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秦觀

秦觀詞鑑賞《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欄目: 秦觀 / 發佈於: / 人氣:2.97W

引導語:《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此詞為抒寫暮春別恨之作,下面是這首詩的原文鑑賞,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

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

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

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做春江都是淚,

流不盡,許多愁。

【翻譯】

西城的楊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很難收回。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着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獨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何時才到頭?飄飛的柳絮,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登上樓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淚水,也流不盡,依然有愁苦在心頭。

【簡析】

此為少遊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歎,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愁情別恨。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於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裏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在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在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説「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説不登則已,「一登」就在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在「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於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在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後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名家點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少遊既是一個情種,自不免因落拓的宦途,羈旅的生涯,和失戀的縈繞所侵襲,因而使他變為一個傷心厭世的詞人。所以他的詞往往含藴着極濃厚的悽婉情緒。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結尾兩句與李後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徐師川之“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皆言愁之極致。

秦觀詞《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練習題

(1)這首詞抒發了詩人什麼感情?請概括。(2分)

答:寫詩人暮春時節的離愁別緒和感傷青春不再(年華易逝)的愁緒。(此為暮春別恨之作。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歎,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的描寫,既寫了年華易逝之感,也抒愁情別恨。

【評分參考】本題要求學生概括,不必分析。按點給分,只寫一點得1分,即使有對該點展開分析。“暮春”不寫不扣分。)

(2)“西城楊柳弄春柔”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請簡要賞析其表達效果。(4分)

答:“弄”字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的楊柳以有情,(2分)寫其多情卻引發詩人的離愁,表意自然貼切,生動感人。(2分)

【評分參考】籠統分析擬人的表達效果,給1分;能抓住“弄春柔”一詞或“弄”字簡析,合理者,再給1分;能寫出與後句的聯繫,加2分。其他説法,合理者,酌情給分。)

秦觀詞《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練習題二

(1)概括“楊柳”“飛絮”意象的內涵,並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情感。(4分)

(2)詞中“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一句是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來,請比較兩者的異同。(4分)

【參考答案】

(1)意象的內涵:楊柳,代指初春季節,暗寓男女離別。飛絮,代指暮春季節,暗寓青春流逝。(2分)

表達的情感:傷春傷別之愁,久別懷人之情。(2分)

(2)同:①寫出了愁之深廣綿長。②比喻手法及藝術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動形象。(2分)

異: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詞表現的是家國之愁,秦詞表達的是兒女之情,且秦詞愁情的程度比李詞有所加強。②表現手法:秦詞是對李詞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擬淚水,再以淚寫愁,寫法曲折。(2分)

或:

(1)答:“楊柳”“飛絮”意象的內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無依、離愁別緒。這首詞抒發了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也抒發了愁情別恨。

(2)答:共同點:都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將滿腔愁緒比作湯湯江水,都抒發了愁緒之多,之盛,之綿延。不同點:李詞運用明喻和擬人手法,秦詞運用暗喻;李詞抒發的是亡國之痛,秦詞抒發的是離別之苦,可見手法和內容不同。(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