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實習報告

【精品】土木實習報告3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3W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土木實習報告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土木實習報告3篇

土木實習報告 篇1

實習是每一個畢業生必經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運用所學習的專業知識來了解會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加深對會計工作的認識,將理論聯繫於實踐,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成功走向社會做準備。

實習目的: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當中,反過來還能檢驗書本上理論的正確性,有利於融會貫通。同時,也能開拓視野,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達到鍛鍊能力的目的。讓我們對本專業知識形成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從而不與社會現實相脱節。

實習時間:

實習地點:

實習團隊:土木工程道橋專業全體師生。

實習要求:

(1)實際觀察各種路橋模型,理論聯繫實際,認識並瞭解路橋的結構。

(2)通過自己實地的觀察並記錄,瞭解公路的交通量,計算一般地市內公路橋樑的交通壓力。

(3)瞭解板的配筋方法、施工要領。

(4)瞭解橋樑交通中的作用、及其與道路線型的主從關係。

(5)瞭解橋址選擇依據,及其與河流走向的關係的內容和要求。

(6)瞭解立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主要組成部分。

(7)瞭解橋樑、板橋、斜拉橋等的結構構造特點。

實習前記

這次實習從20xx年9月1號至9月18號,歷時約三週,期間大家足跡遍佈焦作周圍大小工地。在這段共同度過的難忘時問裏,不僅使我們在專業知識上獲益匪淺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使我們在臨近畢業前又多了一份可以共同回憶的美好時光!

這次實習分為兩部分:理論講座與工地實踐。理論部分我們主要在學校聽幾位專業老師的講座;實踐部分主要以工地實習的形式來進行。

聽講座

實習時間:

實習地點:

實習人員:土木工程道橋方向全體學生

實習期問我們一共聽了兩個講座,分別由老師給我們講述了專業方面的最新成果與進展。即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道橋教研室的李輝老師與褚懷寶老師講的,給我們做的是關於道路工程及隧道工程的報告,甘老師從道路工程的起源講到最新一些道路發展的現狀,從能源與環境的關係着重強調了,做為新一代的祖國建設者不僅要存結構上,形式上令人滿意,還要做到節約,與環境的相和諧的發展觀。以下為簡要記錄:道路工程學是從事道路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養護等的一門應用科學和技術,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道路通常是指為陸地交通運輸服務,通行各種機動車、人畜力車、馱騎牲畜及行人的各種路的統稱。道路按使用性質分為城市道路、公路、廠礦道路、農村道路、林區道路等。城市高速幹道和高速公路則是交通出入受到控制的、高速行駛的汽車專用道路。道路工程歷史源遠流長。歷史上最早的原始社會人羣,因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形成天然原始的人行小徑。以後要求有更好的道路,取土填坑,架木過溪,以利通行。當人類由原始農業到馴養牲畜後,逐漸利用牛、馬、駱駝等乘騎或馱運。這種生產力的飛躍進一步要求更適用的道路,因而出現馱運道。

道路工程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道路網規劃和路線勘測設計、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排水工程、橋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屬設施工程和養護工程等。道路網規劃應考慮各種交通運輸綜合功能的協調發展,路網布局的完善。路線勘測設計應選定技術經濟最優化的路線,對平、縱、橫三個面進行綜合設計,力爭平面短捷舒順、縱坡平緩均勻、橫斷面穩定經濟,以求保證設計車速、縮短行車時問、提高汽車週轉率。對路基、路面、橋樑、隧道、排水等構造物進行精心設計,在保證質量的條件卜‘降低施工、養護、運營和交通管理等費用。

路基既是路線的主體,又是路面的基礎並與路面共同承受車輛荷載。路基按其斷面的填挖情況分為路堤式、路塹式、半填半挖式三類。路肩是路面兩側路基邊絛以內地帶,用以支護路面、供臨時停靠車輛或行人步行之用。路基土石方工程按開挖的難易分為土方工程與石方工程。路基工程在道路建設中,工程量大、佔地廣,常為控制施工進度的關鍵,故要求儘可能與沿線農田水利建設相結合併力爭節約用地;按照標準設計,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保證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搞好排水和防護加固工程,沿河路基應注意不被洪水淹沒沖毀;填方工程應慎選土質並分層夯實,對其密實度和含水量進行現場控制;冰凍地區還應設置防凍層或設置隔水層和隔温層,切斷毛細水,減少負温差的不利影響;當路線通過懸巖峭壁需修建懸出路台或半山橋,陡峻lij坡則需修築擋牆、石砌護坡或護腳等工程以保證路基和山體的穩定;當路線不能避讓必須通過特殊或不良地質、水文的地區或路段時,路基工程應針對其具體情況和特徵,採取防治措施。為適應行車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在路基上行車道範圍內,用各種築路材料修築多層次的堅固、穩定、平整和一定粗糙度的路面。其構造一般由面層、基層(承重層)、墊層組成,表面應做成路拱以利排水。路面按其使用特性分為高、次高、中級、低級路面四級。按其在荷載作用下的力學特性,路面可分為剛性路面和柔性路面。水的作用是造成路基、路面和沿線構築物的病害和沖毀的主因。

根據來源不同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若沿道路表面流向或滲入路基土內時,可能將沖毀路基的路肩和邊坡以及路面;地下水能使路基濕軟,降低土基強度和路面承載力,嚴重時可引起翻漿或邊坡滑坍,導致交通中斷。排水工程要與水利灌溉相配合,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兼顧,路基路面排水與橋涵工程相結合。

總的要求是查明情況,全面考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防重於治,經濟適用,多種措施,綜合治理,構成一個統一的排水系統。

褚懷寶老師講到隧道和地下工程隨着我國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進一步發展和推廣。隧道和地下工程已經是解決我國交通和工業的和很有前景的一門科學。隧道是一1種地下工程結構物,通常是指修築在地下或山體內部,兩端有出入口,供車輛、行人、水流及管線通過的通道。隧道一般包括交通運輸方面的鐵路、公路、航運和人行隧道;城市地下鐵路和海底、水底隧道;軍事工程的各種國防坑道;水利發電工程方面的各種水工隧道或隧洞等。

隧道工程是指從事研究和建造各種隧道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和養護的^|、]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它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目前,大部分隧道的設置以交通運輸為主要目的,穿越山嶺、河流、港灣等障礙,修建地下鐵道,縮短交通線路,改善線形,可提到車輛行駛速度,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除此之外,在水電工程中設置各類水工隧道可實現引水、排水、通風等目的;在市政工程中,設置各類公共隧道可實現污水排放、管線鋪設等目的。隧道的這些功能,決定了其一般在長度方向上有較大的尺寸,多數長度為幾千米道幾十千米,有的甚至更長。而橫斷面的尺寸則相對較小,一般僅幾米到幾十米。斷面較小的隧道,一般不作為交通設施,僅用於污水排放和水、氣管道、電纜、通訊線路等敷設用途,這些通道常常也被稱為隧硐、導溝、管溝等。斷面較大、長度較短的隧道所形成的地下空問,一般有其專用功能,如作為地下變電站、地下停車場、地下倉庫、地下廣場等。

隧道之所以在近幾年迅猛的發展,是因為它有獨特的優點:

首先,利用隧道可以實現各種運輸線路直線等穿越山嶺而不必盤山繞嶺。

其次,隧道還可以改善線路中的車輛運行情況和提高線路的運行能力。

其三,隧道是一項隱蔽在地下、水下或山體內部的重要結構。

其四,隧道在具有以上功能的同時,還存在有另一重要特點就是它不佔據地面牢問,這等於無形中增加了城市的有效面積,對於人口擁擠、道路密集、交通繁忙的城市來説,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最後,城市地下隧道的興起,也帶動了整個城市地下工程的發展。隧道是地下工程的一種,而礦井和巷道同樣是地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礦井的建設和施工比隧道更困難,因為它位於較深的地下,地質條件更復雜和施工技術不完善!

土木實習報告 篇2

實習目的:

1、通過參觀實際建築,進一步提高我們對工程製圖、建築材料,材料力學以及房屋建築學課程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2、通過參觀,運用所學知識品評建築的優缺點,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欣賞水平,培養專業審美標準。

3、通過實習,瞭解建築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瞭解建築材料的特性及應用。

4、通過實習,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達到學有所用,同時為以後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5、瞭解目前我國過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管理與監理的實際水平,聯繫專業培養目標,樹立獻身社會注意現代化建設,提高我國建築施工水平的遠大志向

6、實習地虛心學習,瞭解具體施工細節,學習工人師傅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的寶貴經驗。

實習地點:學校及泰安周邊工地,肥城鋼結構加工廠,濟南某建築工地

實習時間:20xx年6月27日——7月1日

實習日程安排:

27日上午:山東農大工科實驗大樓下午:志高國際

28日上午:普惠工程下午:農大南校(因下雨未去)

29日上午:山景疊院下午:參觀市文化藝術中心樁基礎

30日參觀肥城一騰鋼結構加工廠

1日參觀濟南某工地新材料與技術的應用

實習內容

一、工程概況

1、工科實驗大樓:整體採用框架結構(電梯間為剪力牆),填充為加氣混凝土砌塊。

2、志高國際:高層建築,我們參觀的為7#樓,28層。地下為整體車庫,採用筏板基礎,框剪剪力牆結構。抗震等級為4級。

3、普惠工程:採用剪力牆結構,箱型基礎,樑板式樓梯,新型的保温材料和施工工藝,防火等級B1級,樑板式樓梯

4、山景疊院:採用框架結構,獨立基礎和筏板基礎,屋面為FBS防水卷材。防火等級B2級,防水等級P6、總建築面積8、2萬平方米,我們參觀的為其中的5#樓

5、市文化藝術中心:佔地面積3855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9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4、1萬,地下面積1、8萬,276個車位。建築層數為5層,採用框剪結構,剛性屋蓋,樁基礎(514個樁),單樁承台(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採用FEI樁基動測分析系統,長螺旋鑽孔泵送成樁後插鋼筋籠施工技術等先進技術。綠地率13、1%

6、濟南某軍區工地:為配體建築,總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共5層,其中-1層層高3、5米。跨度為8米,屋面板採用上翻樑,現澆暗箱。

二、實習分析

通過五天的觀察分析建築內部構造,分析如下:

1、結構:

當今的建築主要採用的是框架結構或者是框架剪力牆結構,磚混結構也採用但用的比較少。我們所參觀的施工工地三處都採用的是框架——-剪力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佈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佈置一定數量的剪力牆,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築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牆,有相當大的剛度,框剪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牆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

2、構造柱:

磚混結構設計中,為了加強建築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使建築物在地震中避免或減輕破壞,根據抗震規範,我們設置一定數量的圈樑和構造柱,來增強和提高建築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構造柱的設置位置的規定:規範規定無論房屋的層數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應在外牆四角、錯層部位橫牆與縱牆交界處、較大洞口兩側、大房間外牆和內橫牆交接處。樓梯間四角最好設置。上人屋面的女兒牆也應設置構造柱。跨度比較大的樑,如果不設置牆垛或墊塊,也應有構造柱。而在框架剪力牆結構中,為了加強砌塊隔牆的整體性,應在砌塊隔牆的適當位置設置構造柱或圈樑,具體設置位置和磚混結構的一樣。

工科實驗大樓完成後的構造柱屋頂構造柱未澆注前的構造柱

3、砌塊牆構造

(1)增加砌塊牆的整體性措施

a、塊牆的接縫處理

砌塊在厚度方向大多沒有搭接,為了加強砌塊牆在水平的整體性,因此砌塊的長向錯縫搭接要求較高。另外砌塊建築還應在適當的位置設置圈樑。當圈樑與過樑位置接近時,往往用圈樑取代過樑。

b、設置構造柱

砌塊牆的豎向加強措施是在外角、牆的轉角以及外牆交接處增設構造柱,將砌塊牆在垂直方向連成整體。

C、拉結鋼絲網,使剪力牆與砌塊在後期澆注時形成一個整體,提高建築物的整體性。如圖

工科實驗樓拉結鋼筋網山景疊院防水

(2)防潮構造

砌塊的吸水性強,易受潮。在易受水的部位,如檐口、勒腳、窗台、近應做好防潮處理。如在最下層鋪設3-5層磚,山景疊院在勒腳處塗1、5m厚的絕緣質防水,外加保護層

(3)不承重設置

為了保證砌塊牆不承重,應在砌塊牆的頂部與樓板相接處,應用粘土磚斜砌或留20毫米的空隙,用木楔打緊,後用砂漿填縫。

4、施工縫、變形縫和後澆帶

施工縫:受到施工工藝的限制,按計劃中斷施工而形成的接縫,被稱為施工縫。混凝土結構由於分層澆築,在本層混凝土與上一層混凝土之間形成的'縫隙,就是最常見的施工縫。所以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縫,而應該是一個面。因混凝土先後澆注形成的結合面容易出現各種隱患及質量問題,因此,不同的結構工程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他們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正常温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有一些自由伸縮,以防止牆體開裂,結構破壞。而後澆帶是在高層建築中來代替變形縫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縫寬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縫隙暫時不澆注混凝土。縫中鋼筋可採用搭接接頭,等荷載差不多穩定時,一般是結構封頂兩個月後再澆注混凝土。後澆帶都是用於建築長度大於50米的建築。而當建築長度小於50米時並且是框架結構,這時為了保證建築物的整體性和一定的剛度,就的設置單元牆來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和剛度

山景疊院未澆築的後澆帶內加鋼板防潮

5、基礎:

基礎結構的選擇與建築物所承受的荷載,地質條件等有關。泰安地下多為堅硬的花崗巖,地基條件好,因此多為筏板,箱型基礎,樁基礎很少採用,我們參觀的市文化藝術中心則為樁基,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樁長26-40米,樁徑800mm-1200mm。採用泥漿護壁灌注樁後壓漿技術、長螺旋鑽孔泵送成樁後插鋼筋籠施工等先進技術。泥漿循環方式有正循環與反循環兩種,此處選擇的為正循環。樁基礎特點:a。樁支承于堅硬的(基巖、密實的卵礫石層)或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層,具有很高的豎向單樁承載力或羣樁承載力,足以承擔高層建築的全部豎向荷載(包括偏心荷載)。b。樁基具有很大的豎向單樁剛度(端承樁)或羣剛度(摩擦樁),在自重或相鄰荷載影響下,不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並確保建築物的傾斜不超過允許範圍。c。憑藉巨大的單樁側向剛度(大直徑樁)或羣樁基礎的側向剛度及其整體抗傾覆能力,抵禦由於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載與力矩荷載,保證高層建築的抗傾覆穩定性。d。樁身穿過可液化土層而支承於穩定的堅實土層或嵌固於基巖,在地震造成淺部土層液化與震陷的情況下,樁基憑靠深部穩固土層仍具有足夠的抗壓與抗拔承載力,從而確保高層建築的穩定,且不產生過大的沉陷與傾斜。常用的樁型主要有預製鋼筋混凝土樁、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樁、鑽(衝)孔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鋼管樁等。

6、牆體保温:

外牆保温指採用一定的固定方式,把導熱係數較低的絕熱材料與建築物牆體固定一體,增加牆體的平均熱阻值,從而達到保温或隔熱效果的一種工程做法,分為內保温和外保温,現在多為外保温。我們參觀的普惠工程才採用新型的夾心保温技術即將保温材料置於外牆的內、外側牆片之間,此種保温具有保温效果好,耐久性好等優點,但施工難度大。

7、樓蓋:按施工方法分為裝配式、裝配整體式、現澆式。

普惠工程外牆保温

在濟南某軍區建築工地,我們參觀了一種新型的現澆箱型樓蓋。作為配體建築,高度不可超過主體,為滿足此要求並保證其設計淨高故採用箱型工藝,實際上為無樑樓蓋結構形式的一種變形。若採用有樑樓蓋,由於建築物跨度較大為滿足需求,主樑高度為75公分左右,相比較而言,採用箱型樓蓋只需30公分左右,在保證淨高的基礎上層高降低40公分左右,大大降低了建築物的整體高度。

8、鋼結構、鋼筋加工工藝等

在泰安肥城一騰鋼結構加工廠房,我們參觀了單層鋼結構廠房的構造以及其生產工藝。鋼結構廠房跨度和高度較大,為保證其剛度、穩定性和抵抗風荷載需每隔6米設置抗風柱並每隔一段距離設置斜支撐以增強結構的整體性。

鋼結構的連接方法有焊接,螺栓連接和鉚釘連接。鉚釘連接的構造複雜,用鋼量大,施工麻煩,現在很少應用。焊接連接是現在鋼結構最主要的連接方式。其優點是可以連接任何形狀的結構,不削弱構件截面,構造簡單,不需要拼接材料,生產效率高,易於採用自動化操作,連接的剛度較大,密封性能較好。缺點是因焊接過程中局部區域受到高温作用,加熱和冷卻不均勻使構件產生焊接殘餘應力和焊接變形。影響結構的承載力,剛度和使用性能。另外,焊接質量易受材料和操作的影響,一旦發生局部裂縫容易擴展到整體。螺栓連接的優點是裝拆方便,缺點是要在板件上開孔削弱構件截面。增加工作量需搭接連接體

鋼筋在建築施工中應用廣泛並且需求量大,在建築工地上我們還認真觀察了構造柱,柱,聯繫樑,預埋洞口,樓板,鋼筋籠等的構造和鋼筋加工處理。就柱子而言,三四條樑要交匯於柱,就必然要使樑的鋼筋穿過柱子,這樣使得柱頭的鋼筋十分密集,同時澆築混凝土時也要注意密實。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縱橫兩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縱橫兩路放着。

二、實習總結:

通過這一次認識實習,我對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學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觸的東西,受益頗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深入工地一線的參觀,使我能夠將所學理論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系統地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深化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初步體會到建築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的工作特點,熟悉了工程設計與施工現場的各種技術和管理工作,在實習中,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培養,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思想準備。此外,通過實習,我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對建築施工的理性認識。

土木實習報告 篇3

暑假,我同土木xx級路橋方向另5名同學獲得了前往xx實習機會。自到達xx工地起實習40餘日,所學所得頗多,應要求攢此實習報告。

實習項目:xx市xx立交橋。

一、實習工地概況及工程進度

1、工程設計資料

xx立交橋修建於xx市南環路(柳邕路:城市快速路)及G209國道(柳石路)交會處。採用完全苜蓿葉式立體交叉。立交橋主跨線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跨線橋全長180m(共兩跨四聯),立交橋匝道共有8條機動車道及4非機動車道,另沿柳石路兩側有兩非機動車道的地下通道(此通道經當地交通部門研究有臨時修改,實習結束地僅有聽聞,未見修改圖紙)。

2、工程實地情況

xx立交橋位於城郊結合部,又是兩城市主幹道交會,再加上週邊的陽合大橋、長途客運站、公交車站、機場及舊機場開發區等,施工場地交通量極大。建橋處為峽長山谷,交通組織難度很大,僅實習其間周邊就發和車禍十餘起。場地內高壓線、通信電纜、給排水管道繁多,並有房屋拆遷滯後等問題。

3、工程進度文章轉載自: 實習報告頻道 原文地址:暑假土木路橋實習報告

由於工程經過轉包等,各類內業資類缺失很多,加上上述交通、拆遷等特殊情況,工程進度十分緩慢。炎炎七月,民工數量不足,又由於匝道換填用素土取料因難也使得工程進度遠遠跟不上所謂的項目部制定的施工計劃。

二、實習期間主要負責:測量內外業

實習期間,熟練掌握了水準測量及全站儀測量,能準確完成水準測量任務,能較好完成全站儀的放樣及測設任務,對施工測量過程也有較全面的認識。

實習其間的主要測量項目:

1、路基鋪築的高程、橫縱坡的控制

立交橋匝道標準設計路段(新建)為70cm換填素土,80cm級配碎石土,路面結構層分別為25cm級配碎石、30cm水穩碎石及7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SBS改性)、4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測量主要為路基施工放出道路邊樁及坡腳樁並測量出樁的高程,為施工提供高程數據支持並控制道路的橫縱坡。

2、關於橋樑的放樣及橋支架、模板的高程測量

主體跨線橋,實習時橋墩己養護完畢,測量組對其標高進行了附合,放出支座位置並通氣孔位置。主要施測的是樑橋支架,通過座標地面高程及橋底設計標高反算出支架高度,並與支架搭設後測得的數據進行驗證,精確控制箱梁底、翼板模線形。

3、頂管作業,通信、排水等檢查井放樣

頂管——應當是實習中遇到的書本上沒有,也從沒有聽説過的課題,不過為頂管作業進行測量卻也只是簡單的放樣,這算是實習過程中的一個見識吧。另外通信、給排水檢查井的放樣,匝道護欄燈架等的放樣也是實習中的主要工作。

4、內業

主要是進行測量的內業工作,將以上三種測量所得的水準高程,座標等等數據進行整理並歸檔。並通過部分測得數據與設計計算所得數據進行比較,從而指導施工員進行路基、支架、鋼筋、模板、支座等等的施工。

三、測量具體內容及相關的資料

1、跨線橋

xx立交橋跨線橋位於R=20xx圓曲線上,局部有加寬,跨徑佈置採用墩台平行佈置,各分孔線與道路設計中心線法線斜交角度均不相同。因此關於跨線橋測量的計算與放樣進行得十分仔細。

a、 地基處理

防止支架沉陷,地基處理是關鍵。地基處理的設計數據為清除地表草皮或虛土32~45cm,在2cm平整度的控制指標下做以20cm厚的6%水泥碎石墊層,並設置2%橫坡再在上面做10cm厚C20混凝土。在地基處理上有部分己做完地面但沒有測量數據,內業時這部分數據完全採用“宏”通過Excel完成的,挖機清表也完全是憑司機的個人經驗及現場施工員的隨意指導。“造假”也算是實習中所見所得吧——算是瞭解現場施工的一部分吧。

b、支架搭設

跨線橋支架採用鋼管腳手架構件搭設。箱梁標準堆面採用Φ48Ⅹ3.5mm鋼管腳手架,縱橫間距0.45*0.45m,橫杆間距為1.2m。測量組主要放樣出距道路中心線分別為1.15m、6.3m、7.2m、9.5m、12.4m及17.55m整5m樁位置,並測得地面高程,由地面高程推算至設計高程,通過調整支架高度達到控制橋底、翼板線形的作用。地面高程只是一個推算,將支架精確到設計標高所容許的範圍內則通過橋面的水準測量得到。

c、支架預壓

支架預壓材料為袋裝中沙,根據樑施工順序的方向逐步進行,便於流水作業。然後根據預壓測試結果,確定支架的施工預拋高值,以消除施工中因支架變形而造成的箱梁線形和標高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