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學分制下延期畢業學生管理策略分析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1W

【摘要】本研究將對以往大學生延期畢業的背景、成因、研究現狀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提出構建管理體系的研究建議,在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深入貫徹實施中得以和諧發展。

學分制下延期畢業學生管理策略分析論文

【關鍵詞】學分制;延期畢業學生;管理策略

1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

學分制概念起源於德國、定型於美國,最終於19世紀下半葉在哈佛大學得以確立,並隨着時間推移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它是一種以選課為方式,以學分為計量單位,規定和計算學生的學習量和學習進度,把必須修滿最低總學分作為畢業標準的教學管理制度。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後,為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國眾多高校紛紛實行了學分制。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是指在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中,將學習年限定為3.5-6年,按照本科培養計劃,學生完成既定課程要求為4年時間,學業優秀者可提前修完學分,申請畢業;也可根據需要中止本科培養計劃,進行社會實踐,增強實踐能力後再繼續完成學業,從而成為以理論帶實踐,以實踐促理論的高水平人才。關於高校延期畢業學生的相關研究呈現起步較晚、內容較少、成果較小,針對大學生降級行為的相關學術研究開始於80年代,由大連理工大學劉少新本着“防重於治”的原則,對延遲畢業學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起點要低、內容要實、要循序漸進;90年代重慶郵電學院周衞紅,根據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可布森的研究,提出了學生在教育活動中都有一種“向師性”,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愛護和鼓勵,希望得到師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着深刻的影響。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愛的效應。隨着高校規模的急劇擴張,生源廣泛複雜,導致出現了教育管理難度加大、教育環境、師資問題日益突出,對延期畢業學生的管理要求更具體化。首先2008年大連交通大學齊昆,針對延期畢業學生的特徵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單獨管理,逐一建檔,學校和家長齊抓共管的管理方式。其次2009年廣東工業大學莫暢和華南理工大學李漫,分析了延期畢業學生試讀期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學生黨員幹部“一對一”,教師“一對多”,家長“一對一”的跟蹤管理模式。尤其是2010年集美大學周宜生、瀋陽工業大學程軍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田園,分別對各自學校延期畢業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必要的應對之策。2012年河北工業大學紀美靜等人從學生個人原因、學校教育原因和家庭社會原因,分析了大學生延期畢業的誘發成因。然而就我國目前實行學分制的高校來説,未能在四年內完成學業,而申請延期畢業的學生大部分為學習困難、自我管理能力低的學生。這不僅違背了學分制彈性學制的初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管理的難度。表1是對某高校2009-2013年度延期畢業情況的統計,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學分制下高校延期畢業人數比例趨於上升,“延期畢業”問題也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如何有效管理這些“邊緣學生”,是改善大學生就業率及建設和諧大學校園的關注點,也成為高校提升戰略。表1某高校2009-2013年度延期畢業情況年度本科延期畢業人數本科畢業生總數延期畢業所佔比例2009年216人3356人6.0410年231人3508人6.1711年285人3590人7.3512年253人3702人6.3913年311人3764人7.63%。

2大學生延期畢業生管理研究趨勢

2.1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個體、學校和社會影響分析。我們發現,目前對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個體、學校和社會影響的系統分析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挖、細理。可通過對以往大學生延期畢業進行整理及系統回顧,從現有的延期畢業學生管理中尋找規律,通過現有研究資料,對相關教育管理部門進行深入調研分析,總結大學生延期畢業對學生、學校和社會的影響程度和影響因素,在學分制積極作用的同時,應正面其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要查找其與學生學習規劃變化之間的聯繫。2.2大學生延期畢業的易發人羣調查分析。通過對學生、輔導員和班級導師進行深度訪談和調查研究,研究分析延期畢業學生中的易發人羣的人口特徵和行為特徵,並借鑑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相關理論,從學生個人的心理特點、行為特點、學習特點、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展開,發現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形成規律,瞭解易發人羣的`癥結所在,有助於我們建立有效的預防機制。2.3大學生延期畢業的應對策略長效機制構建。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延期畢業因素和形成過程中關鍵環節的系統研究(如學科特點、課程設置、家庭因素、管理現狀等環節),總結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形成機理,為制定階段性應對措施提供依據。站在高校教育和諧發展的角度提出應對策略,建立長治有效的預防和麪對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幫扶體系。在建立幫扶體系的同時,除考慮學校的作用外,也應該積極建立有效的家庭干預模式,使幫扶機制形成家庭和學校一體化。同時,還要注意各個部門的聯動,學生工作部門、教務部門和任課教師之間要相互協作,齊抓共管,才能達到目標。另外,幫扶機制的研究應更多地為實際教學提供幫助,從實際教學需要出發並且最終要回到實際教學中,不能和教學脱離。針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學分制實施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也是建立幫扶機制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蔡先金.大學學分制的生成邏輯[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6):9~14.

[2]馬福婷.中國高等學校實施學分制的歷史與現狀[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7(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