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城市綠地日常養護為主題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6.86K

前言

城市綠地日常養護為主題的論文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城市綠地景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城市的品味。綠地景觀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區別於建築物等硬質景觀的主要特點是前者隨着時間的推移,其景觀效果日益顯現,而後者隨着時間的推移,其景觀效果往往日益衰退(建築物等越來越舊)。綠地景觀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活的園林植物,其可塑性強,這種特點決定了綠地景觀的日常養護非常重要。如何做好城市綠地的日常養護需要我們去不斷探索和總結,在此發表一些淺見。

如何做好城市綠地的日常養護

一、園林植物的修剪整形

修剪整形可以理解為通過對植株的某些器官如莖、枝、葉等進行剪截而使植株形成某種樹體形態,整形是通過修剪的手段來完成某種目的要求而實施的,其目的多種多樣:如調節樹勢,保持合理的樹形,形成優美的樹姿;解決城市道路綠化中電纜、管道與樹木之間的矛盾;減少風害、雪害或病蟲害;園藝上的植物雕塑、造形,營造特色景觀等。

1、多數喬、灌木的修剪整形。喬、灌木修剪整形宜儘量保持植物的自然形態,一般只在秋、冬季節鈎除枯枝,平時注意剪除或鋸除斷枝即可(斷口徑超過10cm的最好塗以保護劑),以體現不同植物的自然之美。但對於多數老城區的行道樹或居住小區內的樹木,則要確保電纜設施及其它居住設施的安全而適當修剪整形。

2、花灌木的修剪整形。花灌木顧名思義對於觀花有特殊的要求,其開花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修剪方式:

(1)先開花後發葉的種類。可在春季開花後修剪老枝並保持理想樹姿。對枝條稠密的種類,如櫻花、榆葉梅等,可適當疏剪弱枝、病枯枝。對具有拱形枝的種類,如連翹、迎春等,可將老枝重剪,促進發生強壯的新條以充分發揮其樹姿特點。

(2)花開於當年新梢的種類。可在冬季或早春進行重剪使新梢強健,如八仙花等;對於在生長季中開花不絕的除早春重剪老枝外,並應在花後將新梢修剪,以便再次發枝開化,如月季、珍珠梅等。

(3)萌芽力極強或冬季易幹梢的種類。可在冬季自地面刈去,使來春重新萌發的枝條強壯,如木芙蓉、紫荊及醉魚草等。

3、色塊或綠籬的修剪整形。對於自然式的可少修剪或不修剪,對規整式應多修剪,使其保持平整、統一。修剪整形時可考慮在陰天或早晨、傍晚光線較弱時,色塊苗或綠籬嫩枝已半木質化時,這樣不會造成色塊嫩枝截口過度失水而枯萎。色塊或綠籬還需要定期去“老化”,何為“老化”?可以理解為色塊苗或綠籬生長出現嚴重衰退,基部變空,甚至大面積死亡的現象。為什麼易老化?大致是因為通風、透光差影響生長;大量殘枝落葉為病蟲的發生提供有利條件。如何去“老化”?每隔3—5年進行一次強修剪,可留植株基部幾釐米至幾十釐米。修剪可選在寒冬或初春,視植物的抗寒性而定。修剪之後,清理地表殘枝落葉,適當施加複合肥。強修剪後一般幾月至半年就可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但對於有些萌芽力不強的植物做色塊或綠籬時,如杜鵑、龍柏之類,則不宜強修剪。現今在南方種植冷季型草坪較多,在春、秋季生長旺盛時,可提高修剪頻率(每隔10—15天修剪),在夏季生長緩慢,應減少修剪次數。

 二、城市綠地的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城市綠地養護工作中最複雜,最難掌握的內容。做好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樹立綠色植保理念。通過掌握園林植物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找出病蟲害的薄弱環節,來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具體工作中着重把握好以下兩個方面:

1、做好病蟲害監測預警,及時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具有季節性、突發性等多種特點,在瞭解有害生物的生命週期與危害特點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做好園林植物的病蟲害監測、防治工作。

(1)做好實時監測、記錄工作。對城市綠地某些區塊的植物進行重點監測,可通過人為觀察和信息素誘捕器監測等方式,掌握病蟲害的最新發生及危害情況。利用病蟲害發生的普遍性,來及時有效防治。同時做好詳細工作記錄,為今後更好的防治奠定基礎。

(2)重視信息化工作。及時瞭解周邊縣市園林植物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最新需重點防治的有害生物,以植保信息化推進植保工作現代化,提供必要的病蟲信息。

2、倡導綠色防治,推廣防治新技術。綠色防治重點以推廣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物理誘殺為主的配套技術。要加大生態治蟲技術的研究,加快生物農藥應用步伐,逐步擴大生物防治範圍。

(1)做好園藝防治,增強植物抵抗病蟲的能力。這主要指綠地日常養護過程中為園林植物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提高抵抗病蟲的能力。合理配置植物:首先,避免種植過密,影響通風透光,造成植株長勢不良,抵抗力下降;其次,避免植物間相互感染,如柏類和薔薇科植物不要近距離種植;再次,提倡適地適樹和植物多樣性,避免盲目引種和單種大面積成片種植造成病蟲害快速擴散。此外,秋、冬季節清除地面殘枝落葉,鈎除樹上枯枝等,來破壞病蟲的越冬環境不容忽視。

(2)利用人工、物理方法,有效殺滅害蟲。在特定的階段,採用人工清除蟲卵、病蟲枝等;積極推廣以殺蟲燈、性誘劑、誘蟲帶為主的物理誘殺害蟲綜合配套技術,改變單純依靠化學農藥防治害蟲局面,逐步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促進病蟲害的可持續治理。

(3)推廣高效低毒環保型新農藥。城市綠地的特殊性(與市民直接接觸機會多)決定了其防治病蟲害的藥劑選擇忌諱較多,既要考慮藥劑的毒性、氣味等方面,同時兼顧治病蟲的效率及可持續性等。隨着技術創新,環保型藥劑不斷湧現,如苦蔘鹼、煙鹼、除蟲菊素、白僵菌、滅幼脲等。同時還應深入開展安全用藥技術培訓,加大農藥低容量噴霧技術和新型、高效施藥機械推廣力度,加快農藥藥械安全科學使用進程。

(4)採用生物控制技術,避免環境污染。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捕食性動物和昆蟲激素等方法來防治蟲害。自然界的的各類天敵資源十分豐富。天敵資源是抑制病蟲猖獗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護、利用、研究生物治理的基礎。天敵昆蟲有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兩類。常見捕食性天敵有瓢蟲、草蛉、食蚜蠅等,寄生性天敵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蠅。對於天敵昆蟲可採用保護利用自然天敵、人工大量繁殖釋放、引進的方法。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其中常用主要有蘇雲金桿菌和白僵菌。同時還應保護其它有益生物,如鳥類、蛙類等。

(5)化學防治仍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病蟲控制技術。化學防治雖有缺點,但其作用效果快、經濟性、廣譜性等特點,仍是現今防治病蟲的主要手段。

總之,當蟲害已影響園林植物生長或綠地景觀時,需要綜合治理,治理強調以“自然控制”為基礎的多種防治方法的協調和配合,不強調徹底消滅害蟲,着重於數量調節,使其達不到經濟值。對於園林植物的病害,則應重點做好預防工作:如在冬、春季用石硫合劑噴施植物枝幹、芽,殺死越冬病菌;在發病季節(春雨季節、梅雨季節、秋雨季節)每7—10天噴施一次殺菌劑。在防治病蟲時需要強調的是選藥與施藥同樣重要:如粉劑不可兑水使用,可濕性粉劑不可幹用;辛硫磷(對紫外線敏感,易分解失效)噴灑莖葉應在陰天或清早、傍晚,敵敵畏施藥可選氣温較高,天氣晴朗時進行。

 三、城市綠地的土、肥、水及其它管理

土壤是樹木生長的基地,也是樹木生命活動所需水分、各種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源泉。綠地養護中對於土壤的管理似乎談的較少,因土質在綠化工程施工時已定調了,較難改變。我們通常做的只是調整土壤酸鹼性;施肥來增加土壤肥力;對堅土、重黏土或被工業廢水污染的土壤進行局部換土。2、植物施肥:施肥是以增加土壤肥力而使植物生長健壯為目的。施肥時間宜在土壤不幹不濕,施肥後能下一二天的小至中雨為最佳。對於色塊或綠籬施肥可在雨後植株葉片已干時,撒施,再用竹杆在植株上輕輕劃幾下,使化肥落到地表;對於喬、灌木根的施肥常用穴施,即在樹冠正投影的外圍,分佈均勻的挖幾個洞穴,將肥施入後,覆土踏實,與地面平,此法簡便省工。也可用環狀溝施、放射狀溝施等,溝深視植株規格及離樹幹基部的距離而定,約10—30釐米不等。

3、綠地澆灌:水對植物的生長極其重要。我們知道可以無土栽培,但不能無水栽培;苗木移植存活的關鍵是能否維持和恢復植株體內水分代謝為主的'平衡。澆水應遵循“澆透水”的原則,為什麼?不澆透水,久而久之,植物根系地表化,若遇旱年,容易形成旱災,尤其是色塊或綠籬,因其立地條件往往較差。澆水宜早晚進行。雨季應少澆或不澆。雨後注意及時排水,避免綠地內積水,防止植物爛根及引發病害。澆水的另一個目的是清洗植株,使其莖葉乾淨,提升綠地景觀的視覺效果。同時有利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進植物生長。

4、綠地除草:除草其目的為減少土壤水分和養分的消耗,減少病蟲害,增進景觀效果。用鋤頭、手工拔除的方式來除草宜在天氣晴朗,土壤不過幹又不過濕時進行。需特別強調的是除草應在雜草草籽成熟前清除(尤其是草坪)。條件允許時可考慮使用除草劑,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成本。對於草坪或地被的某些雜草(由地下莖繁殖),不能直接噴灑除草劑的,可採用純手工塗抹其莖葉來除草。綠地前期養護中做好除草工作,對今後的日常養護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5、其它管理:綠地養護過程中時常會遇到突發性、季節性等多種情況:如颱風、雪災、旱災等。抗颱風則需準備好支撐、雨具等。風前全面檢查易倒伏和對市民人身、財產安全有影響的樹木,進行加固或修剪。風后及時扶正倒伏、傾斜樹木,清理斷株或斷枝;雪災主要表現為大量折斷樹枝,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和綠地景觀。防雪災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在大雪紛飛時用竹竿輕輕敲打樹枝,減少樹枝葉上的積雪數量,保證樹木完好。對於冬季大雪較多的地區,則可重點做好植物冬季修剪工作;防旱應早做準備,關注天氣預報,且不可等旱情已出現,植物萎蔫時才匆匆澆水,搭設遮蔭棚,這樣易顧此失彼,應該説旱災較易控制。綠地養護中對於防澇、防寒、保潔等其它情況亦不可忽視。

四、瞭解園林植物的一般規律或養護常識

1、萌芽為樹木生長開始的標誌,其根的生長比萌芽早,樹木萌芽後抗寒力顯著降低。

2、秋季葉片脱落是樹木進入休眠的重要標誌,其主要因素是日照變短,其次是氣温的降低。乾旱、水澇、病害等也會造成樹木早期落葉。

3、温帶樹木多數在晚夏至初秋就開始停止生長,逐漸進入休眠。地上部以根頸進入休眠最晚,故易受凍害。幼齡樹比成年樹進入休眠遲。

4、常綠闊葉樹的老葉多在萌芽展葉前後逐漸脱落。

5、對闊葉樹而言,一般情況是耐淹力強的樹種其耐旱力也強,在耐水方面,不論針葉樹或闊葉樹,其為常綠者常不如落葉者耐澇,就某個具體樹種而言,其分佈區域廣大者具有較強的耐性。

6、木本植物中很少有典型的陰性植物,而多為耐蔭植物。

7、先風后雨的要比先雨後風的颱風危害為小。

8、一般來説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越接近的植物,相互間的競爭越激烈,相互抑制的關係越容易發生,反之就能較好地共存,相互促進。

9、如何維持和恢復樹體以水分代謝為主的平衡是栽植成活的關鍵。

10、植樹的季節應選在適合根系再生和枝葉蒸騰量最小的時期,在四季分明的温帶地區,一般以秋冬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的休眠期最為適宜。多數落葉樹比常綠樹較容易移栽成活。一般來説,春栽適宜於冬季比較寒冷的地區和耐寒性較差的樹種,秋栽適宜於冬季較温暖和耐寒性較強的樹種。

11、對於抗寒力差的樹種最好在早春修剪,對於傷流特別旺盛的種類,如葡萄、懸鈴木等不可修剪的過晚。

12、夏季和入冬前對草坪最後一次修剪應適當提高留茬高度,以增強草的抗性。夏季過於炎熱,草坪的抗性較差,修剪時要防止草坪失水過多或病菌侵染,引起大面積的草坪病害。

13、對園林植物施肥可按生長旺季適當多施,進入休眠期少施或不施。

14、土壤水分含量與發揮肥效有密切關係,土壤水分虧缺,施肥有害無利。

結語:

如何搞好城市綠地的日常養護?我們首先要了解園林植物的生物學特徵和生態學特性,掌握植物生長、發育及其它方面的一般規律,深入瞭解不同植物的共性和個性,根據園林景觀的不同要求和目的來區別養護,不可犯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切記“養護有法,法無定則”的道理。人們常説“三分種,七分養”雖有些誇大,但不無道理。更值得一提的是,綠地景觀設計、施工建設與綠地養護同樣重要,因其將自始至終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着園林植物的生長與綠化景觀效果的形成,完美的綠地景觀離不開三者的高度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