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網絡通信原理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6W

通過網絡,我們能實現遠距離的通信。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網絡通信原理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網絡通信原理論文

  篇一:網絡通信原理論文

摘要:

無線蜂窩網從第一代模擬網絡演進到4G(LTE和LTE-A)網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據統計截至2011年第2季度,全球各種制式的無線用户數已達到57億,其中GSM最為成功,用户數達到51億;隨着數據需求的不斷髮展,包括WCDMA、CDMA2000等在內的3G系統和LTE為代表的4G系統也逐步發展。在可見的發展期內,各種無線制式將長期存在,共同促進無線通信的發展。

1 傳統無線通信技術遭遇技術“瓶頸”

到日前為止的各代通信技術,每一代演進都伴隨着基礎技術的不斷髮展。相應的基礎技術包括信號傳播、編碼和網絡架構等。在信號傳播方面,1G為模擬技術,2G以後為數字技術;2G多址技術包括時分(如GSM)和碼分(如CDMA),3G則為寬帶碼分,而到了4C則是以正交頻分複用(OFDM)為代表的LTE。每一代技術發展都以提升頻譜效率、擴展可用帶寬和提升速率為目標,滿足不斷髮展的用户通信需求。

然而傳統的無線通信技術發展到今天逐漸遇到了“瓶頸”。傳統無線通信頻譜效率的最大能力取決於香農定理,當前的各種技術的頻譜效率提升已經逐步逼近了香農極限。如圖1所示。在傳統理論下,進一步提升頻譜效率相對困難,因此新技術的發展似乎遇到了困境。

近幾年,通信業內提到LTE-A大多提到的是更多的天線(MIMO)、更高的帶寬和小區間的相互協作等等,看不到什麼新技術發展。對於5G的技術選擇,似乎除了量子通信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然而量子通信還不成熟。量子通信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實現了部分實驗情況下的長距離傳輸,但距離真正的產業化應用可能還需要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當然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認為技術的發展會停頓下來,19世紀未曾有科學家認為經典理論已經比較完善,今後的科學家只是做實驗來驗證前人的理論。但20世紀之初,以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為代表的新理論就開創了人類技術新篇章,並且推動了人類在20世紀取得了科技的巨大進步。同樣,傳統通信技術遇到“瓶頸”並不代表通信不再發展,反而預示着通信技術可能面臨着一些更大的突破。

2 多網融合是未來發展重點

在基礎技術發展遇到“瓶頸”的情況下,多網融合成為推動技術發展的重點之一。2G、3G、4G和Wi-Fi網絡將在5~10年內長期共存。現實的網絡也逐步構成了包含各種無線制式和覆蓋範圍(如宏、微、豪微微覆蓋)的異構網,如圖2所示。

在現有的異構網絡架構下,充分融合各種無線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所有現網能力,最大限度的擴充整體網絡能力,為用户提供最優的服務,將成為網絡部署的重要課題。

多網融合從部署階段上,將呈現幾個階段:

(1)異網建設階段

重點關注新建網絡對原網絡的影響,例如無線干擾、站點共存等。

(2)基於覆蓋的共存階段

新網絡一般建設在原網絡之上,新建網絡的覆蓋難以保證連續和全面。基於覆蓋的網絡共存成為保證無線網絡客户體驗的重點。圖3所示為LTE在3G和2G覆蓋範圍內進行部分覆蓋。在LTE網絡在覆蓋不足的情況下,重定向到3G網絡或切換到3G網絡的功能成為保證客户體驗的重要手段。同樣的需求,也體現在以室內為主的Wi-Fi建設過程中。

(3)多網協同融合階段

核心網和接入網將進一步融合發展。融合後的網絡基於不同的網絡負荷、業務類型和用户類型對數據流進行分配,以達到最好的整體效果。多網協同融合網絡如圖4所示。

3 網絡融合將在核心網、接入網和終端3個層次共同實現

(1)核心網實現統一認證和各種無線數據統一接入

通過綜合服務網關(ISCW)的控制,核心網可以實現基於業務類型、基於用户和基於網絡負荷的資源動態分配,最優化地利用各種網絡資源,併為用户提供優質服務。基於業務類型、基於用户和基於網絡負荷的資源動態分配架構如圖5所示。

(2)RNC、BSC、eNodeB、AC作為接入錨點進行協調控制

以基站控制器,無線 網絡控制器(BSC/RNC)、接入控制器(AC)等無線集中控制節點作為錨點,基於基站級或區域級進行控制,根據小區負荷、接人限制、無線干擾、終端能力和用户移動速度等進行聯合無線資源控制(JRCM),為用户提供最佳的用户體驗。聯合無線資源控制如圖6中所示。

(3)干擾控制保證多種無線技術共存

頻譜是無線技術的基本資源之一,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頻譜是無線 發展的重點。對頻譜的利用包括現有空白頻譜的使 用和原有頻譜的頻譜重整,如圖7所示。在1800 MHzWCDMA和LTE建設過程中,包括了相鄰的頻譜和原GSM頻譜的頻譜重整。隨着無線接入技術的增加。頻譜的利用更加充分,相鄰頻段之問的干擾控制成為保證各種無線技術共存的基礎。干擾控制包括各相鄰頻段的無線接入設備的隔離、干擾抑制以及共模設備的干擾解決方案。相應地自 組織網絡(sON)、小區間干擾協調(ICIC)等技術將逐步發揮其自身的重要作用。

(4)終端支持多接入實現多模同時 工作

未來的終端將適應多種網絡融合的發展,支持多模同時工作,即多接人承載(MAB)。隨着技術的發展,多頻段的無線干擾、寬帶天線、耗電等限制當前終端多模能力的技術障礙將逐步得到解決,支持MAB的終端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4 Wi-Fi在多網建設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Wi-Fi作為低成本的室內覆蓋技術,目前已被很多運營商採用作為數據分流的一種方式。Wi-Fi的工作頻段為公共頻段,其網絡設備價格不到一般無線蜂窩基站設備的1/5。由於其投資省、見效快被運營商所青睞。在當前的無線局域網(WLAN)建設中,Wi-Fi的干擾問題、信道質量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客户體驗,也限制了WLAN的廣泛 應用。但隨着運營商更多地採用WLAN作為無線接入方式,以上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隨着和其他接入方式互操作能力的增強,WLAN必將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室內無線接入方式,和LTE、3G等網絡共同打造優質的數據網。

5 結束語

2G、3G、4G、WLAN長期共存和發展決定了網絡融合技術將成為網絡發展重要技術。多層次地全面實現各種無線網絡協同發展,充分發展數據業務,為用户提供更為方便、可靠、優質的服務,是今後幾年內無線技術發展的重點。

  篇二:網絡通信原理論文

摘要:網絡通訊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和網絡通訊設備對圖形和文字等形式的資料進行採集、存儲、處理和傳輸等,使信息資源達到充分共享的技術。通信網絡技術是一種由通信端點、節(結)點和傳輸鏈路相互有機地連接起來,以實現在兩個或更多的規定通信端點之間提供連接或非連接傳輸的通信體系。通信網按功能與用途不同,一般可分為物理網、業務網和支撐管理網等三種。網絡通信技術,在社會的發展進程。隨着互聯網的普及,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勢必帶動社會創新的發展。

1.我國網絡通信技術現狀和技術發展

1.1各種媒體技術的現狀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不同媒體的要求也正不斷提高,從而使得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迅速發展。目前的不同媒體有多媒體技術,它除語音和圖像數字技術之外,還涵蓋了無線技術和海量存儲技術等一些高端科技成果。例如目前集語音、視頻和數據於一體的運用多媒體技術的三重播放業務,其具有傳輸速率高和服務質量高的優點,該技術的普及使得通信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的前進,因而網絡音樂、電視、廣播的應用的十分廣泛。還有流媒體技術,它是一種視/音頻的連續數據流,根據時間的先後順序在網絡上採用流技術進行傳輸與播放。流媒體技術採用的是流式傳輸方式,把多媒體文件的整體解析和壓縮成了數個壓縮包,然後根據順序實時地給客户端傳送,使用户能夠邊對前面傳輸的壓縮包進行解壓播放,邊對後續的壓縮包進行下載,能夠節省很多時間。與傳統上由客户端把完整的文件從服務器下載後再播放的技術不同。

1.2移動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

移動網絡通信技術和廣泛使用的典型數字移動通信系統。充分地反映了當代數字移動通信新技術的發展。對移動信道中的電波傳播及干擾、組網技術、GSM數字移動通信系統、CDMA移動通信系統、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和無線市話通信系統都隨着發展提高社會服務。 移動網絡通信技術作為網絡通信技術的重要產物之一,全球移動通信由第一代模擬技術直到後來二代的GSM技術和CDMA技術,直至當前的3G時代,這既意味着電信行業的得到了發展,更是網絡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體現,該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可隨時隨地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溝通交流。

1.3光通信技術的發展

隨着快節奏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數據的傳輸和處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傳統的線路傳輸難以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隨之而來的光通信技術應運而生。不但能滿足用户對數據的`處理和傳輸的需要,更是發現無線通信和衞星系統的基本條件。光通信技術主要涵蓋了光纖、光纜、光節點、光接入技術和光傳輸系統等領域,使得常規的色散位移光纖、單模光纖、非零色散位移光纖、塑料光纖以及性能高成本低的多模光纖技術得以逐漸成熟。此外,用於航天領域的納米光纖技術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並在一些國家得到了生產試用。

2.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市場管理政策的放鬆將使計算機網、電信網、電視網等加快融合為一體,寬帶IP技術成為三網融合的支撐和結合點。未來的網絡將向寬帶化、智能化、個人化方向發展,形成統一的綜合寬帶通信網,並逐步演進為由核心骨幹層和接入層組成、業務與網絡分離的構架。

2.1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移動通信技術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仍將是以3G技術為主,以及增強型的WCDMA技術HSDPA、TD-SCDMA以及CDMA20001xEV-DO三種主流3G標準技術的增強型技術必將走向商業化的發展模式。

2.2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作為網絡通信技術重要改革方向的無線通信技術,最具代表性的WIFI得到了廣大網民的認可,處於這一市場的開拓者,即將替代由網線上網的傳統侷限性模式轉化為開放性的模式。特別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使得無線局域網這一技術變得日臻成熟,並將從小範圍內擴大為主流的應用。隨着無線局域網這一技術的成熟、產品的增多和性能的穩定,促進市場持續不斷增長。此外,很多大型設備供應商也將進軍這一市場,很多大型企業的內部網絡建設也將採取無線局域網,基於這種打好發展形勢,加大無線局域網這一技術的研究力度和應用程度,不但能促進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進程,還能推進我國的通信市場和信息產業進軍國際市場並佔有一席之地。

2.3網絡融合技術的發展趨勢

為促進網絡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目前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廣播電視網和電信網能全面發揮自身的功能和優勢,從而為廣大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務質量,三網融合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計算機通信網絡、廣播電視網和電信網進行互相兼容和滲透,逐漸組合成全球通信信息網絡。由此可見,網絡融合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提升網絡的適用性,提升網絡的穩定性,並降低了費用節約了不必要的開支,因而網絡融合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2.4衞星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衞星通信技術是藉助通信衞星為中間站,並與地面之間高速率的傳遞信息的通信技術,是當代衞星通信技術根基寬帶業務的需求有機結合的重要產物,也是目前衞星通信事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更是網絡通信技術發展的新方向。由於衞星通信這一技術具有覆蓋範圍廣、以組播和廣播的模式進行工作的特點,使其能夠提高高速的因特網連接服務和多媒體信息遠距離傳輸服務。為了全面發揮這些優點,不僅應藉助星載大型可展開式天線、增大衞星功率和帶寬、多波束相控陣天線、高效的星上電源系統、高效調製與編碼技術等措施,還需不斷完善網絡通信息技術。通信衞星作為衞星通信系統的中間站,也可以叫做多媒體衞星,通常具有較高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和G/T品質因數值,很寬的帶寬,並具備一般的星上處理與交換能力,藉助寬帶通信衞星應由USAT口徑極小的終端,提供雙向、高速的因特網接入服務和何種多媒體業務。

3.結論

隨着高科技的發展,網絡通信技術得到了發展和提高,30多年來我國的通信事業得到了極大的普及,從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使用最廣的手機是GSM手機和CDMA手機。CDMA和小靈通(PHS)手機也很流行,這些都是所謂的第二代手機(2G),它們都是數字制式的,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短信(短消息、SMS)、MMS(彩信、多媒體短信)、無線應用協議(WAP)等。它將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帶來方便、快捷、優越、完善的服務,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活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