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城市規劃專業基礎理論課教學改革探討教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11W

【摘要】根據目前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教學專業課程設計的特點,結合城市規劃專業學科基礎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體會,本文以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為例,嘗試對規劃專業基礎理論課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提出在不斷更新、充實豐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方法上力求手段多樣化。在教師對課程安排和課時分配合理規劃基礎上,首先在教學環節上強調師生互動,加強使用啟發式、研討式、合作式的教學模式,其次增加案例教學法、課程論文法、小組討論法等課內課外相結合教學方式;最後本文還對改革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城市規劃專業基礎理論課教學改革探討教育論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改革教學模式城市規劃專業

1前言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教學工作始終是中心工作。本科教育是高等學校的主體和基礎,抓好本科教學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點和關鍵。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本科教育應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目標要求,因而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成為了高等教學中的兩個根本問題。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及城市開發主體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城市物質要素與空間資源配置轉而依靠市場力量進行;同時隨着政府職能的轉變,城市規劃也越來越走向宏觀與戰略的研究,城市空間結構與佈局則愈加依靠政策的導向,城市規劃越來越成為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手段。規劃外部環境的改變、任務的變化對城市規劃學科的知識結構,規劃教育與研究領域的知識結構提出新的要求。以往計劃經濟時代以工程設計為核心的知識結構難以滿足新形勢的要求,必須進行改進。城市規劃教育面臨着從注重規劃技能的傳授轉向對規劃思想和規劃技能並重的方向發展。

2城市規劃專業課程設置特點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城市規劃學科特點及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城市規劃是涉及面頗廣的綜合性學科。在西方發達國家,城市規劃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物質形態規劃,而是轉向了與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的綜合性規劃,相應的規劃專業教育也發生了變化。以建築、工程為主體的“功能主義”規劃教育已不適應形勢的需要,社會、行為科學大量介入規劃教育,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城市和多樣變化的城市社會經濟問題,城市規劃學科也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融合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政策性很強的交叉學科。

而在我國,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現階段處於快速城市化的發展階段,物質形態規劃仍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點,對城市規劃價值觀的教育、方法論的教育、社會經濟問題的綜合系統分析教育還很不夠。我國城市規劃基礎課程的知識結構具有明顯的工程實踐導向型的特點,即多以物質空間形態的具體規劃為對象,注重城市規劃編制技能知識(如何編制規劃)和實施方法(如何按規劃進行建設)的傳授,而對於城市規劃學科發展的狀況,其中所體現的規劃理念,以及涉及社會價值判斷的規劃思想則論述較少。從2004《城市規劃專業教育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和教學基本要求》中可見,在8門專業主幹課課程安排中要求最多的是關於建築設計和規劃編制的課程,兩者的學時數分別佔了24%和28%,合計超過了50%,而管理法規和規劃實施相關等的基礎理論課程只佔核心課程的6%,將學科知識的側重點放在瞭解決實際問題,客觀上帶來了學生“重設計、輕理論”的專業觀。城市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規劃管理是城市規劃設計的延伸。所以規劃師還需要有政策、理論的素養,組織協調能力。除了必須掌握建築工程技術外,還必須掌握城市經濟、公共政策、社會學、法學及地理學等。

2.2課程教學的問題

教學方法問題。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搭建了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目標,而課堂教學則是實現目標的主要平台。無論是知識的傳授、還是能力、素質的培養,本科階段課堂教學都是實現目標的重要手段。

由於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上規劃設計類課程內容比較多、所佔的學時比例偏大,從而導致學生片面理解城市規劃,普遍存在“規劃就是設計方案、畫圖表現”。課程學習過程中“重設計課程、輕理論課程”現象比較普及。

以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為例,作為我國註冊規劃師制度考核的課程之一,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在規劃實踐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但作為一門基本理論課程,內容體系安排相對比較抽象,高校城市規劃專業開設的《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通常課時較少、內容較多,加之國內目前缺少相關的優秀案例教材,採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及團隊合作精神。因此課堂教學比較枯燥、課堂氣氛沉悶、理論授課與規劃實踐脱節、學生提不起興趣等現象不可避免。

教材內容的問題。作為理論課教材,必須具備理論內容的成熟性和教學要求的完整性。但由於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較快,一些規劃理論的總結、教材內容安排遠遠落後於實踐。如《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使用的教材是2003年版的,一些新的法律法規、法律條文沒有及時補充進教材內容。以城市規劃法為例,作為規劃領域的第一部綱領性法律文件,它是1990年頒佈實施的,18年來,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設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規劃法中的一些條文和規定與現時的社會環境脱節,在新形勢下條款內容面臨着更新和補充。同時城市規劃的研究對象是一個動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其研究的對象、範圍與方法在不斷地調整改進,城鄉規劃法的實施,與之相關的規劃理念、規劃的編制與實施管理的政策導向、方法等都發生相應的變化。同時與城市規劃相關的環境科學、地理科學等其他學科也在不斷地發展完善,其最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應用—反饋循環過程需要一定的週期,“教材滯後”的現象不可避免。學生拿到教材卻發現與教學內容相差很大,有無所適從之感。

因此,圍繞着人才培養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注重從有利於增強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個性和才能的全面發展來調整改革基礎理論課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改革的實踐

3.1強調“專業系統構架—基本概念及原理—課程自我實踐總結”的系統教學思路和方法

針對本科學生思維過於發散、系統條理性差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摸索出“專業系統構架—基本概念及原理—課程自我實踐總結”的系統教學思路與方法。城市規劃管理課程安排在規劃專業大四年級,學生已經完成了本專業的基本學科知識的課程學習,但對專業的掌握還只停留在“點”的階段。針對這個特點,在課程教學中,首先強調建立學科完成的系統構架、從“點”走向“面”幫助其理順思路,全面認識專業,認識理論課程的重要性;其次應用“解決問題”而非“認識問題”的學習方法,即儘量做到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式來進行理論課教學,通過國內外規劃管理的差異比較分析、規劃管理事例説明等,一方面補充課本的內容,另一方面提高學習興趣;最後,組織學生圍繞專業前沿性問題展開課程自我實踐總結,對活躍課堂氣氛、學生主動學習起到了良好的幫助效果。

3.2變更教學體系,增加教學互動,提升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主動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教學模式。強調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強調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首先在教學內容安排上與時俱進,不侷限於基本教材,除了選擇通過自備教案或者案例教學的模式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外,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借鑑研究生培養方式,提出優化、整合現行城市規劃管理和法規的教材、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除了完成教材內容外,增加了課程論文內容。1/3課時安排管理及行政管理原理的教學、1/3課時安排國內外城市規劃管理比較教學、1/3課時留給學生在已講授內容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興趣在教師給出的研究性專題範圍內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在設計安排好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還採用“答辯”的方式進行教學相長研究;結合問題穿插“專題研究”及“論文寫作”,併成為學習成績的一部分記入期末課程考核。

3.3改進課堂教學手段,創造多樣化的教學平台,提高教學效果

現階段本科教學中課堂教學仍然是主要的學習平台。針對規劃專業學生“重設計、輕理論”的現象,如何使理論課教學課堂煥發出激情成為任課教師的重要職責。在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教學中嘗試採用案例教學、小組討論、課程論文等多種模式來穿插教學。

案例教學法。針對法律條文抽象、枯燥特點,收集設計並整理編寫了案例庫,針對不同法律法規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案例,將案例以及圍繞案例需要回答的問題交給學生去解決。學生在此過程中,應用法律依據解決了問題,從而熟悉了具體的法律條文。通過對典型案例素材的分析、對比、歸納、總結,以案學法。案例教學法也經常和小組討論法結合使用,針對不同的案例在課堂採取分組討論的方式,讓每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整體而言,這種教學方法能使乾枯的“法律法規”鮮活起來,並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組討論法。借鑑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課前由教師提出問題,以問題為中心,帶着問題去展開學習與思考,教師課前擬定好課堂目標,課堂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參與的主體性意識,甚至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個別表現欲強、表達能力出眾的學生,使課堂的主體性由教師中心性轉向學生與老師的雙心制,最後教師根據討論情況進行歸納總結。 小組討論法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提高其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人際交流溝通能力。這種方法不僅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強調教師適時指導的必要性,產生教學相長的效應,使課堂所學知識更加立體化、形象化與縱深化。在這種課堂學習中,別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思路被別人的看法所喚起,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這樣的課程裏才能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樣的教學也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互動課堂。通過討論還可以瞭解學生的興趣所在,不斷地調整與完善的教學方案。

課程論文法。在最近三年的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專門設計了針對規劃管理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及研究前沿等問題引入撰寫課程論文、課堂宣講論文、師生共同探討的教學環節,目的即是能夠讓學生從枯燥的説教式教學和靜態的課本知識中跳出來關注日益變化的動態城市規劃領域,通過主動攝取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專題,並圍繞專題來完成資料收集、形成思路、撰寫課程論文,並結合小組討論法進行論文宣讀與演講。在師生討論環節,進一步通過“思考—質疑—相互討論交流”完成對知識的系統梳理和形成個人觀點,開拓思路,初步學習如何去思考問題、改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學會去尋找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課程論文法加強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授之以漁”,培養與強調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同學認為“課程論文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文獻的檢索方法、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的啟發”,“科學論文寫作方式方法、文字的書面、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能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信息的篩選整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上述幾種教學方法相輔相成,互為補充,針對不同章節內容的特點,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或者穿插使用幾種方法。如對於講授《城市規劃的實施管理》這一章內容,可以事先將一些規劃實施的案例及存在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查找資料解決問題,並總結所應用到的相應的法律法規條文,其後在課堂組織小組討論,選取小組代表發言並結合正在開展的實際規劃案例理論聯繫實際,開展延伸討論,這樣一來開拓了課堂思路,豐富了教學模式,也彌補了教材內容枯燥,理論與實際脱節的現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連續幾屆學生問卷調查發現,學生普遍認為“教學方式有特色,啟發性較好,不僅瞭解了規劃專業知識的系統構架,課程的完整系統及重要性和適用性,而且能夠從枯燥的説教式教學和課本知識中跳出來”,“提高了積極主動去攝取知識的能力,領會到了通過自己去收集知識再消化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學習”,且課堂討論與交流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提供了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在師生雙向交流過程中拓寬了視野和思維方式”。尤其是課程論文方式,“提高了自我學習能力,不僅可以瞭解學科演變的理論歷程和前沿知識,還可以發掘自己的興趣點所在,為將來的進一步學習培養了興趣和方向,值得推廣”。

4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意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引導規劃專業學生從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轉向解決問題、對問題的認識和把握、對問題的展望三個方面相結合的學科發展方向上來。

對於習慣了理論課教學“學期一本書、期末一張紙”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本科生來説,這種方式無形中加大了工作量和壓力感,尤其是專題研究、論文寫作教學階段,在小組討論確定自己選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觀點、撰寫論文感覺壓力大,儘管對今後學習有很大幫助,還是要有個適應和習慣的過程。同時教改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尤其是課外輔導、師生互動、課程論文批改、課堂點評環節,對教師而言也有壓力,不僅增加了教師課外課程論文評閲的工作量,課堂上對教師的知識體系和水平也提出了挑戰。教學由單向、單純的“照本宣科”正變成了“教研相長”、師生共同完成的任務。

因此教學中教師把握循序漸進的尺度非常重要,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和教學方法中,要切實根據學生之間水平的差異程度進行啟發和要求,在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傾聽學生,必須尊重學生的選擇,充分傾聽學生的聲音,不要讓教學改革變成一種壓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M].第二章,第十六條.

[2]陳秉釗.談城市規劃專業教育培養方案的修訂.規劃師[J].2004,4(20):10-11.

[3]譚縱波.論城市規劃基礎課程中的學科知識結構構建.城市規劃[J].2005,6(29):52-56.

[4]高等院校土建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編制.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學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幹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城市規劃專業[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5]夏紀梅.教育的中心是老師還是學生[N].廣州日報.1995-12-27,A29.

[6]萬騰騰.我國研究型大學創造性人才培養的問題與思路[J].江蘇高教.200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