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柳永

《柳永詞兩首》的教案

欄目: 柳永 / 發佈於: / 人氣:2.58W

教學目標

《柳永詞兩首》的教案

一、知識目標

1、初步瞭解詞的章法和句法特點。

2、瞭解柳永的生平簡介及他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3、感受、品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

4、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二、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初步掌握讀詞誦詞的能力。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賞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3、背誦這兩首詞。

三、德育目標

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淨化自己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從詞的章法入手,瞭解詞的內容;

2、抓詞眼,詳細分析名句,有助學生深入詞中境界。

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

教學課時三課

教學步驟

一、詞的有關知識

1、詞的起源:詞產生於唐,盛行於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得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餘”“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於詞牌和標題: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3、詞的分類

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二、柳永的生平簡介:(投影)

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後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於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於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於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羣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結合現實生活解説柳永的影響力)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壇偶像,其在當時的影響力絕不遜色於今天的“超女”。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模的“粉絲”。

論數量,當時民謠説“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説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佈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多得不計其數。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於“超女”的“粉絲”。由於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於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狂。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餘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營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於相沿成習,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於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傳説,柳永的名詞《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顏亮大舉進攻南宋,讓他差點兒成為漢奸。

基於柳永詞的藝術魅力和他對當時社會效應,我們今天來學習他的《蝶戀花》和《望海潮》這兩首詞。

《望海潮》

一、相關背景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並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二、具體分析

(朗讀練習

(1)教師範讀後作朗讀要求。

①感情飽滿,適度誇張,鏗鏘有力。

②上闕寫形勝之地和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急促,彷彿大潮劈面奔湧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美,詞曲變長,節奏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

(2)學生朗讀體味。)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着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着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敍。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裏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着情況――“户盈羅綺”,家家披羅着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二)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説:“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S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裏湖和外湖;“疊t”,寫湖岸,山峯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説“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t”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説:“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着眼;“十里”,從空間着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遊人去遊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遊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遊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對官員的祝願。

三、亮點探究

1、.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2、品味語言,鑑賞形象。

(1).若把“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麼?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採蓮,好一派歌舞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堪稱千古麗句,加以賞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説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説。傳説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這美麗的傳説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祕空靈的色彩。

3、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1)解釋何為“點染手法”。

《雨霖鈴》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上兩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兩句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其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

(2)《望海潮》運用了點染手法,請加以説明。

①從全篇看,開頭三句是點;接着從幾個方面分別詳細描繪,是染。具體看對西湖的描寫。

“形勝”、“繁華”四字點出了杭州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着,“煙柳”等句作染,通過具體的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大都市的風采。雕欄畫棟,房屋密集,人口眾多,社會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華”也。

②“重湖疊t清嘉”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是染。其中的染,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勝,三是人文風貌之佳。

4、總結:(主旨)

這首詞着力描寫錢塘(杭州)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藉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雨霖鈴》

一、相關背景

柳永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他繼承發展了突出男歡女愛,別恨離愁的婉約詞風,剪紅刻翠的“豔科”,旖旎温柔的“情語”,成了柳詞的主題。《雨霖鈴》便是柳詞中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傑作。

《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與情人話別之作。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

二、賞析

這首詞是寫作者離開京城時,與情人在長亭話別的情景。筆調恣意渲染,聲情哀怨纏綿,可以從中看到柳永慢詞的藝術特色。

詞中首先交代了離別的季節、時間和地點。“寒蟬悽切”,點明節令;“對長亭晚”,點明時間和地點;“驟雨初歇”,點明氣候。這是秋天驟雨剛停的黃昏,是舟楫齊備、急待出發的時刻。對這些景物的描寫都是為抒發離情別緒服務的。詞人巧妙地把自己憂傷的感情融入對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蟬”“長亭”“驟雨”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種淒冷沉鬱的氣氛。正當離人依依難捨時,船伕偏又催促起航了,他們只有淚眼相向,“無語凝噎”,萬千話語只能堵在心裏!“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用一個“念”字引出了對別後情境的設想:行人消逝在煙霧瀰漫的江面上,傍晚時分,濃重的霧氣使人透不過氣來,極目南望,令人不勝傷感。上片,詞人以纏綿悽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鋪敍白描的手法,把離別的情、景、事織成了一片幽清的詞境。

下片,詞人從實寫眼前之景轉到預想別後之情,虛實相濟,利用時間的跨越,多方位地表達了自己的惜別之意。“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詞人先宕開一筆,説離人傷別,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忽然又轉到現實中來,説在這“冷落清秋節”中離別更使人難以忍受,這樣就拓寬了詞的境界,下面再設想別後生活就顯得順理成章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今宵酒醒,伊人不見,風清月冷,情何以堪?“楊柳岸”“曉風”“殘月”本是無情物,但是在滿心愁緒的詞人眼中,卻都成了“情語”。而“經年”的“千種風情”便從此失去了意義,因為知音已遠,良辰不再。這首詞情事紛陳,鋪敍委婉,語言清暢,音節幽咽,充分表現了慢詞的優點和柳詞的藝術特色。

三、亮點探究

1、精讀《雨霖鈴》。教師範背,學生劃出節拍,按教師範背的提示標出韻腳,然後誦讀。

韻腳:切、歇、發、噎、闊、別、節、月、設、説。

2、思考、討論:(1)上、下片各寫了什麼內容?(2)怎樣體現“虛實相濟”的特點?

【明確】(1)上片寫戀人離別,下片寫別後心情。

(2)起頭“寒蟬”三句交代離別的節令(寒蟬)、時間(晚)、地點(長亭)、氣候(驟雨初歇),這三句不只是純客觀地鋪敍自然景物,是情景,融悽苦之情人景,暗寓離別之意。“都門”二句是情事,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將人物置於矛盾這樣集中的情境之中。進出“執手”一句,語言極為通俗,感情也極真摯,傷極痛絕之情態畢現。至此,寫的是實景實事實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內心獨白,“念去去”三句讀時要一字一頓,聲斷氣不斷,這二句是別後想象之景,茫茫遼遠的空間充滿了濃密深沉的煙靄,在半虛半實間突出了離愁的深切。下片是虛寫。下片開頭“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對上片的歸結,寫人間離別傷感是普遍現象,“更那堪”又轉入現實,“冷落清秋節”既照應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開拓了詩境。“今宵”一句是名句,詞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後的所見之景,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悽清的畫面使離人更感孤單,言外之意無窮,以別後想象之景寫離愁。“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問句作結,言外之意是與離人分別以後,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興致了。下片虛寫着重描繪的是詞人孤單寂寞的心情,讀罷回首上片,我們方能從景物中體驗情思,從實境中探尋虛境。

意境由實境與虛鏡組合而成,實境就是具體物象以及由物象構成的藝術整體的境界,虛境就是實境中所包含的一種象徵境界。詞中的事、景、態都是實境,詞人的情思就是虛境。我們要透過實境看虛境。

3、【提問】《雨霖鈴》詞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後是寫對別後情形的設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後的生活情境和內心情感的?

【明確】一個“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緒:“去去”是説他將越行越遠,直到楚天盡頭;他感到實在難以忍受這清秋季節的遠別;他更怕夜裏酒醒後,看到在殘月冷輝中,楊柳依依,晨風吹拂的景緻,心裏倍感淒涼。他愁的是這一去將連年不歸;想到今後將非常孤獨、寂寞,美麗風景無心觀賞,相思之情無處述説,他就更加憂鬱、悲傷了!

4、【提問】這首詞的上、下片是怎樣巧妙過渡的?

【明確】長調的過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這首詞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用的是半虛半實的寫法,由此過渡到下片的虛寫,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下片的開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詞家稱這類句子為“換頭”,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數不一樣),也承接得巧妙:先宕開一筆,説離別使人傷心,自古而然,是由於多情的緣故,似乎有些自我安慰的意思;忽然又轉到現實中來,説在這“冷落清秋節”中離別更使人難以忍受,更深地開拓了詩的境界,下面再説別後生活的設想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5、【提問】“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為什麼特別動人?

【明確】這首詞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跟“寒蟬悽切”一樣,也是融情入景的寫法,為什麼特別動人呢?第一,它把楊柳、風、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廣幅鮮明的畫面。關於楊柳和殘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別詞裏曾寫過:“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菩薩蠻》)關於風,曹植也曾寫過:“願為西南風,長逝人君懷。”(《七哀》)這樣一幅悽清的畫面會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單,並渴望再次團聚,言外之意無窮。第二,這幅畫面又是出現在一個特定時刻裏――“酒醒”之後。離人飲酒,為的是消愁,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更何況是在“酒醒”之後!李清照《念奴嬌》雲:“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閒滋味”其實正是愁滋味。試想,柳永此時不過是他離開心愛的人的第二天早晨,“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留在心上,面對着眼前的悽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煙波”,他還要繼續前行,離自己心愛的人更遠,真是“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啊!

佈置作業

1.反覆背誦兩首詞,體悟詞中意境。

2.完成“研討與練習”及相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