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教師勤工儉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導語:勤工儉學是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小學教師勤工儉學論文

小學教師勤工儉學論文

摘 要:農村小學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培育國家“兩個奮鬥目標”人才的重要途徑。20××年5月26日教育部長賙濟同志在雲南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現場會上指出:“農村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在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創造條件的同時,仍然是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而必須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

關鍵詞:小學教師

勤工儉學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是為培養學生適應將來融入市場經濟大潮的需要。科學實施勤工儉學具有多重的重要意義,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應重點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讓他們知道勤工儉學主要是為了培養能力,鍛鍊自己的意志和自強自立的品格。其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將來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他們成為祖國實現現代化的建設人才。當然,帶領學生通過自身勞動所得來補償生活、購買學習用品及充作班級活動費用,這對於農村學校學生來説是減輕經濟負擔的好事。

勤工儉學本應該在當今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和市場經濟大潮環境中高歌猛進的,可是現實讓絕大多數的農村學校將勤工儉學工作淡出了師生的視野。勤工儉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及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早已得到國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例如:我館陶縣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每個鄉鎮學校均有供學生學習實踐和創收的學農基地,並且每所學校均安排有專人負責勤工儉學的領導工作。現在館陶縣教育局設有一個勤工儉學科,這對於各鄉鎮農村學校的勤工儉學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幾乎無關聯,有專門的職能管理部門而賦閒不去發揮領導和管理的職能作用,這不很令人費解嗎?是不是時下對於農村鄉鎮學校來説是沒有勤工儉學的發展空間了呢?我們的答案是“不!”

筆者通過多年的`考察、分析、論證,始終認為勤工儉學工作的開展在農村鄉鎮學校還是很有前景的。其優勢較多。

優勢一:勤工儉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已並一直得到國家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即有政策的支持。

優勢二:在當今的市場經濟及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大環境下,大力開展勤工儉學本來就是應運潮流而生的產物。即有適宜的社會環境可大力開展此項工作。

優勢三:目前農村絕大多數中青年農民均外出務工,家中土地、山坡、養殖場地等閒置現象可謂到處皆有。即可容易重新獲得獲得學農基地或其它場地。

此外,在現在的中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某些課業上不去而失去了信心和興趣,引導他們在勤工儉學過程中通過實踐,培養他們的自我動手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創新,從而讓這些學生在課堂外找到興趣和自信。這也可以説是人力資源的優勢。

目前,農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有哪些途徑突破圍城呢?

首先,教育主管的職能部門要重視勤工儉學具有素質教育和經濟效益的雙重意義。應把勤工儉學管理工作作為各學校的年度考核工作中來,要考核學校是否有專職的勤工儉學管理人員,是否有學農基地或養殖場地,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及參與率的為主,經濟效益為輔。

其次,縣教育局勤工儉學管理站要組織好各學校認真總結經驗,互相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在全縣內推廣和學習有創新的經驗、模式。

再者,勤工儉學的實施規劃,一定要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只能憑藉當地的優勢來規劃發展計劃,要考察本校適合什麼,有什麼資源優勢和場地,充分論證後才能確定項目。

我們管理者和教師首先要明確勤工儉學實施的目的應該是以育人為主,創經濟效益為輔。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重點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導他們從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動。在實驗基地邊學習理論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理論中親自動手實踐。適時地給他們宣傳勤勞加科技致富等思想。讓學生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習和實踐,既鍛鍊了學生的勞動技能,又讓學生從實踐中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了學生珍惜勞動成果和崇尚科學技術的品質。

以我縣各鄉鎮學校為例,筆者認為可以嘗試性地從以下幾個途徑來開展時下似乎已淡出人們視線的勤工儉學工作。

(一)利用學校後勤服務利潤給力勤工儉學發展。

加強學校後期後勤管理服務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後勤服務社會化與學校管理相結合模式,在現今學生人頭公用經費相對充足的日子裏,我們應把學校食堂、小賣部的收入利潤中拿出一部分,投資於學校勤工儉學的發展資金。

(二)抓好至少一處的學農基地建設。

抓好學校的學農基地建設,是實施勤工儉學教育、創收的重頭戲。

據筆者調查,館陶縣各鄉鎮學校的學農基地基本上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都以荒廢、流轉和自動退回等形式消失了。基於前面所分析到開展勤工儉學工作前景的“優勢三”,出資不是高成本建設一處學農基地也不是難事。現在尚有土地所有權且被他方利用的原學農基地應收回和利用好這些土地,沒有基地的學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申請政府劃撥土地,也可以自行向你們租賃土地來解決學農基地的問題。有了學農基地,帶領學生學種水果、蔬菜,花草苗木的培育,優化品種、嫁接繁育等知識技能均可讓學生在基地得到鍛鍊和掌握。

(三)利用農村地理優勢,選擇發展好養殖業。

根據現行的肉、禽、蛋等農副產品價格漲幅過高的形勢,農村學校應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優勢,認真選擇好適合的養殖項目發展,當然,這要有相當水平的技術作保障,學校請來相關的畜牧老師一併上課指導,一定會激起很多學生的興趣。

(四)建大棚種養食用菌和育種超季節蔬菜秧苗。

利用農村到處都有落葉喬木、秸稈等資源,學校完全可以購買食用菌種,帶領學生收集農村落葉的雜柴、秸稈進行簡易加工,裝袋上架培育出學生食堂需要的食用菌來。這種既讓學生學到種食用菌的技術,又讓學生嚐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的自信和學習科技的興趣自然得到培養。在大棚裏提前繁育蔬菜秧苗,既可以為學校學蔬菜基地提供早期的蔬菜秧苗,也可以暢銷市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