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文:外部性問題環境法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22W

歷史長河滾滾向前,最突出的特徵莫過於人類一代一代地更替。社會發展也是某一代人口在繼承上一代人口創造的全部條件的基礎上,通過當代人的改造之後,再接着傳給下一代人的過程,以下是外部性問題環境法。

論文:外部性問題環境法

社會發展具有代際相延性,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毫無疑問,後代人擁有與當代人相同的生存和發展權。所以,當代人目前所面臨的嚴峻的環境問題不僅直接關係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更加涉及到後代人的生存與切身利益。當代人不是大自然最後一代子孫,不僅是從前代人的手裏繼承了地球,更是從後代人那裏借用了地球。當代人與後代人的關係,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説明。比如説,祖輩留給父輩們一羣羊,假設父輩將這羣羊過渡到子輩,存在兩種選擇。第一種是將這羣羊養大,通過剪羊毛和擠羊奶來賺錢,最終父輩們學到了一套養羊技術和經營技巧,他們把這些知識傳給了子輩,並給子輩留下了一間羊房和一些設備;而祖輩留下來的羊到了子輩這裏已經無奶可擠且無毛可剪了,即原始資源已經消耗殆盡,但子輩可以再買一羣羊,並使用父輩留下來的技術和經營技巧來發展他們自己的事業。父輩們的另一種選擇是將羊宰了,通過賣羊肉來賺錢,滿足他們當下的需要;等到了子輩時,通過賣羊肉換來的錢已經所剩無幾,並且原始資源也早已一無所有,在這種情況下,子輩已經沒有實現所謂可持續發展的可能了。通過以上例子不難發現,當代人的經濟增長,必然會消耗掉子孫後代的資源。可持續增長理論認為:後代人有不同於我們當代人的獨立利益,經濟發展不但要關注當代人利益,更要兼顧後代人的利益。代際間利益的協調是保證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

代際外部性與可持續發展

代際外部性及其表現形式外部性一直是經濟學領域廣為關注的問題,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把外部性定義為:在生產和消費的過程當中,一個人使他人遭受額外成本或收益,而且這些強加在他人身上的成本或收益沒有通過當事人以貨幣的形式得到補償時,就會產生外部性。更精確的説,外部性就是一個經濟當事人的行為影響他人的'福利,而這種影響沒有通過貨幣形式或市場機制反映出來。福利經濟學的創始人庇古,將外部性分為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外部經濟是指因一廠商的內部經濟活動,對產業部門或社會帶來的額外利益,如基礎教育和國防;而產生不利影響的外部效應則被稱為外部不經濟或負外部效應,如環境污染和交通擁擠。外部性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對外部性活動的產權做出清楚的界定,從而使私人成本或私人收益溢出,不須付出成本或不能得到應有的補償。

從外部性的表現形式來看,可以把外部性分為空間外部性和時間外部性。所謂空間外部性是指外部效應的產生是即時的,是在空間擴散的。所謂時間外部性是指外部效應的產生不是即時的,存在一定的時間滯後性,即在相對固定的空間範圍內,外部效應需要在一定的時間之後才能表現出來。時間外部性產生的“時滯”有長有短,短的可能有幾個月或幾年,而較長的則可能延至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當時間外部性產生的時間滯後較長時,它的效應就會表現為不同代際之間享受資源的機會的不平等,在此意義上,我們也可稱時間外部性為代際外部性。

可持續發展的題中之義———關注後代利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20世紀80年代被提出,它的經典定義由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提出,即:“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論文發表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該定義表達的核心思想是如何處理當代人與後代人的關係,它的提出源於人類對工業革命以來自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日益惡化進行的深刻反思,是為應對環境危機而總結出來的一個充滿智慧的偉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