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下肢部位常見運動損傷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8W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足球運動員;下肢部;運動損傷

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下肢部位常見運動損傷論文

論文摘要:運動員損傷不僅會影響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而且會對其心理造成傷害,阻礙運動水平的提高。足球比賽的特殊性導致下肢損傷率尤為突出,探索下肢運動損傷分佈、損傷程度和損傷發生的特點,尋找預防措施,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無疑將對提高足球運動成績具有積極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前言

青少年足球是我國足球的重要生力軍和後備力量,對我國足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青少年足球的發展和進步一直是我國足球發展的重點之一,隨着國家的重視和認識的提高,我國對青少年足球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青少年足球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機制、培養機制和運行機制,各種青少年足球比賽不斷湧現。文章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對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損傷進行研究,探討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損傷的現狀,旨在為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提供參考。

1研究對象和方法

2008—2009年度在廣西北海足球訓練基地冬訓期間的全國男子U一17足球隊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對訓練和比賽的現場觀察。

2分析與探討

2.1下肢部的運動損傷分佈及損傷程度特點

圖1主要體現出下肢各發生運動損傷部位的損傷頻數.從圖1可以直觀地看到,我國青少年男足運動員下肢發生運動損傷分佈的特點,下肢損傷主要分佈在踝關節、大腿部、足部、膝關節。其中踝關節損傷例次最多,共有180例次損傷,佔下肢總損傷例次的31%;大腿部有108例次損傷,佔下肢總損傷例次的19%;足部損傷有85例次,佔總例次的15%;膝關節損傷有71例次,佔總損傷例次的12%;腹股溝,髖關節和小腿部的損傷例次相對較少。

研究對下肢部位不同程度損傷分佈進行帕累託截集後得到下肢部位不同程度損傷的主要集合與次要集合。(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我國青少年男足運動員身體下肢部位輕,中,重度損傷發生主要集合為踝關節、膝關節、大腿部、足部和腹股溝部。

2.2踝關節運動損傷發生特點

踝關節處是下肢損傷發生最多的部位,其中損傷類型主要有扭傷,撕裂傷,勞損,以及骨折。由損傷程度可以看出,輕度損傷最多為77例次,中度損傷其次71例次,重度損傷最少有32例次,而從損傷的類型看,扭傷是踝關節損傷的主要類型。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對運動員的站立、行走、急轉、急停、奔跑、跳躍等動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特點是由骨形結構、韌帶、關節囊經過踝關節的肌動力等協調完成的。由於其解剖生理特點,踝關節在比賽中激烈的身體對抗過程中的運球過人、急轉、急停、足部被絆或各種原因造成身體重心失衡等,都容易發生過度內翻或外翻引起踝關節韌帶的損傷。

2.3大腿部運動損傷發生特點

大腿部的損傷多是大腿前羣肌肉與大腿後羣肌肉拉傷,大腿內側,外側皮膚的擦傷以及股二頭肌的挫傷。大腿部損傷以輕度和中度的損傷為主,其中輕度損傷52例次,中度損傷為49例次。而大腿的前後羣肌肉的拉傷是大腿損傷的'主要類型。大腿肌肉在人身上負擔重,易遭受過度牽拉和碰撞打擊等致傷,因此當劇烈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尤其是易拉傷部位的拉伸活動,運動時要量力而行,防止過度疲勞和負荷太重,要提高技術運動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不要用力過猛。

2.4足部運動損傷發生特點

足部損傷類型主要有挫傷,骨折,勞損,扭傷。由損傷程度可以看出,輕度損傷最多為39例次,重度損傷其次26例次,中度損傷最少有20例次。 2.5膝關節部運動損傷發生特點

膝關節處損傷類型主要有扭傷、挫傷、撕裂傷、勞損。由損傷程度可以看出,中度損傷最多為77例次,輕度損傷其次23例次,重度損傷最少有8例次。

運動員運用某些踢球技術時,需要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內翻,當翻轉角度超過生理承受翻角時導致內外側副韌帶扭傷;雙方運動員在爭搶球權時經常會對腳,猛烈的衝力伴隨旋轉也導致扭傷。對抗中踢、蹬踏、鏟、踩等犯規動作對膝關節暴力的衝撞會導致挫傷,過重的衝撞會導致韌帶撕裂。調查中有3例膝關節勞損是運動員技術動作不正確,反覆超負荷的使用膝關節所致。半月板損傷和韌帶撕裂兩大傷病,無不是因為劇烈扭轉膝蓋而成為多發傷病,而那些喜歡拿球又經常帶球突破的球員,更是成為兩大傷病最常光顧的人羣。現代足球追求比賽速度,隊員經常要在高速運轉中完成技術動作,遭受防守球員非常規的技術動作破壞,膝蓋和腳踝嚴重受傷的概率極高。更糟糕的是膝蓋受傷需要的恢復時間長,而完全恢復機能更是難上加難,帶傷訓練容易出現反覆。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下肢損傷主要分佈在踝關節、大腿部、足部、膝關節。在不同程度的下肢損傷部位中最容易發生損傷的部位是踝關節;其次主要損傷部位分別為:大腿部、足部、膝部。

3.1.2踝關節處是下肢損傷發生最多的部位,其中損傷類型主要有扭傷,撕裂傷,勞損,以及骨折。

3.1.3大腿部的損傷多是大腿前羣肌肉與大腿後羣肌肉拉傷,大腿內側,外側皮膚的擦傷以及股二頭肌的挫傷;足部損傷類型主要有挫傷,骨折,勞損,扭傷;膝關節處損傷類型主要有扭傷、挫傷、撕裂傷、勞損。

3.2建議

3.2.1急性損傷儘量現場診斷,儘早治療,既可以使損傷儘快恢復又可以防止急性損傷轉為慢性損傷;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慢性損傷進行跟蹤觀察和治療,還要注意後期康復訓練。

3.2.2在比賽和訓練前要認真的做好準備活動,而且準備應充分且有針對性,對負荷較大的下肢關節和肌肉部位應做牽拉等循序漸進的準備活動。

3.2.3對膝關節和踝關節用護具加以保護,不論是否有損傷訓練和比賽中使用護膝、護踝、護腿板等護具是有必要的。

3.2.4訓練中要合理安排負荷,避免過度疲勞,以及在過度疲勞的狀態下做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防止帶傷訓練和比賽。

3.2.5提高個人的技術動作、運動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平時訓練水平不高、綜合能力較差的隊員在運動時要量力而行,不要用力過猛導致各關節肌肉負荷過大。

3.2.6減少犯規和故意傷人。訓練中提倡隊員勇猛頑強的作風,但是要掌握分寸,不可故意傷害對手,要尊重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