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歐陽修

歐陽修採桑子精彩賞析

欄目: 歐陽修 / 發佈於: / 人氣:1.97W

歐陽修的詞,反映的雖是個人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感情波瀾,但寫來文字清雋疏澹,初步擺脱了宋初文壇上還有遺響的“花間”習氣,也比那些充滿着淡淡哀愁的南唐詞意境開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歐陽修採桑子精彩賞析,希望能讓你對這首詩有更深的瞭解。

原文

採桑子

歐陽修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雲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賞析

首句“西湖好”是統領全詞的,下面分別渲染了這個“好”字:畫船載酒、穩泛平波、空水澄鮮、別有洞天,使人俯仰留連,樂而忘返。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脱情懷。這也是本詞所揭示的主題。

上片開頭“畫船載酒”點明瞭歡宴的地點是在潁州西湖的船上。作者與潁州有特殊的感情,這裏既是他早年因支持范仲淹進行政治革新,上書分辯而遭貶謫之地,也是他晚年歸隱之地。簡簡單單、通俗淺易的“西湖好”三個字卻飽含着作者的全部讚美之情。“急管繁弦,玉盞催傳”是對歡宴的具體描寫,酒杯頻傳,勾出了朋友們舉杯暢飲之情態。這種歡暢,在王勃的《滕王閣序》中亦可尋覓:“人傑地靈”,“賓主盡東南之美”,“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抑或李白《將進酒》中痛快豪放之吟詠:“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以酒會友,酣暢淋漓,實乃人生一大快事!不必探究談笑者是“白丁”還是“鴻儒”,觥籌交錯間自是友人與作者本人的豁達情懷。“穩泛平波”極盡湖面之無風無波,畫船之從容盪漾,遊者之逍遙閒適。“任醉眠”把詞人酒醉之後的嘯傲湖山之態勾畫畢露,此情此景,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這裏所寫的遊宴西湖之樂,表面看是寫自己的閒適生活,悠然自得的心態,實際上反映了作者仕途坎坷的最終歸宿,是作者歷經“行路難”後寄情山水,排憂遣愁的生活態度。他早期在“慶曆之爭”時,支持革新派范仲淹等人與保守派呂夷等人作鬥爭,因而遭貶謫,先任滁州太守,後遷揚州、潁州為知州。雖為地方官任,他依然關心國事,同情民生疾苦,是“進亦憂,退亦憂”。晚年又反對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趨於保守,所以在王安石當政時期,也頗為失意。因此在詞的上片裏所表現的“穩泛平波任醉眠”恰是他晚年厭倦政治鬥爭,“久在樊籠,復返自然”,希冀平和,寄情山水的心理寫照。

下片詞人描繪出一個清幽空靈的美好境界。“行雲卻在行舟下”,以細緻入微的觀察,十分新穎的筆墨勾畫了碧天白雲倒映在清澈水波上的畫面,倒影是動的,“行”字正説明了這一點。這“雲”的倒影之動,不僅僅因為行雲變化,而且由於詩人是乘船來看“雲”的倒影,是水動舟移的結果。雲動、影動、船動,亦撥動了作者被束縛已久的疏朗曠達之心。一個“卻”字強調了畫面的'奇麗――本是藍天的白雲,卻在湖面的“行舟”之下,如此令讀者豁然明朗,原來作者寫的是水中所見!“空水澄鮮”進一步描繪了湖水的清澈、空明。這“空水澄鮮”一句本出自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在這澄清如洗、倒影如畫的湖面上泛舟,怎不會令人留連忘返呢? “俯仰”寫出了遊者俯身視碧水漣漪,仰卧觀行雲舒捲,極其逍遙自在的神情。“留連”表現了寄情山水,十分愜意的心情。俯仰留連,“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疑是湖中別有天”一句,以白話入詩,無雕琢之痕,更見貼切。此景此情,置身舟中,一任清風吹拂,湖水飄動,上下天水空明,塵世間的名繩利索,此時此刻抖落殆盡。此句在藝術表達上與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有異曲同工之妙,説是“疑”,並非是真“疑”,它含蓄的寄託了作者寄情山水,了卻平生的樸實願望。

歐陽修性情平和,熱愛生活,熱愛自然,他在《六一居士》傳中説,“因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張,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以及吾一翁”而自稱“六一居士”。毫不例外的想起蘇軾在《行香子》中所抒之懷:“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蘇軾的這種曠達精神也正是受到了歐陽修的影響。常言道“文如其人”,歐陽修如此豁達,他的詞充滿樂觀精神也就不足為奇了。這首《採桑子》就是建立在歐陽修晚年寄情山水的心情上的。全詞不重辭藻,不採麗句,只是信手拈來,信筆寫去,卻能使“詞意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進入一個高超的藝術境界,正如素面佳人,不施粉黛,亦能動人。

《採桑子》俊逸的風格是詞人樂觀曠放精神的反映,而明秀的意境則是詞人歌酒自娛、心無塵雜的獨特情懷和坦蕩恬淡、復歸自然的人格的昇華。正如範曉燕女士所言,只有像歐陽修那樣歷盡笙歌宴樂之後歸於隱退的人才能“覺”,才能“悟”,並在覺悟中脱卻世事紛雜,清靜淡薄的享受生命的美好。對於歐陽修來説,這些美好雖然短暫了些,卻是他生命最完美最圓潤的句號,是他經過人生長途跋涉後,卸下一切重擔,走進曠寂而幽深的山林留下的一串空谷餘音,極清、極幽。

鶴叫九天,雁排長空,鷺上青天,鸝鳴翠柳,此天上飛鳥之極致;獅吼山谷,駝走大漠,馬嘶平原,犬吠深巷,此地面走獸之極致;雲間行走,東籬採菊,松下對弈,湖上把酒,此人生快意之極致。“畫船載酒,別有洞天”,燦爛復歸平靜,這未必不是人生最美的結局!

歐陽修的故事

歐陽修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由於家境貧寒,沒錢供他讀書,他的母親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他認字。年齡稍大些,歐陽修就跑到讀書人家借書來讀,有時候還把借來的書抄錄下來。

一天,歐陽修從鄰居家舊紙筐裏發現了一本殘破的《韓愈文集》,經主人允許,他把書帶回了家。韓愈清新自然的文風打動了歐陽修,他高興地讚歎道:“世上竟有這麼好的文章!”從此,歐陽修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苦讀,終於成為了有名的文學家。

有一位秀才,總覺得自己文如錦繡,詩如蓮花,一副誰也看不起的樣子。他覺得只有一個叫歐陽修的,能和自己相比。

有一天,這秀才揹着行囊,拿了一張地圖,要找歐陽修談論詩詞。秀才一臉得意,心想,我定要問他個啞口無言,讓他乖乖地亮出免戰牌才行。

不一會兒,秀才來到河邊。上船的時候,他歪腦袋看見一棵枇杷(pí pá)樹,便出口成吟:“路旁一枇杷,兩朵大丫杈。”要説秀才的前兩句還是挺順當的,可不知為什麼,總是後勁不足,下面兩句就説不出來了。

要説天下之事,就是一個巧字。正好歐陽修也來過河,聽了秀才的上句,隨口説道:“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秀才一聽,拱手讚道:“想不到老兄也會吟詩啊,對得還不錯,不失我的原意。這可是詩人興會了。”

説話間,船伕已經開船了,枇杷樹漸行漸遠。

忽然,秀才看見河中有一羣鵝,有的鵝潛水,有的鵝灌水,於是詩興又起,脱口唸道:“遠看一羣鵝,一棒打下河。”這秀才兩句出口,又沒詞兒了。

歐陽修順口接道:“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秀才聽後大喜,心想:“嗬!看來這老兄肚子裏還真有點貨,竟能懂得我的詩意。於是他大步流星,從船頭跨到船尾,向歐陽修伸出雙手,一邊跑一邊説:“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

歐陽修連忙把雙手高高拱起:“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