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小學語文朗讀方面的教學研究的論文範例十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6.73K

第一篇:小學語文教育中朗讀的必要性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語感,朗讀則是小學語文中不可避免的一種教學形式。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許多老師只是依據考試需要培養、訓練學生,忘記了語文的學習特點和輕鬆朗讀的必要性,朗讀是小學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探討一下為什麼要進行朗讀,怎麼樣朗讀才最有效。

論小學語文朗讀方面的教學研究的論文範例十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朗讀能力

一、小學朗讀的重要性

1.朗讀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首先,朗讀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對於一篇課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文章的內容在人的頭腦中產生印象,學生對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也能對文章中較深的內容和語句有進一步的瞭解。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得多了,其中的意義也就顯現出來了,學生只有經過反覆朗讀,方能理解其中的韻味,領悟文章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主旨。其次,朗讀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俗語説:“熟能生巧。”朗讀對加深學生的記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學課文中有一篇《小蝌蚪找媽媽》,老師單純講解的話學生很容易忘記,而學生通過朗讀,無論是集體朗讀還是個人朗讀,都可以把學生帶入情境,融入情境後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些。

2.朗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的教學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朗讀能做到的就是,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朗讀,在不知不覺中記住課文中比較優美的句子,從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或者是平常的語言中,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朗讀也可以讓學生感知作者寫作中所運用的技巧,從而運用到學生自己的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讀得多了,學生自己的語言也會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會把課文中學到的技巧運用到自己平時的語言中。從這個角度來説,朗讀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使學生取得進步。例如,小學經常會有詩詞教學,就拿《詠柳》這篇詩詞來講,學生讀得多了,理解了,在遇到描述春天的景色時就可以把這幾句詩詞運用到寫作中,如,柳樹的葉子綠了,又細又長,像是被人用剪刀裁出的樣子,這樣的寫作一定會為小學生的寫作增加亮點,同時學生在看到柳樹時,就會應景地想到這幾句詩,這都是朗讀帶來的效果。

3.朗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鑑賞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編選的文章,大多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學生可以通過朗讀這樣優美的文字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例如,《火燒雲》《美麗的大興安嶺》等,學生朗讀這些課文,或者是教師聲情並茂地帶領學生朗讀,可以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中,例如,《美麗的大興安嶺》文章中這樣描述四季:“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夏天,樹木長得葱葱蘢蘢……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都變黃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誘發學生融入課文中描述的情境,去想象、去感受文章中那些藝術美和文字美,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

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老師要想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創設情境教學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老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桂林山水的景色,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對應的句子並進行朗讀,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能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融入情境中,教學的難度也會隨之減輕。

2.明確朗讀的目標,朗讀會更有效果

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那就是對學生的朗讀設定一定的目標,例如,第一遍朗讀是初讀課文,讓學生正確讀出文章,發音準確,大致瞭解文章的內容;第二遍朗讀時,就要對課文進行細讀,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脈絡;第三遍朗讀時就要精讀全文,這一遍就要求學生對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有一定的理解,能描述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含義,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讓學生帶着目標朗讀、帶着問題朗讀、帶着自己的理解讀,使學生的朗讀能力有所提高。總之,朗讀是小學語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形式,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有着不可忽視的地位,語文的教學離不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朗讀方法,帶着目標朗讀,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慢慢提高,只有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學生自己的語感以及寫作中所運用的技巧才會在無形中上升一個層次。所以,朗讀很重要,老師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朗讀,慢慢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旦智草.淺析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讀書文摘,2016(5).

第二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探討

朗讀,是通過語音把書面文字表達出來,調動人的創造性、表現性。朗讀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情感素養,朗讀好的人,表達情感細緻,語調語速掌握適當讓人容易接受,朗讀不好的人,語言平淡,不吸引人,缺乏感召力。現行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是多麼的重要,小學是學生一生學習的打基礎時期,更應重視朗讀教學,因為小學接收的是一無所知的兒童,他們語言貧乏,表達能力弱,有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甚至還不會説完整話,也有説反話的,他們不能正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在低年級更要加強朗讀訓練。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後,會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和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表現力與自信心。我們區地處長春市的南部邊緣,學生多為農村孩子,他們的第一語言老師———父母,多為農民,沒有太高文化,對語言要求不高,更不要説朗讀能力了。孩子們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成長,導致了他們説話粗俗,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十分必要。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十分注重這方面的訓練,在每一節課中都有意去加強朗讀訓練,即使是課間與學生交談也會進行朗讀指導。二十年的教學實踐,我在其中收穫很大,下面就簡單總結一下我的幾點做法。

1加強教師範讀

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力,他們見樣學樣,什麼都喜歡模仿,尤其對老師的模仿,他們更是樂此不疲。老師的範讀是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高效辦法。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説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對於這句話,我想我們每位老師都深有感觸。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多注意給學生以示範,通過範讀,教師以自己的真實語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書面的死板文字變得真實,如身臨其境,他們自然而然地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通過這樣方式的教學,給人的印象是特別深的,會使人終生難忘,對孩子今後的終身學習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其實在學習新課文時,老師都應該進行範讀,給學生打個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在實際教學中做起來也很容易的,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在範讀一遍後,學生試着學讀。老師可以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再進行逐句指導,學生學讀後,老師視情況指導。這樣就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朗讀。隨着年級的增長,學生的朗讀能力逐漸提高後,老師的範讀可以減少,但仍然少不了適當的範讀。如果班裏有朗讀特別好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來範讀。範讀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2放手自由朗讀

自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最常用的朗讀,學生在預習課文時讀,在課堂學習中讀,在複習課文時還要讀。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時,主要是在學習新課文需要學生自由朗讀。在教學一篇課文時,讓學生先自由讀,這樣他們可以各自畫出生字、詞,找出自己的朗讀難點,標記出自己在字音、斷句等方面的問題。在老師講解時他們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有重點的進行學習或向老師請教。而在學完課文後,已經感知了文章,這時可以對重點段落、語句,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再次感受課文的意境。這樣便於學生梳理文章,把握文章精髓,掌握文中語言特點,把它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自由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用得較多,也是學生自學最常用的朗讀方式。

3恰當配樂朗讀

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朗讀時配上恰當的音樂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薰陶,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選擇與之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配樂朗讀適合各年段的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如詩歌、散文、寫景文章、敍事文章,情感豐富的文章,都可以進行配樂朗讀。這樣可以強化學生內心的體驗,更好地感悟文章含義。我們要根據文章的表達意境選擇與之相符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在朗讀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融身於音樂和文章內容之中,感受音樂美的同時提升對作品的理解,陶冶性情,昇華思想。

第三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研究

語文教學少不了聽説讀寫,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語法、拼音、重要的感讀認知都在這一時期形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們通過朗讀不僅可以理解課文的深意,而且能夠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然而過去的語文教學對朗讀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充分的朗讀訓練,許多學生也就沒有學會正確的朗讀方法,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沒有被充分地發揮出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自然很難被提高。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積極開展新的教學活動,研究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找到提高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學生朗讀的目的性不強。小學生年齡小,獨立的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都沒有形成,學習知識主要靠老師的慢慢引導,朗讀不是簡單地讀一遍文字,也需要老師的細心引導。在引導學生們朗讀課文的時候,不能只要求朗讀的速度和數量,教師要更加重視朗讀的質量,不僅要教學生讀書,還要告訴他們為什麼要讀一句、一段或一篇文章。有目標地朗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一篇課文。

2.朗讀時間不夠。一節課只有40分鐘,這需要老師合理地分配時間。許多老師由於上課時間沒有掌握好,基本的字詞講解、知識點的解説佔用了大量的時間,留給朗讀的時間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這就造成朗讀時間不夠,學生無法從朗讀中得到鍛鍊,亦無法發揮課堂朗讀教學的優勢。

3.固定的課堂模式,朗讀枯燥。傳統的上課模式是老師寫,學生記;老師説,學生聽。朗讀教學也是如此,老師往往只把朗讀作為整節課正式內容的過渡,領着學生朗讀一句,翻譯一句,老師和學生就像完成一項無關緊要的任務一樣,機械地讀完,枯燥無趣,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體驗到朗讀的樂趣,容易造成學生上課易疲乏,課堂教學效率低。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1.明確朗讀目的。針對每篇課文的知識點,教師對文章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不同,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制定相應的明確具體的朗讀目標,並要告訴學生一篇課文的朗讀目的是什麼,第一次朗讀和第二次朗讀的目的有什麼不同,有方向有針對性地思考,全面理解一篇文章。2.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分配,增加朗讀時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得多了,對學生來説自然大有益處。老師在課堂上要合理安排時間,在朗讀中學習字詞,學習文章的整體思路,注重朗讀的效果,提高朗讀的教學效率。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朗讀的主體,老師要在課堂上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安塞腰鼓》一課,老師可以在學生朗讀時配上腰鼓的旋律,讓學生隨着音樂,感受到整篇文章的情感和美感。對於角色對話較多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從中體會到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從而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結合學生的特點使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4.提高朗讀技巧。初次朗讀的時候,主要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對文章有初步認識,同時把握文章的思路。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簡單的朗讀任務,讓學生在朗讀中思考。一般一篇短文章需要讀五六遍,因為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讓學生自主朗讀時,老師要給予適當指導,如果學生朗讀出現錯誤,要及時糾正。朗讀中可以讓學生畫出不懂的地方,最後彙總,共同解決相關的問題。再讀過程中,學生要重點理清文章結構,分析文章各部分的作用和內在聯繫,逐步深入。初讀文章之後,對於學生的疑問,老師不必將全部答案告知,應該引導學生在再讀的時候,自己探索答案,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朗讀的效率。品讀文章時要細讀,要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注重領悟文章藴含的情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抒發情感,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和閲讀理解能力。單一的學生朗讀不能充分地發揮課堂朗讀的有效性,老師可以選擇齊讀的方式。齊讀有利於老師發現整個班級的朗讀字詞或者語音問題,並集中糾正。同時解決了平時朗讀能力低的同學的膽怯心理,使他們在輕鬆的環境下積極朗讀,這有助於樹立學生朗讀的信心,增強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提高朗讀能力。

5.結合生活實際朗讀。好文章都是出自於生活,有時學生在朗讀課文後,不能準確地理解文章,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讀文章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文章了。比如《少年閏土》這一課,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故鄉的小夥伴來學習課文,回憶與作者不同的童年故事,相似的童年樂趣。總之,老師應該重視課堂朗讀教學,不斷創新朗讀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發揮學生的'個性自由,提高朗讀水平和技巧,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第四篇:小學語文閲讀朗讀訓練探討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要突出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通過具體的朗讀訓練,提升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是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閲讀訓練過程中,通過朗讀優秀詩文,加強語調、韻律、節奏等要素訓練,把握閲讀情感,對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有促進作用。作為教師,一方面要突出閲讀能力的培養,同時要加強學生朗讀訓練,在朗讀訓練中注意讀出人物説話的語氣及感情,通過反覆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促進學生閲讀能力的提升。本文從小學語文閲讀教學的幾個方面入手,闡述朗讀訓練對提高閲讀教學質量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一、通過朗讀體會感情,準確把握朗讀基調

要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文章表達的情感,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反覆朗讀,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藴含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讀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唯有這樣才能讀出文章藴含的豐富情感,理清文章的層次結構,促進學生閲讀能力的發展。在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字詞句入手,以文章的情感變化為線索,準確把握朗讀基調和語氣,這對於理解文章的主題有着積極作用。例如在開展閲讀訓練《白楊》這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訓練,讀出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豐富情感,充分感悟人物內在的精神,促進學生對主題理解。在具體朗讀訓練時,教師不妨採取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揣摩每段閲讀內容爸爸神情與心理的變化,充分體會到嚴肅親切中的循循善誘,讓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鮮活起來。

二、通過品味語言,滲透朗讀技巧

閲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品味文章語言,豐富學生情感,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在朗讀訓練過程中,品味語言,滲透朗讀技巧,認真品析詞句段,這是閲讀教學中必須抓實的環節。

(一)選擇感情強烈的句段加強朗讀訓練。每篇文章中,都有某些句段比較集中地體現作者某方面強烈的思想感情,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抓住這些感情強烈的語句,引導學生認真反覆朗讀,這有助於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情感,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主題有積極作用。比如:在閲讀訓練《再見了親人》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抓住文中“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等這些藴育情感的語句,讓學生反覆朗讀,充分體會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難捨難分的深情厚誼,這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本質。

(二)選擇含義深刻的句段。閲讀訓練材料中,引導學生抓住深刻的句段,往往是重要的知識點,藴含某方面的哲理性的話語,通過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閲讀中思考,討論中領悟,促進學生深層次理解主題。

(三)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對於記敍文體,説明文體等,往往藴含大量比喻、排比、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對於這些精彩句段,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才能讀出氣勢,讀出內涵,也是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方法。選擇好這些精彩的語段,對於強化學生的語感,增強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三、以聽促讀,充分提升學生閲讀能力

朗讀是讓學生深入瞭解課文內容,加強語言文字、句段訓練的有效方法,同時以聽促讀,通過聽、説、讀、寫基本技能的訓練,也是提高閲讀水平,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以聽促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好示範朗讀的內容,通過富有情感的示範朗讀,讓學生邊聽邊小聲跟着模仿,包涵深情的朗讀訓練,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感。因此,通過示範朗讀,體會這些優美句式,生動的片段,多樣化的語言特點,是提升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在朗讀訓練《草原》這篇課文時,此課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通過教師的示範朗讀,引導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通過朗讀將學生帶進草原,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及對草原人民的讚美與留戀之情。

四、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根據朗讀訓練素材,教師可以靈活採用角色扮演,個別讀、分組讀、自由讀、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富有情趣化的表達形式,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學生對文章中的每個角色性格特點有清楚的瞭解時,教師不妨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首先通過學生一一列舉:皇帝、騙子、老大臣、年輕官員、小孩兒這些角色,朗讀時將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身份通過語言特點讀出了,讓其他同學從語氣語調中充分感知人物特點,幫助學生理解語言表達中藴含的人物性格、文章的中心、作者意圖等。在各種不同的朗讀訓練形式中,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瞭解不同的語言方式,準確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使語言表達得到良好的發展,這便是朗讀訓練達到的預期目標。總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閲讀是其重要的教學內容,在閲讀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這一核心環節,這也是提高閲讀訓練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朗讀訓練過程中以聲傳情,把握基調,抓住重點語段和關鍵詞,加強朗讀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語感,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有效舉措。

第五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討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習的關鍵方法,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教學有效性

雖然很多學校已經認識到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可以看出,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語文教師必須詳細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並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採取調整對策,實現有效教學。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是在進行語言實踐,無論文章的形式如何、內容如何,這些內容最終都會轉換成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小學生正處於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只有保證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學校在採用傳統的語文朗讀教學模式和理念,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率低下。小學課堂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朗讀的數量,更要注重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質量,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從課堂閲讀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一些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朗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插入環節,沒有認識到語文朗讀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會讓學生齊聲閲讀文章,閲讀結束後教師會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學生無法參與朗讀教學,學生只能單一地記錄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學生根本無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對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成效有很大影響。但是,從很多小學教師結構看,學校缺乏專業的語文教師,現有的語文教師大部分是由其他專業轉向語文教學的,教師缺乏朗讀教學實踐經驗。除此之外,學校很多語文教師的年齡偏大,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差,觀念陳舊。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豐富朗讀教學內容

要想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並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制訂朗讀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朗讀學習的空間。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要在教材的基礎上不斷延伸。但是,語文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朗讀教學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脱離學生實際,要體現出朗讀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新課標下,語文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朗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

(二)引導學生感知朗讀內容

在學生朗讀一篇文章時,只有多次閲讀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才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在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學生的第一次閲讀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感知朗讀內容。學生在朗讀文章時發音必須準確無誤,並能夠理解文章中詞語的含義,理清朗讀文章的脈絡。在開展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反覆閲讀朗讀文章。在學生開始朗讀文章之前,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朗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着問題朗讀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必須合理控制文章朗讀的次數,朗讀的次數並不是越多越好,對於比較簡短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三遍,對於內容比較多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五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語文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朗讀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語文課堂朗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文章中不理解的問題標記出來,先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都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談論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的難點,解決問題。

(三)指導學生欣賞朗讀文章

學生在第一次朗讀文章時必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教師在學生第一次朗讀結束後就為學生解答朗讀中遇到的問題,那麼學生的依賴性就會增強,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鍊。因此,在學生第一次閲讀結束後,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出提示,讓學生再次朗讀文章,並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反覆朗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捋順文章脈絡,找出文章各段落之間的關係,瞭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學生朗讀學習中,語文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減少批評性的語言,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過程和學習結果展開合理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髮現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讓教師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免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採取調整對策,提高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

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朗讀內容,這樣才能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要在朗讀教學中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並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既然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必須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多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不僅僅是依靠課內時間,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朗讀,豐富知識儲備。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為小學生推薦一些有意義的朗讀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對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定期參加專業化培訓,積累朗讀教學經驗,進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並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小學課堂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但是,很多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朗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插入環節,沒有認識到語文朗讀的重要性。朗讀教學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脱離學生實際,要體現出朗讀教學的趣味性。在學生開始朗讀文章之前,教師需要結合朗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着問題朗讀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朗讀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05:108-112.

[2]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範大學,2014.

[3]王明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0,06:53-55.

[4]孟廣珍.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北極光,2015,09:90.

[5]曾得財.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朗讀教學[J].科普童話,2015,46:49.

第六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研究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它對學生的語言、情感的領悟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當前教學模式下,傳統的朗讀教學不再適用,阻礙了學生朗讀情感的發展,對文章內容的思想感情也不能真切的體會。在今後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課堂實際去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使得朗讀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的不足

1.學生的朗讀時間與機會較少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般都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則是課堂的被動接受者,這種教學模式也使得學生的朗讀時間被佔用[1]。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留出的朗讀的時間很少,也沒有單獨的提供給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機會,朗讀教學通常只是一種敷衍。

2.學生缺少朗讀的興趣,教師指導不合理

朗讀教學需要學生充分的閲讀,在朗讀中去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是,部分教師的朗讀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合理,不能發揮朗讀教學的真正作用[2]。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的方式比較單一,通常就是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一段文章有感情地進行朗讀。教學過程非常的籠統,學生並不懂得有感情的朗讀的含義,也不明白朗讀中要使用的具體的語氣,朗讀教學有很大的盲目性。在整個課堂朗讀教學中,學生的朗讀是被動的,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不能用心去感受朗讀內容中藴含的情感,這樣還非常容易出現錯讀或者亂讀的問題,不利於朗讀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改進對策

1.增加朗讀教學時間,教師示範性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講解得過多就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厭煩心理。因為教師講解的內容佔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這樣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使其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教師講授的知識學生都是被動去接受的,很難形成較高的學習熱情,學生的注意力也會不集中。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自主朗讀的機會,過程中只是對學生的朗讀技巧及方法進行適當的指導,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了,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進行示範朗讀,教師的示範可以為學生的朗讀學習形成一定的指導與幫助。教師在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之前,需要先對文章藴含的思想情感及內容進行整體的理解與感知,在準確的把握其主要情感的基礎上,再在課堂上進行泛讀,對學生有效地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進行啟發,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其積極性。

2.創設朗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最佳推動力,要想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獲得較好的效果就需要首先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3]。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程情境的創設去達到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進而使得學生更加有興趣參與其中。合理的朗讀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其朗讀水平得到提高。比如在《絲綢之路》的教學中,學生通常對文章中描寫的絲綢之路不瞭解,不利於其對文章描寫事件及景物的想象與理解,教師就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絲綢之路當時繁榮的景象。學生通過觀看形成基本的影像,在文章的朗讀中就會浮現以前商貿、文化的繁榮狀態,做到有感情的朗讀,也可以深入的感受文章的魅力。

3.提高朗讀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

很多教師在上課時完全是因為語文課要讀,多半是講課文之前讀一遍,講的時候,講到哪裏就讓學生讀到哪裏,講完課文後有時間多了沒事做,就讓學生讀課文耗時間。至於學生應該怎樣讀,那是不説的,讀得怎麼樣,那是不管的。這種安排,學生越讀越厭讀,甚至厭上語文課。課堂教學中不能講朗讀當做是點綴或者任務任務,而是應該認識到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提高提高朗讀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結束語:在今後的課堂朗讀教學發展中,教師應該認識到朗讀教學的作用,在課堂中進行示範朗讀,對朗讀內容中的重點語句進行賞析,引導學生學習其中藴含的朗讀技巧,也可以創建課堂朗讀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05:108-112.

[2]邱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5.

[3]莊梅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04:134.

第七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義務教育新課標中也提出了語文教學要以讀代講,通過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可是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是為了“讀”而“讀”,學生唱讀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朗讀缺乏有效指導和有效思考。我們認為要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思考和感悟。

一、當前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當前的語文朗讀教學,形式多樣,默讀、小組讀、指名讀花樣很多,但不難發現很多都是在走過場,既沒有明確的朗讀要求,朗讀後也缺乏相應的評價。此外,現行的朗讀教學指導方法過於單一化,曾經聽一位教師的長春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林海》一課,教師在還沒有分析課文之前就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要求讀出讚美的感情。在沒有分析引導的基礎上學生如何能理解課文的感情?很顯然這是指導方法不規範的問題。還有一個現象也非常普遍,就是朗讀教學只重視表面的讀,而不重視讀中的思考,教師經常讓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朗讀,但是卻缺少對課文內容的有效思考,這樣的朗讀只是表面功夫,學生難以真正領悟課文的內涵。

二、優化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要改善當前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提高朗讀教學的教學效率,一方面要給予學生明確的朗讀目標和要求,讓學生在目標的指引下有目的地讀。例如在學生剛開始學習課文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詞、句,也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朗讀。有了目標和要求,學生就能從讀中真正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第二方面是發揮教師的範讀作用。教師的閲歷比學生豐富許多,在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前,首先要給學生示範什麼是有感情地朗讀,如傷心地讀、高興地讀、生氣地讀,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範例,有了範讀的指導,才有利於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第三方面是重視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例如可以提問學生:“讀了這一片段,你有什麼發現?”或者“你有什麼體會?”也可以是前文中提到的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思考下,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那麼學生就不再單純地為了“讀”而“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真正能夠從讀中感悟,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總之,要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教師應明確學生朗讀的目標,運用有效的朗讀指導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實現真實有效地“讀”。

第八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研究

摘要:語文一直是小學教學工作的重點,而朗讀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方法。朗讀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的語感能力,間接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然而我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眾多問題,下面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且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策略

朗讀一直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傳統手段,但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提升有着重大影響。但近年來隨着人們對書面作業的重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所佔比例大幅度減少。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增加學生語文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魅力,逐漸提升朗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必須重視朗讀教學,認清朗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並且要及時解決。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所以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這兩方面。第一,教師存在的問題。朗讀一直是傳統教學方法,但隨着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加入到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朗讀的重視程度在不斷降低。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轉變,在語文課堂中慢慢減少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導致學生朗讀的機會和時間減少。第二,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的性格各異,部分學生內向還害羞,對課上朗讀訓練存在牴觸情緒,缺乏對朗讀訓練的興趣。學生的課業壓力大,朗讀訓練機會少,教師教學中忽視朗讀教學,這些都是令學生難以對朗讀訓練產生興趣的客觀原因。即便有些學生喜歡朗讀訓練,這些客觀原因也間接影響學生興趣的培養。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1.提高學生重視程度

學生的書面作業往往可以很好地完成,但是對朗讀訓練缺乏重視,很大原因是由於教師在學生朗讀時沒有提出具體要求。語文教師要提升學生的重視程度,就要給學生制訂具體的朗讀標準。(1)學生朗讀時必須使用普通話,並且發音咬字要清晰,特別是一些生僻字發音。針對一些有方言口音的同學,教師要給與更多的朗讀機會,幫助學生克服口音問題。(2)學生朗讀時要保持流暢性,要做到不丟字、不多字、不重複。朗讀過程中停頓有序,流利無誤地朗讀相應段落。朗讀時聲音大小要適宜,並且保持聲音強度穩定,不能出現聲音忽大忽小的情況。(3)學生朗讀時最重要的就是做到有感情朗讀。學生在理解文中人物情緒狀態後,要在朗讀時投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想象成文中人物,形成情感共鳴。將感情賦予到朗讀中,學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文章內容,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2.教師重視朗讀教學

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導者,語文教師要採用合理措施,增強學生朗讀自信,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首先,教師要消除學生的牴觸情緒。一些學生在朗讀訓練中由於性格原因而缺乏信心,教師一定要及時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對於朗讀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不斷增強學生自信。針對朗讀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認可。學生受到教師的讚揚之後,心理會逐漸變輕鬆,解決緊張害羞等問題,在以後朗讀訓練中更加有自信。除此之外,教師要意識到朗讀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步登天,要對學生有耐心。朗讀能力的培養要注意以下三點:(1)朗讀訓練要從小抓起,越早越好。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興趣更容易培養,教師要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進行朗讀訓練。(2)教師要給學生適當表揚,培養學生朗讀興趣。教師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朗讀積極性,所以教師一定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性教學,特別是自信心缺乏的學生。教師也要及時指出學生的缺點,對學生朗讀的發音咬字進行糾正。教師也可以通過舉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主動性,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更有助於朗讀教學工作進行。(3)發揮榜樣的力量。學生中不乏朗讀能力出眾的學生,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做正確示範,給其他學生起到帶頭作用。

3.相關朗讀教學建議

(1)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學生朗讀能力提升受到很多客觀原因影響,時間不充裕就是其中最大原因。因此,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組織更多的朗讀訓練,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果課堂時間有限,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朗讀作業,為朗讀訓練提供時間保障。(2)正確選擇朗讀形式。小學語文課文的種類繁多,一些文章適合分角色朗讀,一些適合學生單人朗讀。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安排朗讀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靈活多變。總之,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更好地學習語文。朗讀更能讓學生領略到文學的魅力,提高學生文學素養,陶冶情操培養美德。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學生提出具體要求,消除學生的牴觸情緒,培養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教師也要注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趙麗榮.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摭議[J].考試周刊,2014(13):46-47.

第九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討

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師都非常重視朗讀教學。但是從教學實踐來看,大部分朗讀教學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對朗讀的興趣並不高。所以,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改變朗讀教學的現狀,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發音不標準

對於教育入學初期的孩子,教學中的每一項任務都需要教師認真對待,但是真正實踐和理論豐富的教師並不多,造成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效果不佳。再加上教師教學任務繁重,一般的教師往往會忽略教學細節,在朗讀教學中,通常只是走走過場,更談不上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就造成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甚至按照自己的習慣進行朗讀。比如筆者教過的一些小學生在朗讀三年級上冊《語文》的《陶罐和鐵罐》一文時,對於其中出現最多的“小孩子”這個詞,通常把“zi”讀成“zhi”,這屬於方言的發音,但對此情況,之前並未有教師去嚴格規範和糾正,這就使得學生連基本的字詞發音都不標準,也使得朗讀教學在一開始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2.朗讀缺技巧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對於朗讀技巧缺乏學習和研究,也缺少實踐和第三方評價,因此自身的朗讀水平並不高,這就極大地影響着朗讀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通常無法指導小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朗讀。而學生在朗讀時,也通常是為了完成朗讀而朗讀,缺乏動力,應付了事,朗讀起來就猶如一架機器人在説話,沒有情感。因為缺乏朗讀技巧,許多小學生喜歡把字句連讀,不會正確斷句,由於僅僅是敷衍了事,讀起來也就做不到字正腔圓,導致朗讀完全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不重視激趣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愛玩的年齡段,而且缺乏自我控制力,因此需要適當的激勵方法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較為枯燥乏味的朗讀教學,如果教師不重視方式方法,不重視激發他們的興趣,小學生就根本不會注重朗讀的技巧與發音的準確,就喜歡比着聲音大小,胡鬧玩耍,最終使得朗讀教學徹底失敗。

二、提升朗讀教學效果的方法

1.重視朗讀

要提升朗讀教學的效果,首先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師必須空出相應的課堂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機點名,讓學生朗讀,再對朗讀中出現的諸如讀音錯誤、情感把握不準、斷句不當等問題給予當場糾正,並提醒學生要多加註意這些問題,同時傳授給他們正確的朗讀技巧。教師還應該佈置一些課後的朗讀作業,包括朗讀教材的課文以及課外讀物,以培養學生每天朗讀的習慣,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還要督促家長對於孩子的朗讀給予關注與重視,應常常要求孩子在自己面前朗讀,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機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儘可能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朗讀,同時注意結合教師傳授的朗讀技巧。高水平的朗讀有利於小學生語感和口語水平的培養,對小學生以後的人際交往也有利。因此,對於小學生的朗讀,一定要引起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因為這是與人溝通的重要橋樑。

2.準確發音

小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應該在讀每個新字之前,把教師教學的內容回顧一下,再運用到朗讀中。這就要求小學生首先把每個字的讀音讀準確,只有把底子打好了,朗讀時吐出來的字才會既清晰又好聽。在學生進行朗讀時,教師或家長應該要在其旁邊進行指導,因為學生在朗讀時,自身缺乏評判標準,如果沒有人指出錯誤,學生會認為自己讀的是準確的,這樣就會造成一錯再錯,最後就是養成壞習慣。因此,在這些方面的糾正,就需要教師與家長在其中起着監督與指導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讀

有感情的朗讀,就一定要做到發音該重的時候一定要重,該輕的時候一定要輕,並且讀出來的字一定要清晰悦耳,讀出來的句子一定要流利暢快。比如像《憫農》詩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中的“鋤禾”“汗滴”這兩個合成詞是固定搭配,在朗讀時,一定要連貫,不能斷着讀。而“日”“禾”只是一個單詞,但卻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發音時需要加強語氣,突出它們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明確表示句子的含義。讀這樣的詩句時,該連貫的時候連貫,該重讀的時候重讀,產生抑揚頓挫的感覺,才會真正讀出詩的韻味和內涵,讓聽者產生共鳴。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保證的前提,更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高度重視朗讀教學,提升小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第十篇:小學語文朗讀問題及對策探究

摘要: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很多情況下都是通過朗讀,它是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的重要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進行有效的語文朗讀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朗讀內容的理解,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和寓意,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對策建議

推行新課改教學以來,小學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也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學生總體水平仍然偏低。筆者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深知教學實踐中學生在朗讀方面確實還存在一些不小的問題,雖然引起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但是並沒有人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基於此,本文將主要探討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朗讀問題並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一、小學語文朗讀問題現狀分析

1.學生有效朗讀時間不足,老師缺乏相應的針對性指導

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教師也意識到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於是很多學校在上課前設置了早讀課,讓學生有一個朗讀的時間,在課上,老師也習慣性地帶領學生朗讀或者預留一部分時間給學生朗讀,應該説這樣的朗讀時間是合適的,但是我們發現,很多小學生根本不知道朗讀的重要性,在早讀課上經常看到學生交頭接耳嬉戲,根本不去朗讀課文,或者有的學生默讀根本沒有發出聲音甚至還有的學生抱怨朗讀太累,在課堂朗讀時間這種現象也層出不窮。另外,不少老師喜歡留一些時間給學生自由朗讀,多數情形下,很多學生為了把這段時間糊弄過去,往往進行隨心所欲、漫無目的的朗讀,根本沒有明白朗讀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所以,筆者認為在足夠的朗讀時間裏學生的有效朗讀時間不足,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2.學生朗讀過於死板,缺乏情感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教師讓全班或者某一組學生齊聲朗讀,感覺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這種做法使得學生朗讀起來沒有抑揚頓挫的感覺,完全是一種機械式的朗讀,根本沒有感情語調的變化,甚至不少學生認為只要讀的聲音大就是有感情的朗讀。很明顯,這樣的朗讀方式看似很投入、很專注,實際上學生只是在單純地讀字,根本沒有意識到語言文字本身是可以傳情達意的,因此,這種沒有感情的朗讀是無法做到真正掌握文章內容的。

3.教師的指導不規範

教師通常不會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朗讀指導,更多的是對某段內容仔細分析後認為很重要,就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或者用某種語氣讀出來或者説朗讀的時候把某些詞句讀得音重些或者速度讀得慢些等等。諸如此類的做法被很多老師認為是朗讀指導,給人感覺摻雜了個人的主觀看法,長期採用這種看法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朗讀指導,導致以後學生遇到朗讀方面的問題時,不由自主地照着老師的思維生搬硬套,忽略了朗讀本身傳情達意的功能。可以想象,這種不得要領的朗讀指導是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的。

二、針對小學語文朗讀問題的對策建議

1.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保證有效的朗讀時間

事實上,學生在早讀課上交頭接耳,課堂朗讀時間默讀甚至不讀,經過調查詢問可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有時朗讀只是為了應付老師,不少學生提起朗讀就感覺頭大。為了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首先要在朗讀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可以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真正走進課文任務角色;或者可以採用背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背誦完後有很大的成就感,從而願意朗讀。其次,小學生正處於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往往需要物質的激勵才能去做某一件事,所以,可以在朗讀之餘由老師根據學生實際朗讀情況給出一定評價,對錶現優秀的可以進行表揚,也可以獎勵一些小部件,從而讓其他同學向接受獎勵的同學看齊,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只有這樣,學生在早讀課或者是課堂時間才更有精力、更有激情進行朗讀,學生的有效朗讀時間就可以得到保障了,朗讀水平的提高只是時間問題。

2.老師正確指導,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依賴於老師正確的指導,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從發音、咬字、朗讀速度、情感的變化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指導,可以在指導之餘找一些學生起來朗讀,保證學生對老師的朗讀指導理解透徹,這樣學生才會在朗讀時更加用心,朗讀能力也必將迅速提高。另外,針對學生朗讀時沒有感情基調的變化,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有感情朗讀的視頻,小學生的模仿能力一般都比較強,可以進行鍼對性的模仿,長期訓練,日積月累,最終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課文,學生都知道把握感情語調的變化,這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孫旭升.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常見問題及對策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5(6).

[2]王翠蘭.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4):65.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