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李白

《望天門山》李白

欄目: 李白 / 發佈於: / 人氣:2.52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望天門山》李白,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望天門山》李白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詩鑑賞

《望天門山》是一首山水詩。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包括東梁山與西梁山二山,兩山夾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合稱天門山。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成功地再現了長江中下游天門山磅礴奇詭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表現了詩人豪放、傲岸的非凡特別,流露了其一腔愛國熱情。

首句“天門中斷楚江開”,以天門山與長江的關係,反襯天門山氣勢的雄峻險要。因為天門天險的獨特風姿是“夾據洪流”、扼江而立,因此詩人採用側面烘托的藝術手法,渲染長江洪流的湍急與威力,進而反襯出天門山的壯麗奇觀。在李白看來,“天門中斷”是大自然的造化使然,是滔滔的長江之水猛烈衝擊所致。

次句“碧水東流至此回”,是指長江在天門山附近流向由東向轉北,也暗示了天門山雄視一切、鎮懾洪流的威力。“碧水”寫出了長江流水之澄清,“東流”是寫長江總的流向,“回”字力度很強,極富動態美,既寫出了長江到天門山處江水曲折回蕩、漩渦叢生的奇險和壯美,又突現了天門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轉變。正是從一個“回”字中,我們才更加深刻地領會出天門山扼江迴流的雄偉氣勢。

第三句“兩岸青山相對出”,是正面刻劃天門山的山勢。“兩岸”指出了天門山與長江的關係。“相對”二字,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天門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巧奪天工的雄姿,給人以只可仰觀的高峻感。一個“出”字,出神入化,化靜為動,令人感到鬱鬱葱葱的天門山生機盎然,更增添了畫面的動態美感。

末句“孤帆一片日邊來”,是詩人順着天門山遠眺一幅遠景。“孤帆一片”是想以背景的單純突現“孤帆”之高大。“日邊”寫出了長江遠景浩瀚迷茫,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一個“來”字,又給遠景注入了活潑新鮮的色彩和血液,使畫面頓顯活躍,具有不斷變幻的美感。

《望天門山》所展現的藝術畫面,不僅以動顯靜具有動態美,而且用字也鮮亮明麗,熠熠生輝,從而給畫面造成一種活潑新鮮、明亮清晰的色彩美。在這首詩中,江水澄碧,山色青青,白帆悠悠,紅日噴薄..都給人以生機蓬勃的感覺。而這些色彩,與詩歌所表現的感情又都無比和諧,表現了這位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愛國詩人意氣風發的豪放之情。

贈李白

[唐代]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賞析:

杜甫作七絕《贈李白》的當年秋天,李白也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云:“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中流露出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這與杜詩中的“秋來相顧尚飄蓬”句,可以參照。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幸會于山東之時,由於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詩歌首先寫道:“秋來相顧尚飄蓬。”“相顧”即彼此相見。“尚”即還,仍然。意思是説,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會,但都如蓬草一樣,漂浮不定。這一句就是寫了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在山東相會。“尚飄蓬”形象地暗示了他們都遭受仕途的坎坷,有志難展的苦悶。這裏,詩人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以“蓬”為喻體。“蓬”一種植物。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飄蓬”或“飛蓬”都是比喻行蹤飄泊不定。如,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其中的“飛蓬”就是用來比喻漂泊不定行蹤。這樣,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含蓄藴藉。可以説,這一句暗示了他們的生活處境,仕途的坎坷,心情的苦悶。

接着寫道:“未就丹砂愧葛洪。”“未就”即沒有成功。“丹砂”即硃砂。道教認為吃丹砂可以延年益壽。“葛洪”是東晉道士,自號抱朴子,入羅浮山煉丹。李白好神仙,曾煉丹藥。杜甫曾經渡黃河,也登王屋山去訪道士華蓋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愧”即低於。因為李白和杜甫都喜歡道教而無成,所以杜甫説“愧葛洪”。這一句表面看來,似乎杜甫在規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於煉丹求仙,實則暗示李白不要為自己處境傷感。

所以,杜甫在第三句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狂”即狂放,任性豪放。“痛飲狂歌”即痛快淋漓的飲酒,並寫出豪放不羈的詩歌。意思就是(李白)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言外之意就是,你李白雖然每天痛飲而狂歌,但終不為統治者賞識。這首先是對李白才華的賞識與讚美,同時也暗示了李白雖有才華,可是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和平台。其中的“空度日”就是杜甫對李白放蕩不羈的詩酒生涯的感慨。當然,在詩歌中,杜甫這種感慨,既是為李白而發,也是為自己而發的。

最後寫道:“飛揚跋扈為誰雄。”“飛揚跋扈”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古今詞義差別很大的。詩人杜甫用這個詞語,不但揭示了李白傲骨嶙峋,狂蕩不羈的性格,而且也是李白與眾不同的人格的寫照。其中,“為誰雄”就是説又有誰來欣賞你的勃勃雄心。這一結句,詩人通過反詰句,強調了這位絕世天才“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寂寞,也增強了對李白的同情與愛憐之情。

此詩突現了一個狂字,顯示出一個傲字。傲骨嶙峋,狂蕩不羈,這就是杜甫對於李白的寫照。在這首《贈李白》中,正突現出狂與傲的風采、骨力、氣度,顯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精神,這正是此詩的詩眼和精髓。它不僅同杜甫歌詠李白的其他詩篇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氣質特徵。

這首七絕,沉鬱有致,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詰口吻,把全詩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錢謙益在評註此詩時,獨注“飛揚跋扈”句,其餘一概略而不論,可謂獨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詩中的重要價值:“按太白性倜儻,好縱橫術。少任俠,手刃數人,故公以飛揚跋扈目之。猶雲平生飛動意也。舊注俱大謬。”(《錢注杜詩》卷九)是説從新的角度和側面頌揚了李白的豪俠精神,並突出“飛揚跋扈”的飛動性。仇兆鰲注云:“飛揚,浮動之貌。跋扈,強梁之意。考《説文》:扈,尾也。跋扈,猶大魚之跳跋其尾也。”(《杜詩詳註》卷之一)此雖就字注字,就詞注詞,但在《贈李白》中,卻是用來象徵李白豪放不羈的精神。

此詩言簡意賅,韻味無窮。為了強化全詩流轉的節奏、氣勢,則以“痛飲”對“狂歌”,“飛揚”對“跋扈”;且“痛飲狂歌”與“飛揚跋扈”,“空度日”與“為誰雄”又兩兩相對。這就形成了一個飛動的氛圍,進一步突現了李白的傲岸與狂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