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有關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6W

大學生創業是一種以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的特殊羣體為創業主體的創業過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論文,歡迎閲讀!

有關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論文

第一篇:職業生涯的大學生創業教育

一、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分析

(一)創業精神的缺乏

創業精神是指創業者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念、個性、意志、作風和品質等,又包含對創業的理性認識、心理基礎和道德品質。創業理性認識是人們從事創業活動的出發點與內驅力,是創業思維和創業行為的前提,是人進行創業活動的能動性源泉和創業動力。創業心理基礎一方面是工作中保持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另一方面是面對困難和挫折要有承擔責任、直面現實的勇氣,包括自信心、與人合作、情緒情感、意志等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創業成功的前提和條件。創業道德品質包括企業運營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經營準則,是企業社會公德的必備要素。但現在的“90後”“00後”多是獨生子女,依賴心理較重,自主性和適應性差,缺乏艱苦奮鬥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缺少風險意識和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困難很容易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放棄努力,缺乏創業精神。

(二)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的欠缺

要成功創業必須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國家政策法規等相關知識,但由於現行教育體制下,專業培養目標是塑造“專才”而非“通才“”全才”,學生難以全面涉獵相關課程,更不要説系統性地瞭解創業所需的各類知識,如財務、管理、法律等。同時,作為一名合格的創業者,需要具備較強的個人綜合能力。但由於在校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有限,能力培養途徑不多,導致學生難以在大學階段完成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在進入創業階段後往往屢遭碰壁。

二、職業生涯規劃對創業教育的現實價值

(一)指導創業定向,培養創業精神

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創業素質,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精神,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自我評估來發現。在職業生涯規劃理論中,第一項就是進行自我評估。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自我評估過程,能夠使學生認清自己,揚長避短,將創業理念與個人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等相結合,對自己的創業發展方向做進一步設計、規劃,使未來的創業奮鬥目標更加明確。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使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具有較強的自主性,立足於個人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並依據現實規劃未來。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不但能在學生創業遇困時助學生一臂之力,提高創業成功率,還能在學生創業成功之後更進一步,幫助學生有規劃地運營企業。

(二)補充學生創業所需的知識和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入了企業常採用的戰略分析法——SWOT分析,引導學生在自我評估時,立足於個人實際的內在條件進行分析,找出個人的優勢、劣勢和核心競爭力,並制定相應對策。對有創業意願的學生更能夠根據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去展開創業規劃和準備,最終實現創業目標。根據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在校期間,學生可以制定分階段的、詳細準確的創業成長目標。大一,重點考慮提高自身的創業心理素質和創業綜合能力。學習上,應將重心放在良好學習習慣和有效學習方法的養成上,通過設定目標—達成目標—評估目標的方法,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綜合能力培養方面,重視書本以外的團體性活動能力的培養,例如參加社團、競選幹部等。大二,重心仍應放在“學”上,與創業相關的專業課程和技能應重點學好,同時還應積極學習與創業相關的知識,如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國家政策等。大三,開始進入實踐,重在“練”。通過參加各類創業大賽,鍛鍊實踐能力,將所學理論運用於實踐,通過模擬實踐檢驗“學”的水平,同時積累“練”的經驗。

三、職業生涯規劃視野下的創業教育途徑

(一)建立全程、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理念

創業並不是學生臨近畢業,開始就業階段才着手進行的,而是應在學生入學之初甚至最早萌發創業想法時,就需要開始進行指導。哈佛大學曾有一項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人羣中大約只有5%左右的人會做出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而職業生涯結束時,沒做出職業生涯規劃的95%的人所創造的資產價值,遠不如這5%的人所創造的價值多。這提示我們,要讓學生具備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就要為學生提供全程、系統的指導,教給學生科學的職業規劃方法,對於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則需要依託職業生涯規劃,將創業精神、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有機融合。創業人才應是複合型人才,人才的培養上應以跨學科課程設置為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創業教育融入學科教育之中,客觀審視個人創業的基礎,理性規劃創業藍圖。同時,將創業理念、創業方法等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以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的知識儲備,幫助學生拓寬創業思路、籌劃創業步驟,最終實現創業目標。

(二)完善培訓師資

現階段高校創業培訓教師多由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老師擔任,理論經驗豐富而實戰經驗欠缺。要對準備創業的學生進行全面指導,老師不但需要豐富的創業理論,還要具有紮實的創業實踐技能。因此,在高校廣泛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的今天,應為創業培訓教師提供合適的場地、資金扶持、政策傾斜等,鼓勵這部分教師進行創業實踐,並通過他們的實踐修正、指導學生的創業理論。還可通過選聘成功創業校友、相關政府部門人員、企業人員等擔任兼職教師,向學生講授創業技巧、創業須知、國家相關創業政策等,幫助學生了解創業,分享成功經驗,規避風險。

(三)加強實踐孵化,扶持創業

創業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工作,職業生涯規劃同樣強調實踐。因此,在創業教育中,一定要堅持實踐,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動性和潛力。學校應重視創業孵化,加強與企業的聯繫,依託校企合作,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通過創業園,開展豐富的創業實踐活動,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鍛鍊學生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鞏固實踐應用;同時,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並通過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等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如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等,重點孵化一批創業項目,培養創業人才,形成創業氛圍。

第二篇: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

一、在新形勢下推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着深遠的意義

在我國當前的形勢下,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不斷增多,待就業人數不斷上升,找工作難度不斷增加,就業難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而在新形勢下推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有助於緩解當前我國的就業問題,同時提高國家的就業崗位提供量,可謂是一舉多得。

(一)民辦高校在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方面,發揮着助推器的作用。

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要有一大批符合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人才來承擔起“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任,“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徵應該是:活學活用、以學分+技能+思維技巧+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因素評價學生的優劣、推行以用為主的學用結合、腦與手與身與五官的綜合結合、鼓勵發散思維及冒險精神、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主張學生的個性張揚、強調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等等。在這種教育模式培養下,學生大多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他們敢想敢幹、思維敏鋭、團結合作、社會生存能力強、能獨立應付和解決許多新問題。這就是“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實用創新型人才,這種培養“創新型國家”所需人才的教育模式就是“創造力教育”模式。

(二)民辦高校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有助於民辦高校學生事業的創立。

我們要培養的大學生是有着遠見和過人膽識的新時代的大學生。在新的形式下,大學生需要有不斷創業和超越自己的魄力。在現在就業困難的大的社會環境下,民辦高校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有助於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同時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而通過系統的創新創業訓練,民辦高校大學生能夠接受到正規的創新創業教育,學會如何規避創業風險等,只有這樣,民辦高校大學生才能夠在創立自己事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同時也為別人提供就業機會。

(三)民辦高校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有助於學生形成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有助於大學生形成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國當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夠彌補社會主義制度提供的就業崗位不足的狀況。民辦高校學生在就業方面相對於公辦高校大學生來講存在一定方面的弱勢,而通過對民辦高校學生就業觀的培養,培養其積極創業的能力,就能夠彌補這個缺點,使得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此方面高人一籌。通過學校推行的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擇業觀,能夠形成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生觀,能夠自動屈從於社會主義的價值觀,能夠形成科學合理的世界觀。

(四)民辦高校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有助於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高,創造力的培養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的實踐力的培養。

在現代的學校教育機制下,很多學生缺乏責任感,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學生選擇了啃老,這不能不被認為是一種社會的倒退現象。而通過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個人的歷史使命感。通過進行創業意義的宣傳,大學生能夠明白創業不只是自己一個人找到了就業崗位,還能夠帶動很多人一起工作,從而使得社會使命感增強。而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其解決,有助於激發學生個人創造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其實踐力的提高。

(五)民辦高校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有助於大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創業熱情的培養。

大學生總是充滿了激情和活力。在民辦高校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使得廣大創業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接觸到很多的學習機會並且產生濃厚的創業興趣,為其以後的創業活動積累經驗,提供方法,提高離校後創業的成功率。

二、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1.創業比例低。

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在新的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民辦高校大學生選擇了進公司上班,或者進事業單位,考公務員等。選擇自主創業的只佔極低的比率。

2.創新成果少。

在現有的教育模式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很少有創新成果,創造力被極大地限制了。這大大阻礙了我國科技轉化的比率,使得整個國家的發展顯得創造力不足。很多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流於形式,喪失了其存在的真正意義。

3.創業能力弱。

由於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夠,重視不足,導致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偏弱,抵禦風險的能力不足,創業成功率低等。而不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定位也使得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缺乏科學性,導致創業過程中缺乏目標和遠見,失敗率極高。

4.師資力量嚴重缺乏。

雖然在現有的形勢下,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是勢不可擋的趨勢,但是很多民辦高校沒有對這方面產生足夠的重視,使得學校缺乏專業老師的配備,造成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長足的動力。有的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內容嚴重不符合現實社會的發展,導致學生學習缺乏興趣,專業深度不夠。

三、解決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我國的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要想獲得合理解決需要多管齊下,同時也亟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

在我國現有的行政法規中,國家通過各種形式加大了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國家通過社會宣傳,提供社會幫助,提供政策支持等多種途徑對大學生的創業行為進行了支持。學校也應該對創新創業行為進行鼓勵和宣傳,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動力。

(二)加強對大學生創新的獎勵。

現在學生創新能力不足,除開學校不夠重視之外,還因為缺乏相應的獎勵機制。對大學生的創新獎勵不能只流於形式,還應該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等。只有對學生進行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鼓勵,大學生才能夠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以及社會實踐中不停地創新,從而使整個學校,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形成創新型社會。

(三)增強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首先應該是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和強化;其次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設計教育;再次就是發掘創業典型,樹立榜樣;最後就是在大學生的創業過程中,注意培養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四)重新認識創新創業問題。

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問題在很大一個方面是因為沒有對創新創業問題進行重新認識。很多學生都抱着舊的觀念,認為創業辛苦,創業風險大,創業成功率低等,寧願選擇進機關,給別人打工也不願意自己當老闆。所以需要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創業觀,通過創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自己的人生價值。

(五)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師資力量。

首先,必須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教師的數量,必須保證相應的學科有相應的老師承擔。其次,提高創新創業方面教師的素質,只有老師的專業素質提高了,才能將知識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而有的老師自身缺乏創業背景,給學生講課只能是紙上談兵或者過於注重理論。再次,教師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成長。因為專業的特殊性,教師缺乏聯繫同業的平台以及跟創業模範聯繫的方式,所以教師不能夠很好地成長起來。

(六)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很多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流於形式主要是因為過於注重理論,缺乏實踐性。要想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就要通過各種方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大學生有途徑接近社會實踐;其次要為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開闢多種形式,這樣才能夠吸引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有機會對所學習到的理論進行運用。

四、小結

本文通過對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進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只有通過多種策略對當前的創新創業問題進行研究解決,才能夠從本質上改變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難,積極性不高,成功率低等一系列現存的問題,從而更好的培養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人才。

第三篇:創業教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一、基於創業教育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創業教育有利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編排前後重複,降低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創業教育理念能夠改善傳統的學習效率,因為創業教育貼近社會實際,能夠真正體現學生的就業需求,吸引學生注意。創業教育能夠根據學生的自我興趣和技能,為以後就業進行自我意識的培養和自我技能、興趣的挖掘,從而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職業觀和就業觀。

(二)創業教育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們在課堂上完全服從教師的安排,所以對學生的個性是一種壓抑和阻擋,沒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創業教育更加深入生活實際,深入到學生內部,教育方法不再單一,而是變得多樣化。創業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夠突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侷限性,實現教學結構的改善,提高學生的創業水平和能力。

二、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可能性

(一)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上一致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組成部分,主要培養學生獨立發展的個性,培養學生進行創新的思維和敢於挑戰的勇氣,因為大學生進行創業主要的素質便是擁有創業的品質和能力,需要高度的市場敏感性和創新性。這些內容都是與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不謀而合。因此,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上市相互融合的,能夠實現兩者的真正結合。

(二)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具有融合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而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誠實品德,兩者在內容上具有相似性。目前,創業難度很大,必須擁有不怕失敗的心理素質和失敗後坦然接受的心態。兩者都趨向於培養學生的完整性格,兩者之間存在着某種必然的聯繫。

(三)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模式上具有相互依託性

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很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展開,並且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説理法、實踐鍛鍊法、學生主導法、個體體驗法等都是在實踐中積累的結果。創業教育更加需要實踐方法,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可以通過個案分析、市場調查、專題討論等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創業能力。

三、基於創業教育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創業教育理念

第一,樹立正確的理念,深入開展創業教育理念宣傳,注重學生的創業教育和職業指導,引導教師主動培養學生的個性,認清學生的社會發展性和個體發展性。第二,要重視創業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為重點展開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第四,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展開相應的培養方法,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關注學生的興趣和本身存在的良好品質和能力,加以提煉和培養。第五,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二)明確創業教育的內容

創業教育應側重於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應該將創業教育的內容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課堂教育應該從創新能力的培養入手,如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開展實踐教育。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更新理念,改變教育方法和手段,融入創新教育內容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個體教育和創新教育。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

很多創業的創意都來自於實踐當中的靈感,所以加大實踐培養力度能夠有效地提升創業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開設企業管理課程,開設人文課程,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模擬大賽,給予學生更多的創業實習機會,讓有創業意識的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實習機會,從而為畢業以後的創業奠定基礎。

(四)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第一,應該注意更新大學精神文化建設,在辦學理念上支持創業教育。第二,大學制度文化建設需要健全的組織制度,在組織上應該支持創業教育。第三,大學物質文化建設需要具體的載體,因此學校的一些物質標誌應該建立起來,讓創業氛圍可以充斥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第四,領導加以重視,同時教師作為教育理念的傳播者要身體力行。第五,社會上應該形成一種創業熱潮或者是支持創業的風氣,這樣,學生進行創業的過程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才能激發大學生創業的興趣和激情。

四、總結

基於創業教育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很好地應對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培養更多的社會人才。而創業教育理念的融入能夠真正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良好的創業素質。為此,要進一步加強基於創業教育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想理念上進行更新,從具體的實踐入手,將創業理念真正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

第四篇:民族大學創業教育發展模式

一、我國民族高校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民族高校創業教育機構設置實踐

目前民族高校創業教育機構設置有着自身的特色,以中央直屬五所典型民族高校為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創業教育機構歸口為學校就業部門,例如中央民族大學在2007年將創業教育機構設置歸屬到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直接受中央民族大學就業工作處領導,其中活動部主要負責校內就業創業活動。第二類創業教育獨立為學校的教輔部門,例如中南民族大學2005年將創業教育機構即創新創業中心直接歸校委指導,下轄辦公室、科技管理部、實驗室等,主要負責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培養;北方民族大學2011年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直接獨立為教輔機構歸校委管理,下設的部門有辦公室、創業部、創新部、競賽部、教學部、研發部等,主要職責是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活動的實踐活動。第三類創業教育機構歸口為教務處部門,例如西南民族大學創業教育功能直接歸口到教務處實踐教學管理科,主要是負責創業競賽活動;西北民族大學的創業教育於2013年下設到教務處下的大學生實踐創新中心,成立了創業教育教研室,其成員主要以管理學院教師兼任,目前主要職責是負責創業培訓。

(二)創業課程體系建設

目前民族高校的創業課程注重使用理論教學、案例分析、市場調研、創業競賽等多種教學手段。課程設計以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業競賽為主要特色。強調以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學中做,做中學”的新型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民族大學生的個性。在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方面,五所直屬民族高校對該項目積極支持,並取得一定的成效。例如在創業訓練方面,2012年中央民族大學已立項創新訓練項目10項;2012年西南民族大學已立項校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70項,其中,創新訓練項目60項,創業訓練項目10項;西北民族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主要內容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中南民族大學較早開展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截止2011年已取得斐然成果,本科學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216項,學生科研實現立項255項,發表文章58篇,獲國家專利11項;北方民族大學自2011-2012年啟動了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以來,兩年間共立項1669項。在創業競賽方面,五所直屬民族高校也取得較好的成效。2009年中南民族大學舉辦了大學生自主創業項目設計大賽,倡導參賽學生計劃在大學畢業後五年內進行“自我僱傭型”的創業;西北民族大學從2009年以來連續四屆舉辦“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2011年中央民族大學舉辦了首屆“淘金計劃”創業營銷實戰大賽,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機會;從2011年以來,北方民族大學共承辦全國性學科競賽寧夏賽區大賽5項,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100多項;2012年西南民族大學以教務處牽頭,各教學單位積極推進2012年度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學科競賽類項目的開展。總之,創業競賽的開展不僅是對創業訓練項目的檢驗,更豐富了創業教育的內涵。

(三)創新創業平台的實踐探索

在為民族大學生搭建創業平台的實踐探索方面,五所直屬民族高校創業平台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分散式平台,依託各教學單位實驗室進行創新創業活動支撐;二是專業式平台,專門成立創新創業實驗中心來支撐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三是複合型平台,既充分利用各教學單位的科研平台,又充分發揮創新創業中心的獨有實踐平台。分散式平台方面,主要以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為典型代表。中央民族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主要以各類教學實踐基地、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專業創新實驗室作為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活動研究和實踐的支撐平台,各單位面向各院專業學生承擔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指導任務,並委派專人負責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具體實施。專業式平台方面,主要以中南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建立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為典型代表。其特點是,由創新創業中心根據各系專業特色建成的開放性實驗室,以學科為基礎組建了創業創新團隊、電子設計創新團隊、機器人創新團隊等;項目組合實行自主化,由創新創業中心集中管理,學生自主研發;構建孵化基地,2012年北方民族大學建立創業孵化園區,目前已進駐由民族大學生自主創辦的企業20多家,年營業額達到1500萬元左右。複合式平台方面,以西北民族大學創立的大學生實踐創新中心為典型代表。充分利用教學單位與實踐創新中心的資源互補,實行“一縱一橫”兩條線的管理模式,即由學生聘請學院專業教師指導,充分利用各學院已有的科研和實踐資源,通過申報大學生實踐創新中心工作室進行項目培育,有效做到了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融合。

二、民族大學創業教育發展問題透視

(一)未能有效把握創業教育的功能要求

創業教育重在“教育”,而非“創業”,創業更多是一種切實的商業行為,而創業教育的本質在培養高校畢業生獨立自主的創業創新能力。有些民族高校領導和專業教師過分誇大創業的難度,認為創業風險大,忽略了創業教育的普遍性,即面向民族高校學生的“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過分誇大大學生的個性化創業行為;其次,有些民族高校把創業教育歸口到就業上,把學生就業渠道僅僅侷限於公務員、考研方面,忽視了更多民族大學生對於提升自身創造能力的需求。這種未能有效把握創業教育深刻內涵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使得創業教育與就業教育概念區分不清,最終創業教育課程敷衍了事,很難起到實際的效果。

(二)創業教育理論味十足,缺乏可實踐性

從各民族大學課程教育開展的實踐來看,創業教育中《創業基礎》、《市場分析與創業機會識別》等課程的課堂理論教學,老師講課學生做筆記的模式與其他課程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畢業生接受了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如何能夠適應社會值得商榷。並且,大部分老師屬於科研型人才而非實踐型人才,因此無法真正向學生傳授市場或職場上真實的實踐經驗,最終未能為學生今後步入社會就業、創業提供正確的指導。目前創業教育競賽在各民族高校進行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大批學生參與。雖然這種創業競賽為學生提供了創業訓練的機會,但離真正創業計劃的實踐還有較大距離。儘管學生擁有專利和科研成果,但科研成果的實踐轉換率無人考核,最終學生參加創業競賽的目的只是拿到某個名次或獎項,創業競賽流於形式。

(三)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實戰能力欠缺

目前各民族高校創業教育專任教師匱乏,師資力量薄弱,例如在西北民族大學創業教育自2012年成立以來,僅有2名兼職老師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學工作,而且這2名老師之前也並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創業教育培訓,只是在教學計劃的要求之下臨時受命,從事創業教育的學習以及研究。在中國創業教育課程開展中,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大部分民族高校未在教學計劃改革中將培養一大批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提到日程,使得教師對於課程的把握也大都參照自身課程的授課經驗,不能夠深入領會課程的內容實質,最終創業教育課程發揮不出其獨特價值。

(四)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未能有效融合

在我國民族高校教育事業不斷髮展的背景之下,專業教育的培養方案、培養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內容不斷調整,但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深度的融合沒有得到重視。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無論是中央民族大學還是其他民族高校依然沒有將創業教育融入到整個教學體系當中,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脱節,這些問題成為影響民族大學創業教育發展的最大短板。事實上,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重要基礎起點,在創業教育中深入融合專業教育的理念是創業教育需把握的重要原則。創業教育離開了專業教育,只能是屬於毫無創新的“練攤”模式,專業教育脱離創業教育又會影響到大學生就業。(五)缺乏創業教育的環境及氛圍我國缺乏創業理念的大氛圍,社會大眾以及高校學生對創業的激情不夠。很多人即便有創業的念頭,也在別人不斷的“良言相勸”中放棄自己最初的夢想。特別在民族高校更為明顯,即便是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但創業過程中的隱形政策風險阻遏,明顯地降低了民族大學生創業的內在動力。

三、民族大學創業教育發展模式構建

各民族大學應該結合自身的創業教育發展問題,立足實際,不斷創新,構建自身的創業教育發展模式,為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供重要的支撐,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前提:確立創業教育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

創業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教育,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以及創業能力,最終促進其職業生涯的更好發展。因此,民族大學應先從確立創業教育觀念為切入點,探尋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以及創新教育之間的聯繫,立足專業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從我國的教育教學實踐來看,民族大學創業教育的發展依然處於政策促進的初期階段,高效開展創業教育的前提就是培育創業教育的觀念,使得創業教育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就要求各民族高校確立創業教育在民族教育體系的地位。

(二)手段:完善創業課程體系,實現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是創業教育的立足之本。民族高校創業教育課程的開展不能僅僅依託教育部規定的《創業基礎》、《市場分析與創業機會識別》、《創業精神與團隊精神塑造》等課程體系,應該分門別類地從創業素質、創業氣質、創業團隊精神以及創業籌備等多層次地開展課程。民族大學應該有更加開闊的視野,鼓勵青年學生有自己的創業規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校的創業教育教材中應包含創業風險控制、創業能力培養、創業實踐指導以及創業法律環境介紹等方面。

(三)途徑:強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

師資隊伍建設是開展創業教育的重要保證,民族高校應摒棄傳統的創業教育課程形式,應該將其納入專業教育課程體系中去,有專門的師資力量負責教學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管理工作中。此外,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還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一方面不斷加強對老師的培訓。民族高校應提供專項資金讓負責創業教育課程的老師走出去,深入企業體驗與實踐,對在企業中所遇到的管理以及風險問題深刻體會,為學生傳授最真實的感受以及技能。經過培訓,老師授課也將會更加接地氣,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另一方面應將負責學生就業創業以及創新技能培訓的老師從科研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使得其付出更多的精力用於課外的實踐與調研,深入到企業,獲得第一手資料,為學生深刻了解就業、創業現實提供重要而鮮活的資料。

(四)保障:創新企業合作機制,建立創業示範基地

民族高校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提升自身創業教育的水平。一方面高校可以通過邀請公司高管以及企業負責人有償為學生講課,來緩解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困境;利用企業專業人才豐富的管理經驗,為在校大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有利於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民族高校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創業示範基地方便高校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就目前來看,民族高校只有北方民族大學建立孵化基地,對其他民族高校而言就更具緊迫性。另外,從學校自身發展的需求來講,通過社會融資以及國家貸款的方式自籌資金建立培養基地,由教職工負責管理,民族大學的學生可以直接進行工讀結合。從民族學生自身角度出發,學生通過實踐獲得一定的補貼,改善了自身的經濟狀況;從學校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實現了民族高等教育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