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探析大學生就業心理特點和影響因素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摘要: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隨着國際國內經濟規模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內外經濟增速趨緩,對就業的拉動效應減弱,大學畢業生供給和需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因此,研究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特點,分析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積極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舉措。

探析大學生就業心理特點和影響因素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就業創業;影響因素

高校大學生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力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事關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國家未來。統計數據顯示,進入21世紀,我國每年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都在高速增長,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面臨着新問題和新挑戰,既存在畢業生的職業素質、就業意願與市場需求相矛盾的特點,也存在畢業生數量、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矛盾的問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畢業生面臨巨大的心理衝突和壓力。據研究,就業心理問題已經成為除學習壓力、情感困惑和人際關係之外影響高校大學生心理的第四大因素。[1]因而引發的心理問題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因此,預防和解決就業問題,應從研究和分析大學生就業心理特點及影響就業的因素着手。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特點

(一)多變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對自己的態度的統一,它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檢驗、自我監督和自我完善等。準確的'自我認識和合理的自我評價是大學生學業順利、事業成功的前提。很多大學生認為經過幾年的學習,自己在專業成績、社會實踐等方面已具備競爭優勢,覺得找工作只是自己意願的問題,只是求職時間長短、工作待遇、工作性質的問題,因而盲目自信,就業期望值很高。但由於社會生活知識、能力和求職經驗的不足,再加上對自己估計過高、對困難估計不足、缺乏靈活應變的求職能力,部分學生求職連續挫折,並體驗到了強烈的挫敗感,產生了自卑、怯懦、退縮等消級情緒和無所適從的焦慮心理,在持久和過度的消極情緒影響下,便覺得自己缺乏競爭力,慢慢地喪失了求職的激情和前進的動力。

(二)盲目的從眾心態。大學生興趣廣泛,喜歡求新求異求變,容易受社會、校園中出現的新鮮事物和新觀念新思潮的影響。但因為缺乏系統的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自身視野、經驗和學識有限,在面對就業創業這樣的人生大事時,往往依賴和參照家人、老師和周圍同學。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看到別人在複習考研,自己也準備考研,看到別人在公務員,自己也考公務員,看到別人創業能掙錢,自己也想創業,舍其所長,就其所短,就業擇業帶有明顯的盲目性、攀比性和功利性,作出不利於自身、與自己職業興趣和個性特徵不相符的選擇,最終一事無成。

(三)矛盾的就業期望。渴望競爭與尋求安穩的矛盾心理在大學畢業生中普遍存在。在國家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各級政府給予大學生優厚的就業創業政策扶持,很多大學生渴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展所長,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但同時,在抉擇過程中,他們意識到資金籌措困難、項目精準定位困難、創業和管理技能缺乏,空有強烈的創業願望,在創業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創業實踐寸步難行,於是,相當一部分創業受挫的大學生開始轉換目標,規避有風險和有挑戰的工作崗位,追求工資高薪、職業穩定性和“一次到位”,重新聚焦在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工作上,導致“有業不就”和“無業可就”,加劇和放大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二、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原因分析

(一)畢業生供給與市場需求的結構性失衡現象嚴重。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受國際經濟整體復甦緩慢、國內經濟體制、結構和增長方式等轉變及不可預測因素增多等原因影響下,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彈性係數減低,經濟發展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相對減少。但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供給總量在不斷增加,連創歷史新高。如,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從2002年的145萬人增至2006年的413萬,從2010年630萬人激增至2016年近765萬人。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已到瓶頸期。如,2011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為89.6%,離校時初次就業率為77.8%,2013屆大學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為71.9%,2014屆畢業生畢業後半年的就業率為92.1%,雖比2013年略有增長,但就業後本年內98%的本專科生髮生過主動離職。大學畢業生的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導致了大學生結構性失業。

(二)高校學生培養質量的結構性矛盾突出。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目前,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建立,行政辦學色彩依然濃厚,教育改革和結構調整相對滯後,還存在師資、學科結構和教育培養模式不合理、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設計不繫統不完整、專業招生及人才培養自我約束機制不健全、缺乏對市場信息的準確預測和科學論證等問題。諸多原因疊加導致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數量、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產生較大矛盾,部分專業 畢業生無業可就。如教育部公佈的《2015年中國大學生畢業就業報告》中就表明,法學、生物工程和美術學等專業就是連續2年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本科專業。

(三)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差。高校就業創業教育就是以培育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與素質、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為主的教育,目的是促進學生主動就業和積極創業。我國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都非常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許多高校已經開展了就業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整體教育水平尚處於初級階段,還存在對就業創業教育工作不夠重視、認識觀念錯位、師資隊伍素質不高、課程設置不合理、教育體系不健全、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和弊病,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綜合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整體較差,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調查顯示,2015屆畢業生中,74.0%的專科生和58.1%的本科生未來三年有創業意向。但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並不如預想的高。2015屆碩士、本科和專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分別是0.6%、1.2%和2.6%。

(四)社會心理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影響。大學生就業觀念,包括大學生的職業理想、就業觀念、就業能力與素質、就業心理、職業評價與自我評價、求職技巧等。目前,源於中國社會傳統、根深蒂固的重社會地位、重物質利益、重工作穩定和重自我中心的就業理念,依然深深影響着高校畢業生所在家庭和本人的就業擇業觀念。很多畢業生傾向於選擇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和大中城市就業,希望選擇政府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等工作穩定、職業發展前景良好的工作,職業生涯規劃過多的依賴家庭背景和親戚朋友,“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市場競爭和自主謀業觀念,擇業時只談愛好、興趣和工資待遇,卻很少談創新、服務和奉獻,自我利益為中心的傾向明顯。如,麥可思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5屆畢業生中,56.5%的專科、58.0%的本科畢業生最主要創業動機是“希望通過創業實現個人理想”,24.0%的專科和27.2%的本科創業者“預期可能有更高收入”。研究表明,高校畢業生在蘇南五市及上海、浙江、廣東、北京等社會經濟發達地區就業的比例雖然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但一直超過50%,到西部落後地區就業的比例依然很低,只佔2%。總之,由於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制及機制改革滯後、人才供給結構及數量與經濟發展快速變化對人才的需求脱節、勞動力市場多重分割、畢業生就業觀念有待轉變等複雜原因疊加,導致和加劇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各種結構性矛盾。在實行市場化人力資源配置的社會背景下,高校只有以社會經濟發展對各類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信號為邏輯起點,不斷健全高校自主辦學與自我約束機制,積極推進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力度,應對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不斷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才能有效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春雷.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其影響因素[D].長春:吉林大學,2010.

[2]曹洪軍.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的專業結構性矛盾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