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體育心理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26W

第1篇:大學體育訓練與比賽中體育心理學的應用解析

大學體育心理學論文

一、在訓練和比賽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對於一些運動員來説,由於教練給運動員的任務量過大,訓練難度較高,教練、家人給予了較高的期望等原因,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導致在賽前過於緊張或者焦慮。此外,在生活中,運動員也會有許多煩心事,或者由於長時間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心理上產生了疲倦,身心疲憊,注意力難以集中。大量的體育訓練之後,運動員往往身體過於疲勞,或者在比賽過程中,由於自身處於不利地位,運動員很多不良情緒在內心積蓄,這些狀況都嚴重影響運動員在比賽中成績的發揮。

二、運用體育心理學進行心理訓練和調節的措施

1.培養意志力,增強自信心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運動員,首先要學會忍受艱辛,據此分析,培養運動員的意志力是運動員變得更加優秀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根據體育心理學,運動員在支配身體行動時要經過大腦意志的驅使,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有行為動機的形成,然後再對行為的目的性進行明確,隨後,運動員要對行動的方式以及進行的戰略規劃並抉擇。最後,為了完成使命,更要不斷地克服艱難險阻,出色地完成任務。在運動員的日常訓練過程中,要根據上述的行為過程,對成員的各個方面進行培訓,做到有針對性地各個攻破,培養運動員的行為動機教育,讓他們在思想上有一種更高、更快和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並有針對性地培養運動員的行為意識、更有效的訓練,以提高其組織能力,最終培養運動員訓練的主動性,讓運動員具備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勇於拼搏的意志品格。例如,在日常的體育訓練過程中,教練要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訓練中應不斷加深訓練難度,逐漸增加運動量,同時,還要對運動員提出相應的要求,使他們合理運用自身的意志來完成體育訓練任務。當運動員身體疲憊時,教練應該根據每個運動員所能承受的身體負荷,繼續增添平時的訓練任務,讓運動員學會通過意志力的利用來克服困難,對心理與生理上的困難發起挑戰,努力克服。這樣做,不但能夠使運動員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而且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既不妄自菲薄又不驕傲自負,從一點一滴的進步中獲得成功的喜悦,樹立自信心。

2.情緒的自我調節

(1)合理宣泄。人類都有情緒消極、興奮或惱怒的情況,此時身體裏會暫存着一股巨大的負面能量,如果不能釋放出去,會嚴重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運動員存在這種現象,不僅會影響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發揮,也會對他們的身體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2)適當控制。情緒一般分為正常情緒和不良情緒,針對正常情緒,運動員要學會宣泄,對於那些不良情緒,運動員要學會控制。運動員在訓練或者比賽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良情緒,運動員要具備辨別不良情緒的能力,在認清不良情緒之後要儘量避開或者努力去克服。要學會分散自身的注意力,從而使那些不良情緒得到削減和緩解。要學會自我調整,從而使運動員處於心理放鬆的狀態,緩解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

3.訓練和比賽中常用的心理調節方法

(1)音樂放鬆法。在我國,有許多運動員在比賽之前,由於精神壓力太大而精神憂鬱,情緒難以控制。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運動員可以通過聽舒緩的音樂來緩解情緒,使運動員在注意力集中的同時,保持正常的情緒。

(2)注意力調節法。對於一些運動員來説,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表現優異,但是在比賽之前或者正在比賽的過程中,會有非常大的壓力,產生消極情緒或者緊張不安。因此,運動員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將這種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比如,和好友聊會天或者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4.教練員的正確引導

在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教練值得注意的是:

(1)對運動員的訓練規劃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周到,做到訓練內容從簡單到複雜,訓練量從少到多,循序漸進,從而培養運動員的自信心,分享成功的喜悦。

(2)注重訓練的情境教育,在創設情境中,要與艱苦的條件相結合,從而激發運動員的鬥志,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使他們具備體育訓練的主動性和責任感。

(3)在一段時間內要對運動員進行測試,並針對測試結果進行簡單的評價,也可以適量地實施一些獎罰制度,從而提高運動員對體育訓練的興趣,調動他們對體育訓練的熱情。

隨着社會的發展,體育競技的水準也越來越高,它已不僅僅是身體技能的競爭。不過,多年的統計顯示,很多運動員由於各種心理原因,在體育比賽中發生了各種狀況。因此,運動員要克服心理困難,從而實現體育競技成績的有效提高。

第2篇:從眾心理對大學生羣體參與體育運動的影響

1.從眾行為的定義

從眾行為常被大家理解為“人云亦云”“隨大流”“大家怎麼做,我也怎麼做”等行為,準確地説,從眾行為指由於羣體的.引導或施加的壓力,個體放棄自己的意見,轉變原有態度,而使個人的行為朝着與羣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終原因是為了緩解或消除與羣體大眾間的矛盾和衝突,緩解壓力,增強安全感。

從眾行為因其具有一定盲從性,故產生的結果也為雙重性。一方面其有助於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有助於學習他人經驗等;另一方面則會束縛思想、扼殺創造力和抑制個性的發展。我們要趨利避害,努力提高自己明辨是非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2.發揮從眾行為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效應

(1)擴大高校體育組織的規模。心理學家認為,某種意見持有人數量的多少是影響從眾心理最重要的因素。事實證明,很少有人能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繼續堅持自己的看法或行為。在一定程度下,從眾率的高低隨羣體人數的增加而不斷上漲。大學生雖已成年,但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沒有完全形成,“隨大流”現象更易發生。

(2)合理樹立“行為參照”。有時無助的處境、重要的抉擇都會使從眾心理越發嚴重。此外,相似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往往比較容易接受在年齡、性別方面與我們相似且有着相似想法和行為的人的影響,利用“相似性”原理,為廣大學生樹立“行為參照”就顯得尤為重要。

某一羣體中有着很高威望或者地位的人在不經意間影響着大多數人,所謂“人微言輕,人貴言重”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也可以通過校內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利用從眾心理去引導廣大師生參與體育運動。

(3)增強高校運動羣體成員的凝聚力。團隊中人際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團隊凝聚力的強度。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團隊成員之間越熟悉,越瞭解,團隊凝聚力就會越強,從眾心理傾向也就越強烈。因此,應當發揮一些大學生在集體體育運動中的積極作用,使他們成為大學校園體育活動的中流砥柱,促使參與體育運動的人不斷增多、堅持體育鍛煉的人不斷增多。

3.減少從眾行為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消極效應

(1)壓力是從眾行為的一個決定因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團隊內部如果有人背離了其他成員的意圖,必定會遭到他人的反對,甚至指責,最終被孤立。在健身意識不強,體育氛圍淡漠的大氛圍下,如若有人大力宣揚,鼓動大家都去參加體育運動的話,那必然遭到其他成員的反對,適得其反,不能很好地達到最初的目的。因此,要鼓勵所有同學進行體育運動,增強對體育的認識,因地制宜開展集體運動項目消除這種壓力。

(2)羣體自身的一致性,是構成從眾人羣壓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學家阿希經過研究分析證明:“無論羣體的規模如何,只要羣體出現了不一致,從眾率明顯下降。”大學生羣體受教育程度高,學業壓力大,而體育觀念尚未形成,對待體育運動的態度、參加意識都處於開始階段,可能一時興起去參加體育運動,但不可能長久地堅持進行體育運動,“一天打魚,兩天曬網”便成常態。因此,我們要利用從眾心理通過不同途徑去引導我們身邊的人,不斷加強體育意識,進而影響其他人,使形式上的“從眾”內化為“習慣”行為。

(3)外部環境的改變是影響從眾行為的重要因素。從眾氛圍一旦消失,則會很容易使眾多從眾人羣不知所措,從而改變原有計劃。社會上“一窩蜂”現象很多,但是現象過後便又回到從前的情況,幾乎沒有任何大的改變。因此,良好積極體育氛圍的形成才是最終目的,這不能僅僅通過幾次集體活動就能起到效果,我們要不斷進行長效的活動來鞏固、帶動、保持,促使形成“動力定型”,而不應該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使本來好的體育氛圍因得不到鞏固而逐漸喪失。

第3篇:關於大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現狀的對策分析

參與體育活動能增強體魄,增進體育意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體育健身觀念。《關於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中已明確指出,高校教育中應培養學生運動習慣,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體育鍛煉活動。但很多高校沒有很好地執行相關規定,對體育教育並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缺乏對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的引導。體育教學現狀不理想,教育職能發揮不明顯,很大一部分學生體育鍛煉動力不足。

一、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的基本概念

1.體育意識。體育意識是指人們參與體育活動時對體育活動的認知和理解,以及所產生的思想觀念和心理活動,屬於體育心理學範疇,是人腦自然物質的一種屬性。體育意識影響體育習慣養成,影響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一般而言,體育意識需後天培養,需要通過不斷的社會積累和大量體育實踐活動來逐步養成。

2.體育行為。體育行為是指人們在進行體育鍛煉活動時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為滿足體育鍛煉需要而進行的活動,其基本理論是行為活動理論。體育行為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受體育意識影響,還受人的觀念、心理條件、社會文化環境制約,而且體育行為也會促進體育意識養成,二者有着密切關係。

二、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現狀

參與體育鍛煉,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引導學生體育行為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調查表明,缺乏體育鍛煉的學生多承壓能力差,性格內向,意志力薄弱,身體素質低下。而熱愛體育運動的學生,大多性格樂觀,熱愛生活,敢於迎接挑戰和競爭。體育運動不僅能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而且能磨鍊學生意志力,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體育活動中的團隊合作能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體育項目的規則能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另外,體育活動中的人際交流能培養學生社交能力,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的社會競爭。

從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現狀來看,65%的學生缺乏體育意識,20%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沒必要,30%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不太重要,15%的學生認為應進行體育鍛煉,但沒有運動習慣。僅有35%的學生認為參與體育鍛煉非常重要,其中20%的學生有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顯然,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的科學內涵沒有一個正確認識,從而導致他們缺乏體育鍛煉,體能素質持續下降。

三、培養體育意識、引導體育行為的措施

通過前文分析不難看出,當前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現狀並不樂觀,除了學生自身興趣愛好問題,還和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不科學,缺乏學生體育意識培養、體育行為引導有直接關係。因此,應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1.培養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前提是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中,應採取特色化教學模式,構建新型體育教學課堂,制訂詳細教學計劃,突出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運動興趣,使學生產生體育意識,發揮體育教育的最大效能。具體到教學中,應打破傳統,不能僅停留在基本運動鍛鍊和體操動作模仿階段,還應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2.優化體育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應走出以“教”為中心的老思路,優化教學模式,適應新的教育環境,增強體育教學參與性、互動性、趣味性、鍛鍊性、健身性,使教育內容更符合學生心理需求,以引導學生體育行為,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運動習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展現體育運動的魅力,利用體育運動對抗性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因此,學校可定期組織一些趣味性、參與性、對抗性強的趣味運動會和體育運動對抗賽,通過體育活動引導學生體育行為。

綜上所述,當前很多大學生缺乏體育意識,沒有運動習慣,體能素質不佳。為使體育教育職能得到更好的發揮,高校體育教學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引導學生體育行為,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