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精選3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精選3篇)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1

摘要: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基礎教育逐漸打破了單一的知識傳遞、能力訓練與文化滲透的模式,並給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更高的關注,尤其是在當前信息爆炸、社會發展多元的背景下,小學生在心理環境塑造中會受到社會、家庭、網絡、校園暴力等多方面的衝擊,這對其未來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深厚的人文價值使得其與心理教育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面對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並結合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做好心理輔導,以幫助小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極有必要,對於有效應對當前小學生所存在的以自我為中心、共情能力不足等心理問題不可或缺。教師應根據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轉變教育理念,創造心理健康教育條件;明確教育目的,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抓住教育要領,滿足學生心理髮展需要。

一、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自卑、焦慮、抑鬱、耐挫力差、以自我為中心,共情能力不足等種種心理問題使得一些小學生在外在行為上表現出孤僻、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暴躁、偷竊、逃學、甚至校園暴力等行為,這些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通常會被打上“差生”的標籤,但是“貼標籤”並不能幫助教育工作者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從心理角度出發,對小學生的諸多不良行為進行分析,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瞭解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並針對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更能夠在心理健康發展上給予其支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語文是一門藴含着豐富人文情感的學科,諸多文學作品中對人的情感刻畫為我們探索心理問題提供了路徑。在小學階段,基於課程目標,許多教師都將語文課程作為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基本學科,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讓學生在文字的帶領下認識並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其次,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讓學生在文化氛圍的薰陶中,學會總結、反思,強化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最後,能夠豐富語文教學內涵,讓語文學科突破文化知識的限制,從人文角度實現情感挖掘,進而拓寬學生的語文視角。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實現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呢?接下來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簡要探析。

(一)轉變教育理念,創造心理健康教育條件

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將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條件。首先,教師應注重師生關係的改善,傳統教育模式中,師生關係的隔閡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教師的心理求助,更是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心理障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建立平等關係,用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並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給予幫助;其次,樹立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從時間上對教育進行重新定義,明確當前某些不當的教育行為會對學生造成的心理陰影,並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構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最後,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在基本的語文教學素養前提下廣泛涉獵心理學知識,從而為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融合做好準備。

(二)明確教育目的,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

心理健康問題與個體的思維發展與意志品質塑造密切相關。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深入挖掘語文學科中的情感資源,為學生的思維培養與意志品質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方面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鍛鍊小學生堅強的意志,結合文學閲讀引導學生正確定位自我價值,避免因為一時的失敗否定自我,提高其抗擊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思維是心理活動中的重點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和轉折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以促進學生對自我心理問題的思考、分析與解決。

(三)抓住教育要領,滿足學生心理髮展需要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心理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瞭解其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並在語文教學中加以體現。首先,教師應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整合語文教學目標,這其中不僅包括學生智力的發展、文化素養的提升,更包括心理、情感體驗;其次,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及時反思自我,並獲得有效的心理指導,如在《窗前的氣球》《假如》等課文的閲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情境構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我與他人的關係,並從社會性發展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品質;最後,打破單純的語言講解,將學生帶領到實踐中來,讓學生在親自動手、認真觀察、合作互動的過程中改善心理環境,並提高對自我、他人、社會的認識。

總之,從當前小學生的心理髮展情況來看,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嚴峻。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應該將學生的培養侷限在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訓練上,而是應該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挖掘學科中的`教育資源,在小學生心理環境構建的初級階段,引導學生逐漸突破心理困境,更加從容地面對社會、面對他人、面對自己,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楊亞文.關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學週刊,2016(7).

[2]任耀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華夏教師,2017(5).

[3]韓玉雙.關於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

[4]鄒紫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7).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2

一、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青少年是祖國的新鮮血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青少年的體魄強健、意志堅強、身心健康是重中之重。一直以來,我國的學校體育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現在學校的“蛋奶工程”使青少年的營養水平和形態發育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現在學校的教育為片面的追求升學率,經常忽視了體育課的重要性,甚至出現搶佔體育課的現象,導致學生學習任務重,缺少鍛鍊時間,致使青少年各項體能指標持續下將,調查表明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二、認真研究教材、教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注重學生的終身體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以增進學生健康為目的,打破傳統的偏重競技體育項目的教學模式,多補充一些大眾化的體育內容,如健美操、廣場舞、太極拳等項目,因地制宜開發一些當地的特色體育。為學生灌輸終身受益的體育知識,注重對學生掌握體育鍛煉方法的培養,總之,教材的內容要與時俱進,教法要不斷創新改進,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三、要重視學生的自身發展

受遺傳以及後天的營養等各方面的影響,學生的體質不同,具有個體的差異性。而我們的體育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掌握一定的體育鍛煉方法,平時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具有體育的實踐能力、娛樂能力和觀賞能力,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地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學生一個適當的機會,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提高學生對待體育鍛煉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發展。

四、讓學生在快樂中體會健康的生活

體育教學提倡的口號是“我運動,我快樂”。只有學生對體育鍛煉充滿了興趣,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快樂,我們的體育教學才會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快樂體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體育活動體驗到運動中的快樂,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使學生在歡樂中獲得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增強體質,塑造個性。青少年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形成正確生活意識以及良好生活習慣的主要時期。而體育運動正是一種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積極進取、文明向上的一種的生活方式,因此體育教育是重中之重。

五、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

現代生活中受家長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值得我們關注。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要多關注問題學生,給予愛的關懷,多鼓勵、少批評,找到其閃光點,幫助其樹立簡單的目標,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逐漸樹立自信心,慢慢消除學生的消極心理,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其積極向上,不斷髮展。總之,健康教育是中學體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們要積極全面地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認真落實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好基礎,給祖國的未來一片温暖的陽光。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3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輔導員針對這些原因可採取的措施及改進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幫助大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

關鍵詞:心理問題;成因;措施;積極教育部於2001年在《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諮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身心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試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也於2004年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要開展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1]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輔導員既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幹力量,同時也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肩負着為黨和國家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全面素質的人才,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是關係到民族未來、祖國興衰的一項艱鉅而迫切的任務。因此,高校輔導員如何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2]

一、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是長期而複雜的,心理問題的普遍化與嚴重化成為大學教育不可迴避的首要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其形成原因。

(一)心理的因素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長期以來,學校和家長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智力教育,採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看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忽略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甚至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失衡,要求學生一心只管學習,除學習外的一切生活上的事情全部由家長代勞,這樣很容易使子女形成不健康的性格品質,喪失獨立自主能力。大學生涯是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因此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除了在校園內搞好學習,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之外,還應該走出校園,逐步走向社會,瞭解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逐步學會在社會中生存。大學這個新環境,讓他們逐步脱離父母的呵護,學會獨立的應對各種複雜多變的情況。這是一個痛苦的心理斷奶期,因此在此階段他們特別需要他人的理解與幫助。作為輔導員,應該協助他們消除心理上的畏懼感,幫助他們由未成年的心理依賴狀態漸漸過渡到成年人的獨立自主狀態,讓他們平穩順利的渡過此階段。

(二)目標的定位

剛剛離開家鄉,離開父母,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的大一新生。由於在高中生活中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包辦一切,他們只需要好好學習,因此社會生活經驗幾乎為零。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着幻想和理想,但是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專業,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更不知道自己該從哪個方面為之而努力。因此,進入大學後,這類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為之而奮鬥,所以在學業上常常感到非常迷茫,不知所措。因此作為輔導員,應該多和學生溝通,瞭解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幫助和指引學生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發展的人生目標,制定比較切合實際的職業規劃。

(三)學習的需要

大學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學習,老師在一節課上講解的內容往往需要大學生在課外花費數倍的時間去消化吸收。剛剛踏入大學的大一新生,由於在中小學階段養成的在老師和家長督導下被動的學習習慣,使他們一時間之間難以適應大學的自主學習方式,從而導致在學習上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很多同學對自主學習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怎麼樣合理的安排時間,利用時間。每天把自主支配的時間浪費在睡懶覺,打遊戲上面。因為沒有充分的預習功課,導致他們在課堂上根本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容,課後又沒有及時的複習,把課堂上所沒有聽懂的知識點搞懂。長此以往,導致惡性循環,從而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大學課程的深度和知識面的廣度,常常是中學所無法比擬的,需要學生有寬廣的閲讀量和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習壓力也較大。因此,輔導員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同他們一起尋找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四)人際關係的處理

人類是羣居動物,人們都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夥伴。離開家鄉,離開熟悉的親朋好友,獨自面臨一個陌生環境中的大學生更迫切的希望結交到真心的朋友。但是寢室人際關係,戀愛關係,常常是令他們困惑痛苦不堪。很多大學生是首次離開父母,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彼此個性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異,對他人的包容度欠缺是寢室產生矛盾的根源。寢室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寢室成員之間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一旦發現某個寢室成員之間產生較大矛盾,輔導員應當及時幫助他們,調解矛盾,緩解糾紛。如果確實因為生活習慣,個人性格等原因無法繼續相處在同一個屋檐下,輔導員可以把他們調開,避免矛盾的激化。

二、輔導員心理健康工作重點關注對象

輔導員還需要對貧困學生,內向學生和網絡成癮學生進行重點的關注,做好這三類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貧困學生往往來自於貧窮落後的偏遠地區,他們的成長環境導致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念和成長於城市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衝突。有個別同學因為生活習慣不太愛洗澡,在整個冬季可以幾個月不洗澡或一個月洗一次澡,導致同寢室同學和班級裏的同學對他意見較大而產生矛盾。有些貧困學生虛榮心強,不敢坦然面對貧困,在與同學相處當中敏感而自卑,常常以為同學們因貧困而針對他,嘲笑他,從而產生心理問題。這一類學生更需要輔導員在物質上提供幫助的同時,更多的給予精神上的幫助與關心,引導他們正確的面對貧困,鼓勵他們自強自立,積極樂觀的面對未來。性格內向的學生朋友較少,他們不善於表達,也不善於人際交往。但是這類學生內心同樣也是十分渴望友誼的,如果有人能及時疏導他們內心的苦悶,讓他們情緒得到恰當的發泄與釋放,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融入集體,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那麼他們的周圍就會有朋友,就會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也能避免情緒壓抑到極點而作出的一些偏激行為。迷戀遊戲,網絡成癮在男性大學生中所佔比例較大,他們一般都是在學習上有困難,難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自信的人。於是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於遊戲之中,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尋找心理滿足,靠遊戲中的獲勝來取得自我價值的實現。有的同學甚至發展成長期生活在網吧之中,導致在期末考試中大部分科目都掛科而不得不退學。面對這一類學生,輔導員應該首先幫助他們戒掉網絡依賴性,鼓勵他們離開電腦,走向課堂和校園,支持他們不斷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促使他們找到自信,慢慢重新融入現實社會。

三、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方式

(一)通過各種靈活多變的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家和學校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講座、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網站,qq,微信等多種渠道和方式來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們能正確的認識和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生活中出現問題時,積極主動的與輔導員溝通,尋求幫助,預防並消除因長期情緒壓抑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異常,防患於未然。

(二)為需要心理疏導和幫助的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

現在各個高校都已經配備由心理專業的教師負責的心理健康工作室,在大一新生進校以後開始心理問卷調查,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普查。摸底排查後,建立心理預警機制,針對各種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支持,從專業的角度,採取單獨輔導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擺脱心理困擾,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避免惡性的事件的發生。總之,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關係到大學生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而且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振新和民族的昌盛。[3]因此,應充分發揮教育的力量,加強心理受挫能力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品質,使其能夠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起伏。[4]

參考文獻:

[1]陳曉霞,王月琳,周若愚.淺議高校輔導員如何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華章,2012(14).

[2]楊曉燕.淺議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卷宗,2012(3).

[3]陳海波,韓天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實施途徑[J].職業時空,2007(14).

[4]張家甄,張敏強,何凱,等.大學生挫折心理抵抗能力與自殺意念的關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