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異形柱結構設計研究論文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28W

摘要:本文詳細闡述了異形柱框架的受力特點,對設計實際工程中異形柱結構的分析計算、構造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並給出成功的工程設計實例。

異形柱結構設計研究論文論文

關鍵詞:異形柱;框架

1前言

近年來,異形柱框架或異形柱框架一剪力牆結構作為一種全新的結構形式廣泛用於小高層住宅建築中,相對於傳統的短肢剪力牆或框架結構,能更好的滿足建築需求且造價略有降低,因此具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結構形式一般指同層內異形柱數量超過柱總數量10%的框架或框架剪力牆結構,適用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或7度的地區。

2受力特點

異形柱是指柱截面擯棄了慣用的矩形柱,而採用多個小牆肢的組合截面柱子,由剪力牆演變而來。柱肢截面中各肢高厚比不大於4,常用的有L形、T形和十形,亦有采用Z形。柱肢寬度一般使用與牆體相同的厚度,一般為200~250mm,不大於300mm。肢長較大,《規程》規定不小於500mm,一般為600~800。除此之外,不等肢異形柱肢高比一般不超過1.6,各肢截面厚度不能相差過大。

雖然異形柱由剪力牆演變而來,但由於柱截面本身的特殊性,異形柱結構的受力特點既不同於剪力牆結構,也與普通框架相差很大,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在荷載作用的結構反應更加複雜。國內外大量的試驗資料和理論分析證明,異形柱的破壞形態有:彎曲破壞、小偏壓破壞、剪壓破壞等,影響破壞形態的因素主要有:荷載角、軸壓比、剪跨比、配箍率等。

2.1整體計算分析

異形柱的存在和不同的佈置對結構整個抗側力剛度影響很大,總體來講相對於同樣佈置的同截面矩形柱結構,異形柱結構的整體性要好,剛度略由增強;而單結構形式來講,異形柱結構的剛度介於普通框架和框架剪力牆之間。文獻[2]對8度區-6層住宅分別採用矩形柱和異形柱框架進行設計,然後分別採用SATWE和CRSC程序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異形柱結構的底部剪力要比矩形柱框架結構大16%~26%左右,各層柱的平均剪力和節點剪力也比矩形柱框架大很多。異形柱結構的受力特點介於普通框架柱和剪力牆之間,結構的抗震性能比較差,在內力分析計算時,既不能完全按普通框架柱,也不能完全照搬短肢剪力牆。

根據規範要求,對於矩形柱結構,當無斜向抗側力構件時,結構設計的地震作用方向一般取工程縱橫軸方向,即0°和90°以此來求得地震作用下的結構內力,正截面承載力兩個方向分別按單偏壓計算配筋,其承載力基本上可以包絡地震作用沿其他方向的情況。但對於異形柱,由於截面慣性矩沿不同方向差別很大,地震作用下柱受力的最不利方向不一定0°或90°,也就是説僅沿該兩個方向計算的正截面配筋並不能完全包絡地震作用沿其他方向時的情況,尤其在高烈度地區體現得更顯著。對此,《規程》強制規定,7度及以上時地震作用尚應對與主軸成45°方向進行補充驗算。

考慮到受力後異形柱結構反應複雜,抗震性能不好,為符合“三水準兩階段”的抗震設計思路,地震作用計算後梁柱的內力調整都相對要求更嚴格些。對此,目前國內通用的結構設計軟件PKPM並沒有體現出來,雖然可以建立異形柱的模型,但尚未增加異形柱這種結構形式。其內部的內力調整和截面配筋計算仍然按照矩形柱或者短肢剪力牆的模式進行的,這難免會帶來誤差,有時可能相差甚遠。天津大學開發的異形柱設計軟件CRSC尚未普及。

目前很多設計都是把異形柱作為短肢剪力牆,按短肢剪力牆結構利用PKPM等空間軟件進行分析設計,誤差大在所難免。相對精確的設計方法是:假設樑柱節點與普通框架樑柱節點相同,按等主軸剛度及等截面面積兩個條件把異形柱截面轉化成等效矩形柱截面,利用空間有限元分析程序進行內力分析,求出柱的內力重新按照有關異形柱截面的配筋計算公式進行截面配筋驗算。但這種等效轉化後的計算模型仍與實際結構有較大出入,由於異形柱肢長比較大,與樑相交時樑柱重疊部分較大,形成類似與壁式框架的樑柱剛域,樑的計算長度大大減小,實際結構的側向剛度比計算模型大,導致地震力計算偏於不安全,文獻[3]對柱內力在程序計算結果的基礎上乘以約1.1的放大係數或者加大週期折減度以適當考慮其影響。但這也是權宜之計,且對於普通設計人員來講過於費時費力,不利於提高效率。

2.2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載力

柱肢截面的差異,導致柱肢平面內外兩個方向的`截面特性相差較大,異形柱截面在軸壓力及彎矩剪力共同作用下,正截面承載力的計算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因為柱截面中和軸一般不與彎矩作用平面相垂直,也不與截面邊緣平行,其位置隨截面尺寸、混凝土強度、配筋率及荷載角等諸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進而導致柱肢平面內外兩個方向的慣性矩差異明顯,進而側向剛度相差較大,對不等肢的截面表現尤甚。因此普通柱正截面抗彎驗算的計算公式並不適用於異形柱,《規程》將異形柱截面劃分為有限個混凝土單元和鋼筋單元,仍然採用平截面假定給出了雙向偏壓的正截面承載力驗算公式。

由於多肢的存在,其截面的剪力中心往往在截面外,受力後主要依靠柱肢交點處的核心混凝土協調變形和傳遞內力,導致各柱肢內存在相當大的剪應力和翹曲應力,柱肢易首先出現裂縫,核心混凝土處於三向受剪狀態,變形能力降低,脆性破壞特徵明顯。

異形柱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也隨荷載作用方向而變化,但對同一方向的地震作用由於翼緣的有利作用,通常比等面積矩形柱高,文獻[4]表明,T形截面柱的受剪承載力至少為同截面面積矩形柱的1.15倍,L形柱則基本相同。

2.3節點強度

普通框架只要樑柱截面滿足規範構造要求,節點核心區面積大,除二級或更高抗震等級的節點外,一般不需要特別進行節點抗剪驗算。但異形柱框架的肢厚不大,節點核心區有效水平截面積小。另外,異形柱由於軸壓比的要求,通常肢長較大,相對同截面面積的矩形柱來講,剛度大,地震作用大,相應的節點剪力比相同佈置下(柱面積相等)的矩形柱結構大很多。因此異形柱框架節點一般都需要驗算節點抗剪強度。同時,異形柱肢厚度偏薄,節點斜壓機制引起的核心區斜壓力相對較大,鋼筋握裹性能差,施工質量的可靠性也難以滿足。

異形柱截面形式的不同,其節點受剪承載力也差別較大。十形截面柱的翼緣佈置在節點截面中間受力最大的部位,翼緣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節點受剪承載力與同截面面積的矩形柱相差不大,T形截面次之,L形相差最大,受剪承載力下降最大。文獻[5]研究表明:L形、T形、十形柱節點的受剪承載力比具有相同有效截面的矩形柱節點分別低33%、17.5%、8%左右,且用於矩形柱框架節點抗剪驗算的公式已不適用於異形柱節點。在高烈度地區控制異形柱結構適用高度的參數已不單單是柱軸壓比,而是節點區的強度。

3構造措施

異形柱的受力情況複雜,結構延性相對較差,單純依靠目前的程序計算配筋尚難滿足結構抗震的延性要求,因此必須加強構造措施,從概念出發,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安全度。

3.1結構平面佈置

異形柱框架應設計成雙向剛接樑柱抗側力體系,根據結構平面佈置和受力特點,可設計成部分異形柱部分矩形柱的形式,特別注意在受力複雜部分採用矩形柱。平面佈置宜使結構平面剛度均勻對稱,儘量控制或減小扭轉效應:豎向佈置注意體型力求簡單規則,避免過大的外挑內收,避免樓層剛度沿豎向突變;柱網尺寸不易過大,一般不超過6m,柱矩大梁高也大,一方面建築淨空難以滿足要求,另一方面柱承受的軸力也大,軸壓比高,於抗震不利。為保證樑板對異形柱節點的約束,宜採用現澆樓蓋。

3.2軸壓比及柱配筋

對於柱而言,控制其延性的因素很多,不管對矩形柱還是異形柱,軸壓比無疑是最重要的控制條件之一,其側移延性比隨着軸壓比的增大而急劇下降,對異形柱更應從嚴控制。這可以通過控制柱距、採用輕質牆體、優化結構平面佈置改善。柱肢端承受樑傳來的集中荷載,局部壓應力大,可設置暗柱。曹萬林等《鋼筋混凝土帶暗柱異形柱抗震性能試驗及分析》表明:帶暗柱異形柱與普通異形柱相比,承載力及延性和耗能能力有顯著提高。

異形柱截面的剪力中心與截面形心不重合,剪應力的存在使柱肢先於普通矩形柱的剪壓構件出現裂縫,產生腹剪破壞,導致柱脆性顯著,延性普遍低於矩形柱。而且柱截面可能出現單純翼緣受壓,此時柱的延性最差,因此需要進一步提高異形柱的抗剪能力。除此之外,儘量避免短柱的出現,對剪跨比小的短柱要採取相應的加強措施,以免形成薄弱環節。

3.3節點構造

節點已經成為異形柱結構的薄弱環節,考慮到節點處鋼筋的錨固以及保證節點區混凝土澆築的質量,柱鋼筋數量不宜過多且直徑不宜過大。

4工程實例

長沙市某住宅樓長24.7m,寬14.5m,建築面積3575m2左右,地上架空層一層,層高4.5m,住宅十一層,層高3.0m,最大建築高度為39.0m,平面圖見圖1。該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類別Ⅱ類。採用異形柱框架——剪力牆結構,剪力牆抗震等級為三級,異形柱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採用SAIWE程序分析,各層間位移角見圖2,滿足規範對層間位移的規定;同時重視抗震概念設計,加強構造措施。目前已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經觀察結構整體狀況良好。

5結語

異形柱結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其受力性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目前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完善設計理論,開發更適用的設計軟件,提高工程設計效率,便於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JGJ149-200,混凝土異形柱結構技術規程。

[2]黃鋭,抗震設防高烈度區異形柱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兩個問題,建築結構,2005(5)。

[3]沈偉,汪傑南京虎嘯小區09棟住宅異形框架設計,建築結構,2001(11)

[4]李建輝,論述異形柱輕型框架的設計,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2)。

[5]曹祖同,霞等,鋼筋混凝土異形柱框架節點強度的研究建築結構,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