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語文教學應充滿靈性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1W

摘要:“課堂應成為學生思考的王國,而不只是教師思想的櫥窗”。語文教學應充滿靈性,處處閃爍學生的智慧。教學中,我們應重新審視我們的課堂,對教學方式進行整合,更好地發展學生,以使學生得以更好的發展。我們不妨嘗試:變“組織教學”為“動機激發”;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變“運用知識”為“實踐創新”。

語文教學應充滿靈性的論文

關鍵詞:激發學習動機 培養主動求知 提高實踐創新 整合現代與傳統

作為教師,對於這樣的現象應該不陌生:遇到老師提問,在低年級的課堂上,小手如林;越往高年級,則逐漸稀疏,甚至幾乎不再舉手了。為什麼會這樣?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學生的整個生命,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那麼,以上這種屢見不鮮的現象,該如何改變呢?筆者認為,我們不妨這樣稍作轉變。

一、變“組織教學”為“動機激發”

每一個教師都希望對學習感興趣,特別是在自己精心設計過的課堂教學中,總希望學生一走進課堂就能以一種高漲的、熱烈的情緒進行積極的學習與思考。要讓學生達到這樣一種狀態,其實並不是靠老師的有效組織。我們為師者不妨首先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探求的慾望。“目標激勵法”“表揚促進法”“友好交往法”……都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好方法。

“目標激勵法”“表揚促進法”是上課伊始,老師欲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與力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境的最佳導入語。同時,也能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節到最佳狀態,而這正是學好語文學科,做到每節課達標的重要因素。

例如:一些公開課,尤其是名師的大型公開課,用的最多的就是“友好交往法”,於談話的輕鬆、和諧之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產生學習的動機和慾望,這樣的'課堂才是最實效的。

二、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

要想擺脱老師“生澆硬灌”的教學模式,我們就必須讓學生走到“舞台”的中心,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該是撤掉“講台”,讓“教室”成為“學室”。

語文教師“獨霸”講台的現象仍不在少數,教師總是用提前設計好的問題牽着學生走,表面上是熱熱鬧鬧,環環相扣,時間安排也很合理;實際上教師還是充當主角,學生只不過是機械地陪着老師表演的配角而已,一堂課下來,學生收效甚微。“浮華背後,過眼煙雲”。

例如:在某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有圖片、配音朗讀,幻燈片也是琳琅滿目,很是華麗。單是幻燈片就製作了近二十張,十多張上都設計着與當堂所學內容的相關問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指導學生思考問題,隨後展示答案……好像放電影一般。且不説學生是否有所獲,就説學生一節課不斷地抬頭,低頭,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學生的視力。   三、變“運用知識”為“實踐創新”

所謂“運用知識”,現在的許多老師大多理解為:就是學生把裝在自己記憶裏的知識“倒”出來,即學生是知識的“搬運工”。

創造始於問題,要想讓學生把“運用知識”變為“實踐創新”,筆者認為,我們就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求異意識。其實,學生們總是充滿好奇與疑問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通過情境、疑問、破綻來激發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

例如:教學《繁星》一課時,在探討文章的語言美,用詞的生動、傳神這一環節,我曾這樣嘗試:先讓學生讀一些相關語句,對學生也都予以肯定的評價。待到時機成熟時,抓住個別富有表現力的詞句進行突破,如“每晚和繁星相對”,師對學生説:“老師把這句話改為更簡潔的一句‘每晚觀看繁星’”,這樣,學生很容易立刻就進入到好奇、疑問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去思考、質疑,也能引導學生從破綻中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傳神——“作者想表達自己與星星的親密、夥伴之情。”接下來,學生頓覺有意思,便可繼續引導學生去發現,品悟。學生尋、品得也是其樂融融,很滿足。

在教學中,學生應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去啟發,引導,點撥,為學生的學服務,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因為語言文字當中藴涵的語言感、語意感、語境感,不是教師能夠全部講出來的,而這些,都應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個性,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演繹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