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發展會計電算化支撐企業信息化會計畢業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97K

隨着信息的來臨,信息技術的飛速和日新月異,世界正發生着深刻的變化。隨着加進WTO,如何進步中國的競爭力已經成了政府、企業和媒體關注的焦點。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已經熟悉到,選擇信息化道路是必由之路。而一直是企業信息化先鋒的電算化,正面臨着越來越大的壓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所以,我們有必要就會計電算化未來的發展進行和探討。而要正確把握會計電算化的脈搏,就必須首先了解企業信息化以及企業信息化對會計電算化的新要求。

發展會計電算化支撐企業信息化會計畢業論文

一、企業信息化的內涵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在生產和經營、治理和決策、研究和開發、市場和銷售等各個方面全面信息技術,建設應用系統和,通過對信息和知識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調整或重構企業組織結構和業務模式,服務企業發展目標,進步企業競爭力的過程。

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企業信息化與企業的治理和先進的信息技術密切聯繫,有着豐富而複雜的內涵,扼要地説,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企業信息化是一個覆蓋整個企業的龐大系統工程,從材料的採購到生產、銷售,從研究開發到高層決策,無一不是企業信息化所涉及的領域,即企業信息化是一個涉及企業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統工程。

2.企業信息化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①全面應用信息技術,建設應用系統和網絡;②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③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和業務模式。企業信息化必須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信息資源的開發,以至調整業務模式,進步效率,降低本錢、進步決策的質量、加快對外部變化的反應,進步企業的競爭力。

3.企業信息化的目標非常明確:進步企業競爭力,為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目標服務。企業信息化不是為了裝點門面,也不是新技術的實驗場。它是企業整體戰略中的一部分,與企業所有的目標結合為一體。

二、企業信息化的結構

1.在企業信息化的三個構成中,信息技術是企業信息化的條件條件。自機誕生以來,信息技術得到了高速發展,主要包括:網絡設施、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自動控制技術、自動存儲技術、自動運輸設備、自動輸進設備以及各種輔助設備和大量軟件等。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給我們實施企業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豐富的手段。公道地採用信息技術,為企業建立一個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讓企業的各種信息得到及時的反映和正確的處理,是企業信息化成功的先決條件和有力保證。

2.信息是基礎。曾以為,採用信息技術越先進的企業,其企業信息化也越好,現在看來這個觀點過於片面。對企業的各項戰略目標和未來發展直接產生的實在是信息,因此,能否為各個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確、及時、適用的信息,是企業能夠正確處理生產經營中的各項,以及能否正確估計形勢和判定未來的基礎。而信息能否滿足完整性、正確性、及時性、適用性(以下簡稱“四性”)也成為企業建設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評價標準。

3.企業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還取決於企業信息化的出發點。根據一些實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由於某項技術的先進,而實施企業信息化,其成功的概率將非常小;由於治理出現了題目或瓶頸,需要採用信息化來解決題目,其成功的概率將比較大。兩種不同的出發點,代表了企業實施企業信息化的決心有多大。以治理作為出發點,企業進行改革的力度將比較大,碰到困難時,也不會輕易退縮。同時,也表示企業追求的目標,不僅僅是採用新技術、進步工作效率,而是必須解決治理中存在的題目,將治理水平進步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所以,治理既是企業信息化的動力,又是其回宿。

三、我國企業信息化的發展狀況

我國的企業信息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尤其是近年來,隨着我國的持續增長,企業的不斷髮展,以及與世界經濟的接軌,很多企業投進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開展本企業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國的企業信息化進進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根據1999年對我國100家大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調查顯示,這100家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累計投進了300億元,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的企業比較也許還很少,但與我國1999年以前的情況比較,還是有了較大的改善。進進21世紀,我國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已經開始從大型企業走向中型企業,甚至是一些小型企業。通過各個省市的企業信息化調研報告可以看出,實施企業信息化的企業數目以及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資都有了較大幅度的進步。伴隨着競爭的加劇,進步企業競爭力,建設企業信息化,顯得越來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業信息化賦予會計電算化新的使命

會計電算化是對應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的通俗名稱,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的代名詞。另外,也將會計電算化稱為“電算會計”、“電子數據處理會計”等。

實際上,會計電算化就是利用計算機作為運算工具,融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及會計和於一體,實現會計數據的記錄、計算、分析、猜測,為核算、考核、控制和規劃再生產過程提供經濟信息。隨着我國企業信息化事業的不斷髮展,對會計電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會計電算化必須實現整個企業的財務信息化。企業信息化的不斷髮展,而僅僅對會計實施電算化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各方對財務信息的需求,會計電算化必須覆蓋整個企業的財務流,成為企業的財務信息處理的中心。

2.會計電算化必須服務於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與企業信息化系統有機結合。企業信息化涉及諸多的信息系統,為了取得全面的財務信息和財務相關信息,要求會計電算化系統與企業其他信息系統保持一致,實現財務信息與企業的其他信息無縫連接,融為一體,構成企業的信息基礎。

3.會計電算化必須加強信息的處理,使財務信息全面滿足“四性”。作為企業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評價標準,“四性”也是對財務信息的要求。所以,強化會計電算化對財務信息的處理、加工能力,使財務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個方面的需求,也就成為了會計電算化所追求的目標。

五、電算化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會計電算化保持了一種高速發展的態勢,究其原因在於會計電算化有其獨特的上風:一是會計工作是一個日常經營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會計工作的好壞直接企業的經營決策;二是國家對會計軟件市場進行了規範,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使得會計軟件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三是會計電算化需要的投進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機、設施以及一些輔助設備。投資基本保持在幾十萬元左右,盡大多數企業都能承受。

在這些有利的條件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具體地説,我國的會計電算化發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起步階段(1982年以前):我國第一台計算機誕生於1958年,從那時起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於技術工作。在這一階段中,主要是進行一些探索和試驗。

2.推廣階段(1983年到1988年):從20世紀80年代起,由於微型計算機的出現,使計算機技術得以普及。據財政部對全國3萬多家單位的調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單位開展了會計電算化工作。

3.普及進步階段(1988年到現在):一些行業主管部分通過組織開發通用會計軟件,減少了開發用度,同時也加快了會計電算化的進程。與此同時,一些商品化會計軟件公司也紛紛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會計軟件市場。

六、會計電算化面臨的

會計電算化固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也存在着以下很多題目:

1.覆蓋範圍太小。

通過對會計電算化的可以看出,會計電算化主要是在會計工作中使用計算機技術,即會計數據的計算機化。其處理的對象是會計數據,其處理的範圍基本上侷限於會計部分內部。而財務信息遍佈整個企業,涉及企業中很多相關部分,如採購部分、人力資源部分、銷售部分、生產部分、運輸部分等。正是這些部分,構成了企業財務信息的產生、傳遞和變化的過程。會計部分只是財務信息的最後處理者,會計電算化也只是對已經形成的財務信息進行計算機處理,滿足企業對財務信息的需求。

2.會計電算化輕易成為信息孤島。

很多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後,企業信息化工作就處於停頓狀態,沒有及時開展其他系統的建設。如:服務於生產的製造系統、服務於倉儲的自動存儲系統、服務於治理的辦公自動化系統、服務於決策的決策支持系統等。有的企業固然也在開展其他系統的建設工作,但由於缺乏整體的規劃,沒有用企業信息化的觀點來同一指揮信息化工作,造成各個系統與會計電算化系統之間數據格式不同一和不一致,使會計電算化必須採用手工輔助的辦法與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落後於技術。

由於在一段時期內,我國信息化工作偏重於技術,造成理論相對比較落後,會計電算化領域也不例外。很多企業是滿懷期看開始實施會計電算化的,最後卻失看地收場。有一些是取得的結果遠遠低於預期的效果,沒有起到進步治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採用會計電算化後並沒有進步會計工作的效率;還有一些乾脆就是全面失敗,整個系統全部放棄,仍然採用手工工作。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理論的缺乏卻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會計電算化建設至今,理論界很少提出過對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的指導性,也很少就企業實施過程中會計部分的改革、流程的規劃、職員職責的變遷、崗位的設置等進行深進的研究,對企業會計電算化後製度的建設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內,對企業而言缺少實際意義。

七、會計電算化的未來

綜上所述,會計電算化已經發展到一個性階段。為了適應新的環境,滿足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需求,會計電算化必須進行改革,融進整個企業信息化中,成為企業信息化發展的中流砥柱。筆者以為,會計電算化應作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1.會計電算化應擴展為財務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要求整個企業的財務信息化,而僅僅在會計部分採用電算化是無法達到這個要求的,會計電算化的定義與功能必須改變和擴大,才能真正實現這個目標。有的文章提出了會計信息化的概念,筆者以為,這還不夠,必須打破“會計”的範圍,會計電算化才能達到新的'高度。會計電算化應轉變為財務信息化,即在企業整個財務信息中,使用計算機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與信息化相適應的治理體制,對財務信息進行充分的利用和開發,真正實現財務信息的完整性、正確性、及時性、適用性,服務於企業發展目標,進步企業競爭力。

2.加強理論研究。

會計電算化理論研究一直落後於技術的發展,究其原因,與會計電算化自身不無關係。會計電算化主要是在會計工作中運用計算機技術,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計算機改變處理的手段。所以對技術的需求必然大於對治理的要求,而理論方面也是依附於手工會計理論的發展。而財務信息化不僅需要技術,更注重技術、信息、治理的結合,理論方面的研究顯得更為迫切。如各種類型企業實施財務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討、財務信息化與企業組織結構的關係、企業財務流程對財務信息化的影響、財務信息化下治理體制的變革、財務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的關係等。這些都是影響企業財務信息化乃至決定企業信息化能否成功的關鍵。由此可見,理論研究必須加強、加快,為財務信息化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將是未來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環節。

3.大力發展財務治理軟件。

從各個財務軟件公司最新的軟件版本可以看出,這一點實在已經開始進行。以金蝶軟件為例,2000年的金蝶軟件V6.3版本中,還是以賬務模塊為核心,以憑證的輸進、賬簿的處理等以核算為主的功能。到2002年的K/3系列,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增加了採購、銷售、庫存、固定資產、工資、應收應付等覆蓋企業各個方面工作的模塊,而且還加進了大量的治理功能,為企業提供了與經營決策相關的財務信息。財務軟件的發展和成熟,為財務信息化提供了技術基礎,同時,也提醒我們必須加快對信息和治理方面的研究。

4.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

財務信息化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毋庸質疑的,對人才的培養是財務信息化的重要課題。筆者是一名工作者,一直從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工作。依據個人的經驗以及對各種教材的研究,筆者以為,目前高校會計電算化的教育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以使用財務軟件為主;二是以開發財務軟件為主。第一點實在就是對信息技術的把握,是財務信息化的條件,應該得到加強。而技術的特點是發展快,更新快。現在的教材幾乎均落後於技術的發展2 ~ 3年,所以,如何讓學生最新的技術是急需解決的題目。第二點筆者深表迷惑,會計電算化主要是面向財會類學生,能否培養出熟練編制財務軟件的學生呢?即使培養出來,他們的就業方向又是什麼?以筆者的經驗,每年的學生中能達到編制程序要求的的確未幾,這些學生,主要是到財務軟件公司從事售後維護工作。而企業一般是從財務軟件公司購買軟件,通過引進開發財務軟件的人才來開發財務軟件的寥寥可數,而且往往也達不到效果。

所以筆者以為,第二點應轉變為以財務知識為基礎,利用已有的軟件,進行財務信息的加工和分析。培養在財務信息化中能夠對信息進行處理的人才,進步財務信息的“四性”,滿足各方對財務信息的需求。而財務軟件開發技術應作為一種補充,而不是主要的方向。同時,筆者以為還要增加第三點,以財務信息系統的建立為主,即以學生所學的治理知識,探索在企業中如何建設財務信息化為目標。通過這三點的結合,分別對應財務信息化中技術、信息、治理三個層面,為財務信息化的建設提供必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