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創業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對於創業,大家瞭解多少呢?相信很多人都想創業,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創業學論文吧!

關於創業學論文

摘要: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理性的創業者具有經濟人的本性:趨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創業收益大於創業成本是創業者熱心創業的主要原因。預期收入是創業者創業的重要誘因。社會收益是創業者在“看不見的手”引導下貢獻給社會的財富,也是創業家們回報給社會提供的創業環境的酬金。創業環境越好,社會收益越大。成本是創業進入的壁壘,成本高創業的障礙就大。機會成本影響創業抉擇,機會成本與創業的可能性間呈逆向關係。

關鍵詞:創業選擇;成本;機會成本;收入;預期收入;社會收益;創業環境

一、創業:經濟人的理性選擇

美國的經濟學家斯威格列茨在他撰寫的經濟學教科書中寫道,經濟學研究的是: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是如何選擇的,這些選擇又怎樣決定社會資源如何被利用。就業還是創業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選擇,創業選擇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行為,這種行為受到“看不見的手”的引導,表現為“經濟人”的理性選擇。亞當斯密指出:“每個人都在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使其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來説,他並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決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創業正是創業者利用機會整合資源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時,不斷積累個人財富,滿足個人追求財產和實現自我的需求,客觀上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沒有多少財產,財產觀念也十分淡薄,中國人窮,窮則思變,窮則創業。所以中國的生存型創業者多,就是説中國多數創業者是為了掙錢吃飯,為了活得更滋潤而創業。但三十多年來從農民到市民,從科研人員到公務員、海外留學生,一批批創業者無不在個人財富的創造過程中為中國經濟的增長、社會的穩定、體制的革新作出巨大的貢獻。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創業者多為機會型創業者,即瞧準了機會就開始創業。他們的家庭和社會更富有,他們不是因為解決吃飯問題而創業,他們創業是為了通過抓住商業機會創造商業價值,進而成就自己的人生,對社會作出貢獻。比爾蓋茨是一個典型的機會型創業者。他捨棄在哈佛法學院的學業,這是因為他在商業實踐中發現了軟件產業存在巨大的商機。他及其團隊非凡的創造力及軟件產業的行業成長性,使他只經過二十年的時間就創造了傳統經濟無法企及的巨大財富,進而蟬聯世界富豪榜冠軍。

理性的創業者具有“經濟人”的本性,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冒險的同時盡力規避創業風險。理性的創業者在自由地選擇創業,享有創業成功的快樂時,同時必須承擔着創業失敗的責任,而且他個人財富、價值與他對社會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呈正相關。正如A哈耶克所言,“如果允許個人自由地選擇,那麼他必然要承擔選擇的風險,並且,他因此所得的報酬肯定也不取決於他們目的的好與壞,而僅僅取決於對其他人的價值”。

理性的創業者具有“經濟人”的本性:趨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創業是有風險的,理性的創業者在享受成功的預期時,也必須承擔創業可能的失敗風險,創業失敗,不僅使對收入的預期化為泡影,而且原有的穩定收入也喪失殆盡。因此,客觀估計自己的創業能力、科學評價創業環境和創業機會,通過市場調查獲得準確數據,切實考慮現在的利益,對創業選擇作出儘可能科學的經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是經濟人應有的理性態度。

二、創業選擇的成本

成本是人們從事某一經濟活動的總費用,一般包括會計成本、機會成本和邊際成本。創業者決定創業時,一定要選擇一個項目,並且圍繞這個項目要投入勞動、資本、智力成果,購買一定的.設備,租賃辦公用房,支付工資。創業者在創辦企業,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過程中必須支付的實際費用,構成了創業的會計成本。創業者創業就意味着放棄原有的職業,失去原有收入,同時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創業項目就不可能從事其他職業。這種由於創業喪失從事其他固定職業可能掙得的收入值就是創業的機會成本。

成本是創業進入的壁壘,成本高創業的障礙就大。會計成本反映了創業項目需要的投資及運行費用,而機會成本則是創業者現有利益和創業者資源未來價值的反映。機會成本影響創業抉擇,機會成本與創業的可能性間呈逆向關係。機會成本越大,即在位者的利益越多,未來價值越小,創業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在位者現有利益越小,未來價值越大,敢於創業的可能性越大。這一經濟學分析,正好闡述了迪克克拉克(Dickie Clark)提出的“社會邊緣狀態”(Social Marginalng)這一新的概念。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的創業者大多是難找到工作的回鄉知識青年、城市無業遊民、政府中幾乎沒有提升機會的公務員、無法在經濟社會中找到適當位置的中年退伍軍人、預計無法晉升的大公司職員或極端個人自治主義者。這些處於“社會邊緣狀態”的人,在現實中沒有佔據“有利地形”,沒有太大的現實利益,也談不上在社會正規渠道上有大的發展,因此,他們創業的機會成本小、顧慮少,他們通過創業,不僅能夠獲得收入,找到新的發展平台,而且能夠找到一種控制命運、實現自我的感覺。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研習中華古典時所言:“貧人、、被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反而“生力旺盛、迷信較少、顧慮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説敢幹”,富有創業精神。

創業項目的會計成本形成了對創業者選擇的項目的預算約束。“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些都形象地反映了會計成本對創業項目選擇的制約。任何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長大的,任何大富翁都始自小小的創業者,縱使是大企業內的創業,也是先成立研發小組從小做起,這説明,控制會計成本,對創業和企業的成長十分重要。

三、創業選擇的收益

創業者面臨着較大的壓力,表現為八個方面:只能成功的壓力、獨立決策的壓力、長時間工作的壓力、家庭親情的壓力、一定時期內得不償失的壓力、非程序事務壓力、來自企業內部利益鬥爭的壓力。據統計,新創企業能活過一年的僅佔60%,從創業到成功上市僅佔6%;一般而言,成功率不足10%。儘管這樣,中國每100人中就有12人創業。創業是“經濟人”的理性行為,創業收益大於創業成本是創業者熱心創業的主要原因。

創業的收益一般指創業者投入資源後的實際產出核減會計成本後的剩餘部分。一般來説,創業者投入越大,產出越高;創業的會計成本越低,創業的實際收益越高。儘管創業成功率低,但創業一旦越過盈虧點,收益會大大超過工薪階層。5年前白宇前是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為了追求個人的最大價值,後來自己投資20萬元,開了一家酒店。由於定位準確,有特色,每天營業額都在2000元左右,8個月就收回了投資。第一年純利潤有10萬元。通過加強管理、改善環境、突出特色,他已有一批固定的“食客”。最近個人資產逾百萬。如果他仍然在招聘的公司上班,工資待遇也不會提高這麼多。

預期收入是創業者創業的主要動因。按照西方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創業者作為“經濟人”,設法規避風險,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本性。因此,在創業決策作出之前,必然會搜尋一切相關的信息,並進行合理的分析、測算,來形成對創業收入的理性預期。儘管這種預期是心理的、主觀的,但由於這種預測的客觀概率分佈的期望值等於主觀概率的分佈期望值,因此,這種主觀的預期仍是創業者進行創業抉擇的客觀基礎。預期收入與創業者選擇的項目和進入的行業相關,與其能控制的資源相關。不同的項目和行業、不同的資源收入,帶給創業者的預期收入是不同的;同時,創業者所在環境中其他創業者的示範效應也影響創業者的預期收入。其他創業者的成功概率、財富狀況,客觀上會左右着創業者對收入的預期。因此,好的創業環境是提高預期收入、促進創業活動的要素。不斷改善創業環境,有利於招資引資或自主創業。 因此,個人的創業成就取決於國家或地區的體制和環境的優劣。創業者個人收益和社會財富間呈現一種正相關的關係。一個國家或地區市場化程度越高,體制環境和商務環境越優,創業成功者就越多。

參考文獻:

[1] 甘德安.中國家族企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2] 陳德智.創業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 曹隨,王燕梅.中國大眾創業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Tags:論文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