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蘇軾

蘇軾的少年遊詩句賞析

欄目: 蘇軾 / 發佈於: / 人氣:9.99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句吧,詩句具有精煉、集中,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的特點。那什麼樣的詩句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軾的少年遊詩句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軾的少年遊詩句賞析

少年遊·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作品翻譯: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國),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與柔美聰慧的佳人(指寓娘)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你(指寓娘)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裏好像還帶着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寫作背景:

蘇軾的好友王鞏(字定國)因為受到使蘇軾遭殺身之禍的“烏台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定國受貶時,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到嶺南。公元1083年(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別名寓娘)為蘇軾勸酒。蘇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作品賞析: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王定國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兩人真是天造地設的雙璧人。該句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於質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鬱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傑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裏對“清歌”的誇張描寫,表現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言志,歌詠言”,“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自於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藴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容貌:“萬里歸來年愈少。”嶺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後容光煥發,更顯年輕。“年愈少”多少帶有誇張的成分,洋溢着詞人讚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後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嶺梅”,指大庾嶺上的梅花;“笑時猶帶嶺梅香”,表現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這一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的情況,又以鬥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讚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最後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詞人的個性特徵,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着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拓展:蘇軾《水調歌頭 蘇軾》 賞析

一、 作者簡介

詩人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傳誦甚廣。 題解及寫作背景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代演變為宮廷樂舞的“大麴”。截取大麴《水調》開頭的一段,另填新詞,因而得名。(參見教材P111註釋1) ——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當時41歲的詩人蘇軾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詩人蘇軾的弟弟子由被貶謫到離詩人蘇軾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六七年沒有見面。望月思親,心情抑鬱惆悵。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二、註釋

1、把酒:端起酒杯。

2、宮闕(qùe):宮殿。

3、歸去:回到天上。

4、瓊樓玉宇:指想象中的宮殿。

5、不勝(shēng):經不住,承擔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種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應:不該。

9、何事:為什麼。

10、別時圓:在人們分別時圓。

11、此事:指人的“歡”和“合”和月的“晴”和“圓”。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嬋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着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傳説神仙世界裏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我想乘着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説“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説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裏象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裏,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麼常常要趁着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只願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卻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四、詩歌賞析

(一)、選擇題

1、宋代作家中,在詩詞文賦以及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是____B_____

A、歐陽修 B、詩人蘇軾 C、陸游 D、辛棄疾

2.北宋後期豪放派代表詞人詩人蘇軾,號:( A )

A、東坡居士 B、青蓮居士C、稼軒居士 D、易安居士

3.下列詞人中,屬於豪放派詞人的有( B )

A、李煜 B、辛棄疾 C、柳永 D、李清照

4.開創豪放派詞風的宋代作家是_____C____

A、歐陽修 B、王安石C、詩人蘇軾 D、辛棄疾

5.詩人蘇軾《水調歌頭》小序雲:“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首詞的主題是:( B )

A、羈旅行愁B、望月懷人C、悲悼故國 D、憂時傷事

6.詩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表現作者出世思想與入世思想矛盾的語句是( B )

A、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

B、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C、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D、月有陰晴圓缺

(二)、賞析題

1.本詞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紹寫作緣由。文中説的“子由”是詞人的弟弟,其名為蘇轍,他和詩人蘇軾,蘇洵並稱文壇“三蘇”。

2.全詞以問句開篇,上闋問月,下闋問天,歸根到底是在問自己。

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4.詞的上闋,寫詞人“天上宮闕”的`想象,詞中描繪了一個天上仙境的境界,表現了對明月的讚美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詞的下闋寫“無限”時對美滿生活的探求,全是詞人內心的真實寫照,從表達方式看主要是敍述。

6、 下列詩句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C )

A.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C.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 D.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7、 《水調歌頭》中“此事古難全”裏的“此事”是指 ;月圓之夜,給遠方的朋友發條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調歌頭》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句子

8、 有人就此詞的上闋上了個上聯,請你根據下闋內容對出下聯:

上聯:望月懷逸興壯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聯: 例:懷人寫悲歡離合,頗顯曠達胸襟 。

9、本詞中表達詞人美好願望的一句是: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10、"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裏?

."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斷變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11、這首詞中表達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12、對這首詞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上闕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轉向對人間的喜愛。

B.下闕寫詞人望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在詞人眼裏,月圓人團圓是一種自然常理。

C.“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

D.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13、你還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關的古詩詞?説説“月亮”“月光”在古詩詞中通常藴含的意義?

如李白的《靜夜思》,古代詩人常借“月亮”“月光”表達思念之情。

14、給加點的字注音。

(1)宮闕(qùe)(2)瓊樓(qióng)(3)綺户(yī)(4)嬋娟(chān j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