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培養和提高學生地理空間定位能力的有效策略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5K

自地理學科成為高考科目以來,已然引起學校、師生和家長的共同關注。但是目前,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不重視、學生學習效率低,雖然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績。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學生在在頭腦中不能形成清晰的地圖表象,地理空間觀念模糊不清,因此學生的學習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這在地理界已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由此也可以看出地圖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地圖的根本則是空間定位,如果不能掌握這幅地圖是哪個地方,根本不可能聯繫到該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識,考試想獲得高分也就成了空話,所以空間定位能力的提高對於學生來説至關重要。但是,如何才能提高地理空間定位能力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實踐,通過學生動手,教師輔助構建區域地理模塊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以中國區域地理為例,説説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地理空間定位能力。

培養和提高學生地理空間定位能力的有效策略論文

一、初步空間定位,基本掌握讀圖能力

1.形象記憶定位

在中國地理的學習中,中國政區圖是第一個要掌握的圖,在考試和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我國的各大省區、省會城市、位置、簡稱和輪廓,但是要記住它學生就會感到比較困難和枯燥無味。

怎麼辦呢?通過形象記憶來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很多行政區的輪廓聯想成某種事物,如:在教學當中老師通過幻燈片的形式調出黑龍江的輪廓圖,先讓學生想象一下這個圖像什麼,很多同學都能很快的聯想到它像只鵝,為了能更形象的記憶,老師再輔以一張天鵝的圖片,同學記憶更深刻。諸如此類的有很多,如:雲南像孔雀,青海像兔子等等,這樣既記住了知識,又增添了樂趣。

2.經緯線貫穿定位

在中國區域地理空間定位的中國地形學習當中,剛開始,學生看圖、讀圖的能力不強,教師不能也不可能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的經緯線和地形地物,如果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只能事倍功半。

如何做?教師只能抓住一些重要的經緯線來解決這一問題,如30°N、40°N、90°E、100°E、110°E、120°E等,教師在講課中不時提醒學生看圖,並指導看圖的方法,引導一段時間後,教師密切注意學生看圖、讀圖情況,看他是否去看圖、找圖、落實圖,引導學生形象的記憶這些地理事物,如:30°N穿過中國岡底斯山脈、橫斷山脈、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杭州灣;110°E穿過內蒙古高原東部、陰山、黃土高原、秦嶺、巫山、雷州半島、海南。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經緯網有了初步的.印象,有利於下一階段的學習。

3.以“點”帶“面”定位

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區域定位越來越精確化,光以經緯度定位還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根據經緯網準確定位才是關鍵,而精確定位肯定會落實到座標上面,所以教師就要要求學生注意一些關鍵點。在把握這些點時,不僅僅要注意點的位置,還要注意該點東南西北(包括東南、西北、西南、東北)方的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分佈(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相對位置分佈),如:山脈、河流、重要城市、地形區等,最終實現以關鍵“點”帶動一大“面”。   4.骨肉相連定位

在中國地形的學習中,我們把山脈比喻成“骨”,地形區當作“肉”。老師在講課時讓學生找到不同的山脈的基本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動作和眼神,及時的提醒或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基本定位找準每根“骨頭”。然後,在讓學生在空白中國地圖上自己動手描出中國的主要山脈,把“骨架”搭好。

剛開始肯定有很多學生很難把握山脈的空間位置,這時候老師就應該不斷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同時老師及時的糾正錯誤。經過多次練習,學生熟練後,再要求學生把地形區這些“肉”填進去,用“骨架”把“肉”串聯起來,從而牢記掌握中國地形。

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心中的中國地形圖逐漸成形,學生自然就會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把中國重要的河流或者城市、鐵路幹線描繪出來。通過這幾方面的練習和訓練,學生頭腦裏就不單單是中國經緯網圖了,而是內容更加豐富的中國地圖。這樣當一個經緯度座標給出來的時候,學生不僅能反映出這一區域的位置,而且能展現出之一區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徵,從而為中國地理的深入學習和分析打下基礎。

二、提高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

在前三步中,學生已經對中國地圖有了很深的映像,在心中已經有了中國地圖,現在就是提高的時候了,教師通過利用我校地理專用實驗室(中國地形圖也可以),先讓學生身臨其境,去親自感受中國地形模型,教師在旁邊不時提出中國的一些主要地形區讓學生去找,去看,去感受,引導學生對地形特徵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分析地圖,使學生逐漸掌握中國地形圖的讀圖技巧,提高中國地形圖空間定位能力。

最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機請兩位同學上來指圖,一位同學隨機説地理事物,一位同學要正確指圖,這樣可以考查了兩位同學對地理事物位置的掌握情況,説的同學必須要心中有“物”,指的同學必須要心中有“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起輔助作用,但教師在選擇對象是一定要有針對性,看似隨機卻並不隨意,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要選擇讀圖能力較弱的同學,這樣對他們有一定的督促作用。這樣的訓練,即對全班同學都起到了複習鞏固地圖的作用,也調動了全班的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有利於學習。

三、加強鞏固空間定位能力

最後就是檢驗的時候了,教師通過自制填充圖訓練學生在空間位置上對地理事物的定位、瞭解。對填圖、繪圖提出明確的要求,譬如:《中國地形區》地圖訓練,教師明確要求學生通過看圖,瞭解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範圍,瞭解大致的經緯度位置範圍,從而對主要地形區進行經緯度位置範圍控制,腦中形式一個空間範圍,然後要求學生自己畫圖,畫出位置和範圍,並在自制地形圖上填注,最後再回想一下這些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在自制地形剖面圖上標註地理事物,加強空間定位。

四、持之以恆,舉一反三

通過前幾個步驟,已經使學生對空間定位有了一定的思路和步驟,接下來就是堅持和靈活運用問題了。老師提出明確要求:每天找一幅不同的圖(老師提供),按照要求完成。然後,老師檢查,評講及個別輔導。

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形成了地理區域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區域空間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利於學生自主、高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