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科學栽培大白芸豆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9.82K

近年來,隨着南澗縣無量山鎮農業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全縣各類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伴隨着現代農業生產的良好發展,各類農作物的產量、作物質量都有了極大地提高。一方面不僅滿足了市場供應,豐富了農產品種類,也極大地滿足了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拓寬了農户的增收渠道,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民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生活水平。大白芸豆就是無量山鎮的傳統、特色作物、農民脱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如何栽培管理,獲得優質穩產,本文結合多年經驗,對此加以分析,以期為農户提供參考依據。

科學栽培大白芸豆論文

南澗縣所產出的大白芸豆顆粒飽滿,色澤光亮,質量上乘,是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這裏地處高寒山區,水土潔淨,無污染。近年來,省內多地產出的大白芸豆均獲得了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

1 大白芸豆

大白芸豆,又叫大白豆、大花豆、荷包豆,是多花菜豆中的`一種優良品種。幼莖為淡綠色,花為白色,籽粒為白色。大白芸豆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20%以上,脂肪1.5%,碳水化合物63%,並含有鐵、鈣和豐富的維生素B1、B2。鮮豆和幹豆都可以煮食,還可製作糕點、豆餡、甜湯和豆沙,有健脾、壯腎的作用,對肝脾虛弱的人是很好的滋補保健食品,是雲南傳統的出口商品之一,很受外商青睞。

2 營養價值

大白芸豆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等,還含有各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鈣、鐵、磷。大白芸豆不僅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和保健價值,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傳統的藥食同源食品,具有温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等功效。大白芸豆食法多樣,是製作豆沙、豆餡、豆酥及高檔糖果、豆粉、豆奶的上等原料。能煮可燉,既能做湯菜,又能燒肉、製做罐頭、冷飲、糕點等,是物美價廉的上好食材。

3 栽培技術

選地。大白芸豆耐寒、耐旱、喜光、喜肥,分枝強,莖蔓生長勢旺,適宜在温帶和熱帶高海拔地區種植,要選擇土壤疏鬆、土層深厚,且肥沃,PH值為6~7,海拔在1900~3000m之間,光照良好,遠離城鎮,水源潔淨,易於排灌,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不宜連作,前茬宜為馬鈴薯、蕎麥、麥類、玉米等作物。

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貨後進行深翻細耙,並將前作殘枝枯葉清除乾淨,帶離田間,集中做無害化處裏。整地後適當曬田,可有效減少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發病概率。作成高畦或壟,畦寬連排灌水溝2米,分兩行播種,株距30~40釐米。

結合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有機肥為主,要充分腐熟腐透,可畝施1500~2000kg,複合肥40~50kg。充足的底肥不僅可以促進種子發芽,還能有效保證芽齊、苗壯。

選種。種子宜用生育中前期收穫的種子,挑選粒大飽滿、色澤勻稱的大白芸豆作為種子,剔除病豆、殘豆。將選好的良種於播種前1~2天進行曬種,以提高種子的物理性能。種子平鋪於乾淨、乾燥、通風處,避免陽光暴曬,每隔2小時進行翻動,使種子水分均勻。

播種。播前將選好的種子進行藥物拌種,可有效降低地下害蟲的危害。因大白芸豆種粒較大,播種時每塘播種2~3粒即可,減少種子浪費。播種深度宜控制在9~12cm,畝播種量約8kg左右。覆土層不要過厚,宜在10cm左右,覆土過厚會影響芽苗出土。覆土後輕踏,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利於發芽。覆土層宜略高。

澆水施肥。播種後要及時澆水,避免種子懸空,水要澆透,使種子吸足水分,促進早發芽。幼苗出齊後,要及時查苗、補苗、間苗,還要適時鬆土、除去雜草,減少養分流失。後期要結合氣候特點適時追水,澆水切忌大水猛灌,要澆“小水”,保持土壤濕潤。雨水較多的季節,要注意及時排水排澇。大白芸豆喜肥,追肥宜在苗高20~30cm進行一次,畝追碳銨肥25kg左右,始花期和盛花期再各追一次肥,每次畝追複合肥15~20kg,施肥宜在兩株之間穴施,避免肥料灌根,以防燒苗。

整枝。當植株長至30cm時,要及時搭架、引蔓上架,一塘一杆,杆高宜在2m以上。也可搭人字架或三腳架,能夠有效避免倒伏。因大白芸豆莖葉繁茂,田間管理時,要及時調整枝蔓,剪掉過多的無效側枝,利於通風及採光,以提高葉片的光和效率,使養分集中供給莢果,促進籽粒飽滿早熟。

4 病蟲害防治

大白芸豆的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炭疽病、細菌性疫病、地老虎和蚜蟲等。

根腐病。根腐病屬真菌病害,是危害大白芸豆良好生長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

發病症狀及危害。發病初期,葉片枯黃萎蔫。初期僅是個別支根和鬚根染病,未加以及時防治,則會逐漸向主根擴展蔓延,使根系無法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造成植株營養不良,長勢受阻。進一步發展後,就會造成根部腐爛,整株葉片發黃、枯萎,根皮呈褐色,導致全株死亡。病菌可藉助雨水、灌溉水、農事活動進行傳播。病原菌從根莖部傷口處侵入,逐漸蔓延,造成危害。

防治措施:農業防治。要選擇優良、穩產的抗病品種,優選地塊,避免在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缺少光照、通透性較差的地塊種植。要遠離病蟲害高發地帶,徹底整地翻耕,適當曬田。每年做好栽培計劃,實行科學輪作。播前可藥劑拌種,可有效殺死種子表皮上的病菌。地力不好、肥力交叉的地塊,必須要施足底肥,促進芽苗健壯生長。各生長期及時澆水、追肥,滿足植株生長需要,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多雨、梅雨期是病害的高發期,因此在大雨過後及多雨季節,一定要及時排水排澇,減少田間積水現象的發生,避免因土壤及田間濕度過大,造成漚根、爛根。細心管理,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帶出田外集中燒燬或做無害化處裏,從源頭減少發病源,降低發病率。藥物防治。發病後,可用75%百菌清60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30克兑水30kg藥液,8天左右噴一次,連噴3~4次;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代森錳鋅100倍液混合均勻後灌根防治,7天噴一次,連噴3~4次。

5 採收

當80%以上的豆莢成熟時,即可進行採收。採收時摘下豆包,平攤於曬場,曬後剝出豆粒即可出售。採收不宜過晚,以保持豆粒飽滿、光澤勻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