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四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1.38W

清明,是一個懷念的節日,更是一個感恩的節日。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途中因飢餓乏力而暈倒,追隨他的介子推為保其性命,揮刀從自己腿上割肉烤熟給他充飢。重耳成為君主後,將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命名為寒食節(即現在的清明節),並舉國哀悼。不難看出,清明節早已是國人的感恩節,知恩圖報寓示着感恩的傳統,它提醒人們在追思中要學會感恩。下面我們為你帶來四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四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四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四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第2張

四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第3張

四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第4張

四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第5張

清明更需聯絡家族感情

當前,網絡祭祀在社會上越來越流行。

網絡祭祀不如陪家人回想共同記憶

作為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網絡祭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不僅免去旅途勞碌之苦,還可以隨時隨地寄託自己的哀思。

不過,叢中還是提醒大家注意是否達到聯絡家庭感情的目的。有些年輕人和家裏的老一輩在交流上存在很多問題,如果沒有看到這些問題的實質,而是拘泥於清明節本身的祭祀形式並沒有什麼意義。

“網上祭祀首先要看自己的父輩對這樣的方式是不是認可,如果家人不認可,那可能並不是家庭感情的維繫,甚至可能出現感情的疏離。很多父輩也許會想,如果自己過世了,難道孩子對自己的思念僅僅是動動鼠標這麼簡單嗎?”

叢中表示,共同記憶是清明節祭祀的實質,也是維繫家庭感情的紐帶,如果真的沒有時間回家,不如多陪父母電話聊天,説説以前的事情。“我們內心對清明節的訴求,其實更多的是在共同記憶,共同記憶對於一個家庭來説有着非常重要的價值。一家人在一起緬懷一位親人,家庭的感覺首先應該表現在對這個人的共同回憶中,而家人在心理上的認同感也通過對過去的回憶而得到加強。所以年輕人如果真的不能回家,與其去刻意追求祭祀的形式,不如很簡單地給家裏打個電話,陪父母説説自己小時候對於祖輩的一些記憶。這樣既緬懷了自己的親人,又溝通了家庭的感情,還能釋放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不良情緒。”

清明雨

清明節,其英譯可為“掃墓節”了。然而,時令、文化、風俗上三節合一的清明,唐宋以來,就多有遊藝,並不特為掃墓和追思之日。

直至明嘉靖年間,此現象還仍有記錄。今人可從明《西湖遊覽志餘》第二十卷中管窺一二:“清明,蘇堤一帶,桃柳陰濃,紅翠間錯,走索、驃騎……舞盤及諸色禽蟲之戲,紛然叢集。”

隨着時間流逝,遊藝漸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號,漸剩添土追思和借墓踏青。而“清明雨”,也同時嬗變成了愁思與緬懷的心靈寄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被質疑是杜牧偽詩,但這場婦孺皆知的“清明雨”,正是靠着淒涼、憂傷的雨中白描深入人心。

在追思先人的'日子, “清明雨”絕不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畢竟,天氣狀況和人的情緒息息相關。陰雨連綿之時,人體分泌的松果激素增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減少。

而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可以促進神經興奮和細胞代謝。因此,春光明媚常常使之精神振奮,淫雨霏霏則令人憂鬱不悦。

除了生理層面,“清明雨”還在文化和心理層面充滿悲意。

環境心理學認為,人和“雨環境”之間的聯繫並不僅僅是物質性的聯繫,更兼心理上的聯繫。換言之,人如何看待、想象和感知環境,反向決定着環境對人的影響。

心懷悲慼之人看待清明細雨,會賦予眼前淅瀝一層悲涼。而乍暖還寒的清明,冰冷的細雨滴落肌膚,更加劇了觸感對已植入的這種心理意象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