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網絡文明道德調查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4W

導語:當今網絡已經無孔不入地進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大數據時代”在給大學生帶來更多便捷的同時,負面影響也不言而喻。因此,本文從大學生網絡使用基本情況、網絡公共道德文明狀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證性的調查分析,並提出了相關解決對策。

網絡文明道德調查論文

關鍵詞:

網絡社會 公共道德 大學生

隨着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着當今世界和未來社會的變革與發展,並深刻影響人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伴隨着互聯網發展的高度開放性、自由性、虛擬性和隱蔽性,作為網絡羣體非常重要的主體之一――大學生跳出了地域和空間的限制,在擁有了更多認識社會機會的同時,也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但是大學生這一特殊羣體,由於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並未成熟,認知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強,當紛繁複雜的網絡信息一併展現時,網絡對其負面的影響不言而喻,由此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

為深入瞭解網絡社會中大學生公共道德現狀,課題組在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對在讀的專科生進行調查。本次調查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350份,收回調查問卷328份,其中有效問卷314份。

課題組對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的學生進行隨機匿名問卷調查,範圍包括遷安學院各個系別的學生,並且充分考慮到性別、年級、專業的不同對問卷結果的影響,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被調查大學生樣本分佈情況

問卷由35個問題組成,分別從大學生網絡使用基本情況、網絡道德文明狀況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狀況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查。

一、大學生網絡使用基本情況

(1)電腦配備情況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314名學生中,有189人擁有自己的電腦,佔總人數的60%。隨着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聯網的普及,電腦已經逐步走進家庭和學校,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自己的電腦。另外,隨着校園網絡的完善,某些學生將電腦帶入學校,為大學生上網提供了物質條件。

(2)上網方式的選擇

在上網地點的選擇上204人選擇了在寢室上網,佔總人數的65%。隨着大學生將電腦帶入學校,宿舍已成為大學生主要的上網地點。而且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上網用户數量激增,在被調查的314名學生中,經常用手機上網的人數達92%。對於大學生而言,網絡觸手可及,不管在教室、寢室還是校外,只要動動手機就可以參與網絡活動

(3)上網時間

圖1 上網時間情況

圖1顯示,48%的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間達3小時以上,其中15%的大學生平均上網時間超過6小時。網絡已然成為了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夠分配好上網的時間,但部分學生上網時間過長,花費大量時間打遊戲、看電影,嚴重影響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4)上網目的

此次問卷調查分別從學習、購物、遊戲、聊天交友、休閒娛樂、關心時政和創業幾個方面出發,瞭解大學生的上網目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主要目的是休閒娛樂、聊天交友和學習,分別佔總人數的62%、57%、43%,選擇遊戲網絡遊戲和購物的人數分別佔31%和36%,而關心時政、創業的人數較少,分別只佔17%和9%。從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豐富知識,排解學業壓力。少數大學生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花費大量時間在遊戲上,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5)上網時間控制

問卷對於大學生上網是否能夠不超過預計時間的問題作了調查,結果顯示62%的學生偶爾會延長上網時間,19%的學生會經常延長上網時間,8%的學生總是延長上網時間,只有11%的學生從來沒有超過預計時間。由此可見,大學生對於上網時間的控制力不足,大部分人上網時間要比預計時間長,從而影響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二、網絡公共道德文明狀況

(1)對於網絡不道德行為的態度

表2顯示,針對網絡中使用不文明用語的行為,雖然75%的大學生反對在網絡中使用不文明用語,但是仍有24%的大學生對於網絡使用不文明用語持無所謂的態度。對於網絡中的“人肉搜索”的行為,6%的大學生認為是一種很好的制約不良行為的方法,19%的大學生認為是無可非議,75%認為是侵犯別人隱私的不道德行為。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對於網絡使用不文明用語和人肉搜索的現象部分大學生仍持無所謂的態度,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情況不容樂觀。

表2 對網絡不道德行為的態度

(2)網絡社會中大學生公共道德缺失的行為

表3顯示大學生的網絡不道德行為,43%的大學生在網絡上下載過盜版軟件,29%的大學生抄襲過他人作品,20%的大學生惡語攻擊過他人,12%的大學生髮表過不良言論,11%的大學生曾瀏覽色情暴力信息。由此可以看出網絡不道德的行為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甚至很多大學生並沒有把下載盜版軟件和抄襲他人作品歸入不道德行為之中。

表3 大學生網絡不道德行為

可能是由於網絡隱蔽性和自由性,削弱網絡的道德約束力,使得大學生對網絡道德概念不明確,出現一些不道德行為。

(3)網絡道德的約束

調查中,70%的大學生認為網絡道德和現實一樣都受道德約束,28%的大學生認為網絡是虛擬的道德約束可以放寬,2%的大學生認為網絡是自由的不需要道德約束(見圖2)。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虛擬性和隱蔽性對於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和網絡行為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傳統道德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衝擊。

圖1 網絡道德約束與現實區別

(4)網絡誠信

目前在網絡中通過貼吧、微博、空間、微信等平台轉發信息已經成為消息傳播的主要通道之一,但在此次調查中,33%的大學生從來沒有在轉發消息前核實過內容的真實性,37%的大學生偶爾會核實信息再轉發消息,18%的大學生經常核實轉發的信息,只有12%的大學生總是核實所轉發的信息。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網絡誠信問題隨之而來,轉發未經核實的消息是網絡謠言傳播的主要途徑,轉發虛假信息者,無形中成為謠言傳播者,同樣要受到法律的處罰。從此次調查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在轉發信息前並沒有鑑別信息的真假,並沒有考慮到轉發虛假信息的後果,網絡誠信意識不高。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對於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主要是從大學生對思想政治關心程度、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大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期望三個方面進行。

(1)思想政治關心程度

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做到“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關注思想政治時事,不僅能夠拓寬大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目前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的關心程度如表4所示。21%的大學生上網從來沒有瀏覽過思想政治相關內容,86%的大學生瀏覽思想政治相關內容的時間少於30分鐘,33%的大學生從來沒有在網絡上發表過關於思想政治內容的觀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都能夠關心思想政治相關內容,但是關注時間較短,關心程度不足,某些大學生不能夠就相關內容發表個人觀點。

表4 大學生思想政治關心程度調查

(2)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目前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引導的影響已經凸顯出來。

調查結果顯示,37%的大學生認為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引導的影響最多,32%的大學生認為社會風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引導的.影響較多,15%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引導的影響較大,8%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引導與自己閲讀書籍相關,8%的大學生認為教師講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引導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看出,網絡和社會風氣目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走向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而高校傳統課堂教育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卻較低。

網絡是把“雙刃劍”,雖然網絡信息的不規範性和雜亂性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豐富了教育資源,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高校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豐富、迅速的信息資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提供了便利。

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建設並不完善,在調查過程中只有29%的大學生知道學校建立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其餘71%的大學生都未關注過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或認為學校沒有設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豐富的教育形式,高校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趨勢。

(3)大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期望

關於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除了傳統的授課、專題報告、社會實踐等形式外,網絡互動已經成為大學生最常接觸和喜歡的方式之一。調查顯示,如果學校專門創建一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61%的大學生表示會主動參與,28%的大學生不確定是否會參與其中,11%的大學生明確表示不會參與。網絡已經成為提高大學自身能力、思想政治修養的主要方式,大部分大學生期待並願意參與高校思想政治網絡平台的活動。

圖2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問卷針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形式也進行了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45%的大學生希望能夠藉助學校官網瞭解思想政治相關信息,29%的大學生認為微博更適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24%的大學生更期待微信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高校作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負責單位,學校官網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最正式的渠道之一,在學校官網建設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得在校大學生能夠及時瞭解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重中之重。微博、微信作為大學生目前社交的主要方式,是大學生從網絡上接受信息的最便捷、最常用的渠道,利用好微博、微信平台,能夠迅速擴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受眾羣體,使得更多的大學生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之外接收相關信息。

 四、小結與對策

網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興領域,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又帶來了機會。總的來説,第一,網絡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且隱蔽的環境,大部分大學生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上網行為,但仍有一部分大學生自控力較弱,沉溺於網絡遊戲、電影之中,產生過度迷戀網絡的現象。第二,由於網絡約束力的不足,現實中的法律法規難以生效,導致大學生網絡道德意識淡薄,出現了一些不道德的網絡行為,難以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第三,一些大學生思想政治關心程度不高,參與程度較低。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應提高對思想政治的關注度。從高校角度出發,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不夠完善,並沒有給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視。高校應充分利用網絡自身特性並結合大學生這一特殊羣體的特點,建立健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調節和改善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幫助大學生健康的運用網絡,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此外,高校還應該順應時代變化,精心打造符合移動互聯網特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大力開展網絡主題教育活動,在潛移默化中營造出積極向上、和諧共贏的校園主流輿論,淨化高校網絡生態環境[1]。

參考文獻:

[1]陸優優.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特徵、挑戰以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2015.6:76.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