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對大學生創造力培養的思考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W

摘要:高等學校是我國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而人才的本質特徵在於創造。目前,在我國只有少數學校開設創造力的培訓課程,大學也缺乏對大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與培養。因而,大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匱乏是我國大學生面臨的突出問題。本文以此為出發點,探討了我國高校在創建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對大學生創造力培養的思考論文

關鍵詞:創造力;創造教育

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家都認為人擁有巨大的潛在能力。在這些潛力中,創造力又屬於最有價值的能力。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世界各國在發展道路上的競爭必然歸結為創造力的競爭。因此,研究人的創造力,開發人的創造能力,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 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正常人在創造活動過程中,憑藉積極的個性、獨特的智能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主動實現新穎價值的綜合本領。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其中包括邏輯思維能力、聯想與想象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和靈感思維能力。

腦科學認為,創造力是一潛在的腦功能,創造力的培養開發。就是通過教育的方式,激發人們潛在腦功能的發揮,也就是通過培養訓練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腦功能的創造潛力。

二 創造教育的理論基礎及其發展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必須有創造教育,而創造教育的理論基礎是創造學。創造學是研究人們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及其他領域中創造活動,探索其特點、規律和方法的一門綜合性科學,也是以人類創造活動、創造思維、創造環境、創造人格及開發創造力、培養創造精神等為研究對象的一門交叉科學。

美國是創造學的發源地,早在1936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就對職工開設了創造技法課程;1948年,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都將創造學列為教學內容。

我國對創造理論的研究也是早有認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於1936年就大聲疾呼“創造教育”並應邀赴美講學,但是,真正作為一門學科,較系統地研究創造學理論還是1983年從國外引入開始的。創造力既是社會經濟進步的主要動力,也是我國科教興國戰略順利實施的根本保證,因此,在知識經濟的新形勢下,深入研究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 制約大學生創造力發展的主要因素

高等學校是我國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而人才的本質特徵在於創造。目前,在我國只有少數學校開設創造力的培訓課程,大學也缺乏對大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與培養。因而,大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匱乏是我國大學生面臨的突出問題。而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因素

多年來,高校的教學管理僵化死板,學分制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個性化教育的基本措施,但目前各個高校所實行的學分制大多是從以前的學年制演變而來,學生選課的自主性不強,至於學生要想根據自己的興趣去轉系、轉專業則更難。

另外,我國的高等教育至今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考試方法,學生往往通過死啃書本、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大學課程的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和考試形式是學生養成圍着老師轉的習慣,缺乏懷疑和批判精神,也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教師因素

教師缺乏創新素質直接影響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依賴於具有創新素質的教師的引導,然而當前大學教師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具體表現在教師然沿襲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將知識點講透是每個老師努力達到的標準,它雖能有效地使學生掌握現有的知識成果,但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另外,教師的權威觀念抑制了學生創造潛能的發揮。大學課堂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並鼓勵個性和創造性發展的場所。然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習慣於學生作為一個傾聽者,教學缺乏寬鬆活躍的`氛圍,不能給學生展示智慧和才華的機會,這種教學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潛能的發揮。

(三)學生自身因素

大部分學生只善於正確無誤的掌握結論性知識,很少對其中的某些觀點產生質疑,他們只注重問題的解決,不注重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對創造有心理阻力,一提起創造,多數學生認為這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離普通人太遙遠。但我們知道,創造力可以分為普通創造力和特殊才能創造力,人人都應是創造之人。

另一方面,學生缺少創造方面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和方法是開啟創造力的最有效的工具。據我們發出的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學完創造學課程和未學過創造學課程的學生相比,自信心、主動能力、控制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四 培養大學生創造力的策略

第一、轉變教師教育觀念

要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大學生,就必須有創造型的教師。一個合格的教師應具備實施素質教育所需的理念、學識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全面理解和貫徹教育的主體性原則一“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改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養;只強調結果,而不注意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只重視知識的積累,而忽視知識的創新等弊病。教師在課程講授中,要把知識的傳授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結合起來,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問題,靈活地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特別是要指導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從而使學生在大學階段對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的過程有較全面的瞭解和親身參與的機會,並在參與中提高創造能力。

第二、培養學生進行創造的自信

缺少創造的自信心,這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許多學生認為創造是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發明家的事,自己沒有創造力。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自信方面,首先要給學生提供創造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創造性學習知識,讓學生對創造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次,對學生創造性地提問、創造性地解答問題,教師要及時肯定、表揚,鼓勵學生進行創造。再次, 對創造性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自己克服, 使學生體驗到創造的歡樂,變得敢於創造、樂於創造,對創造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要教育學生正確地去面對,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培養學生堅強的創造信心。

第三,注重科學研究。引導大學生進行創造實踐

早在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洪堡就提出大學教學必須與科研相結合,大學生在教師引導和幫助下,進行科學研究,這實質上將大學教學作為培養和進行創造力實踐的過程。通過做實驗、參與課題研究等一系列實踐,將所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勤于思考,勇於探究,對培養鍛鍊和提高研究能力很有幫助。實踐與創造力的關係非常密切,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目的是為了產生新產品、新形象並最終服務於人類社會,創造性成果是否為社會所接受,還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而實踐活動本身也是創造力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因此,應該鼓勵和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一方面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實踐認識新事物,獲得書本上無法獲得的新知識,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培養自己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