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三年級四班語文手抄報圖片大全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2.73W

語文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三年級四班語文手抄報圖片大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三年級四班語文手抄報圖片大全

語文手抄報篇一:文學家智慧小故事

趣答問路人

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約公元前6世紀在世),一天遇見一個行人向他問路。

行人:“我到城裏需走多長時間?”

伊索:“你走哇。”

行人:“我是得走,我是問走到城裏需多長時間。”

伊索:“你走哇!你走哇!!”

行人想這人真可惡,於是就氣憤地走了。

片刻,伊索向他喊:“2小時——”

行人問:“為何剛才不告訴我呢?”

伊索:“不知你走得快慢,怎知需多長時間呢!”

心和舌頭

伊索曾當過奴隸。

一次主人吩咐伊索宰一頭羊,然後,用羊身上最可口的部位給他炒一盤菜。過不多久,伊索給他端上一盤炒心和舌頭。

第二天,主人又吩咐伊索,叫他用羊身上最不爽口的部位炒一盤菜。過不多時,伊索端來的還是炒心和舌頭。

“這是怎麼回事啊?”主人不解地問道。

“主人啊,”伊索語重心長地説,“如果心地正直、語言公道,這便是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但,若是用心險惡、語言齷齪,這卻是所有的`人都討厭的。”

真的不知道

有一次,主人派伊索進城。半路上,他遇見一位法官。

法官嚴厲地盤問他:“你要去哪兒?”

“不知道。”伊索回答説。法官起了疑心,派人先把伊索關進了監獄。

法官辦完事,又到監獄來審問伊索。

“法官先生,要知道,我講的全是實話。”伊索説,“我確實不知道會進監獄。”

法官無可奈何,只好把他放了。

語文手抄報篇二:作家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德國著名詩人,文學家。1749年8月28日生於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1832年3月22日卒於魏瑪。其生平和創作可分5個時期。

學習年代和狂飆突進時期(1765~1775) 1765年歌德到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3年後因病回家。在萊比錫時期寫出了具有洛可可風格的抒情詩和戲劇。1770年去斯特拉斯堡繼續讀法律,翌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770年9月與赫爾德結識。在後者的影響下,他閲讀荷馬史詩、莎士比亞的劇本以及《莪相》等小説詩歌文學作品,並開始採集民歌。這時他寫出優美的抒情詩《歡會與離別》、《五月之歌》、《野地上的小玫瑰》等,開創了德國抒情詩的新時代。1771年8月回到法蘭克福,此後幾年裏除寫了《普羅米修斯》等許多詩篇外,還創作了劇本《鐵手騎士葛茲·封·貝利欣根》、小説《少年維特之煩惱》等,這些文學作品成為狂飆突進運動最為豐碩的成果。書信體小説《少年維特之煩惱》很大程度上是根據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寫成。小説中的維特反對封建習俗,渴望真正的愛情,要求個性自由,並希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但他在鄙陋的環境、黑暗的現實中四處碰壁,不幸的愛情又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只好以死來求得解脱。小説以濃郁的詩意和強烈的感情表達了維特的'痛苦、憧憬、多情善感和憤世嫉俗情緒,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擺脱封建束縛、建立合乎自然的社會秩序和平等的人際關係、實現人生價值的心聲。這部小説發表後引起青年人的強烈共鳴,立即風靡歐洲,奠定了歌德在國際文壇的地位。

魏瑪前期(1775~1786) 1775年11月歌德應魏瑪公國奧古斯特公爵的邀請來到魏瑪,擔任國務參議員等許多職務,1782年獲得貴族身份。他的職責有領導礦山開發、管理交通、領導軍事到負責水利、掌管財政等等,此外還要參加各種文藝活動。繁忙的公務,浮華的宮廷應酬和愛情的挫折,使他無法得到創作所需要的安靜和時間。和狂飆突進時期相比,他這時期的詩歌趨於平穩,對自然和人生由熱情的歌頌轉變為深入的觀察和探索以及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歌德的《漫遊者夜歌》《致月亮》等詩歌以及《魔王》《漁夫》等敍事謠曲均作於這一時期。

意大利之行和法國大革命時期(1786~1793) 歌德為了擺脱使他感到厭倦和苦悶的宮廷生活,於1786 年9 月3 日改名換姓,悄然去意大利旅行。意大利明媚的風光和完美的希臘羅馬古典藝術使他陶醉。這期間他把《伊菲格涅亞在陶里斯》散文稿改為詩體,完成了悲劇《埃格蒙特》。前者借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表達自己的古典人道主義理想。後者取材於16世紀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史實,把埃格蒙特塑造成一個受人民愛戴的英雄。

歌德一生勤勉寫作,確立了他作為世界大作家的地位。其作品數量之大達到驚人地步,《歌德全集最後手定本》達40冊,他逝世後的補充本《歌德遺著》達20冊。代表作詩劇《浮士德》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著作。

語文手抄報篇三:豪放飄逸的李白

一提到“豪放飄逸”、“狂傲不羈”,人們立刻就會想到一位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他是唐代的一位極具典型性的詩人,在他身上集中體現着中國古代文人的一些基本的特徵,又有其獨特的品格。今天,通過對其詩歌的解讀,人格思想的探析,我們不僅可以窺見中國古代文人的內心世界,這也更有利於我們傳揚他的人格精神。

李白出生於碎葉城,自小接受胡地文化的薰陶。幼年時隨父母遷居四川青蓮鄉,受到蜀地文化的滋養。成年、壯年時漫遊大江南北,黃河兩岸。這些都是使他形成豪放性格的根基。

天寶元年,唐玄宗下詔李白入京,在他看來,君王下詔之時就是他一顯身手之日,迫不及待之餘,寫下了“第一快詩”《南陵別兒童入京》。全詩由豐收的秋日、雀躍的兒女、歌舞的詩人、自信的雄心、仰笑的情態,構成了一種豪放的氣勢。然而這並不是他春風得意的頂峯,其頂峯是在他初入長安之際,他與老資格的賀知章相遇時,賀知章驚呼他為“謫仙人”,並用金龜換酒款待他,從此“謫仙人”的美譽便一日傳遍京華。

唐玄宗封李白為“翰林待詔”,然而李白是一個傲岸不馴,恣意反抗的典範,他笑傲王侯,藐視世俗,不滿現實,壯浪縱恣之極,他敢於“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甚至讓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脱靴。這些都表明他很難在長袖善舞的宮廷裏生存下去,同時也表明,他的這種性格只能使他在事業巔峯曇花一現。

李白雖渴望建功立業,但那功業主要是“大濟蒼生,海內清一”,當他發覺自己被以“俳優蓄之”時,他便毅然歸隱山林,表現出詩人的那種人格獨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一讓文人墨客神往而又難成的人生理想集李白於一身。離開皇宮後,他天馬行空,飄然不羣,成為最浪漫、最灑脱的詩人。祖國的名山大川大大豐富了他的視野,擴展了他的胸襟,山嶽的挺拔巍峨強化了他傲岸的性情,江河的滔滔不絕,深化了他進取不息的性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月散發弄扁舟”,“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千秋萬代人們景慕他的原因也就在於此。

他的詩氣勢磅礴,語言生動,熱情奔放,想象豐富,手法誇張,意境深遠。如《將進酒》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還有,如他在《望廬山瀑布》中對廬山瀑布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蜀道難》中寫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多麼豪邁的詩句,正像《唐詩別裁集》中所説的, “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外變生,大江無風,波浪自湧,白雲從空,隨風變滅,此殆天授,非人所及。”

李白在性格上也反抗自然的束縛,反抗權貴,有一種主觀上想戰勝束縛、渴望自由的情懷。這是他大鵬經天、天馬行空式的理想和鬥志的必然結果,並體現在他的詩歌裏。在他描寫大自然洪波射流,駭膽懾魂壯觀景象的詩中雲:“簸鴻蒙,扇雷霆,鬥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宮閣”,“鐘山危波瀾,傾倒駭奔鯨”,“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這些詩句無不充溢着與自然搏鬥的奮發。

李白對自由的神往、熱愛和追求是一以貫之的,而且不只是精神上的,還是行動上的,更是本性使然。對於人間的束縛,他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吶喊。

當然,最能表現李白故意隱藏悲辛愁苦而又自然流露狂傲不羈性格特徵的詩應屬《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一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

而為了把這醉心自由的情態張揚到極致,李白尋覓到了兩個最真切、最傳神的意象——“酒”和“月”。李白善飲,他的酒杯裏裝滿了盛唐的月光,這兩種物象也最能體現盛唐精神,酒在李白那裏瀟灑而奔放,月亮在他那裏高古而圓融。作為酒仙,他用那朦朧的醉眼,看穿了人間的富貴榮華,看破了世上的功名利祿。他對月亮的加意眷念飄逸出他高潔自詡睥睨一切的`孤高心態,也折射出那個時代文人們慷慨不羣的士風。月亮是他一生追求生命輕盈灑脱、生活美滿酣暢的象徵。

李白的一生一直懷有可貴的“布衣情結”,而且他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卑微之處,對權勢從不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搖尾乞憐相,真正把傳統文人因飽讀詩書而傲視天下、我為文化至尊的潛意識做了一次空前絕後的大噴發。“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這就是李白人格精神的生動寫照。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執著的個性品質與無法羈絆的浪漫情懷滲透了道家所標榜的理想人格精神,那就是逍遙,在個性張揚中成就自我,成為聖人,突出體現“個性的我”。清人《唐詩別裁集》中曾論及李白詩的起勢雲:“太白起句縹緲,其以‘我’字起者亦突兀而來。如‘我隨秋風來’,‘我攜一樽酒’,‘我家敬亭下’, ‘我覺秋興逸’……”這段視角獨特的論述也常為論者所引用。據有關統計表明,在唐代詩人中,“我”字的使用頻度以李白為最高。這説明李白事實上是在用自己 “一生傲岸苦不諧”的獨行獨立來輝映盛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