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作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之我見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25W

著學者餘秋雨説:“作文連接着健康的生命。”[注]因此,作文説到底是主體內在精神和獨特個性的自由顯現,是生命力、創造力的文字外化。也就是説寫作的最高境界是創新,寫作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然而,我們的中學寫作教學,卻忽略了這樣一個科學又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造成學生因簡單化、公式化而形成的思維土壤的沙漠化,養成了一種少年老成的“八股”文風。更有甚者,有的教師把作文教學搞成了僵死的程式化,這更泯滅了學生靈感的火花,扼殺了學生思維的活力。這是低層次的求同思維的惡果。

作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之我見論文

要改革作文教學的弊端,必須從低層次的求同思維的圍牆中走出來,邁向高層次創新思維的廣闊天地。在具體的操作上,我以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命題的自由性。改變過去的命題作文模式,代之以半命題、無命題的自由作文;取消對作文的種種限制,把作文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樣做可能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寫作的感受,體會寫作的樂趣。這樣做可以改變過去教師從主觀願望出發希望用自己的思維方法去同化或影響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模式,從而讓學生作出與自己構想貼切的文章。要這樣做,必須廢除對作文的種種限制,如字數、時間、文體、取材範圍、寫作技巧、表達方式等;尤其是議論文體寫作中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一些在老師看來是很“必要”的規定,而讓學生主動思維發揮,教師只需引導學生,拓寬視野,打開思路,開發潛能、激勵興趣,使他們真正願意作文。

二是文體的開放性。以往的寫作訓練,尤其是應試作文,文體都限得很死,要麼寫記敍文,要麼寫議論文,不準學生越雷池半步。這樣一來,文體成了限制學生自由寫作的圍牆,成了束縛學生手腳的鐐銬,怎能使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盡情發揮自己的水平呢?因此,我們決不能搞各種文體之間的單軌獨行,而應該讓各種文體立體交叉,給學生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四通八達的思維空間。

三是立意的多樣性。平時作文訓練,如果為學生提供的材料立意指向比較單一,為學生暗示的角度不多,學生思維的空間就必然受到限制。所以我們必須在確定作文材料時選擇那些立意指向多端多元的有利於調動學生創新意識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如初語第三冊第二單元寫作訓練中的三個參考題目(《他的心靈真美》、《我所敬愛的人》、《我最要好的同學ⅩⅩⅩ》),前兩個幾乎限死了立意指向,第三個雖有一定的立意空間,但也不夠寬廣。相同或類似於這三個題目的學生以往也曾寫過。因此,我補加了兩個題目《 的一天》和《 這個人》,給學生在選材、立意上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天地。果然絕大多數學生不但選做了補加的題目,而且所表現的主題思想(立意)各呈繽紛,從不同視野真實地反映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描寫出各種各樣的人,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仿寫的靈活性。改變過去刻意死板地模仿例作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提倡“仿”中出新。中學生畢竟在認識上還存在着很大的侷限性,在創新思路上還很不成熟,因此必要的仿寫(還有改寫、擴寫、縮寫)訓練還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些訓練中同樣要求出新,否則仿寫就可能步入抄剽的歧途。仿寫如何出新呢?我以為一是仿寫要“活”,既要以仿照對象為參照,又不能受其侷限,即要求仿寫中融入自己的體驗、觀點,以“活”求新。這裏的“活”是指融入作者新的觀點或新的發現。二是仿寫時要有突破,要點石成金的創造,要突破原作的風格,突破原作的`思維境界,以仿促練,以練促新。三是仿寫要給人沒有“仿寫”的感覺,要與所仿寫作品有較大區別,即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依據,以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為需要。

五是評改的寬容性。改變過去的評價標準和批改模式。過去教師批改作文時總是以思想是否健康作為評價作文優劣的主要標準之一,這樣就往往會扼殺學生的求異思維、創新精神。因此,教師批改作文時應像一名報刊編輯輯稿一樣去發現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亮點。一個好的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應選用啟迪的方式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化,使之發出光來,成為文章中的亮點。評價方式也不能只單純以分數高低來下結論,應批註出文章“好”在哪裏,“新”在何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編輯的眼力,還應有慈母的愛心,對於學生的作文不能單以其結構是否完整,文理是否通達,體裁是否接近“標準”,思想內容是否健康作為判斷準則,而是看作文中是否有“新”的東西,如新詞、新意、新內容、新形式等出現。我們知道,做一名出色的編輯,他選擇稿件的標準是稿件的“價值”,而這個“價值”體現在“創新”中,而不僅僅停留在行文如何完美、結構是否合理這些方面上。事實上一篇文章如缺少創新,而其他方面雖無比“完美”也難以引起編輯的注意。評價作文時要以保護學生的創作積極性為出發點,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對存在的問題宜個別交流,而且宜用商榷的方式,教師應以慈母般的關懷寬容的態度去增強他們對作文的信心。

我們強調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品質,並不是全盤否定求同思維;我們強調文體的開放性,不是不要文體訓練;我們強調立意的多無性,並不是放棄共性的原則;我們強調評改的寬容性並不是除新意外,可以將詞、文理、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棄之不管。我們需要摒棄的是那種封閉型的低層次的求同思維,對那種積極的高層次的科學意義上的求同思維我們還是需要的。應該説,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