擊絮),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十日。信喜,謂漂母:“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你)而進食,豈望報乎?”

7、棲棲(xīxī):忙碌不安的樣子。

8、青雲士:本指位高名顯的人,這裏指才能出眾的人。

9、有策句:謂自己雖然有良策,但不敢獻給皇帝,怕觸犯皇帝的`威嚴。龍鱗,喻指人主。《韓非子·説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觸犯)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説着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達到)矣。後因以逆鱗喻人主。

10、掣鈴句:謂與州刺史交往。唐時官署多懸鈴於外,有時報聞,則引鈴以代傳呼。掣鈴,即拉鈴。這裏指拜見長官時,拉鈴告知。交通,即結交;交往。二千石,指州刺史。

11、六博:古博戲之一。共十二棋,六黑,六白,兩人相博,每人六棋,故名。

第二段:引張良、韓信未遇時的窘況及得志後,左右劉、項存亡的業績,與詩人自己懷長策而見棄,竄身南國,流落宣城,寄興博戲的失落相比,心理感到很不平。

楚人每道張旭1奇,心藏風雲2世莫知。三吳幫伯皆顧盼3,四海雄俠兩追隨。蕭曹曾作沛中吏4,攀龍附鳳5當有時。溧陽6酒樓三月春,楊花茫茫愁殺人。胡雛綠眼吹玉笛,吳歌《白苧》繞樑塵7。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客8。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9。

註釋:

1、張旭:《新唐書·張旭傳》: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張顛。

2、風雲·:喻高才卓識。

3、三吳句:謂張旭家鄉的地方長官都很敬重他。三吳,酈道元《水經注》:吳後分為三,世號“三吳”,吳興、吳郡、會稽也。邦伯,即刺史。《尚書·召誥》:命庶殷侯甸男(庶、殷,皆眾多義;甸,京城郊外的地方;侯、男皆爵位名)邦伯。孔穎達傳: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後因稱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長官。顧,拜訪。盼,企望。

4、蕭曹句:謂漢朝開國功臣蕭何、曹參當初不過是沛中小吏罷了。《史記·曹相國世家》: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

5、攀龍附鳳:喻臣子追隨帝王建功立業。這裏是鼓勵張旭的話。

6、溧陽:舊縣名,屬丹陽郡。唐時屬江南道之宣州。

7、吳歌句:謂吳歌《白苧》的樂聲悦耳動聽。吳歌,吳地的歌曲。《白苧》,樂府吳舞曲名。繞樑塵,即歌聲繞梁。《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lì樑棟的別名)。

8、槌牛句:謂備筵席,擊鐘鼓,與眾賓客會餐。槌,讀chuí,通椎,通捶,擊殺之義。撾,讀zhuā,敲擊。

9、我從二句:是詩人自言將遊歷東南常通書信。是惜別之辭。“得魚”用“任公子”典。《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鈎,巨緇(黑色)五十犗(jiè閹過的牛)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鈎,陷沒而下,鶩揚(急劇翻騰)而奮鰭,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赫(聲勢威盛貌)千里。任公子得若(這樣)魚,離(分割)而臘(xī作成乾肉) 之,自制河(地名)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吃飽)若魚者。

第三段:美張旭,記盛會,惜離別。

簡析:

此詩當是天寶十五年,亦即至德元年春,詩人與張旭遇於宣城之溧陽,前往剡溪之前,與張旭宴別而作。詩人對安祿山叛亂造成慘痛的時局深表憂慮;自許張良、韓信而報國無門。為避胡塵,身竄南國,文才武略,付諸東流;同時對張旭的才品予以高度讚揚。最後以悲轉樂,表示惜別。

在這首詩中,詩人關心國家命運,同情人民疾苦,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懣,表示了對朋友的關切。正是這種報國心切之情,使他後來參加永王幕府,而被流放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