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越級提升與蛙跳式發展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27K

摘要:近幾年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教師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有許多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它們對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啟示,學習借鑑這些創新的理論,可為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提供一個越級提升與蛙跳式發展的機會。

越級提升與蛙跳式發展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論文

關鍵詞:教師教育改革 越級提升 蛙跳式發展 啟示

教師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積極推進教師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努力培養造就優秀教師,已經成為各國教育研究的關注點。近幾年來,國外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關於教師教育以及教師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非常興盛,在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上也都做出了許多積極的探索。2008年10月18日至19日,第二屆教師教育國際研討會隆重舉行,來自美國、日本、土耳其、芬蘭、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圍繞着“推進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展開了交流與研討。在研討中碰撞出許多思想火花,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與探索對現今我國推進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有着重要的借鑑意義。

1越級提升理論預測未來教育改革創新的方向

1.1越級提升理論的內涵越級提升理論最初起源於美國的JohnMoravec,即將教育分類為三級,一級教育(下載型教育)、二級教育(網絡輔助型教育)、三級教育(知識產出型教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國際比較發展教育創新研究院的A.M.哈金斯博士將三級教育發展到四級教育,即知識創新型教育。下載型教育,顧名思義學生像下載資料一樣必須服從教師的命令,教學內容也是通過聽寫的傳統形式由教師傳達給學生,當然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只能限定在學校內。而二級教育逐漸開放,允許網絡的進入。雖然這種開放仍然非常的謹慎,但混合着網絡的教學已經將教育帶進一個全新領域。三級和四級教育則對傳統的教育進行了徹底的革新,藉助於現代技術手段,無論在任何地方,只要有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空間,都可以傳遞教育。教師教學生,學生教學生,學生教老師,網絡教學生,等等,在社會中形成了人一科技一人的學習共同體,不受任何時間和空間以及人員的限制,並使得知識的產出和創新成為可能。

這四種具體化的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卻又各不相同。二級教育(網絡輔助型教育)和數百年積累記錄下來的經驗(即一級教育)使三級教育成為可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二級教育是向基於知識產出和知識創新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過渡的開始;而三級教育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知識,更能夠生產知識;四級教育則實現了使學生對知識進行創新,而創新又促進了教育的持續產出。三級教育和四級教育從性質上是建立在二級教育信息來源能力基礎上的不同衍生。從更小的程度上來説,也是建立在一級教育記憶習慣的基礎上的。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教育仍停留在一級教育水平,但也有一小部分國家正在朝二級教育邁進。A.M.哈金斯教授以及前人的探索可以證明,三級和四級的教育才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也是越級提升教育的集中點。

無論是應用在教育內還是教育以外,“越級”都意味着通過創新和節省時間及各種成本的方式,超越現有的狀態,實現走在競爭的前列。運用先進的技術,並通過第三方將先進技術應用到教育中是我們未來教育的模式。

1.2越級提升理論的實踐模式那麼,怎樣才能實現三、四級教育的越級提升呢?

首先,要求重新強調學生接受的是三級教育,它並不是簡單的一級教育的變體,也不是隨意在原本不變的二級教育基礎上的一種衝刺和推進,而是需要大量的創造與創新,實現了學生是知識的創造者,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知識,更能夠生產知識。

其次,要求將四級教育的演化過程融人其中。因為三級教育僅僅代表其本身的`一種示範性,而四級教育則更具系統性和適用性,將二者結合便可以形成以一級到二級教育為支撐的未來教育發展模式的主幹。

第三,我們在推行三、四級教育中必須貫徹以下的理念:

(1)更加強調主動性和前瞻性而非反應速度;

(2)推動越級提升實踐策略而非追趕策略;

(3)重新考慮單一學科計劃同交叉學科計劃的平衡;

(4)對國際化和全球化關係的認知(尤其是對這兩種概念相互融合的需要);

(5)對革新知識產出、分佈以及使用的強調;

(6)發展終身學習計劃,實現更多的學生以“控股者”的身份參與該項計劃。

最後,為了將這事情付諸實踐,為了使兒童、青少年以及我們的父母在想象力和創造力上獲得最大的優勢,可以建立大批由地方設計或掌控的越級機構,每個越級機構將要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一種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有強大的師資隊伍、父母、公共或私人志願者的幫助。機構將要呈現角色模式和技術以檢測越級事件轉換的特性,裝備兒童和青少年,讓他們同其父母、老師以及志願者合作,去學習、評估、增加對兒童的認識經驗,以及和他們的合作能力。更有利的幫助兒童、青少年、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所生活羣體去發現越級提升實踐是值得設想、計劃和追求的。

這些步驟被設計出來以推動創新實踐,以及給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羣體提供上升到三、四級的機會。而最基礎且專業的手段去完成這些步驟就是可以讓兒童和青少年參與越級研究與發展,這些研究和發展將會改變他們與教師、父母共處的世界。越級實踐的目標是發展新知識,對區域性、民族性以及全球性機會的創新利用。當然,目前已經有國家將這樣的模式應用到早期的兒童教育和成人教育中,成為這個領域發展的領頭羊,如美國華盛頓的肯特地區,公共部門允許學生使用無線網絡方式,幫助他們得到信息,從而更好得通過考試。但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仍然在扮演着追趕者的角色,盲目的追趕很可能會導致盲目的隨從,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隨從,越級應成為發展中國家三級教育和四級教育的主要策略。通過教育的創新為經濟、生產等等不斷注入源泉和動力。

2蛙跳式教育理念引領下師範教育課程發展的兩大模式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和人類發展學院“蛙跳式”教育理論研究院主任約翰·莫萊維克闡述的蛙跳式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利用現代移動學習設備“存儲”和“傳輸”知識,使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蛙跳式教育理念的技術應用將引發一系列變革:學習內容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傳輸,教師不再需要將信息和知識傳輸到學生腦袋裏;學生能夠查找信息而不再被迫死記硬背;學生能夠在手提設備的幫助下通過考試並獲得較好成績;能激勵學生們利用現有的信息形成新的知識;幫助學生利用新的知識完成創新,或是對完成學習和其他活動的方法的真正改變。當然,蛙跳式教育理念同樣也會引發兩個問題:如果能夠隨時隨地傳輸學習內容,那麼教師的新角色是什麼?如果學生不再需要死記硬背,那麼他們在課堂上應該做什麼   教育發展國際委員會的宋紅專博士從國際角度,通過比較分析中國師範學院改革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指出,我國師範院校教師教育仍然過分強調傳統的分科教學,而忽視了創造性和跨學科解決問題的技巧。他運用蛙跳式教育理念提出,構建“儲存者”(1H模式)、“專家”(2H模式)、“領導者”(3H模式)和“燈塔”(3H+I模式)四個師範教育課程發展模式,希望對中國教師教育改革特別是師範課程改革具有借鑑意義。在這裏,重點介紹四個模式中的領導者模式和燈塔模式。

2.1領導者模式“領導者”模式即着眼於培養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專業領導人才,避免學生成為在考試指揮棒下培養出來的高分低能、缺乏創造性、靈活性、積極性和領導能力的人。領導者模式中的師範教育課程充分體現人文課程,同時包含學生參與程度高、教學內容實用性強的課程。該課程計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應當充分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對話性、解放性和反思性。為了使將來的教師能培養出知識型工人和創新型領導,必須使其具備某些素質才能滿足社會需要。所以要求學生在積極參與創造社會新知識的同時,應該勇於挑戰自己的思維。宋紅專強調要關注學習個體的頭(head)、手(hand)、心(heart)的發展,所以他也將其稱之為“3H模式”。

此外,在領導者模式中,除了傳統的認知測試外,還被要求設立更具綜合性、整體性和真實性的測試體系,以檢測將來教師作為學校等學習機構的領導者的能力。其中被檢測的關鍵素質包含了運用信息通訊技術輔助學習和獨立研究的能力;提高公民價值和實踐的能力;預測和構建理想未來,而不是對現實挑戰和趨勢做出簡單迴應的能力;從知識記憶型轉變為知識生產和創造型,趕超具有競爭優勢的勞動力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等。

2.2燈塔模式在燈塔模式中,將整個教育過程看作是在茫茫信息海洋中的航行,而師範教育所培養的教師應該成為航行中的燈塔,來幫助學生在這個看不清的未知世界裏安全的航行。燈塔模式強調智能的培養,培養解決問題、情感和創新的能力。在注重學習個體的頭(head)、手(hand)、心(heart)的同時還重視學生的創新(innovation),所以也稱本模式為“3H+I模式。

燈塔模式中的師資教育旨在培養教師的各種能力,使他們能夠引導學生在混亂的信息海洋中航行,到達知識的彼岸,從而優化人力資源的發展。模式以系統思維和構造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框架,學生不再消極地聽教授上課,而是在師資教育和其他領域的專家的引導下,通過跨學科培養,成為一個創造者。和領導者模式一樣,嚴格的書面考試不再是檢驗個體學習成果的唯一方式,而富有創造的領導能力和道德品質的培養,比如見識、激情和智慧等則成為檢測的重點。

3越級提升與蛙跳式教育理論對我國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啟示

近幾年教師教育改革在全國各地蓬勃展開,教師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提升。但在教師教育中,還存在着影響和制約提高教師教育成效的不少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知識本位化傾向仍然嚴重,大多數人對教師教育的目的只是簡單的理解成為解釋和傳達知識。再比如,無論是職前還是職後培訓,內容和形式都很單一,難以滿足教師的內在需求。此外,沒有把培養反思能力作為培訓的重點,教育理論還沒有得到一線教師的廣泛認同等等問題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上述越級提升理論和師範教育課程蛙跳式發展的兩大模式為我國教師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這兩項全新的教師教育理論將對於我們傳統的教師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啟示。

(1)教師教育的知識源泉來自於實踐,教師教育的終極旨歸是為了實踐。教師以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為起點,通過建構一個學習共同體,擺脱時間、空間、對象等束縛,並引導實踐者自我反思,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將教育領人一個全新的領域。

(2)引進網絡輔助教育,推動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網絡等輔助技術的進入,滲透到教學中,更好的實現“為理解而教學”的思想,顛覆了傳統的聽説教學,轉變了教學觀念,構建了人一科技一人的學習體系,通過科技更加關注了人的理性與情感的發展,關注了人的知識和能力的進步,關注學生與知識的結合。

(3)創新考核評價體系,培養創新人才。側重於實踐性和綜合性的評價檢測體系,將更有利於我們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培育他們的領導、創造等綜合能力。這樣的改進也將真正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保障教師質量趨於完善。

反思今天我國的教師教育改革,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國外的這些研究改革為我國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與思路,相信對我國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具有推進作用,對教師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提升作用。