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初中歷史故事論文(精選5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歷史故事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初中歷史故事論文(精選5篇)

初中歷史故事論文 篇1

一、利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容易接受富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知識。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非常容易被其中的情節所吸引。如果教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適當講述與所學知識有密切聯繫的歷史故事,能夠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選擇有懸念的歷史故事來“激趣”,同時,要把握好故事情節和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突出“疑點”和“問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例如,教學《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人教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的內容時,筆者先講述故事:“1649年1月30日,英國倫敦的天氣特別陰冷。在白金漢宮的廣場上,有一個衣着華麗的犯人被拉到了絞刑台下,這個犯人就是英國著名的國王———查理一世。他的死,翻開了英國曆史重要的一頁。大家想想,國王是一個國家中權力、地位最高的人,為什麼他會被處死呢?處死查理一世,為什麼會對英國曆史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呢?”這種懸念式的故事講述,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有利於學生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對英國曆史發展的重要性,有利於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利用歷史故事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歷史教材中,有一些比較抽象、枯燥的重點、難點知識,如果教師生硬地教授知識點,學生容易產生厭煩的心理。如果教師能利用歷史故事來教授這些重點、難點,可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抽象的歷史理論變得淺顯易懂。而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消除學生聽課的疲勞感,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的時候,可以將前後知識點串聯起來,這樣有利於學生理順教材知識點和知識結構。例如,教學《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人教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中“赤壁之戰對三國形成的重要性”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講述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在講述故事前,先介紹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在官渡之戰中,曹操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準備南下一舉統一全國。教師可重點講述諸葛亮在茅廬中的隆中對,為學生進一步學習“三國局面形成”的知識點做好鋪墊。教師還可以請學生上台扮演故事中的劉備和諸葛亮,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故事講述,讓學生理順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等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加深了學生對赤壁之戰的理解。

三、利用歷史故事作為課堂結尾

若歷史課堂的結尾比較草率,不僅會影響整體教學效果,而且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以歷史故事作為課堂結尾,不僅有利於幫助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點的理解,也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把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聯繫起來,留下“懸念”,讓學生“有盼頭”,從而使學生保持進行歷史學習的興趣,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做好鋪墊。例如,教學《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人教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結課時,教師可以將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作為課堂的結尾,以小見大,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仁義不施”的暴政對秦朝的統治有什麼致命的影響。用故事作為課堂結尾,使學生對秦朝統治的政策有了總結性的瞭解,同時也為下一節課學習秦末農民起義的內容做好了鋪墊。這樣教學,不僅延續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對知識點的教授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四、結語

總之,講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適當利用講述歷史故事的方法來教授知識點,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故事論文 篇2

一、將歷史故事融入課程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慾望

初中生的學習自主性還不是很強,所以非常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才能將他們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掘出來。對於歷史這門需要準確記憶的課程,對於初中生來説是很枯燥無聊的,所以這就更加考驗教師的教學本領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對於新課程的教授,首先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用一個有趣的與課程相關的歷史故事將學生先引入到歷史事實當中去,再進一步的介紹歷史知識。要知道初中生還處在熱血方剛、很難集中注意力的時期,所以讓他們專注於課堂是首要任務,用故事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才有可能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當然教師的歷史故事要是和講授知識是相契合的,例如,在學習唐朝盛世的安史之亂這一歷史內容時,當介紹它發生的原因時就會提到唐玄宗後期的沉迷酒色同時會説起楊貴妃,自然而然就會引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故事,故事講述的就是楊貴妃鍾愛食荔枝,唐玄宗為了博得美人的歡心,所以令人一刻不停、快馬加鞭的將荔枝從千里之外運到楊貴妃手上。教師利用這樣吸引人心的故事來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安史之亂”的學習中來,不僅起到了“暖場”的效果,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歷史科目在學生心中的趣味程度。

二、通過歷史故事,讓學生更加有畫面感的瞭解歷史

歷史學習在初中階段主要分為兩個大的版塊,其中一部分是中國歷史,另一部分就是世界歷史,這對學生的記憶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很有可能由於歷史長河的發展流向大致相同,導致學生記憶發生混淆的狀況。然而如果教師可以適當的融入相關的歷史故事,通過歷史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表現可以幫助同學們將相似的歷史知識轉化為有情景的歷史內容來區分記憶。比如在教授世界史的“經濟危機”時,首先可以通過文學作品的講述讓學生了解到這場經濟大風暴對美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是多麼巨大的。這個故事內容主要是説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講的是在美國處於第一次經濟危機爆發時期,一位非常年輕能吃苦的女孩通過千辛萬苦得到了一份金飾品店的銷售人員這一工作,這幾乎解決了她們一家人的生活難題,可是這天有一位面黃肌瘦的男顧客來到店裏挑選飾品,她非常熱情的接待了這位顧客,最終這個男顧客什麼也沒有買就離開了,可是就在女孩最後做清點的時候發現丟失了一枚金戒指,她明白一定是那位男顧客所為,隨後她找到了那位男人並且以真情打動他,最終獲得了那個男人的感激和戒指的失而復得。通過這個故事的講述,可以知道當時的美國人民身處於連日常生活都難以滿足的狀況之中,大量人口失業甚至引發了一些社會治安混論,教師在讓學生深刻感受歷史氛圍的同時可以提出思考問題,例如引發經濟危機的具體原因是什麼?經濟危機的爆發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由於故事的情節煽動,學生們會很樂意去思考回答這些問題。通過這麼一來二去的提問與反饋,不僅幫助學生深刻了解了經濟危機的實質,還讓學生能夠以生動的故事情節理解記憶美國經濟危機這一歷史知識。當然歷史故事的引入並非隨便插入的,教師要根據所講內容的歷史特點和歷史背景來向學生聲情並茂的講解故事,將抽象枯燥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故事加以記憶,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通過歷史故事引入歷史教學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目的。初中生的教學任務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只有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學方法,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同時做好一位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我,讓他們建立起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樣才能有利於歷史科目在學生心目中佔據主導地位。

初中歷史故事論文 篇3

摘要]歷史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歷史故事,這樣方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併為歷史課程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為歷史故事滲透在歷史課堂,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理解歷史背景,從而簡化教學難點,便於教師教學。所以教師為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不妨將歷史故事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高效歷史課堂。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課堂;歷史學習

歷史是一門很強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地理、經濟、文化、教育等等,通過歷史我們可以感受從古至今人類的聰明智慧和價值觀的變化;通過歷史我們可以學習到歷史人物的精神;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文明之河的流向。為了幫助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歷史故事,這樣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歷史文化、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等,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通過思考並分析歷史知識間的關係,以及歷史事件的由來,同時運用歷史人物的智慧解決現代的問題,將歷史文明延續並發展。為此,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闡述歷史故事點亮初中歷史教學課堂,希望對廣大初中歷史教師有一定的幫助。

一、導入新課程巧用歷史故事

新課程的導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同時為接下來的學習開啟新的篇章,可見新課程的導入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能夠成功導入新課程,教師不妨以歷史故事的方式將內容引出,這樣在教學時不僅不會太突兀,同時讓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的心理準備,緩衝式地進行新課程教學,使得學生理解和接納起內容來顯得尤為輕鬆。例如,在講述《春秋戰國的紛爭》這節課時,我提前佈置了作業,讓學生蒐集有關春秋戰國時的故事資料,並在正式講課時,讓學生開展講故事的活動,學生們通過網絡的查找和蒐集在課堂教學中講起“負荊請罪”、“邯鄲學步”、“破斧成舟”“孟母三遷”“老馬識途”等等故事,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同時將課堂內容巧妙地引出來,並輕鬆理解春秋戰國時的歷史事件,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可見,這樣的巧用歷史故事,將生活中的成語聯繫到本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對課堂內容由陌生到熟悉地進行掌握,方便了歷史教學,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蒐集能力,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歷史知識。

二、教學過程中穿插歷史故事

好的開始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內容與內容之間的銜接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可以在銜接的內容處穿插歷史故事,並設置課堂教學難點和重點,讓學生在歷史情景中穿越般地體會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從而掌握故事的來龍去脈,並設身處地地體會歷史事件,這樣以來,不僅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探究歷史知識的能力。例如,在講述唐太宗這一人物時,為了讓學生牢記本課的內容,我將“宣武門事變”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使學生了解唐太宗登上皇位的全過程,以及皇位的來之不易,併為以後的貞觀之治的歷史事件埋下伏筆。這樣讓學生通過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去認識唐太宗,並用辯證的唯物主義觀去看待歷史人物,從而熟記歷史知識。可見,教師在歷史課堂引入歷史故事,不但做好了知識與知識間的銜接,同時為學生搭建好歷史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三、課堂結束前運用歷史故事

歷史事件之間是有關係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從而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合理設計,並巧妙搭配,將課堂教學格局佈置得有始有終。並且教師要注重對整節課知識加以鞏固和測試,以此來判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這樣方便教師接下來的課程進行設計。例如,在教學《三國鼎立》這節課時,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前,我將《三顧茅廬》的故事情節講給學生聽,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來思考為什麼劉備要請諸葛亮下山?當時的歷史背景又是如何?劉備的態度為何又是如此的誠懇?通過討論和分析,從而達到鞏固課堂內容的目的。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來結束本節課的教學,不僅可以控制課堂的氛圍,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將知識活學活用,在考查學生對課堂內容掌握情況的同時,從而讓這節課的教學能夠有始有終,完善了教學結構。學習歷史知識是為了讓學生吸取前人的教訓,引以為戒,不再讓歷史重演,同時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來面對生活中的問題。而在歷史教學中引入歷史故事,教師可以調節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同時樹立歷史思想,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從而全面地解決問題,並將學生培養成與時俱進的高素質人才,以此來實現歷史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曹小慧.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7,19(04):138.

[2]李豔.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3(07):123.

初中歷史故事論文 篇4

歷史故事具有歷史性、真實性、生動性、啟發性和篇幅適宜等特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歷史故事可以把抽象變為具體、把複雜變為清晰,講故事在歷史教學中是運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法。生動形象的歷史故事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歷史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發展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選取的主要原則

初中歷史教學中所應用的歷史故事,可以按照歷史學研究的階段分期分類;按照故事的中心內容分為以人物或事件為中心;按故事與史實的關係分為史實性、傳説性、虛擬性故事。

1.趣味性原則

在選取歷史故事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所選擇的歷史故事內容要生動,即所選擇的歷史故事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為之感動、激動,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其所包含的內容還具有一定的情節,能夠説明某些道理。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閲歷、經驗,使所選擇的歷史故事符合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的瞭解,並結合他們的學習慾望、認識水平、接受能力、個體差異以及學習習慣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學生的興趣取向,這也是合理選擇歷史故事的前提條件。

2.目的性原則

由於歷史教學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所以在選擇歷史故事時也需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要求歷史故事條理清晰、情節完整、主題明確,教師要能夠對歷史故事完整的描述。首先,歷史故事要具有鮮明的主題,而且故事內容要圍繞這一主題展開,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歷史故事的教育價值,以推動歷史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其次,故事情節要條理清晰,教師能夠根據教學需要分層次地展開故事情節,而且故事還要擁有內在邏輯性,符合歷史發展的基礎規律,使教學更嚴謹,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

3.堅持教學目標的指向原則

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實現歷史教學目標,所以必須按照歷史教學目標的要求對歷史故事進行選擇。使所選的歷史故事不偏離課程標準的範圍,即符合歷史知識體系和歷史發展脈絡,又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歷史故事要圍繞突破教學重點展開,通過對歷史故事的解析,可以幫助學生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初中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

4.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運用歷史故事進行歷史教學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並通過有效的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所以,在選擇歷史故事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切入點,選取那些與教學內容且符合學生思維水平的歷史故事作為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

二、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情節建構策略

情節建構過程是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要通過精彩的開關激發學生的未知慾望,引導學生的好奇心,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教師要善於運用多樣化的方法導入歷史故事,使其能夠起到打動人心,引人入勝的作用;故事過程要求節奏清晰,教師要能夠很好地把握故事節奏,並根據故事主要線索將故事情節進行逐層展開,在教學故事中教師要把好故事情節的主次關係,做到主次分明,能夠很好地把握故事情節的發展,理清故事情節內在的邏輯脈絡,突出主要矛盾,使故事情節發展緊張且節奏明快;故事的也是矛盾衝突的結果,教師要讓學生通過結尾有所啟迪和感悟,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明確故事的思想主題,以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並能夠對結尾產生新的感受或聯想。

2.掌握好歷史故事的運用時機

初中歷史教學運用歷史故事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歷史。歷史故事並不是歷史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它可以作為教師導入新課的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以更好地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歷史故事還可以運用在課堂教學之中,作為推動教學內容展開,使其起到過度教學內容的作用,有助於更好地理順教學結構。同時,它也是化解教學難點的一種有效途徑,使學生能夠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保持飽滿的熱情,提高學生對歷史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充分挖掘歷史教材內容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對歷史學習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

3.講究歷史故事語言藝術策略的運用

歷史學科具有真實性、科學性的特點,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這一特點貫穿於歷史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在對待歷史時擁有嚴謹的精神。為了增強歷史故事的趣味性,教師在引入歷史故事時可以適當地對內容進行虛擬,但要注意不能違背科學性和真實性原則,尤其在引入歷史概念時,一定要保證語言的準確;歷史故事是過去的事實,為了增強故事的感染力,教師可以運用生動的'語言將歷史故事再現於學生的面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既保持了歷史的真實性,又增強了歷史故事的吸引力;另外,教師要意識到歷史故事是達到情態目標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時要充滿感情色彩,把每一個人物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學生能夠為情所感,為情所動,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歷史故事中還存在很多首先現象,通過學習讓學生能夠對這些現象做出正確的評價,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還要把握好講述歷史故事的語速和節奏,這樣更有利於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將學生的學習情趣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初中歷史故事論文 篇5

【摘要】歷史故事是歷史長河中的閃光點。無論是四字成語還是影視作品,都對歷史故事進行了充分地運用。隨着素質教學的全面展開,歷史故事已被運用到歷史教學課程中,以便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文從歷史故事在教學中的作用談起,並對如何運用歷史故事進行了深入性分析。

【關鍵詞】歷史故事;歷史教學;運用措施

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學生學習歷史知識不但能拓寬視野,還能瞭解過去,塑造未來。因此,歷史學科對初中生而言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具有現實價值和教育意義的學科。很多歷史知識內容本身就是一則有趣的故事,如果教師能夠挖掘歷史知識的故事性,將其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方式,便能充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接下來筆者從歷史故事的意義和應用方式兩方面進行探討。希望所提出的一些意見能夠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所幫助。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故事的作用

初中歷史教學運用歷史故事的作用無外乎兩點:第一,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熱情;第二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對於初中生而言,歷史知識脱離現實,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並不高。而故事的運用,會使歷史擁有一種感性,學生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變化,也會更加深刻的掌握歷史知識。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習效率也大大提升。同時,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故事也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新課改要求初中歷史要尊重學生情感需求,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而歷史故事的應用便符合了這一要求,是尊重學生情感需要,幫助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提升學習質量的重要舉措。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故事的措施

1.利用歷史故事進行課前導入

課前導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整堂課的基礎,導入環節的好與壞直接影響着教師後續的教學工作。要想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使課堂合理有序的運行,就需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入手。因此,教師所利用的歷史故事既要有針對性,還應該有趣味性,選擇不違背歷史史實,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羋月傳》的大獲成功,除了跟情節扣人心絃,演員演技在線有關外,還在於其題材。但是歷史題材的《羋月傳》中仍有一些故事情節違背了歷史史實,歷史教師可以以説故事的口吻,在上課之間選取《羋月傳》中的一些故事。如“黃歇真的和羋月是情侶關係嗎?”歷史上,確實有黃歇這個人,只不過黃歇本人和羋月差了幾十歲,而且春申君黃歇可是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的弟弟。如果照編劇劇本設定的話羋月是楚懷王的妹妹,那麼一個是姑姑,一個是侄子,如何相戀呢?又如,教師在進行“商鞅變法”知識點講解時,還可以引用《羋月傳》中有關“商鞅”的故事“為秦國變法多年的商鞅被以謀反的罪名抓了起來,而秦王駟站在城樓上對即將受車裂之刑的商鞅發表了一通復仇宣言。”那麼第一集商鞅之死的原因和方式與歷史符合嗎?事實上,據史料記載,在商鞅車裂之後,秦王並沒有廢棄他的法律,所以並沒有復仇一説。教師以之前備受爭議的《羋月傳》中的故事進行合理導入,既有新意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利用歷史故事突破教學難點

歷史故事體系龐大,結構複雜。很多學生經常會因為一些小的知識點發愁。例如,關於明朝每個皇帝在位的時間,發生的哪些事情等。所以,教師在引入歷史故事時應考慮如何利用歷史故事幫助學生逐一擊破教學難點和重點。在這裏,筆者曾藉助了《明朝那些事兒》。這部以歷史為載體的小説以説故事的形式把明朝年間發生的事情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現在了學生面前,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能梳理明朝的重大事件,以及發生的時間。在分析朱棣奪權成功的原因時,學生大多會忽略朱允文的作用。在《明朝那些事兒》中,作者就對朱棣成功的原因進行了介紹。“朱允文曾對他的手下説:‘莫要傷及叔叔的性命’這就使他的大將在攻打朱棣軍隊時,明明能夠一箭將朱棣斃命,卻又無法取朱棣性命。”這樣,一條看似無用的原因,卻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然,教師還可以利用歷史故事突破在概念上的學習難點。以“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講解為例,雖然學生可以很輕易的背誦這個概念,但是卻不能充分的理解。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這個概念,教師可以在上課時穿插着講解一些反映社會狀況的歷史事例和小故事。這樣,可以將原本抽象的平面化的知識變的生動形象,促使學生能夠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予以背誦,提高學習效率。

3.利用歷史故事強化課後練習

課後練習是強化學生基礎知識,提升學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大多數的歷史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學生提升能力都會佈置大量的課後作業。雖然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找到自身的知識漏洞,但是在長久的繁重的學習壓力下,學生應付作業,做作業的興趣較低等情況就會出現。長此下去,課後練習會成為禁錮學生的枷鎖,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為了改變該情況,教師可以將歷史故事與課後練習結合在一起,利用歷史故事增強習題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練習時就像在讀故事一樣,故事讀完了,題目也做出來了。通過這種方式既能讓學生愛上寫作業,還能借此夯實學生的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結語

教師利用歷史故事進行教學,需要遵循針對性、趣味性和真實性原則。並根據教學的環節,從課前導入,課中講解和課後練習三環節出發,利用歷史故事為教學活動服務。藉此培養學生的史學思維,提高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梳理脈絡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董榮.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5(10):220.

[2]劉春芳.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略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11).

[3]高玉珍.將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課堂的實用性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