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李白

《康震講詩仙李白》讀後感

欄目: 李白 / 發佈於: / 人氣:1.64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康震講詩仙李白》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康震講詩仙李白》讀後感

《康震講詩仙李白》讀後感1

讀了李白的一生,讓我對李白有了更深的瞭解。雖然他的文采瓊華橫溢,但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卻屢次受挫,他不氣餒,始終在尋找報效國家的願望,但事與人違。別人都是通過科考制度一點一滴向上走,而他卻在尋找貴人為此推薦,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玉真公主成了他的推薦人,把他推薦給唐玄宗,唐玄宗卻讓他做了一個翰林供奉,就是陪侍皇帝遊戲詩文的官,讓他很是苦惱。最後因為小人的迫害,他離開了皇宮。李白開始了自己的漫遊生活。看到這兒,我就發現有一些人他並不適合官場,可他卻一直往裏擠,弄的頭破血流也沒有擠進官場,最後一命嗚呼。

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這也為他提供了寫作大量詩歌的情感,有人説,李白不適合那個時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等的豪放之情是舊時封建王朝的所認可的,也許李白能在充滿活力的盛唐嶄露頭角,但盛世轉衰,封建制度的醜陋面展現出來的時候,李白只能成為時代的棄兒,顛簸流離,最後抱憾病逝。李白註定不是週轉於官場的世俗之人,他是詩仙,是遊離於整個時代甚至是超凡脱俗的佼佼者。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白的爺爺因逃難來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長大,父親李客卻依然教他讀書寫字,以及一些大唐禮節。公元710年,李白十歲,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頑皮的小李白,還是一樣愛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個磨鐵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的道理,才開始發憤讀書。十二歲那年,李白就作出了“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不朽之作。十五歲時,李白就告別家人,上大康山拜師趙徵。二十歲又上峨眉山師從東巖子。五年後,李白告別東巖子,此後便浪跡天涯。

李白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入仕為官,清除天下的惡人惡事,掃除大唐的亂臣賊子,精忠報國。可是無奈“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偌大的大唐帝國竟沒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許是生世使然,或許是造化所為,最後幾經周折弄了個翰林待詔之職。雖受人羨慕,禮遇,但李白是思想主義者,希望把理想框架搬到現實中來,又怎麼可能不碰壁呢?他總是認為自己是諸葛亮、管仲這類賢才,所以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李白感到,縱使宮深似海,也容不下李白一人,於是主動請辭。

李白曾在《夢遊天姥吟留別》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一生也正是這樣做的。難怪杜甫回憶起李白時,會寫下這樣的詩句:“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名士設宴款待李白,李白都不去。坐在小道的酒家裏,喝幾杯小酒,唱一段小曲,這才是自在人生——達官權貴,王侯將相。在他眼中根本不屑一顧

晚年被貶謫了,被流放到了夜郎,曾經他寫詩送王昌齡“隨風直到夜郎西”,現在輪到他了。江行幾千裏,海月十五圓,到巫峽了,他已經在船上呆了十五個月了,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他曾有着無比遠大的抱負,現在所有的理想都破滅了,貧病交加還要被流放到邊區,身體上的病痛精神上的折磨同時加在他的身上。他沒有幾年好活了……

但是面對如此困境59歲的李白仍“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他還是這麼天真浪漫。他傻麼?感覺不到生活帶來的痛苦麼?並不是。羅曼羅蘭説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他面對人生的坎坷竟是如此的樂觀。每當大家談論貝多芬時,總會説他扼住命運的咽喉;每當大家談論保爾柯察金時,總會説“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每當人們在談論他們的時候,總不忘談及他們的苦難。可是,沒有人談論李白的苦難。李白,他雖然生活窘迫,雖然仕途失意,雖然身患頑疾……但千百年來,李白一直是中國最浪漫的人。

“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什麼非要選李白呢?可能正是李白身上藴含着我們天真浪漫、意氣用事、無拘無束的青春。當我們白髮蒼蒼,垂垂暮老的時候,再去讀李白,定會別有一番感悟。

《康震講詩仙李白》讀後感2

如果有人問我,你知道詩仙李白嗎?

我大概會很詫異的回答: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位從小到大,課本里出現過最多次的,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詩人,誰會不知道?

如果有人繼續問我,你瞭解李白嗎?

我不得不遲疑,捫心自問:我瞭解李白嗎?他盛名背後的那段真實人生,到底是什麼樣的?我真的還答不上來。李白,這個見多最多次名字的唐朝詩人,不過是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啊。從小到大學過那麼多李白的詩,我對李白所謂的`“知道”,到底是什麼?

李白,字太白,盛唐時期著名詩人,被稱為詩仙。

這是我腦子裏能跳出來的,用來形容李白的句子。很好笑,畢業了那麼多年了,關於李白,也就記得這麼官方的説法。這些形容確實沒錯,卻無比的蒼白,就像流水線傳送帶上全自動滾動的貨品,沒有任何感情。是的,我曾經學過那麼多李白的詩詞,卻對李白這個活生生的度過那麼多歲月的人,一點感情也沒有。我學習那些詩詞也就是為了考試吧,我應該從來沒有在乎過,寫出這些浪漫而豪氣字詞的人,到底有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那個詩詞背後,真實的李白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在《康震講詩仙李白》裏,能得到了一些答案。

作為一本傳記,康震從他的角度寫了李白一生的故事。這個愛喝酒、信道教,桀驁不馴的李白,想要當宰相或成為皇帝的老師,是他在政治上的不凡志向。從他二十四歲出蜀各處遊歷開始,直到四十二歲,李白才終於獲得了唐太宗的召見,從一個布衣之士直接躍上了龍庭。可惜身在翰林院,並未得到政治上的重用。皇帝看中的,還僅僅是他詩詞上的才華。短短的一年多之後,李白離開了長安。李白再次獲得參與政治的機會,是在“安史之亂”開始之後,在廬山避難,卻苦惱報國無門的五十六歲的李白,收到了永王李璘的邀請,可惜李璘戰敗後,李白入獄,好在保住了性命,可這一次,為他的政治生涯畫上了一個悲慘的句號。夢想着要東山再起的李白,收到了被流放夜郎的懲罰,後來雖然大赦得以獲得自由,可終究還是“年六十有二不偶,賦《臨終歌》而卒”。原來真實的李白,是這樣度過這一生的。

作為一本傳記,康震在寫法上,也充滿了思辨。很多問題並不是平鋪直敍。而是通過展示同一個李白相關的歷史事件的幾種不同的説法起頭,通過一些證據來探討哪一種是更正確的説法。

通過這本書,那個原先只是著名詩人的李白,他真實一生的地圖在眼前展現,另一個活生生的李白,在腦海中逐漸建立,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體驗。可從閲讀體驗來説,這本書的結構稍微有一些瑕疵,邏輯上會有些奇怪。

先從目錄來看一下全書的結構。本書一共十章。

第一章 身世家世,通過討論李白的出生地,李白是不是唐玄宗的親戚,李白為何做倒插門女婿以及李白有沒有後代子孫,把李白從出身到去世的概況,串在了一起。

第二章 出仕之路,第三章 翰林生涯,第四章 長安失意,第五章 從軍永王,第六章,被捕入獄,第十章 流放與亡故,把他人生節點中的重大事件拉出來詳述。

第六章和第十章之間的三章,分別是第七章 思想信仰,第八章 交遊往來,第九章 經濟來源,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豐富李白的人生。

作為一本傳記,一般通常作者會採用時間的順序來完成,可這十章的內容,如何從時間線來串,並不完全符合。如果把第一章的內容看成是總分結構裏的“總”。“分”的內容裏的第七、八、九三章的內容並不是按照時間線來順的,無法承上啟下。因為從內容上看,第六章被捕入獄和第十章流放與亡故,才是可以無縫連接。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這麼操作呢?在這裏也許可以理解為,作者把流放與亡故的部分放在最後,是希望結尾部分是和李白的人生軌跡相符合的。而作者本人又很想説説關於李白的思想、交遊和經濟來源這三個問題。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我在網上搜索的時候,在“百家講壇”裏發現了新的線索。原來這本書的內容是來源於康震早年在百家講壇裏關於李白十講內容的文字稿。這十次講座內容分別是:

李白出道之謎、李白翰林之謎、李白遭讒之謎、李白參軍之謎、李白入獄之謎、李白家世之謎、李白交遊之謎、李白收入之謎、李白信仰之謎、李白死亡之謎。

根據講座的內容來看,基本上這本書是講座的文字版本,作者在出版的時候,把標題和順序做了一些調整。那這本書本的出版,不是從寫一本傳記的出發點來寫的,而是要把講座內容都組合進去,這樣就能理解閲讀時,在結構上的不適應了。不過,所謂瑕不掩瑜,這本關於詩仙李白的書,看完還是受教頗豐的。至少可以讓我反思一下關於古詩詞學習的問題。

不知道現在學校裏的古詩詞學習是什麼樣的,我讀書的時候,基本就是詩人相關最簡單的文學常識知識點一講,詩詞説的內容是什麼一説,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情緒一定,一首詩就講完了。坦白説,離開學校後,我不太記得我學過些什麼,偶爾能用的幾句詩詞還是小時候就會的那種。

2016年中國詩詞大會開始播的時候,才重新喚起我對詩詞的記憶。坦白説,我並不是完全不喜歡古詩詞的類型。爸爸很喜歡古詩詞,家裏很多相關的書籍,我小時候還挺喜歡翻翻那些很厚的唐詩宋詞三百首的詞典的。就是詩人傳記看的不多,只有李清照的傳記,我是認真看過的,小時候也很喜歡她的詩詞。不同於學習裏的古詩詞學習,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還是設計的很好的,每年在春節期間播放,擂台賽的比賽形式挺新穎的,配上全場百人團集體答題,增加了可看性。點評的老師都是相當專業的,講了很多詩詞相關有趣的故事,每次都能看的津津有味。不僅展現了很多參與者對古詩詞的熱愛,也激發了很多人對古詩詞學習的熱情。

那我們在學校裏的古詩詞學習,如何能更有趣一些呢?我也許不是能回答這個問題最合適的人,但也總有些事情可以去嘗試的吧。至少,我可以把這本關於李白的傳記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看看書裏寫的這個李白,和在課本上的詩詞裏僅僅擁有姓名的李白,有着怎樣的不同。

我很喜歡一位熱愛古代文學的老師向孩子們提問”我們為什麼要學古詩詞“時候,她的答案:

“我們為什麼要學古詩詞呢?我們不要以為我們要學的古詩詞太多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這些古詩詞,只是在中國五年多年曆史裏,被留存下來的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都遺失了。你們不覺得詩詞很神奇麼,可以讓我們知道那麼千百年前的人是怎麼生活,怎麼思考的?我們現在學習並傳承這些古詩詞才能讓這個後來人也能繼續知道這些,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

是啊,我們作為現代人有必要讓這些古詩詞永遠繼續流傳下去,大概是為了讓我們這個民族的後來人,還能有機會在看着月亮念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時候,能覺得自己和李白,看到的是同一個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