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69K

語文素養,是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正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重視。我校地處農村,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偏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校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長期以來,農村中學教學硬件設施基礎薄弱,教學理念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活動比較單一,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書寫差、錯別字多、語文知識面狹窄、口頭表達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較弱。

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論文

我們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農村中學生語文素養效果比較明顯。

1、優化語文教學環境。為實現語文素養培養目標,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境的建設與優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教師樹立大語文學科觀念意識。語文學習不能侷限於教材。大語文教學的語文學習的材料應是廣泛、多樣、大量的,現有的教材只是這些學習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師可將一些篇幅不長,內容雋永,難度適中的文章積累起來,編輯成冊,作為學生共同的閲讀材料,讓學生能開闊眼界,獲得多角度的知識和認識,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另外,語文學習不能侷限於課堂。知識來源於生活、社會、自然,如僅限於課堂學習,只是井底之蛙,所識有限。而大語文教學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與學校、社會、家庭、自然這個大環境結合起來。

2、加強課堂教學。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組織並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加大訓練力度,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進而形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是我們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的追求。

①以人為本,精心設計。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方法。不要低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視少數學生。教師要精神飽滿,以信任、期待的語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感覺到語文學習的挑戰和樂趣,從而學會學習,樂於探究,並形成學語文、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②大力借鑑傳統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傳統語文教學重視古詩文的背誦、默寫、屬對、涵詠和頓悟,這些方法是符合漢語文學習規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們應該大力繼承。對於古詩文的教學,就要重視在課堂上讓學生誦讀、吟詠、背誦、默寫,強化積累,增強文言語感,使學生得到傳統經典的薰陶,為學生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紮實的根基。

③加強語文課堂訓練,活化語文教學。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重視語文課堂訓練。語文知識的傳授是必要的,但不必為傳授而傳授,應該結合練習進行傳授。語文訓練多種多樣,如閲讀訓練、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等等。應該説,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量的訓練任務,使課堂動起來,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3、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這也是新課標多次強調的。在構成語文素養的'諸要素中,語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説到底,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要通過他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出來,而且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相當的語文能力,能讀會寫,善於吸收和表達,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實踐,語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語文教學不給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另外,也只有在具體的語文實踐中,學生的情感態度、意志品質、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等課程目標才能更好地達成。

①創建文學社,編輯文學社刊。依託文學社成立作文輔導班,進行寫作指導,每週一次,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專題講座,向文學社會員開放。輔導教師以我校語文教師為主體,高年級作文水平高的學生、外校名師、專家、作家為補充。學生憑文學社會員證聽課,每次聽講後,按時提交一篇相關內容的作文。定期編輯文學社刊,每學期,分年級,由該年級教師擔任輔導教師,該年級有文學專長的學生按照組稿————審稿————定稿的流程編輯一期刊物。每學期組織一次作文競賽,安排一次作文展覽,編輯一本學生作文集。

②開展“校園之聲”文藝廣播活動。成立“校園之聲”文藝廣播站,播音員從各年級學生中產生,分工負責,具體到人。利用校園廣播網,每天早讀後用15分鐘時間播放錄音。作品由文學社提供,主要形式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藝節目,如快板、相聲、詩朗誦、散文、小小説等。每學期評選若干“最受學生喜愛的節目”,進行獎勵。

③開展其他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充分地開發和利用農村中學語文資源,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農村的田園風光和野花野草中無不藴含着無盡的知識,而這些資源則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讓學生把“泥土”和“草葉”裝進書包,把“鳥語”和“花香”帶進課堂,讓學生到田野去,到果園去,親近自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賞農景、幹農活、記農事、寫農民。例如可以開展家鄉風俗、歷史演變、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調查活動,可以蒐集春聯、民間故事、民間傳説、農諺、歇後語等採風活動,可以調查集鎮店鋪招牌廣告文字規範使用情況,也可以調查研究小城鎮發展變化的情況,等等。書本以外的農村生活是農村中學生學習語文的廣闊天地,讓農村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充滿泥土和草葉的芳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拓展求知的空間,又可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語文素養,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諧發展,才能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們會在這方面繼續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實踐,力爭依託省級課題研究,探索出適合提高農村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具體途徑,既符合農村中學生實際情況,又可持續長久地堅持下去,切實提高我校中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新課程改革在我省農村中學順利推進提供一定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