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愛耳日手抄報資料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2.9W

耳朵是每個人體的重要器官,因此每個人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耳朵、保護自己的耳朵。愛耳日手抄報資料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閲讀!

愛耳日手抄報資料

愛耳日手抄報資料:

1、預防耳內進水,防止外耳道發炎

我們的外耳道深達2.5-3釐米,而且還不直,外耳道皮膚還有許多纖細的絨毛。游泳或洗澡、洗頭時耳內進水,水不容易出來,會誘發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聽力下降。那麼,一旦外耳道進水怎麼辦呢?可以通過單腳墊腳蹦跳的運動讓水流出來,或用棉籤把水吸出來。

2、謹慎用藥,防止藥物學耳聾

我們聽覺的產生和耳蝸的結構密切相關,耳蝸結構中有一種毛細胞,他們起到將聲波轉化為電信號的作用,這些毛細胞非常嬌弱,許多藥物都會對他們造成傷害,這種藥物引起的耳聾被稱為藥物性耳聾。因此,在使用藥物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3、感冒後或坐飛機後耳朵疼痛要及時治療

我們的耳朵和鼻咽部通過一個叫做咽鼓管的結構相通。咽鼓管的作用是調節耳朵內外的壓力。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順着咽鼓管逆行感染耳朵引起中耳炎。飛機在起飛或降落的時候壓力變化過大,咽鼓管不能及時調整耳內壓力,也會引起中耳炎。中耳內炎症如果不能及時消除就會引起聽力障礙,嚴重時還會引起中耳化膿性病變,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後或者坐飛機後耳朵出現問題要及時請耳鼻喉科醫師診治,切莫耽誤了病情。

4、突然出現聽力下降要第一時間診治。

現在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的生活壓力、精神壓力明顯增加,醫學發現,與之相伴的一種疾病--突發性耳聾也明顯增加了。突發性耳聾表現為突然發生的聽力下降,還伴有耳鳴或者眩暈、耳內悶塞感。突發性耳聾是一種急症,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腦梗塞”,因此治療越早越好,所以説“時間就是聽力”一點都不過分。如果病史超過15天,聽力恢復就較難了。為預防突發性耳聾,生活中要做到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現聽力下降或耳鳴應該儘快向耳鼻喉醫生求助。

5、預防噪音聾很重要

噪聲對人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對聽覺器官的損害最為明顯。噪聲引起的`耳聾被稱為噪聲性耳聾,噪聲聾治療起來難度很大,一旦出現還會有持續下降的過程,有人喜歡帶着耳機大聲聽音樂,這是現代社會引起噪聲性聾最常見的原因。噪音性聾主要是預防。如避免長時間大聲聽耳機的音樂;長期生活在噪聲環境中的人應該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及工間休息。

6、不正確的掏耳朵會損壞耳朵

有人喜歡用手指甲、髮卡、挖耳勺掏耳朵,這其實非常危險,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發炎、甚至鼓膜穿孔,最終會影響聽力。自己掏耳朵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輕輕在外耳道轉動,儘量不要指甲等尖鋭的東西掏耳朵,另外不要頻繁掏耳朵。一般一週左右一次,如長期不掏耳朵,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這時自己很難掏出來,應到耳鼻喉科用專門的器械取出。

愛耳日簡介

為了降低耳聾發生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1999年,衞生部頒佈了《常用耳毒性藥物臨牀使用規範》,加大了對耳毒性藥物臨牀使用中的規範化管理力度。中國有聽力語言殘疾人為殘疾人總數的首位。針對大陸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衞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部委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Ear Care Day)。

愛耳日的由來

聽力與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聽力障礙的陰霾卻襲擾着人類。據世界衞生組織估算,全世界有輕度聽力損失者近6億,中度以上的聽力損失者2.5億。我國有聽力障礙殘疾人2057萬,居各類殘疾之首,佔全國人口的16.79‰,其中七歲以下聾幼兒可達80萬,每年還將新產生聾兒3萬餘名。老年性耳聾有的949萬,隨着人口壽命增長和老齡化,老年性耳聾的人數不斷增加。聽力障礙嚴重影響着這些人的社會交往和個人生活質量。

導致耳聾的因素有耳毒性藥物、遺傳、感染和疾病,因環境噪聲污染、意外事故導致耳聾的人數逐漸增多。這一人數眾多、特殊困難的殘疾人羣體,已引起全社會,特別是衞生部門的高度重視。全國部分城市已經成立了防聾指導小組,開展了耳聾的流行病學調查,並積極拓寬與世界衞生組織及其它國際組織的合作領域,廣泛開展學術交流。衞生部組織頒發的《常用耳毒性藥物臨牀使用規範》,對加強耳聾性藥物的使用管理,減少聽力語言殘疾的發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1998年1月,衞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有關單位的領導及在京的聽力學界、特殊教育學界的知名專家進行座談,大家一致建議由衞生部牽頭,儘快確立全國“愛耳日”,加強社會宣傳,普及耳聾預防和康復知識,以減少耳聾發生。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社會福利組15名委員針對我國耳聾發病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薄弱這一現實,提出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第2330號提案。這一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衞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2000年3月首次全國愛耳日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次全國愛耳日的主題是:“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1999 年國務院人工作協調委員會所屬的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正式將我國設定“愛耳日”活動列入 1999 年度工作計劃。而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衞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老齡協會等十部委局共同確定每年的 3 月 3 日 為全國“愛 耳日” , 並於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會城市成功地開展了第一個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衞生部、中國殘聯下發了《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要求“在全社會普及預防和殘疾的科學知識,加強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嬰兒保健和早期干預等綜合性防治措施,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的發生。”

曾有專家論證,如果“愛耳日”活動能夠實施,每年僅7歲以下兒童藥物中毒性耳聾至少可以減少1~2萬名。自2000年確立全國“愛耳日”,耳聾預防的公眾宣傳、全民的愛耳意識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傳力度還不夠。因此確定2004年我國的愛耳日活動主題是——“防聾走進社區”。旨在發揮社區人口密集、傳播迅速,宣傳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優勢。使老百姓能夠真正體會到日常保健、規律生活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

加強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僅僅是衞生部或殘聯的活動,它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全社會長年不懈的共同參與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