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靜電實驗教學探索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46W

論文關鍵詞:靜電靜電實驗靜電產生

靜電實驗教學探索論文

論文摘要:靜電實驗是物理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敍述了靜電產生的原因和特點,分析影響實驗成功的各種因素,討論了在實踐中抓住主要矛盾是確保實驗教學成功的關鍵。

靜電實驗是物理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屬於較難在課堂上駕御的物理演示實驗,原因是影響靜電實驗成敗因素頗多。因此,就要求教師既要從理論上掌握靜電產生的原因和特點,又要在實踐中研究靜電實驗的規律,分析影響實驗的各種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方能在一個具體實驗環境條件下,把握試驗關鍵,確保靜電實驗成功。

一、靜電研究的歷史

古代人們對自然界中的各種電現象,不瞭解他們內在的聯繫,認為它們是各不相干的。有些現象實在無法解釋,只能求助於神的力量。16世紀英國御醫吉爾伯特是第一個比較系統地研究了靜電現象的人,吉爾伯特的工作停留在定性的階段,進展不快。1752年,美國社會活動家富蘭克林用風箏將雷電引下來,把“天電”收集到萊頓瓶中,從而弄明白“天電”和“地電”原來是一回事。18世紀後期,貝內特發明驗電器,這種儀器一直沿用到現在。它可以近似地測量一個物體上所帶的電量。另外,庫侖發明了扭秤,用它來測量靜電力,推導出了庫侖定律。科學家使用了驗電器和扭秤以後,靜電現象的研究工作就從定性走到了定量的道路。經過長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研究,人們對靜電現象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對電的本質問題,一直到研究物質結構後,才算比較清楚。

二、靜電中的電荷本質

電荷本身不是物質,但電荷與物質不可分離,自然界不存在脱離物質而單獨存在的電荷,電荷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之一,它有正電荷與負電荷兩種,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導體上所帶的電荷是可以自由移動的自由電荷,以傳導方式實現電荷的轉移;而絕緣體帶電情況與導體帶電情況大不相同,絕緣體所帶的電荷是以束縛電荷的形式出現,不能以傳導方式轉移,而是以放電形式實現轉移。所以,帶電的絕緣體與導體接觸後,導體上所得到的電荷是通過放電形式轉移而來的,即金屬中的電子在強電場作用下,從金屬表面逸出,導體表面電荷集中部分最易發生這種現象。我們通過接觸可以實現絕緣體與帶電體上電荷的轉移,但其本質上不是傳導而是放電,這個問題的正確理解,有助於我們理論上正確分析靜電產生的原因。通常物體由原子組成,原子中有帶正點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由於正、負電荷相等,一般物體呈中性而不帶電。但當物體經過摩擦、加熱、感應、照射等變化,往往使物體獲得或失去一些電荷(電子),呈現帶靜電狀態。由此可見,靜電產生是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

三、實驗中靜電的產生

1.摩擦帶電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起電方法。兩種不同物質互相接觸時,由於兩種物質原子核外電子分佈的不同,兩者之間就存在着一個電位差,叫接觸電位差。因電位差存在,常常有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從而使前者帶正電,後者帶負電。兩物體相互摩擦,摩擦的作用使兩物體接觸的點增多,接觸更緊密,從而增加電子轉移的機會,加之摩擦温度升高,加速了電子轉移。但是,從物理本質上來講,摩擦帶電是一種接觸帶電,相互接觸緊密時的接觸電位差是主要矛盾,相互摩擦的兩種材料之間擠壓的越緊,越容易實現電子在兩種材料的轉移而使之帶電,而只有快速.反覆而不緊壓的摩擦是不易生電的,有經驗的教師是用緊壓的摩擦來成功使物體帶電的。   實驗中有時用絲綢摩擦兩根玻璃棒,卻得到兩玻璃棒帶電性質相反的反常現象。研究後認為,用絲綢摩擦第一根玻璃棒,因玻璃棒失掉電子而帶正電,絲綢得到電子帶負電,在空氣特別乾燥時,絲綢上的電子不易漏失。當與第二根玻璃棒一起摩擦時,由於摩擦次數較少或較輕,不僅沒有使玻璃棒失掉電子,反而把絲綢上的.多餘電子轉移到玻璃棒上,使第二根玻璃棒帶負電,發生兩棒相吸現象,為防止反常現象發生,第二次絲綢與玻璃棒摩擦起電前,應用手充分與絲綢接觸,使絲綢原先所帶負電荷放淨後,再於玻璃棒摩擦。

2.感應帶電也是靜電實驗中較常用的方法。靜電感應是靜電場中的導體內,自由電荷受到場力作用移動,電荷重新分佈,最後達到靜電平衡,從而使導體不同部位出現正、負電荷的現象。感應帶電是在靜電感應的條件下,使導體的一端接地後,去掉靜電場,則導體另一端的電荷重新分佈在導體表面,用這種方法使導體帶電的優點是:導體容易帶電且帶電量也易控制,需注意導體是處於與地絕緣狀態。

3.實驗中注意靜電的特徵

靜電具有高電壓特徵。例如,人在地毯行走或從椅子上起立時,人體靜電電壓可高達一萬多伏,靜電的電量小、電容小。為什麼電壓高呢?原來兩導體之間的電容、電壓與其上電量之間保持U=Q/C的關係,而C=εS/d.如果介電常數ε,極板面積S保持不變,則電容與極板間距離成反比。舉例説明:如兩物體緊密接觸時,其間距離為25×10-8釐米,其接觸電位差很小,當兩物體迅速離開至0.1釐米時,由於距離增大為原來的40萬倍,電容則減小為原來的40萬分之。如果分離前後物體上電量保持不變,電壓將升為原來的40萬倍。即使接觸電位差只有0.01伏,分離至0.1釐米時電壓可達4千伏。因此,數萬伏靜電壓就不足為奇了。由此分析,不難看出,靜電的高壓特徵主要來自電容,而不是來自電量。故其電量小,但電壓高。

靜電在高電壓的特徵下,對絕緣體材料性能的要求相應也很高。有些教師在流電實驗範圍形成的絕緣體概念,在靜電範圍許多材料卻是亞導體,電荷易漏失,導致實驗失敗。因此靜電實驗要求使用高電阻率的絕緣材料。一般電阻率為107歐姆米以下的物體,在靜電範圍都屬靜電導體,而電阻率為107獈1014歐姆米的物體只能算亞導體。靜電絕緣體,一般指電阻率為1014歐姆米以上的物體。因此,靜電實驗中,要選好用的靜電絕緣體。如:有機玻璃,各種塑料,硬泡沫塑料,石蠟等等,而不能用亞導體:棉線,紙張,木材,橡膠,膠木,玻璃等做絕緣體,認識這一點是查找靜電實驗失敗原因的關鍵。

在靜電實驗中,影響實驗成功的因素:一是空氣濕度,二是儀器的絕緣性能,絕緣材料表面受潮,不清潔導致其絕緣性能下降致使實效差或根本做不出來。解決的方法是,在潮濕的天氣條件下,在實驗前和實驗過程中,最好用鎢燈烘烤。經過研究發現,空氣濕度對靜電的影響處於次要地位,而儀器的絕緣性能處於主要地位。為解決這個主要矛盾,需要改善儀器絕緣性能,一是用清潔劑將儀器洗淨,清除雜質,增加絕緣性。二是改善儀器中關鍵的絕緣元件的絕緣性。儀器的清潔是靜電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

總之,每個教師要確保課堂教學成功,就必須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靜電實驗教學的成功,要求教師既要從理論上掌握靜電產生的原因和特點,又要在實踐中研究靜電實驗的規律,要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才能確保靜電實驗教學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陳啡暇.材料物理性能[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馬文蔚.物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3]張瑞琨.教學全書物理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