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杜甫

絕句杜甫

欄目: 杜甫 / 發佈於: / 人氣:7.43K

《絕句》

絕句杜甫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首句“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又名叫黃鶯、黃鳥。“鳴翠柳”即是説(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詩歌視角首先停留在近處,從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營造出一個清新輕鬆的氛圍。這裏,詩人選擇了“黃鸝”、“翠柳”兩個意象,從顏色上給人以春的氣息。“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黃”即指鳥兒出生不久的絨毛的顏色,並與“翠”相呼應,採用特寫鏡頭放大,形成鮮明的對照。一個“鳴”字,詩人通過聲音描寫,不但表明黃鸝的啼叫是那麼輕脆,悦耳,而且給讀者以初春時鳥語花香的感受。特別是在黃鸝前加了“兩個”一詞,很有意藴的,那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不正是表現出初春時節時光的美好,再現出初春時節的生機蓬勃的景象!

“一行白鷺上青天”緊承上句而來,並形成對偶。首先,此句與上句構成對偶,視角發生變化,由下而上。上句寫地,下句寫天,兩相結合,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其次,從用詞來説,對偶在詞性上是相同的。上句寫黃鸝於柳樹上鳴叫,下句寫白鷺在藍天上飛翔。詩人以青色襯托白色,以白突青,色彩對比強烈,畫面清晰可人。上句的黃鸝的背景是一片翠柳,白鷺的背景卻是藍藍的天空,一黃一白,一綠一藍,相互照應,形成了鮮明的景象。再次,對偶有助於思維的跳躍,境界的拓展。詩人的視角又下到上,由近及遠,這一句中的“上”字,不但具有動態感,而且拓展了讀者視野,與上句結合而形成了一個完整而開闊空間,並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從而提高了詩歌的審美境界。

“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的視角轉換了,由仰望而遠望。詩人憑窗遠眺,視點落在遠處的“西嶺”之上。“窗含”就是從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含”即包含意。“西嶺”指岷山。岷山,在四川和甘肅的交界。“千秋雪”指終年不化的積雪。句中的一個“千秋雪”,不但表明了初春時節山上的積雪猶存,似乎還有冬天餘留的寒氣,而且詩人把視點推向歷史,把時間與空間結合起來,千年積雪,歷史留下什麼?觸景生情,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礎。這樣,空間與時間結合,詩歌的境界更為開闊,更易於引發讀者的想象,去感受詩人內心世界。同時,詩句中的在“窗”與“雪”之間用了一個“含”字,不但表明了詩人的審視視角的位置,而且更好地表現出詩人把自己多年漂泊處境與過去“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聯繫起來了。我們可以這樣設定,在“窗”內的杜甫,是現實的杜甫,“窗”內就是杜甫生活的現實表現,即有能力不能施展。而遠處未融化的多年的積雪,那是過去的,象徵着杜甫過去的美好理想,而今這種理想猶存。

“門泊東吳萬里船”,詩人的'視角又由高到低,集中表現出詩人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這裏,詩人著一個“泊”字,實有深意的。“泊”即“停留”義。我們知道,杜甫的多年飄泊他鄉,理想難以實現,不也正像去東吳船隻“泊”在這裏嗎?東吳是三國時期孫權政權的所在地。詩人杜甫借“東吳”代“孫仲謀”,不但表明了自己對孫仲謀的擅用賢能的敬佩與嚮往,而且也表現出對當朝帝皇的希望,更暗示了自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然而,事與願違,詩人卻用一個“泊”字,正好寫出了自己處於希望與失望交織着的複雜心情。接着詩人又用“萬里”一詞,有眼前而延伸開去,從空間展示了成都到東吳相距的遙遠,這樣,不但擴大了詩歌的審美意境,而且照應了“泊”字所表現出來的言外意,即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所產生的憂愁與不安。

總而言之, 杜甫這首絕句很妙,前兩句描寫了初春時節那生氣蓬勃的景緻,動靜結合,營造了一種美好的環境,以此暗示了詩人美好的心情。後兩句在寫景的基礎上,詩人卻把時光向後推移,藉助特定的意象(東吳),觸景生情,一種孤獨失落之感油然而生。也就是説,這首詩歌在其外在清新、明快的基調上表現出了深沉的意藴,可見杜甫詩歌表達藝術的高超。

Tags:杜甫 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