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實用模板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1W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閲讀有效性=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實施有效的課外閲讀必須瞭解和遵循小學生閲讀心理;激發和驅動小學生閲讀需要;引導和提高小學生閲讀興趣;培養和優化小學生閲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實用模板

書既是益友,更是良師。讀書可以使學生的各項素質得以完善與發展。因此,筆者以為,必須加強小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課外閲讀能力的培養,讓小學生學會閲讀,成為學習的主人。現結合筆者多年來開展閲讀教學和閲讀指導的工作經歷、成效及個人感悟等,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閲讀的有效性試做如下探析。

一、語文閲讀的意義及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這就告訴我們:閲讀的重要意義在於:不學會閲讀,我們如何在信息量急劇膨脹的信息時代去獲取有價值的內容?沒有閲讀,從古至今一切科學的論斷、經典的美文、精闢的思想如何被我們吸收併發揚光大?不重視閲讀的教學,一切該具備的閲讀能力又如何被學生掌握?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閲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具體來講就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這些能力絕不是一、兩節語文課的教學就能實現的,必須要結合大量的課外閲讀。這種閲讀要求事實上已經是對學生進行綜合文學素養的培養,絕不是簡單的只要讀懂就行了。閲讀過程是一種智力技能的體現,所以還要求學生能準確而迅速地從書面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閲讀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的閲讀,就必須提高閲讀者閲讀的速度、方法,選擇、篩選閲讀材料的能力,以及提高閲讀者在閲讀中所需要的理解、分析、綜合、鑑賞、評價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這一切均有賴於實施科學的閲讀指導。

二、提高閲讀有效性的途徑

(一)瞭解和遵循小學生閲讀心理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的輸出要以“學”的回饋為依據, 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動用和協調學生的各種心理機制以提高其學習效率。小學生處於學齡初期( 7 歲到12 歲),該年齡期的學生一般説來很樂意並很有興趣去掌握新知識、技能和技巧,他們渴望學會閲讀,他們在認識中的特點,表現在感知上有較強的情感性,有插圖的書,教師的描繪性語言,都能很快引起他們的反應。他們最先識記的並不是最本質的東西,而是對他們產生最深刻印象的東西。隨着學習的深入,他們逐漸形成一些正確的社會情感( 如愛國、崇尚勇敢、樂於助人等),並以此來評價作品、評價人生。教師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注意到這一點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閲讀心理程序來發展學生的認知,使之對閲讀材料有較深的理解,這是教師首先要研究的問題。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所以在閲讀理解過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內容、由部分到整體的心理過程來組織閲讀教學和開展閲讀指導。

(二)激發和驅動小學生閲讀需要

閲讀需要是人進行閲讀活動的動力源泉。現代社會信息傳遞頻繁,語文的交際功能日益明顯,所以社會生活需要小學生從小就強化自己的知識、智力與精神素質,這就是外部的'驅動力;作為教師,更應該促進小學生閲讀的內部驅動力,使之產生自身的閲讀需要,即進一層的閲讀動機。教師要對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 以誘發其閲讀的慾望,激發他的閲讀興趣,驅動閲讀學習。但這還是一種短期的、易受影響的閲讀動機。教師更重要的是抓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小學生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慾、審美趣味等深層的長遠的閲讀動機,使之發揮更大的動力作用。

(三)引導和提高小學生閲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閲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閲讀和提高閲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時候他們的思考、行動都帶着許多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長與老師的壓力,興趣往往是維繫他們持續不間斷地從事某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是決定學生能否提供閲讀能力的關鍵。

要想激發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當然,要選擇合適的書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選擇對於他們年齡和學習都適合的,同時也是讓他們感興趣的書來讀。古話説的好:閲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在選擇課外閲讀物的同時,也要衡量一下,對自己有沒有益處,是不是自己當下最需要的。現今出版物多的數不勝數,稍有不慎,就會選擇錯誤。所以在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同時,我們還要指導他們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不能盲目的閲讀。

第二,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比如開展詩歌朗誦,辯論賽,交流會等,讓學生能親臨活動中,參與到活動中,如知識競賽這樣的活動就能完全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參與的同學肯定是在課下做足了準備的,觀看的同學也能從中獲益。如在美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校方經常邀請一些知名人士到學校與學生一起閲讀書籍,這樣可以帶着崇拜的心理去閲讀,從心裏就產生了這種興趣。另外,還可以以黑板報的形式把一些課外小常識記上,每天都要更新,要讓不同的學生對其修改、編輯,學生們會以好奇的心理去看、去記、去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閲讀積極性。

(四)培養和優化小學生閲讀習慣

習慣是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是由多次重複而達到的帶有穩定特點的自動化的思維或行動方式。因此,小學階段學生的閲讀習慣養成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閲讀從培養朗讀習慣開始。絕大部分學生在自己生活的環境中,都會受到方言的影響,要注意培養學生用普通話誦讀的好習慣。無論是讀課文,還是讀課外書都自覺地使用普通話,這樣有利於將來的交流。朗讀應做到口齒清楚,聲音響亮,態度自然大方;要字字入目,句句過心。朗讀要在“正確”的基礎上逐步達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輕重起伏,力戒唱讀和一字一頓地朗讀。

第二、注重默讀習慣的逐步養成。生活中人們閲讀的常見形式是默讀,默讀比朗讀更便於集中精力思考,過去所説的“一邊讀一邊想”,主要指的是默讀。默讀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就可以提高閲讀的效率。“少小如天成,習慣成自然”。在美國的一些中小學校裏, 一直推行着持續默讀的閲讀教學方式。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取10—15 分鐘的時間,在教室裏由學生自行挑選想看的書籍、雜誌或報紙閲讀,老師不提問,不要求寫讀書筆記,也不做分數紀錄,其目的是激發學生自行閲讀的動機,培養終身閲讀的習慣。

第三、養成“喜愛圖書、愛護圖書”的習慣。“喜歡圖書、愛護圖書”不僅僅只是一種閲讀習慣,它還可以理解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一種勤儉的作風,一種美好的情操和健康人格的體現。就閲讀習慣而言,這裏的“喜愛”包括收集到、購買到自己喜愛的圖書,還包括使用好、保管好圖書。這裏的“愛護”包括給圖書包書皮,閲讀時小心翻閲,將損害的圖書裝訂好、整理好,不丟失圖書,不在圖書上亂塗亂畫等。尊重作者、編者的勞動。閲讀是個反覆的過程,有些課文、有些圖書要讀好多遍。讀過的圖書還可作為一種資料保存以供今後查閲;有些圖書還可以作為一種收藏或種紀念。

總之,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人的一生。學之有道,則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閲讀,正確地閲讀,能有效地促進學習,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創新精神。讓我們通過閲讀,暢遊書海;讓我們的語文閲讀閃動靈光,絢麗多姿!

【參考文獻】

[1]李夕建. 加強閲讀教學提高學生素質[J].大舞台,2009(4)

[2]陳淑貞. 關注低年級學生閲讀興趣的培養[J].福建論壇,2007(3)

[3]盧鳳英.小學語文閲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企業家天地,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