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實習報告

北京的實習報告三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的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的實習報告三篇

北京的實習報告 篇1

實習路線:

逸夫二樓-燕南園-北大西門-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頤和園南如意門-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頤和園東宮門-萬壽山北坡

主要內容:

一.關於尊重自然:就實習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況進行分析二.關於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園改造後羣眾的反響進行分析三.關於管理:就燕南園、蔚秀園頤和園的管理進行分析四.關於調查方法和問題:總結XX年4月6日,李迪華老師帶領我們選修城市生態學課程的同學,進行了本學期第一次教學實習。本次實習首先在校內進行觀察,然後從東門出發,經蔚秀園、海淀公園、六郎莊到達頤和園。途中,我們不僅見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區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經過了四環綠化隔離帶等自然氛圍濃厚的地區,這樣,我們既可以親身體驗城市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差異與協調的共存,又可以通過採訪來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實習途經很多近些年發生巨大改變的地區,根據老師的講解和我們對周圍居民的採訪以及親自觀察,加以對比思考,我們也更容易發現目前城市生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歡什麼樣的居住環境、周邊環境。我想這些對將來從事規劃師職業的我們來説,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在行進過程中,有許多平時經常見到的事物,在實習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卻突然間引起了我的很多感想,下面,就按照行進路線談一下本次實習中我的感想。

一.關於尊重自然首先,是圖書館東北角的那片三角狀草坪,雖然面積並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規則的形狀——類三角形——卻使它讓我心頭一震。在人工草坪剛剛興起時,偶爾見到一、二塊整齊的綠茵,還覺得有點賞心悦目,畢竟,少見的規則形狀讓人看了有一定的興奮感。然而,當所有的設計師都企圖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博取人們的這種興奮感、而使這種綠茵“雨後春筍”般的建設起來時,人們的這種興奮感卻被單調感和厭煩感所替代。(圖)類三角形草坪(a)的確,現在的綠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圓形或者非常規則的多邊形,我很難想到除了單調以外的詞語來加以形容,於是我不禁想問:真的只有規則這一種選擇麼?不可否認,整齊的綠地讓現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規則的形狀讓城市更有秩序,鍾愛這種綠地的人也有一定數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別是在繁華的商業區、政府機構的所在地,建設幾個整齊的草坪能夠把城市景觀點綴得更好。但是,一旦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變成了這樣一個形狀,上面所説的單調就來了。

另外,現代社會緊張的生活節奏下人們繃緊的神經也需要大自然來調節,處處受到約束的思想也會渴望自由和靈活,然而“規則”在這種情況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覺得,在普通的地區,特別是以生活為主要活動的居民區,並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閒出來的土地加以規劃,種上草籽,由居民自覺維護就可以了,這樣才能讓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類。在這個問題中體現出的理念主要是以自然為本,不應過分強調人類的因素,更不應該把人的意志強加給自然,因為有時,人類並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恰恰大自然認可的才是人類所需要的。野外植被的旺盛生長(1)這一點在燕南園體現的很好。當我進入燕南園時,第一感覺這裏像是一片農莊。這裏的植被大部分是自然所成,而且隨便找個地方蹲下觀察便可以找到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因此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很多,而且這樣的植物分佈才能體現出大自然的意願:譬如,車前草總是分佈在路兩旁人們走過的地方附近,這一自然規則恐怕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體現。而一些種在別墅前花園裏的植物,雖然是人為栽種的,可是卻與自然結合一體,看不出一點矯作的痕跡。(圖)燕南園初春的植被(2)當時我想,為什麼同是在北大校內,唯有燕南園內的植物不用任何人工澆灌就可以旺盛的生長呢?聯繫了晚些時候到達的綠化隔離帶我才想清楚了其中原由。

綠化隔離帶(e)為什麼綠化隔離帶的護坡剛建成不久沒有任何的人為干預就長滿了各種植物呢?原因就是,它是靠自然播種、自然灌溉、自然生長所得的天然植被,它的植物種類、生長規模都是經過自然選擇,確實是最適合於當地的自然環境,而且植物的驗替次序也是按照灰藜、莧菜等先鋒植物——即生命力頑強的一年生植物到多年生植物的,既然我們讓大自然自己進行選擇,它自然會選擇那些最適合本身發展的植物、那些最適合於當地的自然環境了。這也正是燕南園植被繁茂生長的祕密所在,正因為燕南園沒有人進行所謂的“植被管理”,它才成了自然的寵兒,生髮出一片永遠自然的綠色。在這裏我不禁聯想到了實際生活中,我們城市綠地所用的植被,全部是依照人類的意願所選定,完全沒有把自然放在眼裏,最直觀最典型的應當數在北京這種極度缺水的城市中種植耗水量極大的草皮的做法。結果呢?不僅草皮奄奄一息,絲毫沒有改善環境,還白白浪費了大量資金。

自然植被的魅力(3)可是,如果我們仔細想想,這樣的事情還少麼,除了植被方面的例子,又有多少是人類偏要違背自然規律辦事呢?城市生態要改善,不是隻需要資金的支持,只有學會依自然規律做事,向自然靠攏,我們所營造的生態環境才可能長久的保持不衰。二.關於改造路過許多經過改造的地方,譬如海淀公園、京密引水渠,均是在近年經過較大的改造工程,通過對附近居民的採訪,我得知了他們對這些改造工程的認可程度。京密引水渠經過多年逐段改造,現在已經初見成效。工程的原始目標是減少水渠的滲漏使北京地區的輸水成本進一步降低,據資料稱:“完成京密引水渠40公里的節水技術改造,每年可以減少滲漏損失1000萬立方米。”可以説,原始目標已經達到。而且同時,水渠的改造,又帶來了極大的生態效益,沿岸的生態環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採訪了兩個散步的老人,他們都是手持一部收音機在渠邊悠閒的散步,當我問道他們對水渠改造有什麼感想時,他們都説,經過改造,渠水比幾年前更加清澈了,而且周邊的環境也好多了,周圍的老人每天散步時看着周圍的景色,心情都很舒暢,而且孩子也都在周圍嬉戲,有時,爺爺帶着孫子散步,看着孫子在平整的路面上跑來跑去,他們感到很高興。而且聽説這項工程每年能夠節約大量的資金,他們更認為工程好處很多。

但是,他們也指出,看到水中的水草越來越少,他們感覺不太舒服,他們説,總是感到水渠改造帶走了什麼。望着老人遠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到,如果在人工化改造水渠的同時我們能保持最根本的自然原貌,那麼這些懷舊的老人便不會有這些失落感了,當然,後代人也便能知道京密引水渠改造前的自然原貌了。(圖)改造後的京密引水渠(b、c)而當這個問題問到孩子,他們則是完全的肯定水渠,他們説平時可以在渠邊玩耍,可以捉魚。有一個農村來北京的.孩子,當我們問他是否想家時,他説:“我特別想家鄉的山,樹特別多,一棵挨一棵,還有松鼠,有小蛇,我還抓過一隻松鼠,特別好玩兒。”不過,當我們問他是否想從北京回家時,他又説:“不想走,我覺着北京也好,有高樓大廈,有汽車……”看來,孩子們既需要城市的現代化,又絕不可遠離自然的和諧。我們在把城市建設得越來越現代化的同時,絕對不能不進行自然景觀的保護。只有讓自然存在於現代化的每個角落,我們的城市改造才可以稱得上成功。(圖)海淀公園的兒童娛樂區(d)而距離北京大學較近的海淀公園的改造則是另一種思想。它側重的是直接面向居民需求方面的發展。經過改造的海淀公園擁有大量的綠地,使得整個公園區的空氣從早到晚都能夠保持清新,一位老年人在接受採訪時説道:“我一年四季都來這裏晨練,晚上吃完飯也常過來溜達,就是覺得這兒的空氣特別好,多呆一會兒,心裏更舒坦。”除了綠地,公園的其他硬件也十分齊全。

特別是健身娛樂設施,更是能適應每一個人羣的需要。其中有面向孩子的兒童娛樂區,有面向老人的老年健身區,還有專門為殘疾人設計的殘疾人康復區。而兒童娛樂區的地面更是在改造後,由水泥板改為了軟泡沫型,使這一區域更加安全,更加適合兒童這一特殊人羣。一位帶孩子來玩的阿姨説:“海淀公園改的挺好,原來孩子玩的時候,我總不放心,得在旁邊一直盯着,現在好多了,只要他不爬高,我基本不用*心。公園裏空氣也不錯,冬天最冷的時候,我也每天帶孩子來這一趟。”她還表示,雖然家裏沒有殘疾人,可是,她認為增加殘疾人康復區非常必要,她覺得這樣才能體現出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懷,更能讓他們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我認為,無論哪種性質的改造都要以人為本,處處體現人的需要,這樣的改造才是成功的。三.關於管理在實習中我發現有許多在我看來生態環境很好的地方居住的居民對那裏的環境並不是很滿意,在我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在過去,那裏的環境其實更好,由於管理不善才下落到現在的水平。既然建設了很好的生態環境,投入的資金一定不少,但是,管理者卻忽視了建設之後的管理工作,使得用大比資金建設起來的良好環境,因花費較少的管理維護不周而大幅惡化。

譬如我在前邊曾經盛讚的燕南園和蔚秀園裏便有幾位老人對社區的管理工作表示不能滿意,有一位大爺便感慨的説:“我還沒退休的時候,這兒的環境真是不錯,本想退休之後在這享清福,沒想到這的人越來越多,管理又跟不上,現在真想倒退幾年呀!”建設當然重要,但如果沒有配套的管理手段,即便建設得再好,還最終會變回原樣甚至更糟。頤和園的管理者使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人為我們在山上留下的保持水土階地,其實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遺產,但是,管理者卻只為了遊人眼睛的一絲快感就將這寶貴的遺產全部剷平,而後又種上了極不適合北京這種乾旱氣候生長的草皮。且不論維護草皮所需的鋪設水管和運水灌溉的成本、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態破壞、草皮與山上喬木無法共存的矛盾,單是剷平階地這一項,就使現在的頤和園離真實的頤和園又遠了一步,古人的許多傑作正是被這樣一些自以為是的管理者摧殘掉的。我覺得,管理者,特別是這種不可再造的景觀的管理者,應該時時注意保護,切不可根據自己的意志,去改變景觀的原貌,這不僅有利於保護遺產,而且也有利於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四.關於調查方法和問題由於這是我的第一次實習,對於實習方法、調查技巧沒有什麼積累,因此,這次實習中,我覺得學到了很多,對一些過去的方法也更加重視了。首先是對比的方法。許多事物只搞正面調查或許能得知它現在的情況,但是不經與過去的對比,我們卻始終無法瞭解它的發展趨勢。

我想,調查的最終目的應該是預測未來,為實際服務,而要預測未來則一定要掌握髮展趨勢。譬如,前邊提到的燕南園和蔚秀園的問題,如果不與過去的情況對比,我們是不可能認清問題所在的,我們只會一味的認為,兩者的環境現在很好,而且將會一直好下去,這樣管理的問題就被不經意間忽略了。而有些時候,對比會幫我們更快的找到事物的癥結。當我們單獨看問題時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當我們把若干個問題、若干種情況聯繫起來加以對比,可能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另外一個是採訪的手段。很多情況下,我們喜歡自己查資料,但是,文字的資料畢竟有滯後性,而且,普通民眾的個人看法也很難找到。而採訪,不僅直接、速度快,而且得到的信息貼近於生活,特別是要了解當地居民的看法時,自己查資料是無法得到所需信息的。總之,我認為,沒有采訪的調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調查的。有一個問題就是,京密引水渠的改造的確破壞了當地的自然原貌,因此生態系統的穩定也一定受到破壞。

但是,當地的居民卻對這一改造十分歡迎。我有些迷惑,我們的改造,到底是應該追求居民的滿意還是應當追求自然生態的完美?

北京的實習報告 篇2

學院: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姓名:XX

學號:XXXXXXXXX

一、實習目的:

進一步瞭解有關交換、寬帶接入、路由、無線通信的相關知識,將現有知識與實際進行結合,從而加深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的理解。

二、實習時間:

20xx年10月21日至24日

三、實習地點:

中國聯通北京黃村培訓中心

四、實習內容:

20xx年10月21日,我們從學校南門出發驅車前往位於北京大興黃村的中國聯通黃村培訓中心進行為期4天的實習活動

4.1交換部分:

在交換這部分的課程裏我們學習到了電話網是如何構成的,北京本地網的結構分為接入層、匯接層和業務層(如智能網)三層結構。在接入層面,主要是PSTN端局(含模塊局、DID/BID等),NGN端局(含端局軟交換、EPON等)。在匯接層面,採用軟交換設備組成雙平面結構,全網共有8個軟交換匯接局,但是也保留了原有的PSTN匯接局作為備用,全網設置了4個PSTN關口局,4個軟交換關口局、匯接局,關口局均按東/西區及雙平面結構進行部署。在業務層面,通過部署智能業務平台,開通預付費、201卡、移機不改號、悦鈴、一號雙機等智能型業務。

我們參觀了華為C&C08電話交換機,該交換機為電路交換機,而現在具備光纖入户條件的用户使用光纖接入是不是用該機的,我們在計算機上運行了電話交換機的管理軟件,在該軟件上可以看到該局的電話交換機的運行狀態和用户數據。我們可以使用各類指令增加用户、刪除用户、查詢用户狀態甚至遠程查看其他局的用户狀態。該電話交換機內有許多線路板,安裝和拔出這些線路板有着嚴格的操作章程和規範,以免漏電造成人員和設備財產的損失。在安裝和拔出電路板之前需要在手腕上佩戴防靜電環,防靜電環的另一端接地。

4.2寬帶接入部分:

回顧我國十餘年的網絡發展史,從最原始的使用modem和雙絞線撥號接入互聯網,再到ISDN,最終演進到現在主流的ADSL和FTTH光纖入户接入方式,我們能夠佔用的互聯網帶寬資源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大,傳輸介質也有最初的銅纜到現在的光纖。而傳輸介質的改善對於互聯網接入而言是本質的改善,光纖有不易受干擾、衰減低的特點,可以實現百公里無中繼的遠距離傳輸,與此相比,銅纜線就要遜色許多。現在商業運行的光纖都採用WDM波分複用技術,將上行信號和下行信號的波長區分開,下行信號採用1310nm波長而上行信號則採用1490nm的波長,實現全雙工通信。

在現實商業使用中,家中的ONU光網絡單元會通過位於居民用户樓道的光分路器進行匯聚,再通過光纖傳輸到局端的OLT,OLT再通過傳輸設備將ip包送到NGN軟交換單元中。

以太網線RJ45根據線的排序不同分為兩種,一種是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另一種是綠白、綠、橙白、藍、藍白、橙、棕白、棕;因此使用RJ45接頭的線也有兩種即:直插線和交叉線。其中用於信號傳輸的是第1、2、3、6號線。

我們還了解到了CDMA、FDMA和TDMA技術分別是碼分多址、頻分多址和時分多址技術,PON系統的上行鏈路就是採用了TDMA技術。

4.3路由部分:

路由器工作在OSI參考模型網絡層的數據包轉發設備。路由器通過轉發數據包來實現網絡互連。雖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種協議,但是在我國絕大多數路由器運行TCP/IP協議。路由器通常連接兩個或多個由IP子網或點到點協議標識的邏輯端口,至少擁有1個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據收到數據包中的網絡層地址以及路由器內部維護的路由表決定輸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並且重寫鏈路層數據包頭實現轉發數據包。路由器通過動態維護路由表來反映當前的網絡拓撲,並通過網絡上其他路由器交換路由和鏈路信息來維護路由。

在這節課中,我們還了解到了虛擬局域網技術。虛擬局域網是一種將局域網設備從邏輯上劃分成一個個網段,從而實現虛擬工作組的新興數據交換技術。這一新型技術主要應用於交換機和路由器中。虛擬局域網十一組邏輯上的設備和用户,這些設備和用户並不受物理位置限制,可以根據功能、部門及應用等因素將他們組織起來,相互之間的通信就好像他們在同一個網段中一樣,由此得名虛擬局域網。虛擬局域網是一種比較新的技術,工作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和第三層,一個虛擬局域網就是一個廣播域,虛擬局域網之間的通信時通過第三層的路由器來完成的。與傳統的局域網技術來比較,虛擬局域網更加靈活,它具有網絡設備的移動、添加和修改的管理開銷減少、可以控制廣播活動、可以提高網絡的安全性的優點。

4.4移動通信部分:

第四天,我們進入了移動通信模塊的學習,我們瞭解到了我國三大運營商的3G無線通信標準,例如中國聯通的WCDMA標準,中國移動的TD-SCDMA標準以及中國電信的CDMA20xx標準,中國聯通的WCDMA標準在國際市場上是非常成熟的技術,該技術來自於歐洲,採用頻分複用技術,在世界各個發達國家都有基於該技術的3G網絡,而且已經商業運營了很多年,採用該技術的3G網絡覆蓋好,電磁輻射較傳統GSM網絡較低一些,數據傳輸速度在這三種標準之中最快,通常可達7.2Mbps,而向3.5G演進後的HSPA或HSPA+的下行傳輸速度可達21.6Mbps,某些發達國家可達42Mbps,在傳輸速率方面可以説冠絕羣雄。

而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技術的3G網絡,採用時分複用技術,下行速率是三種主流3G標準中最低的,其下行速率約2.6Mbps,該3G網絡覆蓋較差,目前的用户端設備使用量小,並不為市場所廣泛認可,中國移動在兩年前就已經逐步放棄了TD-SCDMA技術,期待着工信部在今年年底將發放的4G牌照,而中國移動方面近兩年也在我國一些中型城市進行TD-LTE的試驗網絡,不甘心落後的中國移動期待着在即將到來的4G時期在市場佔有率和技術方面扳回一成。

中國電信在3G網絡建設上採用了美國高通公司的CDMA20xx技術,被譽為綠色3G的CDMA20xx電磁輻射量小,下行速率約3.1Mbps,網絡覆蓋較好,但是沒有開發相應的4G演進方式,前途不容樂觀。

關於基站方面,我們參觀了黃村培訓中心的兩個基站設備,我國在網的3G基站主要有華為公司和愛立信公司提供,我們先參觀了華為公司的3G基站和與其配套的單調天線和吸頂天線,瞭解到在日常運營中單調天線是如何架設的、如何連接到室內機的,如何利用吸頂天線進行室內信號分佈的,以及基站之間是如何協作運行的。每個室外天線能夠覆蓋120度的扇區,天線通常向下傾斜8度左右,便於覆蓋低處的路面,利於信號覆蓋,三組天線共同組成一個三角形的天線陣列,三角形的中央有架設避雷裝置,保護天線和基站的安全。

緊接着,我們又參觀了愛立信RBS3206基站,我們通過自己觀察動手畫出了RBS3206基站是如何進行內部鏈接的,該基站由三個機框組成,分別是濾波器機框、無線機框和數字機框。濾波器機框內有三個FU2100濾波單元,主要負責對上下行信號進行濾波,以及將信號輸出到天線和從天線接收信號。無線機框中的三組RU射頻單元主要負責D/A和A/D轉換、RF調製、RF解調和下行信號的分級接收。最下方的數字機框中插入了一個CBU基本控制單元、一個ET-MFX傳輸板、四個RAXB隨機接入和接收板、兩個TXB發射板和一個RUIF無線單元接口板。數字機框主要完成上、下行信號的基帶處理(TXB和RAXB)、ATM交換、通過E1傳輸接口與RNC進行話路傳輸、通過快速以太網與RNC進行以太網數據交換。

在參觀學習了愛立信RBS3206基站後,我們又學習使用了電腦中的EM管理軟件,學習如何使用管理軟件查詢、管理基站的各項設置和參數。我們可以通過軟件查看各個功能板上的狀態指示燈來判斷各個功能板的工作狀態,從而實現遠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五、實習總結:

5.1成績和缺點:

通過這次實習,我對於我所學的專業在通信行業裏的一些應用有了一個概括性的瞭解,知道了日常中基站和天線是如何進行安裝、調試、維護的,也瞭解到了各大運營商在移動通信經營方面的一些技術和理念。在這次實習中我也向老師主動提出了一些問題,也得到了老師的耐心解答。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但是如果

5.2未來的展望:

這次實習讓我看到了通信行業一些廣泛應用的技術,就目前來看,我所掌握的只是一些框架性的基本知識,很多專業性的問題雖然在以前的課堂上學過,但是很難聯繫到實際,我認為我應該在未來做更多的實際操作,將我以前學過的專業知識和實際的問題結合,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北京的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路線:逸夫二樓-燕南園-北大西門-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頤和園南如意門-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頤和園東宮門-萬壽山北坡主要內容:一. 關於尊重自然:就實習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況進行分析

二. 關於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園改造後羣眾的反響進行分析

三. 關於管理:就燕南園、蔚秀園頤和園的管理進行分析

四. 關於調查方法和問題:總結

20xx年4月6日,李迪華老師帶領我們選修城市生態學課程的同學,進行了本學期第一次教學實習。本次實習首先在校內進行觀察,然後從東門出發,經蔚秀園、海淀公園、六郎莊到達頤和園。途中,我們不僅見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區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經過了四環綠化隔離帶等自然氛圍濃厚的地區,這樣,我們既可以親身體驗城市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差異與協調的共存,又可以通過採訪來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實習途經很多近些年發生巨大改變的地區,根據老師的講解和我們對周圍居民的採訪以及親自觀察,加以對比思考,我們也更容易發現目前城市生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歡什麼樣的居住環境、周邊環境。我想這些對將來從事規劃師職業的我們來説,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行進過程中,有許多平時經常見到的事物,在實習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卻突然間引起了我的很多感想,下面,就按照行進路線談一下本次實習中我的感想。

一. 關於尊重自然

首先,是圖書館東北角的那片三角狀草坪,雖然面積並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規則的形狀——類三角形——卻使它讓我心頭一震。在人工草坪剛剛興起時,偶爾見到一、二塊整齊的綠茵,還覺得有點賞心悦目,畢竟,少見的規則形狀讓人看了有一定的興奮感。然而,當所有的設計師都企圖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博取人們的這種興奮感、而使這種綠茵“雨後春筍”般的建設起來時,人們的這種興奮感卻被單調感和厭煩感所替代。的確,現在的綠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圓形或者非常規則的多邊形,我很難想到除了單調以外的詞語來加以形容,於是我不禁想問:真的只有規則這一種選擇麼?不可否認,整齊的綠地讓現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規則的形狀讓城市更有秩序,鍾愛這種綠地的人也有一定數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別是在繁華的商業區、政府機構的所在地,建設幾個整齊的草坪能夠把城市景觀點綴得更好。但是,一旦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變成了這樣一個形狀,上面所説的單調就來了。另外,現代社會緊張的生活節奏下人們繃緊的神經也需要大自然來調節,處處受到約束的思想也會渴望自由和靈活,然而“規則”在這種情況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覺得,在普通的地區,特別是以生活為主要活動的居民區,並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閒出來的土地加以規劃,種上草籽,由居民自覺維護就可以了,這樣才能讓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類。

在這個問題中體現出的理念主要是以自然為本,不應過分強調人類的因素,更不應該把人的意志強加給自然,因為有時,人類並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恰恰大自然認可的才是人類所需要的。這一點在燕南園體現的很好。當我進入燕南園時,第一感覺這裏像是一片農莊。這裏的植被大部分是自然所成,而且隨便找個地方蹲下觀察便可以找到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因此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很多,而且這樣的植物分佈才能體現出大自然的意願:譬如,車前草總是分佈在路兩旁人們走過的地方附近,這一自然規則恐怕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體現。而一些種在別墅前花園裏的植物,雖然是人為栽種的,可是卻與自然結合一體,看不出一點矯作的痕跡。當時我想,為什麼同是在北大校內,唯有燕南園內的植物不用任何人工澆灌就可以旺盛的生長呢?聯繫了晚些時候到達的綠化隔離帶我才想清楚了其中原由。為什麼綠化隔離帶的護坡剛建成不久沒有任何的人為干預就長滿了各種植物呢?原因就是,它是靠自然播種、自然灌溉、自然生長所得的天然植被,它的植物種類、生長規模都是經過自然選擇,確實是最適合於當地的自然環境,而且植物的驗替次序也是按照灰藜、莧菜等先鋒植物——即生命力頑強的一年生植物到多年生植物的,既然我們讓大自然自己進行選擇,它自然會選擇那些最適合本身發展的植物、那些最適合於當地的自然環境了。這也正是燕南園植被繁茂生長的祕密所在,正因為燕南園沒有人進行所謂的“植被管理”,它才成了自然的寵兒,生髮出一片永遠自然的綠色。

在這裏我不禁聯想到了實際生活中,我們城市綠地所用的植被,全部是依照人類的意願所選定,完全沒有把自然放在眼裏,最直觀最典型的應當數在北京這種極度缺水的城市中種植耗水量極大的草皮的做法。結果呢?不僅草皮奄奄一息,絲毫沒有改善環境,還白白浪費了大量資金。可是,如果我們仔細想想,這樣的事情還少麼,除了植被方面的例子,又有多少是人類偏要違背自然規律辦事呢?城市生態要改善,不是隻需要資金的支持,只有學會依自然規律做事,向自然靠攏,我們所營造的生態環境才可能長久的保持不衰。

二. 關於改造

路過許多經過改造的地方,譬如海淀公園、京密引水渠,均是在近年經過較大的改造工程,通過對附近居民的採訪,我得知了他們對這些改造工程的認可程度。

京密引水渠經過多年逐段改造,現在已經初見成效。工程的原始目標是減少水渠的滲漏使北京地區的輸水成本進一步降低,據資料稱:“完成京密引水渠40公里的節水技術改造,每年可以減少滲漏損失1000萬立方米。”可以説,原始目標已經達到。而且同時,水渠的改造,又帶來了極大的生態效益,沿岸的生態環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採訪了兩個散步的老人,他們都是手持一部收音機在渠邊悠閒的散步,當我問道他們對水渠改造有什麼感想時,他們都説,經過改造,渠水比幾年前更加清澈了,而且周邊的環境也好多了,周圍的老人每天散步時看着周圍的景色,心情都很舒暢,而且孩子也都在周圍嬉戲,有時,爺爺帶着孫子散步,看着孫子在平整的路面上跑來跑去,他們感到很高興。而且聽説這項工程每年能夠節約大量的資金,他們更認為工程好處很多。但是,他們也指出,看到水中的水草越來越少,他們感覺不太舒服,他們説,總是感到水渠改造帶走了什麼。望着老人遠去

的背影,我不禁想到,如果在人工化改造水渠的同時我們能保持最根本的自然原貌,那麼這些懷舊的老人便不會有這些失落感了,當然,後代人也便能知道京密引水渠改造前的自然原貌了。而當這個問題問到孩子,他們則是完全的肯定水渠,他們説平時可以在渠邊玩耍,可以捉魚。有一個農村來北京的孩子,當我們問他是否想家時,他説:“我特別想家鄉的山,樹特別多,一棵挨一棵,還有松鼠,有小蛇,我還抓過一隻松鼠,特別好玩兒。”不過,當我們問他是否想從北京回家時,他又説:“不想走,我覺着北京也好,有高樓大廈,有汽車……”看來,孩子們既需要城市的現代化,又絕不可遠離自然的和諧。我們在把城市建設得越來越現代化的同時,絕對不能不進行自然景觀的保護。只有讓自然存在於現代化的每個角落,我們的城市改造才可以稱得上成功。而距離北京大學較近的海淀公園的改造則是另一種思想。它側重的是直接面向居民需求方面的發展。經過改造的海淀公園擁有大量的綠地,使得整個公園區的空氣從早到晚都能夠保持清新,一位老年人在接受採訪時説道:“我一年四季都來這裏晨練,晚上吃完飯也常過來溜達,就是覺得這兒的空氣特別好,多呆一會兒,心裏更舒坦。”除了綠地,公園的其他硬件也十分齊全。特別是健身娛樂設施,更是能適應每一個人羣的需要。其中有面向孩子的兒童娛樂區,有面向老人的老年健身區,還有專門為殘疾人設計的殘疾人康復區。而兒童娛樂區的地面更是在改造後,由水泥板改為了軟泡沫型,使這一區域更加安全,更加適合兒童這一特殊人羣。一位帶孩子來玩的阿姨説:“海淀公園改的挺好,原來孩子玩的時候,我總不放心,得在旁邊一直盯着,現在好多了,只要他不爬高,我基本不用*心。公園裏空氣也不錯,冬天最冷的時候,我也每天帶孩子來這一趟。”她還表示,雖然家裏沒有殘疾人,可是,她認為增加殘疾人康復區非常必要,她覺得這樣才能體現出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懷,更能讓他們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

我認為,無論哪種性質的改造都要以人為本,處處體現人的需要,這樣的改造才是成功的。

三. 關於管理

在實習中我發現有許多在我看來生態環境很好的地方居住的居民對那裏的環境並不是很滿意,在我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在過去,那裏的環境其實更好,由於管理不善才下落到現在的水平。既然建設了很好的生態環境,投入的資金一定不少,但是,管理者卻忽視了建設之後的管理工作,使得用大比資金建設起來的良好環境,因花費較少的管理維護不周而大幅惡化。譬如我在前邊曾經盛讚的燕南園和蔚秀園裏便有幾位老人對社區的管理工作表示不能滿意,有一位大爺便感慨的説:“我還沒退休的時候,這兒的環境真是不錯,本想退休之後在這享清福,沒想到這的人越來越多,管理又跟不上,現在真想倒退幾年呀!”

建設當然重要,但如果沒有配套的管理手段,即便建設得再好,還最終會變回原樣甚至更糟。

頤和園的管理者使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人為我們在山上留下的保持水土階地,其實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遺產,但是,管理者卻只為了遊人眼睛的一絲快感就將這寶貴的遺產全部剷平,而後又種上了極不適合北京這種乾旱氣候生長的草皮。且不論維護草皮所需的鋪設水管和運水灌溉的成本、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態破壞、草皮與山上喬木無法共存的矛盾,單是剷平階地這一項,就使現在的頤和園離真實的頤和園又遠了一步,古人的許多傑作正是被這樣一些自以為是的管理者摧殘掉的。

我覺得,管理者,特別是這種不可再造的景觀的管理者,應該時時注意保護,切不可根據自己的意志,去改變景觀的原貌,這不僅有利於保護遺產,而且也有利於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四. 關於調查方法和問題

由於這是我的第一次實習,對於實習方法、調查技巧沒有什麼積累,因此,這次實習中,我覺得學到了很多,對一些過去的方法也更加重視了。

首先是對比的方法。許多事物只搞正面調查或許能得知它現在的情況,但是不經與過去的對比,我們卻始終無法瞭解它的發展趨勢。我想,調查的最終目的應該是預測未來,為實際服務,而要預測未來則一定要掌握髮展趨勢。譬如,前邊提到的燕南園和蔚秀園的問題,如果不與過去的情況對比,我們是不可能認清問題所在的,我們只會一味的認為,兩者的環境現在很好,而且將會一直好下去,這樣管理的問題就被不經意間忽略了。而有些時候,對比會幫我們更快的找到事物的癥結。當我們單獨看問題時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當我們把若干個問題、若干種情況聯繫起來加以對比,可能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

另外一個是採訪的手段。很多情況下,我們喜歡自己查資料,但是,文字的資料畢竟有滯後性,而且,普通民眾的個人看法也很難找到。而採訪,不僅直接、速度快,而且得到的信息貼近於生活,特別是要了解當地居民的看法時,自己查資料是無法得到所需信息的。總之,我認為,沒有采訪的調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調查的。

有一個問題就是,京密引水渠的改造的確破壞了當地的自然原貌,因此生態系統的穩定也一定受到破壞。但是,當地的居民卻對這一改造十分歡迎。我有些迷惑,我們的改造,到底是應該追求居民的滿意還是應當追求自然生態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