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關於問卷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精選5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4W

緊張而又充實的社會實踐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實踐活動,取得的收穫不是一星半點的,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實踐報告了。那麼你會寫實踐報告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問卷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問卷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精選5篇)

問卷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1

日前,經過近兩個月面向京城住房消費者的問卷調查,珠江地產於XX年1月10日推出的“自己的家自己作主”大型問卷調查活動已接近尾聲,本報在第一時間得到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並公之於眾,寒假社會調查實踐報告。據瞭解,珠江地產此次活動問卷在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中國電視報、珠江網站、焦點網同期發佈,同時委託亞商在線公司直投。活動得到了京城住房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截至3月1日,共收到問卷近2萬份,有效率約87%。

此次問卷調查主要集中在區域和社區環境、社區規劃與配套、建築與户型、物業管理等方面,是對京城消費者住房需求的一次較為全面的徵詢,也充分表明了珠江地產一貫秉持的“好生活,在珠江”的開發理念和服務精神。

據統計,被調查者中30至45歲的中青年人佔據了絕對的主力,佔64.4%,家庭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佔29%,5000-10000的佔32%,10000元以上的佔4%。30至45歲的中青年人多數已經擁有商品房或其他形式的自有住宅,這一年齡段的人大多事業家庭都較為成熟、穩定,他們在年輕時購置的商品房或房改房已經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隨着住房二三級市場的開放,他們潛在的需求將得到釋放;此外有很多目前租住公寓的人,他們也會考慮購置房產,。調查結果表明:

1、消費者選擇購房的區位偏好日益多元化,但朝陽區和泛cbd地區仍是熱點區域

被調查者中49%希望居住在朝陽區,19%希望居住在豐台區,希望居住在通州區的人約9%,另有23%希望居住在其他區。購房者最傾向於居住在朝陽區的理由有三點:(1)它是是北京主要的涉外活動區域,cbd規劃方案的確定更明確了朝陽區的區域特徵;(2)從居住環境優劣的角度考慮,區內亞運村、望京及其以北地區空氣自然環境優良,居住區集中,區域人文環境好;(3)東四環路打通,國貿橋、地鐵復八線通車,通州區輕軌地鐵開工,區域交通優勢明顯。此外,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考慮在南城購房,其主要原因是南城房價相對便宜,購房者更易於選擇到價位適中,品質高檔的社區,同時,南城改造力度的不斷加大也增強了人們對於該區域的信心。

對於社區周邊環境的期望,許多被調查者同時選擇了兩項,約41%的被調查者期望居住在三、四環邊,29%期望居住在泛cbd區域,9%的人喜歡郊野風光。可見,環線的概念在人們心目中已發生變化。購買者傾向的區域已經不再是二環至三環之間,而轉變為三環至四環之間。與此同時,許多人願意居住在泛cbd區域,主要原因是cbd商業核心區的形成,使得城市的核心居住區域外移。

2、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社區的景觀環境,並且喜歡居住在有相當規模的大社區

51%的被調查者期望濱河而居,68%的人喜歡水景園林。由此可見,傍水而居、親近自然是許多人的居住理想,所以水景住宅理所當然受到購房者的推崇。因此,利用自然水系或在小區內建造人工湖泊、瀑布、噴泉、水景廣場演繹都市水文化是開發商明智的選擇。

對於社區建築環境的期望,32%的被調查者喜歡河邊林蔭跑道,34%希望有人工湖,選擇河邊大型藝術廣場和社區中軸線廣場的人數都約佔25%,選擇社區藝術中心的人不多。

關於社區的理想規模,68%的人認為是30-50萬平方米,選擇50-100萬平方米的約有15%,選擇100萬平方米以上的約9%,只有5%的人選擇30萬平方米以下。按照一般規律,居住區社區規模大,居住者就會感到居住的環境更加舒適、生活更加方便。比如購物、子女就學、醫療、娛樂設施及物業管理等等方面,只有社區達到一定規模,這些條件才會同時具備。所以,多數人選擇30-100萬平方米的社區。但是,如果社區規模太大可能會受到購房者的牴觸。

問卷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2

摘要:通過本次對臨淄區各中學的學生零花錢的調查,我們小組成員親身體驗到了投身社會實踐的樂趣。以下是我組調查的過程概述及方法。

首先我們確定了問題和研究目標,即中學生零花錢現狀。其次,我們制定了收集信息的研究計劃(第一,確定所需要的信息;第二,收集有關資料,即問卷調查;第三,提交調研計劃);然後,實施研究計劃;最後,解釋並報告研究結果。於是寫下了此篇論文

關鍵詞:中學生零花錢問卷調查研究

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生活不斷充實。中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自然倍受寵愛,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零花錢狀況。面對日漸增長的零花錢我們究竟應如何看待呢?學生門是如何來安排他們的零花前的呢?這些零花錢又對他麼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這些都是十分另社會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們小組就這一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為此,我們犧牲了不少時間,一起設計出問卷內容,並向自己認識的各所中小學校的同學分發。第一次作如此的問卷調查,不免缺乏經驗,但經過全體成員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本次活動。以下便是我們結合調查結果作的一份初步的研究報告。

問題一:零花錢的來源—94.4%的中學生零用錢來自父母

我們認為,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生活開銷一般都是依賴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學生與祖輩或其他親屬同住的,也會經常收到他們給的零用錢,這也是基於長輩對幼輩的愛護。因此,他們的零用錢絕大多數來自父母。

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學生還會通過打工或者兼職,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同時也接觸了社會,豐富了社會經驗。但中學生的年齡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小,能同意他們利用課餘打工的家長還是不多。

問題二:零花錢的數額

初中生零用錢每月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費層次更為平均

我們認為,初中生年齡尚小,平時花費不多,加之初中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對較弱,家長們一般不會給小孩太多錢支配,只有在一些郊遊、外出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才會相對更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時就每次給個幾元錢,以應付日常花銷和每日車費為主。因此大多數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錢金額在50元以下。相對來説,高中生各方面的開支比較多學習上的花費要明顯多於初中生,對於自己孩子在學習上的正常開銷,家長們的出手是毫不猶豫的,同時孩子們平時的生活花費和日常零用錢,也開始隨之水漲船高。

問題三:零花錢的使用情況

中學生零用錢的三大流向:購書、儲蓄、買零食

由圖可以發現青少年的零用錢花費中,精神消費上的購書是居於首位的,但是目前國內的文化消費市場上針對青少年朋友的書籍還是非常的少,許多都是習題集和課內補習資料,可以填補青少年精神空間的書籍少的可憐,因此必須重視中學生的文化消費需求,挖掘中國式的精神消費內容,豐富青少年的業餘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46.5%的中學生朋友會把未花完的零用錢進行儲蓄,而且相當多的學生儲蓄是有明確消費目的的,是一種積攢行為。這個結果表明,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在當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孩子的儲蓄行為是個好現象,家長應對此加以鼓勵和正確引導,使其從小養成善理財的好習慣。但同時也必須關心孩子的生活習慣,對於不良習慣必須堅決糾正,這也是對孩子將來負責。

另外許多青少年學生比較喜歡吃零食,因此用於零食上的開銷也佔有較大的比例。

問題四:對零花錢的態度中學生普遍缺乏理財能力

我們認為: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成於青少年時期,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度就能折射出將來當家理財的點點滴滴:一個人從小克勤克儉,長大後花錢自不會大手大腳:小時候要風得風,要雨有雨,讓他感到錢來的很容易,長大後一不留神,就會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

以上是對調查結果的整理。從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啟示。

新生的一代,有相當多的在年紀尚小時便已受到了金錢的強烈衝擊,正逐漸形成獨特的金錢觀。因此,金錢教育對於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來説,已經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教育者們有必要教孩子怎樣對待錢和看待錢。目前我國的中小學一般都還沒有開設專門的金錢教育課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質教育體系中也沒有明確提出具體的金錢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錢教育活動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層面,且無正規體系。問題是嚴峻的。

國外許多發達國家的家長都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家庭經濟條件再好,學生打工掙錢、自食其力還是比較普遍的。國內在觀念上還是比較落後,家長總希望在自己的保護傘下為孩子營造安逸舒心的成長環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但在教育上可別大意了,拔苗助長不行,過於精心呵護更不可取!

國外成功的教育經驗表明,對中小學生進行消費、投資等方面的理財教育將有助於孩子對經濟社會的適應性和敏感性,對他們日後的理財能力有相當影響。當然,我國目前要對中小學生進行金錢教育是一個艱鉅的過程。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孩子要啥儘量滿足,家庭優越的條件養成了孩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龍到頭來卻是養子成蟲,身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教給孩子怎樣使用零花錢則是最基本的一個環節。我們小組就此展開了討論。最後我們設計一位高中同學了一個星期的零花錢使用方案。

以上便是我們的一些設想。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發。但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家庭、生活的實際情況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了兩點。第一,廣大中小學生要合理安排零花錢。培養理財觀念。第二,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加強對學生的理財教育。兩方面緊密結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取得一席之地。

最後,我要向給予過我幫助的所有同學和老師致以最崇高的謝意,謝謝你們!

問卷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3

一.問題的由來: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金錢觀,價值觀,消費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在現實生活中,在校高中生幾乎是純粹的消費者,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消費。作為有創新意識與強烈求知慾的當代高中生,我們很有興趣知道,順德高中生的消費慾望,消費方向是什麼?影響因素又是什麼?他們的理財能力怎麼樣?圍繞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展開了題為“關於順德高中生消費狀況的調查與思考”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通過這次研究,一方面可以對當代順德高中生的消費狀況與消費觀念進行考察與反思,從而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並就問題尋求解決方法,幫助順德高中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端正消費行為。另一方面,通過這次研究,可以培養我們組員的互助合作的精神,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

三.課題研究方法及途徑:

1.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小組討論法、採訪法;

2.途徑:上網、到圖書館查找資料,採訪,問卷調查。

四.研究步驟:

確定課題→設計調查問卷→開展問卷調查→統計 數據,分析問題→小組討論提出看法→撰寫研究報告

五.研究過程:

1.準備工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先確定課題的研究方法及步驟,制定活動計劃,確定要開展的活動,併合理地分工,做好準備工作;

2.研究階段:

①查找資料:主要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對資料進行一定分析,以此對當代高中生的消費觀念有初步瞭解,以便更好地開展研究工作;

②問卷調查:根據查找到的資料,結合我們自身消費的實際情況,經導師指導和小組討論,挑選20道有代表性的問題製作成調查問卷,並對順德各鎮部分高中生進行調查,統計百分比。

③個人採訪:在校內選取個別有代表性的同學進行個人專訪,瞭解他們的消費狀況及消費觀念;

④討論,分析調查結果,得出相關結論;

⑤就發現的問題與導師進行商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研究結果:

⑴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A.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同學的消費比較理智,有76.6%的同學認為錢該花就花,16%的同學認為應儘量節儉,只有約7.4%的同學選擇了有錢儘管花。就個人消費而言,有80%的同學以經濟實惠為主要標準。這些數據,反映了受訪學生中大部分有較好的消費習慣,且勤儉節約在順德高中生心目中仍有一定地位。

B.對於影響消費的因素,有66%的同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有30%的非獨生子女表示受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最大,而這一比例在獨生子女中僅為14.2%,這説明在以自己實際情況為主導的消費前提下,非獨生子女表現出比獨生子女更強的家庭觀:

C.零花錢的來源及數量。受訪學生中,接近98%的同學的零花錢來自於父母。而平均每週的零花錢普遍在100元以下,這個零花錢數目比較合理;

D.理財能力較強。有50%的人能節制地使用零花錢,有47.8%的同學對使用零花錢有一定的計劃,其中有20.21%的同學能堅持計劃。關於有否紀錄花錢情況,有57.45%的同學從來不記,只有6.38%的同學一直在記。至於零花錢夠不夠用的問題,有48.94%的同學表示僅僅夠,有40.43%的同學每個月都有錢剩餘,其中獨生男同學每月有錢剩餘的比例更達到了63.64%。以上數據表明,同學們普遍能較好地使用自己的零花錢,也能對零花錢的使用進行一定程度的計劃與節制,説明受訪學生的理財能力較高。

E.零花錢的最終用途。41.49%的同學的錢主要花在食品上,15.96%花在衣着服飾上,21.13%用在學習方面,15.96%則花在娛樂方面。這反映了食品開銷仍在高中生消費中佔主要位置,而學習開銷在當中也佔有比較大的比重,説明高中生還是比較注重知識方面的消費。

F.對個別消費行為的'分析:78.43%的女同學認為不可以去網吧、歌舞廳,而有67.44%的男同學則認為可以。這反映男女同學的消費觀存在一定差異,這大概與男女生在心理上的差異有關;在環境保護問題方面,有73.40%的同學會在消費時考慮到,這表明大部分同學能自覺在消費中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説明順德高中生普遍的素質較高,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G.對於花錢最有意義的一欄,多數同學填寫:“資助貧困生最有意義”,説明眾多的順德人和愛國華僑樂善於好施的高尚的品行以及這種優良的文化氛圍對當今的中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⑵從消費狀況看消費觀,並就有關問題研究對策:

①從高中生自身方面看:高中生一般年齡在16——19之間,自我意識較強,多數的高中生在消費時主要以自己為核心,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具備了獨立消費的能力。這就很容易導致盲目消費等不良消費現象的出現。有鑑於此,高中生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多聽家長、老師的教導,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努力矯正不良消費習慣,提高消費的科學性。

②從家庭教育方面看: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家長的消費觀或多或少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平日一定要言傳身教,多引導高中生正確消費。對於學生個人名下擁有數萬資金的家長,應加強監管;最好減少子女名下的資產,以免子女產生物質生活的攀比、愛慕虛榮以及生活上的奢侈浪費等不良的思想和行為。

③從學校教育方面看。接受學校教育是高中生日常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學校應利用自己的這一優勢,多對學生進行有關的個人理財常識教育、綠色消費教育等,使學生的消費觀念得到真正提高,從小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和理財能力。

④從社會方面看。順德經濟發達,市場競爭激烈,在市場經濟下,常有不法商人為牟取暴利而針對中學生販賣或傳播黃睹毒,搞坑蒙拐騙。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高中生容易被誤導,錯誤消費。因此,有關部門除了應加強有關方面的宣傳與教育外,還應加強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為高中生消費提供一個健康有利的環境。

總之,順德高中生的正確消費觀的形成,需要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問卷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4

20xx年7月7號清晨五點十分,伴隨着火車的緩緩停歇,我們踏上了這次實踐的目的地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早上我們經過稍事休息,開始了我們的初步工作,去北戴河附近的各海濱浴場瞭解情況。

我們分別探訪了海濱汽車總站,劉莊附近的三個免費海濱浴場,記錄了浴場周邊的環境和海水的情況,發現了以下問題:

1、 浴場周邊的環境不是很理想,很多地方留有遊客留下的飲料罐、紙屑、果皮等垃圾;

2、 一些遊客對沙灘上石頭旁的禁止攀爬的標語視而不見,依然攀爬留念;

3、 海水裏漂浮着部分遊客帶入的垃圾物品;

另外,我們在調查途中不經意發現北戴河市內的一些河流水溝的情況,這些河流佈滿了綠藻,靠近會問問陣陣難聞的臭味。我們詢問附近的市民,得到的回答是這樣的情況已有一段時間了。

在坐公交沿海邊行走時,我們時不時會看到很多簡陋的漁船在岸邊,這些漁船大都是靠柴油發動的,我們對漁船的經常出海打漁是否會殘留部分柴油於大海中從而污染了海洋生態而產了疑問。

當天晚上,我們從網上和當地居民那瞭解到秦皇島海岸線在20xx,20xx和今年初都發生過石油泄漏污染事故,在去年底北戴河還發生了赤潮,給當地漁民和政府帶來了困難,根據當天的走訪情況和了解到的資料,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

隔天一大早,我們把昨天晚上設計的問卷我們再次來到昨天去過的各海濱浴場,在各海濱對部分遊客發放調查問卷,並和遊客以及當地的居民進行交流,瞭解有關北戴河的情況。

在問卷的發放調查中我們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困難,一些遊客和當地漁民對我們的調查很不樂意,認為我們的所做的這些東西毫無用處,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得到了大部分調查者的配合,特別是我們還遇到了一位年過吧半百的老人,他把他這五十多年來的所見所受北戴河的變化與我們分享,也表達了他對家鄉未來的一絲擔憂。

傍晚時分,我們收回了一百來份調查問卷,迎着海風,我們在沙灘上留下了我們這一天奔波的腳印,雖然海水一次又一次的把腳印沖刷,但這兩天來的調查鍛鍊了我們與人交流,分析問題等各方面能力,認識到對於一個像秦皇島這樣的海濱城市而言,要建設成環境友好型城市,海洋問題是不可忽視的一各種大環節。

華北電力大學環境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

問卷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5

這個寒假是我上大學後的第一個寒假,我得很充實。因為我以一名交通志願者的身份參加了惠州市火車北站××年的春運志願服務。對於我來説,志願者是一個光榮的稱號,有幸參加這次志願服務並從中學習,是很有益的。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活動名稱:

火車北站春運志願服務

實踐時間:

××年1月16日、17日、18日三天

活動地點:

惠州市火車北站

實踐內容:

在火車站口幫助老、弱及懷抱小孩的旅客提行李及接受相關諮詢。

實踐目的:

豐富社會實踐能力,提升個人精神境界,充實課餘時間,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為創建和諧社會出一份力。

早上10點鐘,我們早已站在火車站的進站口,穿上了黃色馬甲,戴上服務證及志願者徽章。我們認真的聽完大隊長和火車站站長的指示及工作提醒,隊長帶領我們熟悉了各個候車室及站台後,我們便開始了志願服務。

我和幾位同學一起在火車站進站口服務。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人手裏、背上都是大大包的行李,有些行李還比一個人的體積大呢!我有些不知其解:回家過年,需要帶那麼多行李嗎?由於今年春運實行實名制購票,也給車站工作人員帶來更多的工作量。我們也學了他們的提醒話語:“請大家把車票和身份證拿在手上!”當我喊出這樣的話時,一些旅客投來奇怪的目光。我才意識到,我喊得太小聲了。再後來,我便把聲音提高,之前的尷尬也消除了。許多旅客都按照我們的提醒做了。

在這裏,經常會看到一些老年人揹着着沉重的麻袋行李,手中還要提着大個麻袋。我知道,這些都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們。也有很多一家人組成的,他們的行李更是多得無法想象。我們會主動上前詢問:“請問需要幫忙嗎?”他們有的人起初會懷疑我們:“你們幫忙需不需要錢的?”當我們指着志願者證,告訴他們我們是志願者,不需要報酬,“我們是義務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通過這樣詢問,他們有很多實在提不動行李的旅客都會接受幫忙。我看到他們臉上揚起了回家的喜悦。

有一些中老年旅客,他們沒有親屬陪同,有親屬陪同的,也只能送到進站口。因為車站沒有站台票。我們找到了他們,把他們都一一帶進車站,陪伴着他們候車,直到送他們上了火車。他們在進站過程中,情緒變化也挺大。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我們找到他們看到他們臉上有了開心的笑容。又會在候車室裏焦急得詢問:怎麼車還不開啊?我也經歷過等待回家的不安,明白他們的心。當要開往目的地的火車開進來時,很多人都一擁而上,我也感到背後有一股力量把我推向前。有車站的工作人員在維持秩序,他們都排着隊上車了。看到他們平安的上了火車,心裏踏實多了。有一次,一位老奶奶還對我説:志願者,我會記住你的!聽到這句話,心裏暖暖的……

每當送完旅客上車後,我們又回到進站口,接着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可能是由於我們穿的顯眼,很多旅客都會對我們微笑。我們的臉上也是要以微笑對待旅客。雖然有時候會遇到不解,但還是微笑着。雖然工作辛苦,甚至一天下來,站的腳都起泡了,但是想到我們幫助了別人,受一點點苦,沒關係的,因為我們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