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語文課堂心理教育滲透淺探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84W

陶行知先生説:“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中學語文課堂中有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還有一片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廣闊空間。語文老師除了要肩負教書的任務外,還必須承擔起育人的重擔。本文由聽、説、讀、寫四個方面來試論如何創設陽光語文課,從而實現中學語文課堂中心理教育的滲透。

語文課堂心理教育滲透淺探論文

一、領情於“聽”——打開心窗,接受陽光

(一)對老師的要求

語文教學是科學美與藝術美的統一體。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使這種完美統一得以展現的媒介,便是教師規範優美的課堂教學語言。語文老師教學語言的藝術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着密切的關係。首先在形式上,語言要簡潔凝練,乾淨利落,使學生一聽了然。其次在風格上,語言要抑揚頓挫,妙趣橫生。再者在內容上,要豐富多彩,循循善誘,這樣的語言能使學生對語文課堂保持長久的熱情。

(二)對學生的益處

學生在“聽”中思考,在“聽”中受到啟發,在“聽”中關注社會生活,探尋生命真諦,領悟人生哲理。在老師富有藝術感的教學語言的引領下,學生會慢慢打開心窗,接受陽光的照耀。這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塑造開朗的心理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釋情於“説”——交流心聲,感知陽光

(一)對老師的要求

中學語文課堂應該是互動的課堂,老師要為每個學生提供發言的機會。首先,應努力藉助文本內容,抓住文本中閃光的積極的思想,營造適宜學生創造力發展的精神環境。其次,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應具有啟發性,在分析課文時要緊扣文本,但不要拘泥於文本,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次,應還學生一個融洽民主的語文課堂,在語文課堂裏,老師應該是學生的一個朋友,在對文本的解讀和對時事的評論方面與學生平等交流,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多元解讀,發表自己真實的想法。

(二)對學生的益處

中學生有很強的獨立思維能力,在師生互動氛圍較好的語文課堂內,他們很願意亮出自己的思想。互動的語文課堂往往可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越是互動性強的課堂,學生就越敢想、敢問、敢説、敢爭辯。多元解讀是語文學科的一大特點,融洽民主的語文課堂為多元解讀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也為學生提供了發表真知灼見和抒發真情實感的舞台,使得學生願意釋情於“説”,和老師、和同學交流心聲,品味生活,詮釋人生,感知陽光。這樣的課堂在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在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使學生能擁有平和的心理,更加熱愛生活。

三、悟情於“讀”——促進心智,品味陽光

(一)對老師的要求

閲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和心理教育中都是至關重要的。那麼,中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可以為中學生的閲讀做些什麼呢?首先,老師要探索、總結閲讀方法,指導學生閲讀,明確、規範閲讀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其次,老師要先讀透文本,然後巧妙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認真閲讀文本,解讀文本,促進學生閲讀思維的發展,促使學生由文本中的思想出發來審視自我的心理。再次,老師應藉助圖書館、網絡等進行廣泛的閲讀,挑選出與教學有關的、有助於學生成長的、有教育意義的好文章,推薦給學生閲讀,來增加學生的閲讀量,開闊學生的眼界,同時通過文字的感染力、文學的魅力來淨化學生的心靈世界。

(二)對學生的益處

中學生對文字已有很強的感悟能力,良好的閲讀習慣,可以使學生從文字中讀到更多的信息,體味到更深層的意藴。閲讀方法的學習和閲讀訓練,能使學生準確地讀懂文章,這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增強他們的閲讀興趣。深入解讀文本,可以鍛鍊學生的.閲讀思維,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廣泛的閲讀能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使學生悟情於“讀”,品味陽光,體驗多樣的命運、多樣的人生,體悟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情感。閲讀能讓學生多方位地瞭解生活和人生,能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能幫助學生構建堅實豐富的精神家園,從而使學生合理地應對生活中的悲喜,讓學生擁有處變不驚的處世心態。

四、寄情於“寫”——放飛心靈,抒寫陽光

(一)對老師的要求

心理學家認為,心事如果堆壓得太久、太多,就容易引發心理問題。寫作是學生抒發真情實感的最好方式,也是一條宣泄情緒的通道。因此,寫作是維繫師生情感交流的很好的紐帶,也是心理教育不可多得的良機。所以陽光語文課堂要求老師,首先要為學生提供抒寫心情、發表思想的平台——大作文,規範寫作;小作文,隨筆;班級貼吧,盡情傾訴。其次,老師對學生抒寫的文字要及時作出迴應,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理解他們的心情,撫慰他們的憂傷。再次,老師要定期挑選出一些出色的文字,或推薦給同學共同閲讀鑑賞,或推薦給報刊予以發表,以此來激勵學生寫作,從而更深入地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

(二)對學生的益處

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初步形成,對事物能形成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他們內心中都有一個小小世界。老師為他們提供抒寫心情、發表思想的平台,可以使他們寄情於“寫”,放飛心靈,抒寫陽光,使他們的內心不再寂寞和孤單,而變得開闊和明朗。比如在隨筆的寫作中,通過文字和文字的交流,老師和學生有了心靈的碰撞,學生願意讓老師走進心房,接受老師的點撥和指引,這樣能使學生從容地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坎坷和困惑,形成不驕不躁、從容淡定的心理素養。當學生的文字得到老師的推薦,擁有更多讀者的時候,學生會獲得高揚的成就感和激奮的喜悦,這不僅能讓學生對學習興趣倍增,也能讓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激情,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路途上的一切困難。

心理教育是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的心理教育尤為重要。作為中學語文老師,我們應當利用好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語文課堂中的心理教育資源,抓住語文課堂中適宜開展心理教育的契機,將心理教育滲透到中學語文課堂中來,在提高中學生聽、説、讀、寫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從容淡定的心理素養,促使他們形成開朗大方的性格和積極樂觀的處世心態。

讓每個學生都擁有健康陽光的心理,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