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中學生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1.82W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自己喜歡的手抄報吧,手抄報要求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你知道什麼樣的手抄報才具有教育意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生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生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中學生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中學生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第2張

中學生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第3張

中學生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第4張

中學生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第5張

學生文明形象禮儀:

(一)形象禮儀

1、中學生首先要衣着整潔、樸素、得體、協調,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扣齊鈕釦或拉齊拉鍊,不隨意更改校服,不外露內衣,不披衣散扣,不把上衣捆在腰間;衣服乾淨整潔;不得穿奇裝異服;校牌或團徽佩戴在左胸前。提倡平時穿衣服,參加升旗儀式和重要團體活動,一律穿校服。

2、不穿背心、短褲到校,不穿拖鞋,不追求名牌鞋,不穿高跟鞋,不穿厚底時裝鞋。

3、課堂和集會不敞衣,不脱鞋。

4、不趕時髦頭髮適時梳洗,髮型大方得體,不染髮,不燙髮。男生前發不覆額,側發不掩耳,後發不及領;女生前發不遮眼,側發不掩睛。

5、堅持友好、真摯、進取的情緒狀態,表情自然,不故意擠眉弄眼、吐舌、做怪相。

6、不佩戴項鍊、耳環(針)、戒指、手鍊、手鐲等飾物。

7、不塗脂抹粉,不畫眉,不紋眉,不紋身,不留長指甲,不染彩色甲。

8、坐有坐相,站有站樣,走路昂首挺胸,舉止文雅,穩重端莊,落落大方。

(二)課堂禮儀

1、預備鈴響,做好課前準備,並端坐教室安靜等待。

2、教師宣佈上課,迅速起立,向教師問好,並鞠躬行禮,待教師答禮後坐下。

3、不遲到。如果遲到,應當輕敲教室前門,立正喊“報告”,經教師允許後進入教室。

4、上課時,身體端正坐直,讀書寫字姿勢正確;各種物品要輕拿輕放,專心聽講,獨立思考,認真做好課堂筆記。

5、積極思考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舉手發言。發言時,姿態端莊大方,聲音洪亮清晰。

6、別人發言時,要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不做無關的動作,不發出各種聲響,更不能取笑他人。要經過真誠的眼神和表情給發言者以鼓勵。

7、上課時,如遇到同學身體不適等突發事情,不要圍觀或表現出厭惡情緒,要關心同學,聽從教師安排,協助教師妥善處理。

8、下課鈴響,教師宣佈下課時,應端正起立,與教師互道“再見”。離開教室時,讓教師先行。

(三)課間禮儀

1、學生見到教職工均要鞠躬問好,以示對教職工的尊敬。

2、課間在教室內或走廊上不要追跑打鬧、做劇烈運動。可到户外做些簡單的活動,併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3、教室周圍要肅靜,不得大聲喧譁。學校內一律右行,不可在走道上長時間逗留。迎面遇上教師,主動問候後,應向旁邊跨開一步,給教師讓道。走進房間或上、下樓梯時,請教師先行。

4、學校內應隨時堅持整潔、衞生,,不可亂扔廢紙、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課桌、椅子上亂塗亂畫。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維護學校秩序。

個人言談禮儀: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説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文明禮儀小故事:

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準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忍氣吞聲”的林肯

有一次,美國總統林肯和兒子羅伯特驅車上街,遇到一列軍隊在街上通過。林肯隨口問一位路人:“這是什麼?”林肯原想問是哪個州的兵團,但沒有説清楚。那人以為他不認識軍隊,便粗魯地回答:“這是聯邦軍隊,你真是個大笨蛋。”林肯面對着一個普通路人對自己的斥責,只説了聲“謝謝”,毫無怒容。

程門立雪

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求教。楊時、遊酢二人,原是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經四十歲,而且已考上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學習。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書院拜見程頤,但正遇上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這時,外面開始下雪,楊時、遊酢求學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等了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驚:“啊,兩位還沒走?”這時外面的雪已經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孫,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兒子。孔融七歲時,恰逢祖父六十歲壽辰,賓客滿門。一盤酥梨,放在桌上,母親讓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長幼順序分,每個人都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親感到很奇怪,問:“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卻是最小的,為什麼?”孔融從容地回答道:“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的道理啊。”

弘不問

隋朝時候,有一個人叫做牛弘的。他原來本是姓寮,他的父親名叫寮允,做了後魏國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賜給他姓牛。牛弘的生平,最喜歡讀書。他的見聞又很廣博,後來做了吏部尚書。他的弟弟名叫牛弼。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駕車的一隻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去告訴丈夫説,叔叔今天不知道為什麼緣故,竟敢把你駕車的一隻牛射死了。牛弘聽了這種話,不以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乾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説道:叔叔射殺了你一隻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